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午,怀着对海洋所的深深眷恋之情、怀着对未来前途的美好憧憬,即将毕业的05级研究生与教职工和师弟们在天泰体育场的外训练场进行了一场足球告别赛。研究生部武伟主任及上百名研究生球迷到场观看了比赛。
 
12:00 比赛正式打响。阴霾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运动员们的热情。一开始,双方便大打对攻战,漂亮的阵地进攻,凌厉的快速反击,精彩的场面一个接一个。很快,毕业生联队抓住对方门将和后卫之间的配合失误,先进一球。在稳住阵脚后,教工和师弟联队在中场多次组织有效的反击,连扳两球。不过,由于防守上的漏洞,教工和师弟联队的大门又被两次洞穿。上半场结束时,毕业生联队以3:2领先。
 
易边再战,毕业生联队利用他们技术和体力上的优势越战越勇,接连攻破对方大门,比分也遥遥领先。教工和师弟联队也不甘示弱,进攻开始有了起色,多次出现有威胁的射门,并在比赛快结束时扳回一球。最终双方比分定格在9:3,毕业生联队取得了胜利。不过,此时的比分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难舍的感情和对彼此的祝福。
 
最后,在大家的合影留念和对海洋所的美好祝福中,这场足球友谊告别赛圆满结束。
 
 

6月18日下午, 研究生院夏季学期系列讲座之一的"凝聚态物理前沿系列讲座"请来了半导体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树深研究员作报告。

李树深老师深入浅出,结合历史与现代前沿,不仅介绍了黄昆先生对物理学的五大贡献(黄散射理论,黄-里斯理论,黄方程,黄-朱模型,专著《晶格动力学》),以及黄昆先生领导中国半导体物理学研究的光辉业绩,还介绍了黄昆先生的为人和如何做学问。黄昆先生一生追求物理学的真谛,“宏微交替”,真正做到了他讲过的“物穷其理”。尤其是他在1990年写下的一段话:“学习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应当与自己驾驭知识的能力相匹配。”这是一个杰出科学家对年青一代的教诲。

李老师生动的讲解,引领同学们走近大师,感悟大师,受益匪浅。

6月22日下午,夏季学期金融系列讲座第二次课在中关村教学楼S101顺利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易宝支付CEO唐彬先生,讲座的主题是《绿色支付,创新经济》。讲座开始前,主持者魏先华老师简单生动地给大家介绍了易宝支付的概况以及发展前景。
 
屋外骄阳似火,屋内气氛也极其热烈。唐彬先生以司马迁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引出电子支付,指出电子支付使得利(钱)更快来往,促进经济发展。他一直强调支付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创造交易,并用搜索与支付做类比,希望支付在未来能像Google搜索一样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唐彬先生主要介绍电子支付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分析中美支付市场的差异,以事实案例进行比较透析,使有着不同教育背景的同学们很容易理解吸收。后面他又给大家介绍了易宝支付的相关情况,图文并茂的描述了易宝支付的服务体系,从传统、新兴行业两方面来阐述此问题,最后给大家描绘了未来易宝支付公益圈美好的蓝图。
 
在两个多小时的报告结束后,同学们仍然意犹未尽,并就易宝支付的客户群培养、竞争对手、盈利来源以及人才战略等热点问题向唐彬老师踊跃提问,有的同学还热情地给易宝支付具体的业务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气氛热烈,交流互动非常充分。
 
夏季学期管理学院的金融系列讲座和经济管理高端论坛邀请的都是经济管理各界的高层管理人士,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开拓视野的机会。目前金融系列讲座还剩下最后一场,欢迎各院系同学积极参加!
 

6月2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陈洪章研究员应资源与环境学院邀请为广大学子做报告。报告关注的问题是“生物质能源的转化与利用”。由于能源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场报告也吸引了众多的学子前来聆听。
 
陈洪章研究员首先简单介绍了生物质能源,对基本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了生物质能源研究领域现今存在的、并将长期存在的问题,与大家展开了讨论。
 
陈老师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并分析了前面所涉及的问题。而在场的同学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在陈老师授课过程中,与陈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陈老师对本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概括,他认为对“生物质能源的转化与利用”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更好的研究和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学科之间要互相学习,学科交叉才可以有更大的发展。
 
报告结束后,在场的同学对陈研究员精彩的报告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在报告结束后,与陈老师仍就某些问题进行热烈的探讨。
 
陈洪章,工学博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生态生化工程研究,以新型固态发酵和原料组分分离为核心,开展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生物质高质转化以及燃料乙醇生产研究。
 

在当前股市带着中国股民过足了过山车之瘾,股民对未来的金融发展充满种种疑惑,莘莘学子满怀着期望,由学院聘请中国华夏银行CIO恽铭庆先生在2008年6月22日下午做了《银行运营与IT命脉》——反思中国银行的10年改革的讲座,深入阐述了中国银行改革的种种艰辛和发展方向。
 
恽铭庆博士,目前任华夏银行首席信息官,协助行长进行华夏银行业务流程与信息化建设国际化改造工作。恽博士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现代控制论学士、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美国加州经济学院经济管理学博士。曾参与中国金融业及机电、电信、商业流通领域改革方案设计工作,先后在国务院电子振兴办公室、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等机构任职。对中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化接轨做过认真研究和实践;曾经参加过中国进出口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的组建工作,并担任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行长职务。
 
此讲座回答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是什么?中国银行和国际银行的区别在那里?加入WTO之后,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和基础是什么?中国商业银行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如何从传统的以账户中心的架构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架构转变?等一系列问题,恽先生结合中国特有的银行体制,一一做了阐述。
 
的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拉开改革的序幕,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在寻求自己的发展,谋求生存之路。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计划下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加入WTO,彻底面向世界的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一个又一个的陷阱。银行业也是如此,从分布式数据存储方式到数据大集中,从账户管理方式到客户管理方式,从提高服务质量到流程再造,客户关系管理等等,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的银行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加入WTO之后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必需找到能够适应生产关系发展的新的生产力,找到能够解决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建立合理的IT架构,找到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再次掀起银行改革之路的新征程。
 
纵观个人对银行服务的理解,早先采用纸质账户完成个人资金的管理,如存、取和查询等业务,银行转账或者汇兑还需要1到2天时间,去银行办理业务需要排队。直到招商银行引入服务的概念,觉得银行服务很不错,最初的时候有牛奶、冷饮、糖果等等,有排号机,有舒适的座椅,有人性化的服务等,从此以后我的存款进入了招商银行。随着时间的发展,每个银行都提供了类似的服务,我的存款又向何方呢?那就多几个银行存。直到现在,IT行业越来越多的深入各行各业,我深深的感到,我们所挣的工资只不过是一些数字而已,每月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银行的一些数字,这些数字可以通过银行卡的方式消费,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现金不过是为补充数字消费的不足而已。一切的一切皆可以使用数字来完成。我们手持自己的移动终端,或者可以称之为个人数字助理的电子产品,终端中安装有各种软件,如个人信息认证系统、个人银行系统、股票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等,能够完成网上购物,可以买卖股票,能够乘公交坐地铁等等。
 
难道银行的功能仅限于取款和存款吗?有其他增值服务吗?这些问题银行在思索,我们也在思索。银行到底是什么?会发展什么样子?需要什么样的支撑环境才能完成这些功能?未来的银行也许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含义和体验消费服务的一个场所,而不是现有的柜台服务,用户和银行之间要隔离厚厚的防盗玻璃,用户始终被视为银行之外的局外人。今后的银行应该是能够为客户提供理财指导,帮助客户共同发展的服务。
 
种种发展迹象表明,银行改革迫在眉睫,在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经济利益等众多障碍下,寻求出路,就犹如在已经开动的列车上更换机车头,在正常工作的人身上更换心脏一样,难度可想而知。加入WTO之后,国际银行的冲击无时不在,在这一点上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这种情况之下,将引爆银行业的核心系统再造。
 
银行业核心系统再造已经发展了几年,从最初的徘徊期到具体实施,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如中信银行引入FISERV,华夏银行引入BPR+IT国际化改造,之后引入澳大利亚的FNS,中国银行引入了FNS,但失败和挫折并不等于方法错误,只要方法正确,银行核心系统再造将再次掀起银行改革的高潮。
 
恽行长深刻的分析了在加入WTO之后,国际化银行和国内银行存在的差别和距离,提出银行国际化经营的五大功能: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金融创新管理、营销管理和绩效管理。现在国内银行只是仅仅建立了call center,能够实现对账户余额进行查询的服务,这种体制是在传统以账户为中心的体系下建成的,不能完全与国际化接轨,甚至连数据级别的都做不到,唯有通过核心系统再造,重新构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体系结构,通过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发现可用信息,提供更加专业的人性化服务,使客户成为银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共同发展。
 
这种核心系统再造过程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其中5年用于数据采集和银行可以理解这种模型,再用5年完成平台的打造,继而通过巴塞尔评估体系,建成国际化经营体系,任重而道远,其中充满艰辛与荆棘。
 
纵观国内面向银行业的IT服务商,是否具备能够实现将以客户为中心,满足需求的6维数据建立起来呢。到目前为止,除了神州数码有不太完善的核心系统,再没有其他的公司能够完成这种任务,在国产化即将到来的今天,无疑不是一种遗憾和失落。银行业有很多需求可以挖掘,我们面向金融业服务的IT公司到底在做些什么?IT服务公司打着服务的旗号,是否在真真切切的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呢,这是一个问题。
 
中国的IT服务不是完全面向人际关系的IT,而应该是真正面向客户需求,把IT技术真正应用于各行业的IT,具有实际意义的IT,能够给服务对象带来利益和效益的IT。不要问国外的IT公司为什么今天如此强大,服务为什么做的如此完美,而应该问国内的IT公司今天都在做些什么,是趋于表面还是脚踏实地地踏踏实实的做自己的事情,做精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