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届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报告会由广州分院科技处处长侯红明主持,广州分院副院长黄宁生出席会议并致辞。华南植物园、南海海洋所等各所研究员组成的评审组对报告会进行评议,各研究所推荐的16名研究生进行了报告交流。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各位研究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他们的出色表现使在场的一百多名同学受益匪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学术报告会结束后,黄良民对本次报告会作了精彩点评。他首先肯定了本次报告会涉及学科领域的多样性,丰富了研究的空间尺度;并且就报告的选题、时间掌控及演讲等作了综合点评。最后充分肯定了研究生对本次报告会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在PPT的制作方面,还是对科研成果的展示方面,都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员的苏钟研究员也对本次学术报告会作评述。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研究生珍惜当前的大好机会,努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他还就“如何做一个精彩的学术报告”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黄宁生在总结中说,经过多年的演练,同学们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长,一年一度的学术报告会也成为了学子们展示学术成果的精彩舞台,推出了一批综合素质优秀的学术人才。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契机,交流、学习研究成果,取长补短。

本次学术报告会重点考察了研究的选题意义、方法、分析论证的充分性、研究成果及创新性和综合表达等五个方面,报告会设立的最高奖项为一等奖,分别奖励1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硕士研究生。报告会为广州分院的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交流科研心得的平台,同时广州分院研究生的出色表现为广大研究生树立了标杆。

华南植物园博士研究生张慧晔(指导教师:魏孝义研究员)荣获此次学术报告会的一等奖,另外,植物园博士研究生孙健(指导教师:蒋跃明研究员)、博士研究生赵瑞华(指导教师:韩日畴研究员)荣获的此次学术报告会的三等奖。
 

6月20日上午8:00—11:00,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钟大赉院士在玉泉园区阶二一教室为资环学院的学子们做了题为“大陆汇聚与青藏高原隆生”的报告。
 
这场报告是青藏高原系列讲座之二,早上7:50阶二一教室里早已坐满了来自各个学院、相关领域培养单位的同学们,都等待着近距离聆听钟院士的报告。
 
在同学们热烈如雷的掌声下,钟院士走到讲台上开始做报告。钟院士首先就青藏高原的地质成因背景做简要的分析,简单介绍了特提斯构造域的定义;然后着重介绍了青藏高原的五大基本特征即,一、青藏高原是显生宙以来地壳生长的博物馆;二、最高的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链;三、青藏高原有巨厚的地壳;四、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减薄、高位软流圈、高热流值;五、青藏高原强烈挤压的大陆汇聚构造背景、印度大陆的北移速率达5cm/yr。结合着野外实地的构造资料和地球物理数据,进一步介绍了青藏高原的生长模式及模型。
 
钟大赉院士说:“青藏高原这一大陆汇聚和隆起过程是地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地质事件;青藏高原形成及演化涉及地学、生命、环境、灾害防治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这一科学命题的研究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中一块得天独厚的野外实验室、揭示地质作用的独一无二的窗口,也是是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的后备基地;青藏高原的研究对于灾害防治也有重要作用等等”。
 
 

6月20日,中科院沈阳生态所2008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74名身着学位服的毕业生们迎来了神圣的毕业时刻,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部分研究生导师、毕业生亲属参加了本次学位授予仪式。
 
毕业典礼上午9:00开始,沈阳生态所武志杰副所长主持了毕业典礼,宣布了授予学位的决议和毕业生名单。今年,生态所共有29名学生获博士学位,45名学生获硕士学位。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何兴元研究员、副主任姬兰柱研究员、孙铁珩院士、张成刚研究员分别为2008届毕业博士生、硕士生颁发了毕业证书。
 
仪式上,毕业生代表陈朗同学代表2008届毕业生向辛勤培育他们的导师、所领导与教职员工、曾经同甘共苦的同学表达了真诚的谢意。她说难忘导师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待之情;难忘同窗好友一起相处的美好时光;难忘生态所园区的一草一木。最后衷心祝愿生态所在新时代的潮流中乘风破浪、再书华章!
 
朱教君研究员代表研究生导师祝贺2008届毕业生圆满地完成了研究生学业,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并从苦读有恒、天道酬勤;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立足俗世、志存高远等三个方面将美好的祝愿和期许,送给即将踏上人生新旅程的08届毕业生。最后祝福毕业生,希望他们不要忘记生态所,不要忘记生态所这支素质精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导师团队,把这里当成永远的家!
 
在热烈的掌声中,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何兴元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通报了今年研究生的毕业情况,并感谢毕业生的艰辛努力、导师的悉心指导、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支持鼓励、以及研究生部的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最后对毕业生提出了衷心的祝福。他希望,毕业生们不忘老师培养之恩,不忘研究所培养之情,不忘科学院严谨的学风和创新文化,以各种方式回报生态所,回报中国科学院,回报伟大的祖国。
 

6月19日上午,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为2008年全国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暑期学校学员做了题为《社会关系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Social Interaction》)的精彩学术报告。
 
阶一1教室内座无虚席,门口处也站满了前来听课的同学。饶毅教授开篇与大家分享科学研究的体会:“兴趣是首要的,研究者的科学研究领域可以很窄,但是知识面、思路一定要宽广,因此,必须坚持阅读文献、参加学术报告”。而21世纪之所以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其原因是生命科学还有相当多的未解之谜,而且生命科学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饶毅教授的谆谆教诲和肺腑之言令学员们叹服。
 
接着,饶毅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他以果蝇、小鼠为模型,通过大量实验,研究群体中的争斗、求偶、母子等社会行为关系的分子机制。在讲到果蝇的争斗行为时,饶毅教授幽默风趣地告诉大家,果蝇争斗中扇动双翅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果蝇求偶中雄性扇动单个翅膀是在给对方“唱情歌”,透露出他对自己实验的浓厚兴趣;在论证果蝇与哺乳动物有着共同的争斗目的,即“食色性也”时,饶毅教授多次强调实验中设置对照应合理,考虑应全面,尽量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证明同一个科学问题,体现了他思路清晰、注重细节,且治学严谨的作风。值得一提的是报告中饶毅教授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果蝇争斗、求偶和小鼠母子关系行为的视频,让学员直观地感受到实验数据背后的故事,也体味到了社会行为研究的魅力与重大意义。
 
报告之后学员们争先恐后地提问,积极踊跃与饶毅教授探讨诸如“社会暴力”、“同性恋”、“害虫预防”等热点社会行为问题。中科院研究生院为大家奉献的这顿科学大餐,营养丰盛,多滋多味,回味无穷。
 

 6月19日上午,由资环学院举办的《定量遥感系列讲座》进行了第四讲,陈冬梅老师做了关于“多尺度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分类和变化监测”的报告。
 
陈冬梅老师现就职于加拿大皇后大学地理系,曾获得美国照相测量和遥感协会John I. Davidson总统奖,国际地学信息基金最佳学生论文奖,圣地亚哥州立大学William & Vivian Finch奖(遥感专业)和人文地理学杰出研究奖等成果,在多尺度遥感图像分析与应用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空间自相关、利用不同分辨率图像的的象元转换方法解决混合象元分解问题的方法。
 
16年前,陈冬梅老师也曾在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她与大家亲切交流以前与现在学习条件的变化,国内外学术氛围的异同,皇后大学的地理位置和科研状况,将话题很轻松地转移到了定量遥感技术的进展。多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得成为遥感技术定量化的重要条件,而如何有效、准确的应用多分辨率、多尺度图像,成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和变化检测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通过实例,陈冬梅老师向大家解释了空间分辨率与象元大小的区别,遥感数据提取土壤信息的困难,不同分辨率图像的适用对象等问题,并指出总体分类精度的欺骗性、不同分类方法的置信度不同、分类精度不随图像数量增多而增加等容易被大家误解的现象。通过增大空间自相关的象元转换算法,利用多尺度图像,可以较好的进行混合象元分解,提高分类精度。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讲解,同学们对遥感数据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陈冬梅老师积极探索、严谨治学的精神,这对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全面培养科研能力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