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桑斯夫妇发现的甲龙头骨复原图。

甲龙模拟图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美国一对考古学家夫妇在蒙大拿州中部发现了一个生活在1.12亿年前白垩纪早期的新恐龙物种。这个最新恐龙物种是甲龙的一种,《加拿大地球科学杂志》(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在10月份进行了登载。
 
甲龙类是恐龙大家族中较晚出现的类群,直到侏罗纪之末和白垩纪早期才出现在地球上。甲龙身体上部覆盖着厚厚的鳞片,背上有两排刺,头顶有一对角。甲龙是一类以植物为食、全身披着“铠甲”的恐龙。它们一般有五六米长,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上去有点像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龙”。甲龙全身披着厚重的甲骨,有的还配有利刺,颈部、臀部和身体两侧部覆盖着骨质甲片,甲片上密布着脊突。皮肤厚实似皮革,极具韧性。臀部上方至尾巴的大部分竖立着尖如匕首的棘刺,身体两侧也各有一排尖刺。这种严密的防范措施,抵挡住了大部分的食肉者,即便像恐爪龙那样凶残的猎食者也对其束手无策。
 
比尔-帕桑斯和克丽斯-帕桑斯是布法罗自然博物馆的助理研究员,于1997年在一座山坡表面发现了这种新物种甲龙的头骨。因为其头骨后部的宽阔短角与现代的水牛角相似,因此被命名为“Tatankacephalus cooneyorum”,即“水牛头”。由于头骨的90%都保存完好,因此帕桑斯夫妇能够证实这是一个新物种的化石。
 
“这是白垩纪早期发现的最早甲龙之一。”比尔-帕桑斯说。他认为化石特征鲜明,是更早的侏罗纪甲龙和著名的白垩纪甲龙之间的过度物种。该头骨被头顶两排侧角、后脑的两个厚突块和鼻子周围的小厚鳞片严密保护。“恐龙背部大部分都覆盖着重重的鳞片和角状骨板。”比尔-帕桑斯说。
 
“多年以来,比尔和克丽丝一直在收集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的动物化石,这是地球史上的重要年代。他们的工作取得了成功。”俄亥俄州立大学古生物学教授劳伦斯-威特默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让我们更清晰地研究有甲恐龙的进化历史。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我相信他们将会有一系列更重要的发现。”
 
落基山脉博物馆古生物学家约翰-R-霍纳认为,甲龙类恐龙的外部覆盖着角质保护层,其构造与现代的龟壳和鸟喙相似。帕桑斯夫妇根据霍纳的理论阐释这种新物种也具有皮质盔甲。经过对新恐龙化石的复原,帕桑斯夫妇表示这种Tatankacephalus甲龙具有更复杂的结构特征,色彩也很丰富。相反,科学家对此前更早的甲龙类恐龙则没有太清晰的认识。他们说:“根据霍纳的理论,许多其他的恐龙可能也有类似的甲壳,或许也是色彩多样的。”
 
 
 

用干细胞培育出人工精子和卵子

不育症夫妇也能拥有生物学意义上的亲生子女
 

英国67岁最老产妇和新生儿子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人体干细胞制造出人工精子和卵子,在为无数不孕不育症夫妇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为人类的亲子关系带来无穷争论。
 
这项研究由美国政府资助。科研团队还研发出利用避孕药推迟女性绝经期的疗法,使其有更长的时间怀孕产子。而干细胞被广泛视为人体修复的重要手段,也是专家们努力研究的目标。
 
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州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将化学药物和维生素混合,成功诱使干细胞变成了精子和卵子。他们培育出的精子有头部和短小的尾部,被认为发育成熟,完全能够使卵子受精。而卵子培育还处于研究初期,但仍然比其他科学家取得的成果要进步得多。
 
精子和卵子的培育进展发表于《自然》杂志,为不孕症男女有朝一日培育出自己的精卵用于试管婴儿疗法带来了希望。
 
美国的科研团队利用生长了几天的胚胎干细胞完成了实验,但他们希望进一步利用人体表皮细胞复制精子和卵子的培育过程。表皮细胞将首先放入一种混合物中,该混合物会使表皮细胞的生物钟回溯到胚胎干细胞状态。然后再将其培育成精子和卵子。
 
而使用某人自己的皮肤意味着实验室培育出的精子或卵子不会与其身体出现排斥反应。
 
为新的研究铺平道路
 
未来的科学研究也可能会利用男性皮肤培育出“雄性卵子”,或者利用女性皮肤培育出“雌性精子”。这将帮助同性恋夫妇拥有遗传学上的亲生子女。但是,很多科学家质疑,由于女性细胞中缺少男性的Y染色体,因此从中培育出精子是不可能的。
 
新的研究突破将揭开精子和卵子产生的诸多奥秘,有助于进一步研发新的治疗不育症的高效药物。科学家已经对精子和卵子的发育过程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他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要弄清楚造成不育症的最主要原因,因为很多症状都出现在子宫中的发育过程中。
 
永无休止的争论
 
斯坦福胚胎干细胞研究中心研究员丽塔-雷霍-佩拉认为,新的治疗不育症药物将在五年后研发成功。但是,安全性和伦理争议意味着人造精子和卵子还远不能实际运用。雷霍-佩拉表示未来需要明确指导性原则,规范人造精子和卵子的使用。“无论是宗教界线,还是道德观念,或者是人权意识,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领域,任何情况都要谨慎对待。”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男性生育专家阿兰-佩西说:“这将会帮助我们找到治疗男性不育的方法。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制造精子,我个人认为也不太可能。但是利用药物或基因疗法可能会提高男性自然生产精子的能力。我知道还任重道远,但这才是崇高的梦想。”
 
基督徒医学团体教授皮特-桑德拉认为,试管婴儿有助于维持婚姻关系。“但是,问题在于,每年要出现20万例堕胎,同时许多夫妇还乐于收养孩子,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制造人工精子和卵子呢?”
 
英国生殖伦理评论家约瑟芬-昆塔瓦莱警告说,人工精子和卵子的任何瑕疵都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保护未出生生命协会人士安东尼-奥兹米克说:“生育过程中使用人工精子和卵子将歪曲和破坏家庭关系。任何科学成就都不能抛弃基本的伦理原则,例如要保障生命的权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全世界不孕症患者人数约为8000万—1.1亿,还有很多育龄夫妇由于癌症治疗而无法生育。最新的实验成果会帮助他们成功生育出至少从生物学的角度是他们自己的子女。然而,这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道德和伦理争论,因为这可能会制造出完全的人工婴儿,众多男女也会逐渐退出哺育后代的行列。反对者认为肆意改变人类生育过程是错误的,并警告说治疗不育症的进展有可能引发家庭成员关系的扭曲和破坏。(来源:新浪科技 唐宁)
 
 
 
 

新华网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杨金志、顾瑞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壮龙24日在上海表示,中国自主研发的ARJ21新支线飞机已经获得订单和意向订单240架。这款飞机有望明年完成首飞任务,投放市场。  

    2009“浦江创新论坛”24日在上海开幕。金壮龙在论坛上说,到目前为止,ARJ21新支线飞机一共有四架飞机进行取证,三架已经上天,第四架正在上海总装。预计明年ARJ21新支线飞机要完成首飞任务,投放市场。  
    
    到目前为止,中国商飞公司获得的订单和意向订单已达到240架,其中包括去年珠海航展期间与美国GECAS公司签订的25架飞机协议,以及今年10月刚刚与四川鹰联航空公司签订的30架飞机协议。  
    
    ARJ21新支线飞机是中国自主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21世纪大型飞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耐久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特点,标准航程是2225公里,特别适合于中国西部的高原机场。  

    目前,中国商飞公司已经通过对88家国内标准件的综合评估,初步确定了58家国内供应商可参加C919大型客机标准件、特准工艺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同时,商飞公司已经对31家国外潜在供应商和51个国内潜在供应商发送了征询书。

科学家观测到130亿光年外迄今最遥远天体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今年早些时候,一颗130亿年前爆炸的恒星发出的光被探测到,成为在宇宙空间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该天体大约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6.3亿年,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天体。
 
迄今最遥远的天体
 
此次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其实是一种伽玛射线暴。美国宇航局“雨燕”(Swift)观测卫星最早于2009年4月23日观测到这一伽玛暴,该伽玛暴也因此被命名为“GRB 090423”。通常认为,当超大质量恒星崩塌形成恒星大小的黑洞时,就会发出超能伽玛射线暴。据了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消灭临近星体上的任何生命。在离地球6000光年范围内的任何伽马射线暴都能够摧毁臭氧层,从而破坏地球。
 
数小时之后,全世界的望远镜都对准了这一伽玛射线暴,这也是宇宙空间中最猛烈的爆炸。天文学家对该伽玛暴的红外线余辉进行研究,来确定其来源和地点。两个研究团队,一个借助设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8.2米望远镜,另一个借助设在西班牙的意大利国家伽利略望远镜,精确观测出这一伽玛射线暴的距离,距地球超过130亿光年。此前距地球最远天体的记录为GRB 080913所保持,为128亿光年。
 
130亿光年的距离,意味着地球上看到的恒星爆炸,实际发生在130亿年前。根据宇宙诞生的“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于约137亿年前。也就是说,这颗恒星可能伴随宇宙诞生后6.3亿年就“死亡”,变成了一个黑洞,并爆发出猛烈的伽玛射线暴。
 
天文学家依据红移原理来计算恒星爆炸和地球间的距离。爆炸发出的波在宇宙中运动时能量会衰减,其频谱向红光方向,也就是频率更低、波长更长的低能量波方向移动,红移越大,光源的距离就越远。此前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最远的宇宙伽马射线源红移值约为4.5。迄今为止,已知宇宙中最远的一个类星体的红移值约为6.4。地面天文学家在得到“雨燕”发出的数据后,再通过欧洲南方天文台观测恒星爆炸的红外线余辉。他们计算出这次爆炸的红移值是6.29,爆炸发生在距地球130亿光年处。
 
“振奋人心”的发现
 
近些年,天文学家对更为遥远的伽玛射线暴、星系和类星体进行探测,更为接近于宇宙诞生首批恒星和星系的最初期。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尼亚尔-坦维尔说,因此能探测到宇宙最初期的恒星爆炸只是个时间问题。尼亚尔-坦维尔在欧洲南方天文台研究团队工作。
 
尼亚尔-坦维尔说,“我们在几年内都在对类似的伽玛射线暴进行探寻,我们期待某一天运气来临。但是最终发现如此遥远的天体,还是令我们兴奋异常。”天文学家希望,观测到这一伽玛射线暴以及其他遥远的伽马射线暴有助于了解所谓的“宇宙大黑暗时代”。在“宇宙大黑暗时代”最初的恒星和星系还未形成。
 
国家射电天文台的戴尔-弗雷尔说,“这一爆炸为我们观测了解正在经历剧烈变化的宇宙幼年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初形成的恒星和星系发出的光穿破了宇宙早期的黑暗。发出这一伽玛射线暴的爆炸恒星属于宇宙最早期的恒星。”
 
宇宙大黑暗时代
 
大爆炸之后,宇宙在不断膨胀的同时也迅速冷却。40多万年后,自由的电子和质子(分别是负电荷和正电荷)结合形成了中性原子核,使整个宇宙被一种“背景辐射”所覆盖,而今天我们能够通过其电磁波频谱中的微波部分(所谓“宇宙微波背景”)探测到背景辐射的存在。
 
宇宙一直保持电中性状态,直到出现最初的星体和星系。星体中的量子将电子从原子核中击出,进而“再电离”整个宇宙。但是探测到当时最遥远的星系和类星体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天文学家希望类似于GRB 090423的遥远伽码射线爆炸能够提供“再电离”时代的信息。当然,如果想对宇宙大黑暗时代进行精确解读的话,可能还需要发现和研究更多的伽码射线爆炸。
 
目前,我们对如此远古时代还知之甚少。所以,即使是单独的探测发现也会为我们描绘早期宇宙模型提供限定条件和有益信息。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学院科学家、伽利略国家天文台研究小组成员鲁本-萨尔瓦特拉对美国太空网说:“但是坦白说,假如我们想了解那个特定宇宙历史时期的情况,决定性的步骤需要收集更多类似的大规模遥远伽码射线爆炸的样本。”
 
当被问及此项最遥远记录会保持多久时,坦维尔回答说:“根据以往经验,可能会需要几年的时间来打破该记录。但是即便明天就打破,我也丝毫不会感到吃惊。”他还表示希望下一个创纪录者会是另一个伽码射线爆炸。两个小组的研究成果都将详细发表于10月29日的《自然》杂志。
 
 
 
 

新华网专电 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火星赤道附近火山喷发出的岩浆表面凝结后形成形似隧道的洞穴,可能帮助人类登陆火星后抵挡宇宙射线侵袭。 
    
    美国《洛杉矶时报》24日援引美国地质勘探局科学家格伦·库欣的话报道,他通过分析火星探测器发回的图像数据,发现火星阿尔西亚火山附近存在岩浆表面凝结后形成的“塌陷”。 
    
    库欣解释说,这种塌陷类似于地球火山熔岩洞。熔岩洞是岩浆表面凝结而底部仍在流动、又无新岩浆补充后形成的洞穴。库欣估计,火星上一些洞穴长度可能超过96公里,宽达45米。 
    
    按库欣说法,火星洞穴可能保有火星原始生命存在的证据并帮助人类登陆火星后抵挡宇宙射线。“洞穴能保护探测者免受火星表面一系列危险环境和状况的侵害。”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