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织召开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科技考古若干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结题验收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九位专家组成了专家组,负责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其中,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规划战略局局长潘教峰研究员担任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仇士华研究员为副组长。 

    首先,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刘鸣华研究员,介绍了项目验收专家组的人员组成以及项目的意义和立项背景。之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叶中华教授代表研究生院致词,对与会的专家和领导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叶院长指出,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的支持下,我校的科技考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业已形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考古研究团队,研究生院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大力支持我校科技考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主任、创新项目首席科学家胡耀武副教授,首先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执行情况。他指出,项目在实验方法和应用方面皆有创新,项目组织管理规范,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莱比锡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共同建立了中德“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联合实验室”,参加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的核技术考古多边国际合作项目。此外,胡耀武副教授负责的第二子课题,凝聚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人才,聚焦生物考古研究热点,在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先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家猪起源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旧石器晚期田园洞遗址现代人的食谱分析、植硅体三维重建等若干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创新成果。

    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王昌燧教授汇报第一子课题执行情况时,较为详细地论证了我国冶金起源本土说,介绍了青铜器矿料来源及其铸造地(产地)研究领域的新方法,失蜡法研究的新进展以及玉器钻孔痕迹三维图像重建的应用前景等。此外,还介绍了二期创新方向性项目的后续工作,原始瓷产地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利用EXAF技术探讨瓷器釉、彩呈色机制的工作。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李青会博士汇报了第三子课题的执行情况。通过此课题的开展,建立并完善了古代玻璃的无损分析技术,对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等若干遗址出土的古代玉开展了质地、溯源和文化内涵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数据。

    中科院高能所冯松林研究员负责的第四子课题,建立并发展了应用于古陶瓷研究的核分析方法,基本建立了适合古陶瓷等文物的核分析数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包含年代明确的近万枚样品的中国古陶瓷样品库。

    汇报结束后,项目组成员认真回答了专家组的提问。最后,专家组进行了认真讨论,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充分发挥了中国科学院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多学科优势,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各合作单位的努力下,实现了项目任务书确立的研究目标,同意该项目结题并通过验收。此外,专家组还建议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继续加强支持科技考古的研究和科技考古基地的建设。

 

3月23日上午十点,在办公楼第四会议室,举行了首届基层团组织“三生教育”主题团日项目评选会。学生处处长牛晓莉,团委副书记王静、各院系专职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以及学生代表共同组成了评审委员会。 

    作为研究生院团委基层团组织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次活动得到了各学院分团委和各实验室的广泛支持。自启动之日起,各基层团支部争相申报,经各学院、实验室团委负责人对所属学院团支部申报项目进行严格选拔后,最终共有31个项目获得申报。各团支部申报项目的活动策划充分体现了主题,涉及“生命、生存、生活”的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科院学子的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对美好生命、伟大事业的向往以及对青年人身上肩负使命的认同感。   

    本次主题团日的评选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报项目进行综合性评选。同时本次评选以求质不求量为宗旨,旨在将首次主题团日活动打造成团委的一项有特色、有意义、有影响力的代表性学生活动。评审过程中,评委从多角度、深层次对候选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探讨,并对具体活动的优缺点、可实施性等广泛交换了意见。

    最后,经过评委投票共有15个主题团日项目脱颖而出,赢得了首届主题团日的最终审批资格。获得通过的主题团日项目包括:

院系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职务
辅导员
团委资助金额
数学学院
“感触生命之珍贵,感悟生活之美好”主题团日活动
刘保成
团支部书记
孙燕新
460
生命学院
“三生”主题教育活动之健康成长、高效科研、快乐生活
裴宏伟
党支书记
刘占良
500
资环学院
“保护地球,绿色行动”第41个地球日环保宣传系列活动
时鹏
团支部书记
贾平
500
信息学院
挑战职场,学会生存(系列活动)
魏方巍
团支部书记
刘莹
500
信息学院
“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系列专题讲座
张洪娟
党支书记
王伟强
500
管理学院
择业、就业及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
张恩喻
党支书记
王亚娟
500
管理学院
“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地震救援与自救知识展
张为骅
党支书记
杨涛、杨丹静
500
地学学院
“记忆最美的瞬间”短信征集活动
杨新杰
团支部书记
李菡
450
化学学院
同支教社共建爱心图书馆
李寅蛟
崔丽杰
430
材料学院
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户外生存模拟及朗诵比赛
谭松
班长
王雅丽
500
工程学院
应往届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
王晶
团支部书记
张思华
450
计通学院
“寻美之旅 魅力家园”主题展
陆小虎
团支部书记
胡秀莹
300
人文学院
关注心理健康 崇尚健康的学习生活
张洋
团支部书记
司彬
400
数据中心
生命如花--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植物园赏花、主题征文及交流活动
高莹
团支部书记
石谷山
300
外语系
铭记历史,感悟今昔,体验生活 珍爱生命——卢沟桥体验活动
娜日苏
团支部书记
王军宁
300

3月19日,研究生院党政中层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系列培训第五讲在玉泉路园区四公寓食堂二层报告厅举行。管理学院执行院长高鹏和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苗建明分别作了题为《团队角色理论与团队建设》和《关于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的专题报告。53名副处级及以上党政干部参加了培训。讲座由苗建明主持。
 
高鹏首先作了题为《团队角色理论与团队建设》的报告,他从贝尔宾团队管理理论讲起,他讲到在工作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绩效取决于团队结构,合理的团队结构应包含实干家、协调员、推进者等八种团队角色。团队只有角色齐全,才能实现功能齐全,团队角色并不是一开始就完全确定的,是随着团队的组建和建设一步步形成的。高鹏还指出: 在团队建设中,要综合考虑团队成员所扮演的角色,每个角色都应该对应相应的成员,而成员在特定角色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决定着团队工作的有效性。某个团队角色如果缺乏对应成员扮演,就势必影响团队机能的完整性。
 
高鹏结合讲座还给与会人员展示了“团队角色自测问卷”,并现场回答了与会人员关于团队建设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接下来,苗建明作了《关于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的报告。苗建明副书记在报告中讲到,研究生院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和责任,而团队是我们学校的脊梁和支柱,要重视团队的建设也要充分挖掘各个团队的潜能,进而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任务。他进一步指出随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当前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现象和问题,如目标意识不强、工作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发展理念、思路不连续、不系统;团队领导者群体建设需要加强;责任意识、合作意识、效率意识不够;团队管理有待加强等八个问题。
 
在剖析了这八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后,苗建明就如何加强团队建设提出了重要的详实的意见,即:形成凝聚团队的共同目标、价值追求、发展理念等思想基础;构建院所结合的制度、队伍、工作平台;建设高绩效团队应采取的四项举措;团队的高效、可持续发展依靠的五个条件;制约高绩效团队的两个关键因素;团队领导者是影响团队的最关键因素。
 
高鹏的报告侧重于团队建设的基本理论,苗建明的报告侧重于研究生院团队建设的具体实践。他们的报告极具针对性、启发性和建设性,使与会人员进一步理解了加强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建设高素质、高绩效团队的基本思路,对各个单位和部门今后做好团队建设工作、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月16日至17日,中科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武汉分院视察期间,对教育基地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
 
白春礼院长充分肯定了武汉教育基地近年来做的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希望武汉教育基地在构建共有、共治、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研究所、导师作用,集中力量,搭建良好的研究生教育平台方面先行一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力求在如何更好发挥区域性教育基地的作用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恰逢武汉教育基地成立十周年,武汉教育基地将系统总结梳理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与成果,努力探索适合我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举措和机制。
 
在汉期间,白春礼院长欣然接受了武汉教育基地品牌活动“小洪山讲坛”的邀请,为在学研究生做了题为“物质科学变革性突破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的学术报告。白院长寄语武汉教育基地学子,要将个人发展和国家需求相结合,勇攀科学高峰,并将自己喜欢的一句格言送给研究生们,“顺利时,得意忘形是可怕的;受挫时,一蹶不振是可悲的;跌倒后,亡羊补牢是可喜的;失败后,积极进取是可敬的。”
 
 

 【新闻网讯 记者陈印政报道】322日下午,由校团委和人文学院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科苑讲坛”第17场报告会在玉泉路园区阶一六教室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刘庆柱研究员做了题为“曹操墓考古发现与确认”的报告。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苗建明教授主持报告会。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原主任王昌燧教授、学生处处长牛晓莉及数百名师生参加报告会。

刘庆柱先生是国内考古学界的权威人士,先后参加并主持过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汉长安城遗址等考古勘探和发掘。去年底他将河南省安阳市发掘的西高穴墓确认为曹操墓穴“高陵”,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为了解答我校师生对这一事件的关切,本次刘先生专程到我校解答大家的疑问。

发掘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刘庆柱先生首先从曹操墓的成因开始讲起。东汉末年建安25年正月,曹操去世,2月其子曹丕将灵柩运至邺城并安葬。后来由于历史久远等原因,曹操墓的确切位置便无从考证。民间更是流传着曹操有72遗冢之说,有人称其墓在河南,也有人称其墓在河北,而在曹操的故里安徽亳州,也流传着曹操安葬与此的说法。

最早开始发掘安阳西高穴汉墓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就是曹操墓。西高穴是安阳的北部一个村庄的名字,但由于其名字带有“穴”字,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这里有墓地的可能,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当地的盗墓现象比较严重。20062008年,西高穴墓多次被盗,河南省文物局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上报国家文物局并经过批准后才开始发掘。

现在发掘的安阳西高穴墓由M1M2两座大墓组成,南北平行排列,均坐西朝东。M1较小;M2为主墓,内呈“甲”字形,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15米。墓口宽18~22米,面积380平方米。墓室分为前室与后室,每个墓室南北两侧各有1个侧室,4个侧室均有石门,石门之上有画像。地面铺石板,石板近方形,边长60~130厘米。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不同时期的墓穴,其形制和规格是不同的,墓中的随藏品也是不同的。但处于同一时期的墓穴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西高穴墓呈“甲”字形墓葬平面形制,由墓道、前室、后室、四耳室组成,很明显这具有东汉晚期至三国时代诸侯王墓的特点。河南淮阳陈顷王刘崇墓、河北定县北陵头中山穆王刘畅及王后墓、马鞍山宋山宗室王陵都是这一形制。而帝王陵寝在西汉时期的风格是“黄肠题凑”,到了东汉是“黄肠石”,而东汉末期就改成“砖室墓”了。曹操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汉末期,而根据墓室的结构,一看就知道是高等级贵族墓。这样就确定了墓穴的时代特征和身份特征。

证明了墓主人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王侯身份之后,刘先生认为西高穴墓是曹操墓的证据就确凿无疑了。这是因为曹操是王,而中国的皇帝和王的墓一般都埋在都城附近,而不是埋在原籍,这是规律。例如刘邦墓位于咸阳而非沛县,东汉的皇帝就应该埋在洛阳旁边,明代十三陵在北京而非安徽凤阳,清代皇陵也不是在沈阳。而曹操墓的位置在邺城西14公里,漳河南岸。而曹操墓就应该位于他做为王的都城邺城旁边。邺城附近除了曹操之外也不可能再有别的王,因为曹操的父亲不是王,他的儿子曹丕成为魏文帝,其墓穴应该是帝王的规制。

另外,在附近出土的鲁潜的墓志铭也为曹操墓提供了佐证,鲁潜是340年埋葬的,时间晚于曹操120年,墓志铭记载鲁潜墓就埋在曹操墓旁边。

任何时代都有其时代的文化

刘先生又结合各个时代文化的特点,详细解释了其断定安阳西高穴墓就是曹操墓的原因。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时代都有特有的符合其时代特点的东西,当我们看到身穿长袍马褂马上会意识到是五四时期的特征,而中山装的流行出现在建国之后,绿军装配红袖章则出来在文革时期。考古很大程度是就是根据这些不同时代的特点来断代。

文字是某一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像电视只在最近几十年才有,而“微博”也只从去年才出现。墓穴里发现的一些文字带有明显的曹操所生活时代的特征。例如“魏”字“委”与“鬼”之间加字;木墨行清行清,为东汉时代中期至曹魏中期 厕所专用名词;出圃床”则为东汉--南北朝时代赌博游戏等等。

发掘出的其他器物和装饰物也具有明显的曹操墓特征。例如铺地石砖长度最小的60公分,最大的130公分,而同时期其他墓地石砖均不超50公分;陶鼎、画像石、青瓷器、石圭、石璧等器物的出土均证明其王侯的身份,而东汉五铢钱的发现更是证明了东汉时期的特征。

只有质疑才能引发思考

报告接近尾声时,刘先生鼓励大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因为质疑才能引起自己的思考。很多时候,写不出好的文章,就是因为想不出好的问题,而当好的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几乎等于文章写了一半。

“其实关于曹操墓的真实性,在考古学界目前基本上获得了确认,而真正质疑的并非专业人士,不过大家有争论也好,至少他让考古学成为显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也为考古学将来的发展搭建了平台。这也算是我们对考古学的发展做出的一点贡献。”在和大家愉快的交流中,刘先生结束了今天的报告。

报告会结束以后,王昌燧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并针对我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曹操墓确认方面能够做出的工作与刘先生交换了意见。临行前,刘先生欣然提笔为我校留言:“海阔天空想,脚踏实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