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专家根据最新整理的史料指出,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接触伏羲八卦图比原先认为的要早得多,伏羲八卦图对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具有直接的影响。比利时理学研究所所长胡阳和副所长李长铎日前在中国洛阳举办的“邵雍诞辰1000周年纪念活动暨邵雍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这一成果。
 
据李长铎介绍,莱布尼茨发明的二进制意义重大,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计算机时代的数学基础。但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时是否受到伏羲八卦图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论,有一派观点认为莱布尼茨在发明二进制前并没有接触伏羲八卦图,两者思想相同“ 纯属巧合” 。
 
对此,胡阳和李长铎在欧洲查找了大量有关资料,其中包括8种公开出版物、17封信件、1件手稿和2次记录,编制了《莱布尼茨与伏羲八卦图历史年表》。他们指出,邵雍绘制的伏羲八卦图早在13世纪就由著名阿拉伯学者阿布杜拉·白达瓦鲁斯传入西方,17世纪又经意大利来华耶稣会传教士卫匡国再次西传,对西方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莱布尼茨曾多次在信函及著作中谈到了对伏羲八卦图的看法。受伏羲八卦图启发,莱布尼茨提出了二进制。1703年5月5日,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刊》收到莱布尼茨撰写的论文《二进位算术的阐述——关于只用0与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
 
 
 

科学家发现土卫二存在雪原。
(图片提供:Europlanet)
 
如果想在地球以外的地方体验滑雪,土卫二无疑是一个好去处。
 
根据在日前于法国南特市召开的欧洲行星科学会议与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部的一次联席会议上给出的研究结果,这颗冰冻的小型土星卫星的一部分表面被厚厚的一层非常细的积雪所覆盖。
 
构成这些雪的微粒只有几微米大小(从而产生了艺术家笔下的光晕),它们可能已经堆积了数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时光。
 
2010年,科学家曾预测,由位于土卫二南极的冰冻间歇泉喷向太空的物质会有一些缓慢坠落到卫星表面的某个区域。
 
在这次会议上,由美国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号行星探测器进行的细致探测如今找到了预测中的雪原——经测量,其厚度超过100米。
 
雪层显而易见的蓝色,以及对埋藏的陨石坑和峡谷轮廓的软化(小图),最终暴露了它们的存在。但是未来的滑雪者要千万小心别被发射到太空中去——微小的土卫二上的引力仅为地球的1%。
 
土卫二是土星的第六大卫星,于1779年为威廉·赫歇尔所发现。土卫二是外太阳系中迄今为止观测到存在地质喷发活动的三个星体之一。分析认为,喷射的物质是星体表面以下的液态水;同时,在喷射的羽状物中亦发现了奇特的化学成分,因此土卫二也被认为是天体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此外,喷射现象也为E环的物质来源于土卫二的观点提供了重要证据。
 
卡西尼号探测器是NASA和欧洲航天局的一个合作项目,主要任务是对土星系进行空间探测。卡西尼号探测器以意大利出生的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的名字命名,其任务是环绕土星飞行,对土星及其大气、光环、卫星和磁场进行深入考察。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7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表示,他们研发了一种人工合成高质量石墨烯的技术,新方法不仅可控且可进行扩展,有望为下一代电子设备的研制铺平道路。相关研究将发表在今年的第11期《碳》杂志上。

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只有一层碳原子的厚度,是迄今最薄也最坚硬的材料,其导电、导热性能超强,远远超过硅和其他传统的半导体材料。科学家们认为,石墨烯有望彻底变革材料科学领域,未来或能取代硅成为电子元件材料,广泛应用于超级计算机、柔性触摸屏、环保和医疗设备、光子传感器以及有机太阳能电池等诸多领域。但要让石墨烯更好地应用于电子工业,还需找到可控且有效的方法,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更高质量的石墨烯。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教授考斯塔弗·巴纳吉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制出的最新合成技术能提供高质量且均质的石墨烯。这一过程不仅可进行扩展,还能控制最终得到的石墨烯的层数——单层还是双层,这一点对石墨烯在电子和其他技术领域大展拳脚来说非常重要。

研究团队的技术关键是他们深刻理解了基座对石墨烯生长动力学的重大影响。他们在一个经过预处理的铜基座上使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法并在特定的高温下将甲烷分解,从而制造出了均质的碳层(石墨烯)。

参与研究的博士后研究员刘伟(音译)表示:“铜基座上不完美的位置点会显著影响石墨烯的生长,通过对铜表面进行正确处理并精确选择生长参数,我们做到了让石墨烯的质量和均质性达到最优化的同时控制石墨烯的层数。”

研究人员李宏(音译)称:“新方法制造出的石墨烯获得了迄今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出的石墨烯拥有的最大载流子迁移率:平均值为4000平方厘米/伏·秒,最大值为5500平方厘米/伏·秒。与硅相比要高很多。”

巴纳吉表示:“毫无疑问,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异的材料,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在如何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以及如何定制其属性以便用于特殊用途等方面,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过,这些挑战也是我们未来研究的肥沃土壤。”

 

 

本报讯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及俄罗斯火星探测器“火卫-土壤”预计于11月9日凌晨自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升空。这是俄探测器本世纪以来的首度“火星之旅”,俄罗斯最近一次发射火星探测器是在1996年。俄联邦航天局称,“火卫-土壤”探测器已于本月17日运往拜科努尔发射场。
  
    俄航天局消息说,目前“火卫-土壤”正在装配平台进行飞行前测试,为发射做准备。俄塔社及国际文传电讯社称,“火卫-土壤”将与中国“萤火一号”探测器一起由“天顶”运载火箭搭载,于莫斯科时间11月9日凌晨零点26分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
  
    据悉,此次探测计划由中国、欧洲与俄罗斯合作,中国“萤火一号”将在火星轨道运行一年,探测火星空间环境,而欧洲航天局则对此项目提供地面支持,拜科努尔发射场还建造了一个星际探测器飞行控制监测站。
  
    俄“火卫-土壤”到达火星轨道后,将用数月时间在“火卫一”寻找着陆点,此后着陆器将分离,并在“火卫一”表面着陆,采集的土壤样品将被送回地球。“火卫一”表面将留下一个长期监测站,该监测站将在自动模式下对火星的卫星、气候及近火星空间进行研究。(钟欣)

 

 

 

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副主任克留奇科夫10月18日说,2020年可能出现为普通游客服务的首批在轨太空旅馆。
 
纪念加加林航天50周年的“航天论坛-2011”当天在莫斯科郊外的宇航员训练中心举行。克留奇科夫在开幕式上说,太空旅游是载人航天富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其旅游方式将不限于乘坐飞船进入太空轨道飞行几圈,2020年至2025年,将出现能容纳数人舒适居住的太空旅馆,随后其游客容量将增至10人左右。
 
克留奇科夫说,太空游客未来将以“包机形式”往返太空旅馆。目前,俄罗斯和美国都已制定发展太空旅馆的相关计划,一些国家正在开发旨在保障普通人太空游的成套工业体系。
 
俄罗斯航天署于2000年推出了平民太空游业务:只要掏2000万美元购买“船票”,普通人也可圆登天之梦。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游客是时年60岁的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这位全美国第三大投资管理公司的创建者,于2001年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了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