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日上午召开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研讨实施工作会议”上,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邓勇教授回顾了研究生院自2000年更名成立以来的工作进展、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形势、中科院院党组对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的要求及我院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几个主要措施。
 
邓勇说,中科院是全国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2000年中科院党组按照“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组建了新的研究生院。实践证明,院党组的这一决策是果断而英明的。几年来,按照“共有、共治、共享”的办学理念,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了一整套新的体制机制、共同办好研究生院的氛围,确立了卓越的研究生教育品牌,形成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在谈到国内国际研究生教育形势时,邓勇说,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必然将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相互结合、相互依托,并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美国斯坦福大学1997年推出校长奖学金计划,旨在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在部分学生中推行管理专业和生命科学专业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旨在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管理人才。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新科技发展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重视完善并形成各种社会需求的多元化研究生培养体系,重视营造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培养氛围,重视培养跨学科、跨专业领域并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并且取得了许多值得借鉴参考的教育培养模式和经验。从国内研究生教育的形势来看,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培养质量的提高,重视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科研发展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需求和推动,重视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并对近年来规模快速增长后的培养质量普遍担忧。
 
邓勇说,我院的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已由扩大规模转移到提升质量上。他引述路甬祥院长的话说,中国科学院也是我国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充分发挥我院体制、生源与师资、研发规模与水平,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等优势;在创新教育、培育造就创新人才的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改革、大胆探索,发挥先导与示范的作用。目前,我院“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战略调整,已经进入了第三年,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同学对知识学习的自主选择和自身积极性,依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参照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有效经验和做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推出跨学科专业选择计划(TOP-100)、跨学科课程兼修计划(Program-10)、通识案例课程(Cover-All)、相对标准考核规则(Pass-90%)四大措施。
 
邓勇表示,各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对四项教育改革创新措施予以明确支持、切实推进,以此推动我院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在7月2日上午召开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研讨实施工作会议”上,中科院人教局局长刘毅发表了重要讲话。
 
刘毅说,中科院党组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在创新三期,确定了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为主线的改革方针。研究生是我院知识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是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宗旨。院党组批准的研究生教育的四大举措,完全符合我院创新三期的改革方向和目标,这有助于牢固确立中科院教育的卓越品牌,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
 
刘毅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四个措施的落实,认真做好各项相关工作。他说,要给研究生创造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营造宽松的创新文化和氛围。同时,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按照研究生教育规律,加强研究生管理和素质教育。

6月25日下午,应数学科学学院的邀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陈秀雄在中关村教学楼N313教室为大家展开了为期两周的微分几何系列讲座。
 
陈秀雄教授,199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尔后在加拿大 McMaster 大学任讲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助教授,现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几何分析,曾应邀在多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2002 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 45 分钟邀请报告。
 
这次主讲内容分为5个部分:(1) Basic comparison geometry developed in the 1980s. For instance, the Bishop-Gromov volume comparison theorem, Cheeger-Gromoll split theorem etc;    (2) Basic Kahler geometry, connection in complex vector bundle, first Chern class; Fubni study metric, Kahler Einstein metric, Calabi futaki invariants;(3) Aubin-Yau-Calabi theorem on the existence of KE metric when C1 < 0; Yau-Calabi theorem on the existence of Calabi-Yau metric when C1 =0; Tian’s theorem on Calabi conjecture on complex surface when C1 > 0; (4) Kahler Ricci flow, the work of H. D. Cao, N. Mok, Chen-Tian and Tian-Zhu will be discussed; (5) The space of geodesics, uniqueness of extremal Kahler metrics。
 
陈秀雄教授善于将简单的问题细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我们从简单的问题中看到隐藏的不简单的一面,而复杂的问题中看到简单的另一面。为原本感到沉闷的微分几何带来生机,激发了大家学习的兴趣。
 

6月26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科学学院邀请的堵丁柱教授在中关村园区教学楼N406开设了深受广大研究生欢迎的《近似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课程。
 
堵教授长期从事组合优化、计算机网络和计算理论、算法与复杂性研究。目前已经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了40本书。他是组合优化杂志和系列书籍《网络理论和应用》的主编, 是超过15个杂志的编委。关于吉尔伯特—波拉克猜想的证明被西方媒体广泛报道,并被大英百科全书选为1991年数学科学六大杰出成就之首。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美国格雷汉姆奖和CSTS奖,担任国际《组合优化》杂志主编以及10多种国际专业杂志编委,是国际组合优化与复杂性研究的著名学者和带头人之一。他于1982年从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后赴美留学,198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数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在伯克利数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在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任职。
 
堵教授的《近似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课程设置主要由以下5部分组成:(1)算法的相关知识:P、NP概念的引入,讲解了如何估计一些经典的NP完备问题的近似比;(2)带有非次模势函数的近似贪婪算法分析:分析了目前几乎所有的贪婪算法的理论分析中所隐含的次模势函数,唯一的例外是Steiner树中的iterated k-stein tree问题。进一步讲解了此时该如何采用新的方法去分析该问题,得到贪婪算法的近似比。内容还同时涉及了了在无线网络的功率分配等方面。(3)矩阵划分问题:堵老师详细演示了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计算复杂度为多项式时间的子问题,并且用求解“将含有矩阵形状洞的直线多边形划分为若干矩阵,使得添加的边长度最小”示例。 (4)网络优化问题中的近似算法:列举了网络中的一些问题目前的近似算法,让大家了解了目前近似算法的应用,开阔了眼界。
 

当堵丁柱教授结束课程时,同学们报以了热烈的掌声。堵丁柱教授的课程让同学们了解了在算法设计的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最新科研动态和发展,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什么是创新呢?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包含二个过程:一个是量的变化,表现为产出的增加;另外一种是质的变化,表现为产出品种的增加,如新产品、新服务,和旧产业的分化和融合、新产业的出现、旧产业的消失等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这种经济体系的质变就是创新。经济之所以发展是在于经济体系的这种质变或创新,而不仅仅是正统经济学所关注的量的增长。正如创新理论的开创者约瑟夫·熊彼特教授所称的:“你可以把任意多的邮车加起来,加到你想要加到的任何地步,但你仍将永远得不到一条铁路。”在管理学上,创新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创新是如何发生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创新过程和结果的,以用来为企业从事创新和相关政府部门出台创新政策提供指导。
 
2007年7月1日,暑期学校开设“科技创新管理与决策”系列讲座。在本系列讲座中,受管理学院柳卸林教授的邀请,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几位国内创新研究的知名学者,围绕“创新”主题,就自主创新、创业、企业创新和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创新研究中的四个重要话题做了精彩报告。
 
一、自主创新。创新必须是自主的。自主创新意味着国家核心竞争力,意味着发展和安全,意味着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尊严。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对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来说,更是如此。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一再表明,什么时候我们掌握了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就有主心骨、我们的腰杆就硬;一旦我们把技术能力过多寄希望于某些发达国家,我们就难免受到那些发达国家的技术“讹诈”,就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甚至不得不走上一段弯路。
 
当前,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仍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49个主要国家中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目前还在创新型国家边缘徘徊;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达到50%;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上仍处于低端位置,只能靠大量消耗资源维持经济增长。显然,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不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因为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成为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肖广岭是“国家科学和技术中长期规划”总体战略研究组的重要成员,直接参与了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制定过程。在题为“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座中,肖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国家“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制定的背景、过程和现状,对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国家出台自主创新政策的内涵及我们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业与创新。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企业家的冒险行为是创新的原动力。在产业革命的兴起中,企业家的创新行为(通常被我们称为资本家的投机行为)所起的作用要高于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作用。在以美国硅谷和128公路代表的新经济的兴起中,企业家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的高建教授是资本投资学的专家。对中国的创业问题有着多年的跟踪研究。近几年每年与中国电视台《致富经》栏目合作发布“中国百姓创业调查(年度)报告”。这一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创业研究项目。
 
在题为“中国创业活动的决定因素”的报告中,高教授详细地介绍了利用这一调查的数据进行的学术性的研究。这一报告介绍了很多国内外最新的有关创业的最新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对目前中国创业的态势,机会、过程、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对于有意进行创业的同学来说,本文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教授的研究表明,熟悉行业和核心技术创业很重要的一个基础。这就要求同学们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而不只是埋头读书。另外,该研究表明,创业者最需要具备的三大品质是诚实守信、广泛人际交往和创新求异对顾客诚信,这个顾客可以更广义一些,和创业过程有关的利益相关人都要诚信,在企业运行中应该有勤,应该有俭,只有通过这样的理念,这样的意识,你才有可能去实现目标。
 
第三、企业创新的系统模型与案例。企业是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创新的主体。任何的创新思想,不论是由个人发明,还是大企业内部的研究,还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突破,最终都得通过企业来完成。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于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劲对企业创新的战略、过程、各种影响因素、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陈劲教授是国内企业创新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近年来坚持创造、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教学、写作与演讲,特别在技术创新战略、系统、资源以及管理工具等方面展开了持续、有品质的研究,取得了先进的科研成果。本次报告是其最新的研究成果。
 
四、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企业的创新是发生在一个创新体系之内,受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和约束。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分为军方和民用二个系统,长期处于割裂状态。创新体系的这种割裂,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影响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个进程。
 
在讲座的最后,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游光荣研究员对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问题背景、问题和演化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介绍。游老师是国内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著名学者。2005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本能《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就是在游光荣老师的主持下完成的。另外,游光荣老师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军民融合专题的主要参与者。
 
四位学者精彩的报告吸引了许多同学目光。在报告过程中,不时有同学们提出问题,与四位专家进行热烈讨论,课后还有不少同学围着四位专家进行咨询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