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下达201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有关研究生招生单位:
 
经商财政部办公厅,现将2012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为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此计划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之内单列下达,不得挪作他用。2012年计划招生5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00人,硕士研究生4000人,可招收不超过10%的汉族考生,各招生单位要严格执行汉族考生招生比例要求,不得超比例录取。
 
各招生单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调整结构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重点向理工类及应用型专业倾斜,招生比例不低于招生总数的50%。同时,为落实中央关于推进西藏等五个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关要求,招生计划对五个自治区予以适当倾斜。
 
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先在高校基础培训基地集中进行一年基础强化培训(基础培训点另行通知)。博士研究生直接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学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含基础培训)住宿费、生活费自理。各招生单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国家有关政策予以资助,确保其完成学业。
 
二、考生报考资格的确认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处负责,未设民族教育处的由高等教育处等相关处室负责。各招生单位要认真做好报考考生的政审工作。
 
三、招生工作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和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的原则。招生录取的具体办法,由我部另行通知。学生毕业后,按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
 
四、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生的考生按规定报名并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参加招生单位统一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由招生单位自行确定。
 
五、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需求规划制定,各招生单位要认真执行和落实教育部相关政策,对符合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的考生,依照下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计划数和民族比例差额复试,择优录取。录取工作按照德智体要求全面衡量,本校生源不足,可在计划内调剂合格生源录取。对西藏、新疆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报考理工科类和少数民族语言类考生给予适当倾斜。博士生录取向民族工作重点地区倾斜。对招生单位拟录取考生报考资格、区域分布和民族比例等,经我部审核后方可录取。
 
六、考生不能在全国普通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之间调剂录取。
 
其他招生、录取和培养等有关工作按《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民〔2005〕11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基础强化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民〔2010〕11号)执行。
 
请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招生单位进一步深入做好宣传、咨询等生源组织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我部民族教育司。
 
请各研究生招生单位于2011年12月10日前将报考人员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民族、硕士生考生、博士生考生、生源省份、应届生、往届生等)报我部民族教育司。
 
                                                                教育部
 
 

李沅宸绘
 
从2009年全日制专业硕士首次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到2010年新增19个专业硕士学位,再到2012年将占据硕士研究生数量的30%,全日制专业硕士3年内急速扩张,距离“201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50%”的目标越来越近。
 
但在这背后,专业硕士也不断遭受“山寨研究生”、“培养无特色”等质疑。人们不禁要问:专业硕士的行进步伐是否太大太快?急速发展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10月10日,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正式开始。刚刚顺利保送翻译硕士的小赵,却不得不面对一些人的不认同。“绝大多数人觉得专硕不如学术型硕士好,认为学生底子不硬,社会认可度也低,有的还只能拿‘单证’,我的同学很少有考虑报考专硕的。”
 
3年前,第一批本科毕业即入读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学子们已迈上了工作岗位。3年以来,专业硕士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发展之路?就读专业硕士的学子们又有何体会?
 
招考
 
依然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2009年3月,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教育部决定增招5%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考研失利的郑嵩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尽管当时对政策及专硕的未来走向都不明确,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受调剂,到福建某高校就读工程硕士。开学后,郑嵩发现班上只有10名同学,而招生计划是20至30人。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建勋教授见证了专业硕士并不红火的开局,他说:“2010年,主动报考工程硕士的人依然很少,录取分数也低;2011年,学校给工程硕士分配了公费名额,学院也在上线学生中组织再次报名。今年生源情况较好,录取分数大大提升。”
 
即便如此,专业硕士仍是多数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郑嵩所在的学院划出大半名额给本校保送生,但大多是他们在达不到保送至外校及本校学术型硕士标准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
 
2011年,主动报考专硕的学生开始增多,林巧欣是其中之一。去年,她报考学术型硕士失利,朋友却顺利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硕士。后来,朋友告诉林巧欣:“专硕和学术型硕士没什么区别,报考人数还少,竞争不那么激烈。”于是,抱着“至少学得一样”这个想法,她才报名并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如今,她已投入到了密集的课程学习当中。
 
教学
 
实现差异化培养并不容易
 
主动报考专业硕士,竟是冲着“专硕和学术型硕士没什么区别”去的,这显然与国家通过扩大专业硕士规模来调整研究生类型结构的初衷相去甚远。如何实现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差异化培养,仍然打着问号。
 
尽管各高校均出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但由于学制、专业性质及师资力量的差别,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参差百态。尤其是对于不少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实现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差异化培养并不容易。
 
郑嵩的工程硕士课程只比工学硕士多学了两门,至于选导师、参与实验项目等方面都没有区别。加上郑嵩所在高校对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均实行3年学制,在培养进度上也并无二致。郑嵩认为,如果把应用性的选修课程转为专业硕士的必修课,从课程要求上把二者区分开,将有利于突出专业硕士的培养特色。
 
在目前对学术型硕士实行3年学制的学校,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是学制通常少一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渔业专业的专业硕士刘峰就说,他在半年内的课程量相当于学术型硕士一至两年的课程量。对照课程表,刘峰指出该专业与多个学术型硕士的课程存在交叉,比如有4门专业选修课与学术型硕士的养殖专业类似,4门领域主课与学术型硕士的渔业捕捞资源专业类似。
 
师资不足,在不少人看来是专业硕士的软肋。很多在读的专业硕士认为,借力学术型硕士的师资开设课程,可能是解决专业硕士师资问题的最直接办法。教育部在2009年3月下发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由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指导工作。只是,问及“校外导师”,受访的专硕们都说“没有见过”。
 
实践
 
实习难找,因学制短而难以兼顾
 
“专业硕士的培养一定要与企业相结合,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张建勋表示,除了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授课,学院还要求工程硕士必须有半年左右的实习。刘峰也说,自己的毕业论文必须附上生产实践报告,方能进行答辩。
 
林巧欣的师兄师姐们已在新学期奔赴各自的实习岗位,据林巧欣介绍,研一时,他们会在学院主办的杂志、行政办公室等进行实践。研二时就将开始校外实习。毕业前,还需要进行实践成果展示。
 
但对于专业硕士而言,实习机会不太容易得到。郑嵩说:“培养计划中有半年至一年的企业实习,但没有学分。不少实验室甚至并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张建勋也坦言:“现在很多企业并不愿接收实习生。所以学校要求带工程硕士的老师一定要有课题和科研项目,与企业有联系,能让学生去企业实习。”
 
学制只有两年,却要安排半年至一年的实践,这让专业硕士很难同时兼顾课程和实习。“有的学生并没有真的去实习,弄个假的实习证明,写个假的实习报告,老师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只要能毕业就行。”因此,张建勋建议把实习安排在两年以后,延长实习时间:“比如一年的见习期,企业给学生付一定的报酬。这样,就能保证课程学习和实践均能落到实处。”
 
就业
 
用人单位尚未注意二者区别,找工作影响不大
 
西安交大2009级材料工程专业硕士郑玲芳现在是三一起重机公司工艺部职员,研二时她曾在一家企业的工艺部实习。“实习经历对我较快进入角色很有帮助。”郑玲芳说。
 
她的同班同学贾朋刚现在是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研究所的助理工程师。贾朋刚说,公司研究所与事业单位研究所区别很大,“不是为了发表论文,而是与工程实际相联系。”因此,他对自己当初被调剂到工程硕士还感到庆幸。
 
尽管曾经担心就业时会受到歧视,但郑玲芳发现,“真正在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不怎么看,也区分不出”。他们全班的47名同学不仅全部就业,并且单位都还不错。张建勋也承认:“用人单位之所以不注重是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那是因为还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在刘峰看来,虽然工科相对容易就业,但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一样,学校、专业背景、个人能力与意向地区,才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学生姓名为化名。)
 
 
 

近日,教育部在西安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通气会,旨在以新理念新方案推动新时期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林蕙青重申了教育规划纲要就高等教育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提出的一系列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她指出,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重在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就是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分类的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和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评估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新方案是一个整体的制度设计,突出了分类指导、分类评估的理念,强调了国家、省、学校分级分层评估的组织体系,体现了低重心、常态化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更加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新方案体现了多样的评估标准,多种的评估形式,多元的评估主体,多渠道的评估结果发布方式。
 
林蕙青强调,各地要凝聚共识,把握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的目标要求;要明确职责,做好省级评估工作的制度安排;要精心组织,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评估的各项工作;要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据了解,教育部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在深入总结以往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广泛调研、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和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新方案,形成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此次西安会议是该新方案制定以来的首次全国会议。会议部署了下一阶段各地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各地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建立健全本地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学校自我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及教学质量报告发布为基础,全面推动本地区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并接受社会监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高教的厅(局)长、高教处长和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国一些地方政府近日陆续出台新举措帮助高校化解债务。
 
安徽省教育厅日前专门召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提标和化债工作会议,部署系列措施保证高校化债工作落在实处。据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德林介绍,今后,安徽省凡是已经达到核定规模的高校,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项目;确有必要新上基建项目的,省教育厅将会同省财政厅在基本建设立项前对建设资金来源情况共同进行审核。
 
同时严格执行高校贷款审批制度。高校向银行类金融机构申请的各类银行贷款都要按规定履行报批程序。未经审批同意,高校一律不得向银行类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也不得以其他方式举债。
 
“各高校要制订严格的贷款资金管理制度与办法,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对不落实还贷主体责任,银行贷款本金余额不减反增的高校,省里将停止安排化债专项资金,并停止或减少安排其他有关专项经费。”杨德林说。
 
据了解,从2011年9月起,安徽省教育厅还着手建立起高校债务项目库,实行债务化解销号制、债务月报制度。
 
中国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1164所地方所属普通高校有政府性债务2634.98亿元。高校的债务问题得到各地重视,纷纷出台政策细则,切实保证化解债务。
 
湖北省日前出台政策意见,计划从今年起用5至8年时间,逐步化解2009年8月底经审计认定的全省地方高校贷款余额133亿元。今后,对未经批准擅自新建项目而举债的高校,以及化债不积极、贷款余额不减反增的高校,湖北省政府都将依规依纪惩处,并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河南大学近日则成立中国首个地方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揭牌当日就收到校友及社会各界捐款1.2亿元,为公立高校聚集社会力量办学趟出一条新路。
 
黑龙江省也建立起最严格的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贷款审批制度、贷款约束机制。
 
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各地严控措施将有利于高校尽快化解高额债务,促使高等教育稳定健康良性发展。
 
 
 
 

教育部在2010年的年度工作要点中表示,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教育部官方网站日前公布了2010年年度工作要点。
 
2006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这一具有法律约束力目标的最后一年。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不过目前为止,这一目标一直没有实现。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但也只占GDP的3.48%。
 
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教育部提出,除了“要钱花”,还要在“花好钱”上进行了探索。除了跟往年一样的“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和“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教育部还提出要探索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并要研究制定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方案,还要在高校积极推行总会计师制度。
 
在今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没有提及此前颇受争议的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从2004年到2009年,高校的评估工作不同程度地列入了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
 
教育部日前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0年工作要点,这是教育部更换部长之后的第一份年度工作要点清单。此前,旨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而强调的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每年都会出现在这份年度工作要点清单中。
 
2004年,教育部宣布成立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但随后这一制度引发了高校为了达到“优秀”而弄虚作假、临阵磨枪的现象,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批评。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评估太多太滥,缺乏总体设计;评估体系、方法单一,拉不开差距;评估造假,敷衍了事。
 
但教育部在2009年的工作要点中仍表示,“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案”,并要积极探索教学状态数据发布、专家进校评估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