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大学生朋友们:
  
    你们好!
  
    我是全国道德模范、江苏黄埔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最近我收到许许多多即将大学毕业的朋友来信,诉说寻找工作的不易,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不少大学生表示,希望毕业后到我们黄埔公司工作,甚至愿意义务打工。
  
    看到这样的来信,我心里很感动,也非常不平静。然而,由于这两年收到这样的来信有数万封,我也没有时间一一回复,深感歉意。眼下又到7月,新一届大学生又将毕业。在这里,我想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朋友们写一封信,与大家谈谈心,希望我这个过来人的一些经历和想法,能对你们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关键时刻有所帮助。 

    企业家有帮助大学生就业的责任
  
    我知道,许多大学生朋友都是贫苦家庭出身,你们克服家境贫寒从农村或县城走入大学校门,发愤学习,就是为了能够通过读大学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同时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四年大学即将毕业,你们一下子面临找工作、适应社会的难题。许多大学生朋友是我的粉丝,非常尊重我,我觉得你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我时常想,如果我们公司能有一个很大的平台,把所有找不到理想工作而又才华横溢的大学生都招聘到这个平台上,让你们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才华都释放出来,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那该多好呀!
  
    然而,事实上我一个人的能力非常有限,每年只能招收有限的大学生就业。所以,我在这里真心希望所有充满爱心的企业家都主动行动起来,把你们的平台尽量做大一点,多吸收一些大学毕业生。因为大学生是祖国花了钱培养出来的人才,是我们国家的希望,帮助大学生就业是为了国家发展,为了社会和谐,为了大学生前途未来,也是为了我们企业自己的发展。
  
    只有吃得各种苦,才能成长得更高更快
  
    那么,我们大学生自己该怎么办?从一个过来人、也可以说是你们学兄的角度,我觉得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一方面,现在许多大学生是幸运的一代,有很高的起点,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有开放的视野和心态,对于家庭是父母的骄傲,对于国家是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无论你是否承认,大学生走出校门后要面对许多挑战,许多竞争,许多不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大学生四年中虽然学到了许多知识,但往往还停留在书本上,属于纸上谈兵型的,还需要与社会结合,与实践结合,要到社会大课堂去再学习。要想到自己还需要在实践中当小学生,逐步把知识变成技能,变成服务社会的一种能力和水平。
  
    其次,我希望大学生朋友不要好高骛远,而要实事求是。如果有机会到城市、机关和央企工作,固然是不错的岗位。但是,大机关、大城市岗位毕竟是有限的,我们目光不应太短浅,如果能够把目光放长远一点,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到最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许未来更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如果刚刚大学毕业,就想找各种关系到一个舒舒服服的岗位工作,可能眼下压力小了,满足了,而这辈子也许就不会有大出息了。相反,只有吃得各种苦,才能成长得更高更快。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事实上,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哥哥姐姐都是饿死的。从9岁起,我就自己挑水到集市卖,不仅给自己交了学费,还为邻居上不起学的孩子交了学费。我上小学时放学后经常到村庄捡破烂到供销社卖,从10岁以后,家里的油盐酱醋以及弟弟妹妹的书本学费等都靠我捡破烂承担。在我小学五年级开始,利用假期拖着板车到农民家收粮食,然后拉到粮站去卖,每斤赚2—3分钱。上中学时就租用拖拉机,靠自己打拼,我到初三时就成为少年万元户。
  
    如果看看我国历史上的伟人,绝大多数都历经艰难和磨难,很少有能在鲜花和掌声中走上历史大舞台的。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大学毕业后,首先在基层、边疆、厂矿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在那里锻炼成长。所以,我希望大学生朋友能勇敢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那里磨炼自己,提高自己,这是报效祖国,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走过去的时候是坎坷,回过头的时候是风景。而且机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挑战和困难的表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看我们是否知道:那就是机遇!
  
    中国大学生创业,也可能出现比尔盖茨和乔布斯
  
    有的大学生朋友或许会问:你陈光标十多岁就创业了,我们大学毕业后也自己创业如何?
  
    的确,我非常支持有条件的大学生主动创业,因为这能够最大限度地挑战自我,挖掘自己潜能,也是对自己如何与社会打交道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从国家的角度,也应该从贷款和税收等方面扶持大学生创业,因为创业能够带动就业,一个大学生创业,如果需要聘请五六个人,就能带动五六个人就业。如果我国每年有100万大学生创业,就可以带动500万、600万人就业。这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帮助解决社会就业。
  
    去年以来,我多次参加各地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我深深感到,当代大学生有许多很好的创意和很高的创业水平,只要能够增加一些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和了解,多一些踏实的吃苦精神,多一些政府和社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多一些企业家的扶持提携,我们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很可能在未来数年中出现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这是我们国家的希望,也是我们民族的希望,这样的人生也更加精彩。
  
    前不久,我参加了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全哲洙带领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感恩革命老区井冈山行”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依然需要大力发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在这里,我也把这几句话送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朋友,希望你们在自己的人生转折关头,做到这几句话,以积极的姿态走向社会这个更大的课堂,在人生中书写出成功的答卷。
  
    永远关注并支持你们的学兄
  


    陈光标
  
    2011年6月20日

 

 

毕业论文乱象丛生 改革何去何从 
  
    毕业论文作为大学学习成果的总结,体现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近年来,抄袭拼凑、枪手代写、答辩走过场等问题导致毕业论文粗制滥造、质量低下、浪费惊人,甚至危害了我国的学术道德。
  
    毕业论文乱象丛生的症结何在?如何防止学术不端、保证学术诚信?许多师生和专家学者呼吁,应加快毕业论文改革,创新形式,让毕业论文回归其初衷。
  
    就业为重,毕业论文退居其次 

    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四李同学在答辩临近时才把论文写完,她说:“论文前后花了十几天,自己写的大概有一半,另一半是抄的。”
  
    在采访中,许多同学坦言自己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他们也表示无奈,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他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找工作是大头,论文通过答辩就行,是好是坏不重要。”刚刚才把工作落实的新闻专业彭同学说。
  
    求职和写论文主要集中在大学最后一年。有的毕业生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有的则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参加实习,两者难以兼顾。许多学生专心找工作,直到论文提交的前几个星期才开始写。“我寝室有个室友直到答辩前三天才动笔,真不知道她是怎么写的。”李同学说。
  
    毕业论文包括开题、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写作、答辩、修改定稿等环节,一篇优秀的论文仅阅读相关文献就要花不少时间。在就业高压之下,许多学生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写论文,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毕业论文的抄袭、剽窃、拼凑现象普遍存在。
  
    此外,科研能力、学术思维、研究方法是写作论文的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高校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的研究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普遍欠缺。在采访中,不少学生连论文注释格式都不知道。
  
    有些学生甚至干脆不写,从网上找枪手或者购买论文。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各类论文代写网站数量众多。记者联系上“百科论文”网站客服“王老师”,“王老师”表示本科论文500元,硕士论文3000元,由专业团队代写,博士写硕士论文,硕士写本科论文,绝对原创,并承诺百分之百通过。
  
    导师不重视,答辩走过场
  
    某高校工程力学专业大四学生刘健健说:“论文题目是老师给的,要使用专门软件进行受力分析,但之前没用过,老师基本上没指导,马上就要答辩了,只能现学,找往届学长指导了。”
  
    目前,毕业论文普遍实行“导师制”,由指定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但是一个导师往往要指导多名学生,指导好坏也没有纳入教师考核之中,而导师自己的科研、教学任务又十分繁重,因此不少导师对于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并不重视,仅仅是学生初稿写完后给一些修改意见。
  
    “虽然我们做的东西很小儿科,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论文设计思路,小儿科我们也做不出来,需要老师引导。”刘健健说。
  
    论文答辩是对毕业论文质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审查,学生只有通过答辩才能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而多数高校都将就业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为了让学生顺利毕业提高就业率,学校对于毕业论文答辩也没严格要求,答辩往往成了走过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三学生徐涛说:“答辩很简单,学生陈述10分钟,然后老师提两三个问题,不严,基本上都过了。”
  
    “去年我们专业有个师兄被查出来是抄的,但是最后答辩还是通过了。”刘健健说。
  
    此外,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还需要送审、打印,每年高校、师生花在毕业论文上的审阅费、打印费、纸张等数量十分惊人。刚参加完答辩的某高校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童天赐说:“论文送审花了200元,答辩花了700元,90多页的论文打印了十几份,花了100多元,院里报销一部分,自己出一部分。”
  
    是存?是废?毕业论文制度如何改
  
    抄袭、剽窃、拼凑、代写等种种乱象导致毕业论文粗制滥造、质量低下,危害我国学术道德和科研水平,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担忧。
  
    重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说:“毕业论文的这些问题,除了知识产权上的道德风险和学术风险外,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等基本素质,对学生的人格产生长久的负面反应,比如说不劳而获,盗用别人的成果,不加思考地人云亦云等等;另一方面,会对整个国家的研究能力,尤其是获得自主性、独创性的研究成果构成严重危害。”
  
    目前,不少高校为防止学生抄袭,引入论文防抄袭软件,检测论文中的重复率。廖成林表示,论文检测软件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仅靠技术手段难以杜绝抄袭行为,因为现在软件本身并不完整,以研究生论文的综述部分为例,这一部分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就很难靠软件来检测抄袭与否。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在应对软件检测上可谓“魔高一丈,道高一尺”。不少学生通过网上购买软件事先检测后再修改,或者调整字句、换种说法就能“躲过一劫”。
  
    有学者甚至提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主要是掌握知识,不具备学术研究能力,没有写作论文的必要。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李静教授认为,论文写作是对学生研究能力、知识结构、思维过程一次很好的锻炼,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如果连论文都不写,会使本就不高的教育质量更“水”。“高校导师必须严格要求,通过盲审等方式从论文通过与否的结果上来控制,事实证明严格管理能够提高论文质量。”李静说。
  
    教育专家认为,毕业论文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目前的教育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形式主义严重,对高校、师生的评价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论文数量。高校要排名、老师要职称、学生要文凭,这种用人机制、评价体系、舆论导向使得师生无法潜心做学问。
  
    廖成林建议,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模式应更加开放,对高校、对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实事求是,着眼于长远和未来,不为指标奋斗,从制度上摈弃急功近利。“对学生因材施教,不要一刀切,用多种手段评价学生的合格性。对于本科生来讲,除了论文,还可以根据就业形势和专业分方向将创业、实践、技术开发、科技活动作为毕业形式;对于研究生来讲,可通过参与课题、社会调研、发明创造来反映学生的研究和理论应用能力。只要有利于评价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式完全可以创新。”
  
    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毕业形式改革,以实习报告、研究成果等来代替毕业论文,但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记者周凯)

 

 

  剑桥大学校长莱谢克·博里塞维奇

大学怎样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这个国人热议的问题也许难有标准答案,但曾培养了牛顿、达尔文等诸多科学巨匠的英国剑桥大学无疑能提供良好参考,剑桥大学校长莱谢克·博里塞维奇日前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供学术自由。

博里塞维奇分三点回答了这个问题,“首先,(培养杰出人才)需要时间。”剑桥大学经过了800多年的历史积淀,才逐渐滋养出一些大师;而就当代非常看重的诺贝尔奖而言,获奖成果也常要等二三十年才被最终认可,因此大学在产生杰出人才前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而在这段时间中,“必须为研究者提供追求自己兴趣的自由”,这也是博里塞维奇强调的第二点。他认为,学术自由是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先后获得89次诺贝尔奖的重要原因,“我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追求自身学术兴趣的时间和空间。” 对此的一个诠释是,剑桥将“思想和表达的自由”明文列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这为学者提供了一个可规避某些外部压力的空间。回顾历史,如果不是身处拥有这样价值观的剑桥,达尔文难以在英国的基督教环境中提出与上帝造人说相冲突的进化论。

在时间上,剑桥允许学者按自己的步伐开展研究,而没有“定时交作业”式的考核压力上。博里塞维奇说,剑桥在聘任一位教授后,不会马上就要求他出成果,“而是有准备等上七到十年”。期间这名教授也许会发表一些文章,“但我们没有这种压力,比如说要求在某年年底前必须发表十篇论文”。

博里塞维奇回答的第三点是,“把对质量和卓越的追求置于其他任何事情之上”,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质量总是处于第一位。 他提到了教育产业化与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英国高校一向因对国际学生收费较高而有“出口教育产业”的名声,近来对英国国内学生也大幅增加学费并引发游行示威。博里塞维奇说,剑桥虽然也提高了学费,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因为剑桥采取的导师制成本高昂,实际上学校每年都要动用其他方面的资源来补贴教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27日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时强调,要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和天津市的负责人出席闭幕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宣读了获奖选手名单。

  刘延东指出,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对国家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取得可喜成绩。当前,要围绕国家“十二五”总体部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统筹协调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构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她指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着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高水平实训基地,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工学结合、校企结合、顶岗实习的有效途径。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建立行业、企业和社会第三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她强调,要抓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针对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先试先行,确保取得实效,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

  在津期间,刘延东到海河教育园区调研,充分肯定其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取得的显著成绩。她还考察了历史悠久的天津大学,接见了“永远跟党走”职业学校育人事迹报告团成员,观看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学生才艺汇报演出,参观了职业教育的教材、装备及学生作品等展示活动。

 

 

 

武大校长李晓红接受毕业生赠送的纪念树。记者 高宝燕摄 线索提供:张全友



  昨日,几乎在同一时间,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别在武大校园和华中科大光谷体育馆举办了一年一度的2011届毕业生毕业典礼,被称为“晓红哥”和“根叔”的武汉大学平民校长李晓红与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进行了毕业演讲。记者了解到,昨天同期上演毕业大戏的还有武汉理工大学和湖北大学,即将过去的一周被大学生们称为“高校毕业典礼周”。

  校长们的毕业演讲很快成为网络搜索热门。这些名校掌门人不约而合地讲起了未来。

  “其实,过去的几年,你们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未来……”相较去年开学典礼上的“质疑”,华科大校长李培根对毕业学子的未来,寄寓更多理性:“倘若未来一切让你看不惯,你只知道毫不顾忌地怀疑一切、批判一切,那你很可能会被边缘化。”

  武大校长李晓红的寄语,则颇为豪迈,他认为毕业生要有当士兵的实力和做将军的心气。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要说:"一心只想扫屋子的人,永远扫不了天下!"我期盼武大的毕业生,既能踏踏实实地"立地""扫屋子",更有"顶天"的远大志向,树立起"扫天下"的豪气和雄心,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据悉,接下来,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都将在本周举行毕业典礼,数万学子即将告别校园,而在台上,为他们送上离别箴言的,都是一校之长。

  当年正当各高校毕业典礼千篇一律单调沉闷之时,“根叔”们的点睛之语,如清新之风令人醍醐灌顶、为之振奋。而在美国,各大学会成立“毕业典礼委员会”,挑选名气“响亮”的致辞人,向美国总统发出邀请;今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宿管阿姨吴光华站到了发言台上,交织着掌声和眼泪,她成为学校毕业典礼上的“人气王”。当越来越多的“根叔”和“红哥”出现在毕业典礼上时,学生们是否会期待有更丰富更多元的毕业典礼为他们一生留下永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