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日从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获悉,重庆将通过支持重点产业和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引导大学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基金支持创业等多项举措,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高校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大,2011年应届毕业生达到14.3万人,由于就业渠道不够宽阔,供需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仍面临一些难题。为此,重庆市政府日前决定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大中专学生就业:一是支持以信息产业为主的10大重点产业集群每年吸纳1万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类企业新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二是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凡中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20人以上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按规定享受重点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企业新招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6个月之内开展岗前培训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规定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三是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从2012年起区县级以下(包括区县级)机关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主要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
同时,重庆市政府要求,各高校应设立大学生创业工作指导站,开展创业培训、职业能力技能鉴定、企业实训等活动,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到2015年,全市建立以吸纳高校毕业生为主的创业孵化基地100个,吸纳5000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每年计划新增高校毕业生创办微型企业1000户,吸纳400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扶持,在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中设立1亿元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基金,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上限提高到15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并吸纳就业人员达到一定数量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的小额担保贷款。
要求“三代无大学生”引热议
人大规定,进入“圆梦计划”推荐序列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在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该条款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这对于三代之内有人考上大学、但生活依然贫困的学生家庭不公平。
本报讯 (记者黄茜)面向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秀或具有某方面培养潜能的应届农村生源高中毕业生,且要求其家庭中三代无大学生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宣布在2012年的自主招生选拔考试中推出“圆梦计划”,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11月正是各高校出台来年自主招生政策的时候,记者发现,除了人大之外,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或推出专门针对“老少边穷地区”学生的选拔计划,或明确表示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政策优惠。
人大、清华、北大的政策倾斜尝试受到赞许,但也有教育专家忧虑:操作过程能否保证真实和公平?这些优惠政策会不会又让人钻了空子?
人大: “三代无大学生”才有资格
中国人民大学在2012年的自主招生中推出“圆梦计划”。该计划并非直接面向考生,而是由人大先选定中学,再由中学推荐学生。有意向的中学可通过人大招生网自愿提出申请,由学校进行审核确定该中学是否具有直荐考生资格。审核时拟对与人民大学签有省校、市校共建协议的省、市所属中学和中西部及欠发达地区的中学适当倾斜。“圆梦计划”每年拟选定50所县及县以下生源好、信誉好的中学。
人大规定,进入“圆梦计划”推荐序列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
人大的“圆梦计划”推出后,“三代无大学生”条款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样的标准没有公平对待贫困生。有网友认为,这对于三代之内有人考上大学、但生活依然贫困的学生家庭不公平。中国人民大学招办主任李向前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规定“三代无大学生”主要是考虑到积极引导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贫困生、农村生源、偏远地区学生等群体,也是为了平衡人民大学的生源比例。
李向前在采访中说:“这个条件主要是想让最贫困、最有上学需要又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圆梦。”
清华:“自强计划”考生单独划线
前不久,清华大学宣布,2012年该校自主选拔“新百年计划”分为“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三个部分。其中,“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
“自强计划”主要面向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及以下中学选才。该计划采用中学推荐的方式报名,每个符合推荐条件的中学至多可推荐1名学生。中学应在校园显著位置公示选拔通知、报名办法、选拔标准和遴选程序,做到信息公开和程序透明。
清华大学称,将组织工作组前往面试通过者的学校、家庭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最终认定名单。在材料审核和实地考察过程中,如发现中学或学生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相关学生报名资格及相应中学参与清华大学其他各类招生的推荐资格。
专家:操作可能出现问题
教育界的资深人士和学者对这一现象也自有看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表示,认同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我很赞赏人大和清华这两个方案的用意和初衷。但我个人认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弄得不好,又会被一些人钻空子!”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敏强说。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照顾”、“优惠”的适用人群:“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要照顾,那么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要不要照顾?城市贫困家庭的子女是否需要照顾?第二是考试和评分方式。“‘老少边穷’地区的学生是否单独考试,考完后是否单独排名?如果是,难保有些城市人会‘移民’去做农村人,难保有权势、有关系的人钻空子。”
清华大学称“将组织工作组前往学生的学校、家庭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确认最终名单,张敏强认为,这种做法成本太高,也无法保证效果。“如果当地人真的要骗、要瞒,清华的老师就一定能明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