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陈曦】才送走中央民族乐团才艺卓著的艺术家们,又迎来中央音乐学院青春洋溢的青年才俊。5月12日晚7点半,“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二场——“欧美风情”西洋经典名曲鉴赏音乐会在玉泉路园区礼堂如期举行。包括打击乐、小提琴曲、大提琴曲、长笛独奏、古典吉他独奏、独唱、男女二重唱、手风琴独奏、萨克斯风独奏等在内的共17个节目,使得礼堂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赞叹和掌声。

    同龄人之间的“对话”

    此场音乐会最特别之处,在于全部表演者均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正如马石庄副院长在演出开始前的讲话中所强调的:“这场演出预示着'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入了新时期——因为演出者都是中科院学子的同龄人。”台上的年轻人用深厚的音乐素养和娴熟精湛的技艺向台下的年轻人展现高雅艺术的独特内蕴和无穷魅力,台下的年轻人则以一次比一次响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阵阵赞美声向台上的年轻人传递他们的感动与惊叹。虽然没有言语的交流,但同龄人间的这种“对话”却比任何一种语言都更真挚、都更默契。也许马院长的一番话最能表达同学们的心情,他说:“今天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为中科院学子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我则期望着我们学科学、学技术的同学们将来也能走出中科院,走进中央音乐学院,为他们送去科学知识。”

    丰盛的西洋音乐大餐

    古典乐曲引人沉静深思、现代音乐催人激情洋溢,本次演出节目种类繁多、风格多变,可谓古典与现代结合,通俗与高雅共赏,激情与理趣相融。

    演出帷幕由西洋打击乐《圣曲》拉开,《圣曲》分为慢板和快板,快板讲述的是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爆发出的不可估量的拼搏精神。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现代打击乐团的三位女孩演奏的就是《圣曲》的快板部分。她们身着黑衣,身形颀长婀娜,时而屏息凝神俯身轻击、时而互相凝望配合默契,时而又重重敲击鼓面,发出极富激情的鸣响。细微舒缓处如山间清泉潺潺流过,又如人群在窃窃私语;热烈重击时则如雷声轰鸣,更如万马奔腾咆哮,其演绎出的宏大场面和生命那种不屈不挠的无穷力量,令礼堂内响彻掌声。

    《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的风格是优雅、欢快、明朗的,但明亮的外表之下又隐藏了极其丰富深刻的人生阅历,要将这样一位大师的经典作品演绎得到位,可不是件容易事儿。然而,管弦系研究生高参同学今晚却将这首曲子演绎的极其传神。他举止优雅、神情淡定,举手投足间显尽艺术家风味,一位听众评价说:“演奏者的技巧、神态和举止没的说,男人的艺术美感让人惊艳也不为过。”

    大提琴是弦乐中最富于表现力和抒情性的一种乐器,它低沉婉转的音色常能引发听众心灵深处最真切的情感。而长笛则与大提琴形成了鲜明反差,因为它音色明亮、清脆,故在乐队中常被用于演奏最高音区。当大提琴“遭遇”长笛,该绽放出多么奇特却又美妙的音乐奇葩。两位清丽的女生演出的大提琴与长笛独奏《天鹅》,用婉转悠扬又带有些许忧郁的旋律,把听众送进那凄美动人的童话故事中。

    手风琴独奏《遗忘》、《无穷动》是今晚很出彩的节目。演奏者刘昭同学年纪不大,获奖却不少,多次在国内外的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演出前他还利落活泼地帮助同学准备乐器,待自己端坐台上时,又是那么的沉稳与踏实。调音,演奏。只见他双目微闭,身体随着乐曲微微律动,诗一般的乐曲从指尖缓缓流淌,他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观众则沉浸在他营造的动人气氛中。他演奏的这两首曲子是阿根廷探戈作曲大师皮亚佐拉的代表作。皮亚佐拉作为十分优秀的手风琴大师,不仅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手风琴作品,同时,对于探戈音乐国际化和流行化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将演出推向高潮的节目,则是萨克斯风演奏。萨克斯管兼具铜管乐器的豪放和木管乐器的优美细腻,其演奏技巧非常轻快自如。在萨克斯风四重奏中,四位表演者首先介绍了他们所执的不同种类的萨克斯。Bb调高音萨克斯,声音高亢、明亮,主要用于独奏;Eb调中音萨克斯,音色华丽优雅,是最广泛使用的萨克斯,用其使用者庄绪鹏的话说,就是“柔情似水”。Bb调次中音萨克斯,声音柔和悠扬;低音萨克斯则音响低沉浑厚,极富磁性。压轴节目是萨克斯风独奏,身胖体憨的庄绪鹏将《午夜激情》与《回家》两首经典名曲演绎的出神入化。《回家》的曲调刚一响起,台下便爆发出轰鸣的掌声和呼声,他走到台边望了望台下,随后干脆直接走进观众席中,边吹边走,绕场半圈,整个礼堂在曲声、呼声和掌声中沸腾。

    “意外”的加演曲目

    只要持有节目单的同学就会发现,其实今晚安排的节目只有16个,可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却是17朵精彩丰呈的艺术奇葩。其中第12个节目,男女二重唱《茶花女》选段《饮酒歌》是临时安排加演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记者了解,中科院许多同学都是为了一睹各种乐器的芳容和聆听由它们奏出的经典乐曲而来的。但是,当卢彦同学浑厚、极富穿透力的嗓音响起时,所有人登时一震,随之而来的,便是狂风暴雨般的掌声。女声独唱者阮余群更是用其高亢、清丽、明亮的嗓音深深打动每一位观众,台下不时响起“再来一个”的呼声。于是,表演者们灵机一动,立刻安排了二位的二重唱,女声的柔美亮丽,和着男声的沉稳雄厚,交织起伏,悠扬深远,每一个音符、每一句词都深深扎进观众心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年轻的“老演员”

    说他们年轻,是因为他们年龄确实不大,同我们一样,正值青春年少,或内敛沉静、或热情奔放,处处显露出年轻人的青春活力。说他们“老”,则是因为他们个个都是胜任各种比赛的佼佼者,具有极其丰富的演出经历,别看年纪轻轻,却才艺高超,经验老到。随便提起一位,要不然就是师从某某著名演奏家,要不然就是在各级比赛中屡获大奖,再不然就是远赴重洋,在海内外多次演出。此次演出,对他们来说可谓驾轻就熟,演出时的那种投入与从容也就不足为奇了。

    期待学校引进更多高雅艺术

    演出结束后,许多同学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学校引进更多的高雅艺术,引领校园文化不断提升,使学子们有机会汲取文化艺术的精粹,促进学业和思想情操的全面发展。

    据学生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满足广大师生的愿望,作为学校学生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近期还将邀请北京舞蹈学院等演出团体来校举办专场演出。届时,相信广大科院学子们又将享受到一场缤纷的视觉盛筵。

     【新闻网讯 付立军】5月11日上午,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邓勇宣布,在原软件学院的基础上,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正式更名成立,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副部长出任学院院长。中科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为奚国华副部长颁发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聘书,并与奚国华一起为新学院揭牌。

    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后,将成为中国科学院整个教育体系中唯一全程为软件产业、信息产业、计算机产业和其他工业行业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的机构。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将拓展在IT领域实用型人才培养上取得的经验,输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推动信息产业及企业的发展。

    白春礼院士在讲话中指出,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的成立将为IT领域工程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与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实现有效衔接。聘请奚国华副部长兼任院长,也希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结合、培养更加有的放矢,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与通信领域信息人才的需求。白院长表示,这样可以把教育与产业做一个很好的结合,营造一个专家、信息产业、学院多赢的局面,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新成立的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办的更好。参会专家也认为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的成立将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奚国华院长表示,信息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发展需要很多要素的支撑,人才是基础设施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在原软件学院基础上更名成立后,将涵盖计算机和通信当今发展最活跃的两个领域,两者的结合会产生更大的能量,学院将为整个信息产业输送人才,相信有非常大的发展。奚部长对学院开放式办学模式表示认同,希望自己兼任学院院长期间发挥桥梁与信息传递的作用,在第一时间把市场需求、产业需求反馈到学院,把产业面临的问题传递给中科院的师生,使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科研教育与市场和产业需求结合起来,而这将有助于社会与产业的发展。

    自2001年12月3日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试办软件学院以来,经过近5年的发展,一批具有明确办学目标的软件学院不断创新,在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办出了品牌、得到社会的认可。作为科技与教育创新平台的中国科学院于2002年3月在研究生院成立了软件学院,开始招收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工程硕士培养上进行探索;2004年,软件学院增加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及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其专业覆盖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软件工程领域,延伸到信息、通信领域。

    软件学院创办伊始就依托了中国科学院强大的智力、科技、品牌优势,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软件所、网络信息中心、软件工程中心等相关单位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著名学者李国杰、高文、阴和俊、王飞跃等分别担任了主要学术职务,对学院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论文质量等业务标准把关,力求实现高起点、高水平。学院目前凝聚了一批在计算机和通信领域富有经验的科研院所专家、国内外IT产业资深人士及国外大学与科研机构知名学者,其中近百位授课教师、两百多位论文导师。学院每学年开设50余门课程,涉及软件与计算机类、电子与通信类及控制类。学生人数1221人,覆盖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和控制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学生以信息产业及其他软件应用行业的在职骨干为主,其中超过50%的学生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

    按照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工程硕士培养占整个硕士培养的三分之一左右。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中科院科学质量观的严格要求,在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学院更名前的软件学院结合在职IT人员再深造特点,提出在关注学生知识更新和应用技术掌握的基础上,高度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把应用研究型高端人才培养,作为提升我国相应产业竞争力和行业应用水平的关键和办学追求。通过四年多的办学实践,原软件学院已经在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和控制工程的专业领域,在学生录取、课程教学、科研工作、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好评,在全国约180余所各类大学的工程硕士的招考分数中稳居前10名。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开展与中关村国际孵化园等园区联合共建学生实训基地、与韩国GBTCH公司等国内外企业联合共建教学科研实验室等工作,这使学院的教学培养、科研工作与产业实际需求契合。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后,将进一步密切与产业界的合作关系,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面向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通过前瞻性与实践型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通过于企业联合的教学科研实验及实训基地,使学生成为信息产业发展创新的骨干;通过面向产业应用建立教学科研实验室、加大在前瞻性与应用型科研项目的投入力度,使科研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推动学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应用创新基地迈进。

    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学院成立后将吸引更多业界与学界专家参与到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进一步开展与国内外IT企业、企事业的IT部门、科研院所的多层次的合作。这也为中国科学院在目前的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等四个工程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应用性、实用型方面拓展社会急切需求的学科专业,满足信息产业及相关行业对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院吕晓澎副院长主持会议。中科院软件所所长李明树研究员、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阴和俊研究员、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阎保平研究员、中科院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研究员、中国联通数据与固定通信业务部李晓明副总经理、诺基亚研究中心(中国)首席科学家马建博士等应邀参加了仪式。

     研究生教材是研究生院品牌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形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发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师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出版中心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树立精品意识,整合各方面资源,努力打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品牌,不仅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服务,更为我国研究生整体质量的提高服务。

    一、动员科学院优秀的专家和教师编写教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30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500余位教授与研究员参加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拥有一大批学术造诣深、国际影响大、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在理科的数学、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以及工科的力学、材料、能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研究生院已培养出2万余名博士研究生和4万余名硕士研究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何发挥科学院的教师资源优势和学科优势,是保证教材撰写质量的首要前提。为了动员我院优秀的专家和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教材出版中心向全院各培养单位发出通知,以公告的形势将教材出版信息送到每位专家手中,还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手段直接与专家进行沟通,让他们理解教材编写的重要意义。编写教材不仅可以让科学院的研究生受益,还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学子受益。同时,研究生院教材的出版还有助于扩大研究生院的影响,提升研究生院的品牌形象,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加入科研队伍中来。

    正因为教材的影响较大,出版精品教材的意义更加突出,为了帮助专家们减轻负担,出版中心尽可能减少手续,减轻专家们的工作量。同时,与出版社积极沟通,在经费给予尽可能的支持,调动专家们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保证教材编写质量。

    二、与国内最好的出版社联手

    优秀的教材光有编写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编写、编撰、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都有高质量的保证才行。为了确保教材出版发行高质量,选择一流的出版社至关重要。

    教材出版中心对国内的优秀出版社进行了调研,马石庄副院长不仅亲自拜访几家出版社,还组织专家成立教材出版社招标委员会,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出版社,在招标的过程中,模拟教材出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参与投标的出版社进行考核,最终,高等教育出版社以领导最重视、编撰力量最强、经费计划方案最好、综合实力最强等优势领先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科学出版社、科学技术出版社而中标。

    综合实力最强的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学科实力最强和教师资源最丰富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手,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建设精品教材奠定的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严格的评审程序,确保教材质量

    教材申报通知下发到各培养单位后,得到了各单位专家和教师的热烈响应,很快就有不同学科的60多位专家提出了申报,其中有多名院士,教授、研究员超过了50人,大部分人在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多年,申报材料凝聚了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心得,普遍质量较高。

    为了保证教材质量,使之成为广大研究生学习的帮手,能够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引领研究生进入科学殿堂。教材出版中心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严格的评审程序和教材出版规定。要求每本教材先由两位同行专家进行评审,在评审通过的基础上,交由各学科的专家组投票表决,以决定其是否达到出版要求,最后由编审委员会终审决定,此教材可以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正式出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作者签定出版合同。

    签定出版合同后,教材出版中心也并不是撒手不管,而要继续跟踪教材编写的进度,如果作者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材编写任务,教材出版中心和出版社有权撒销出版合同。

    总之,有科学院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教师的积极参与,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国内第一流的出版社来出版、发行,保证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精品地位,也必将为中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教育品牌的建设作出贡献。

     2006年3月1日,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召开2006年春季教学工作会议,中国科学院党校被授予“2001---2005年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国家分校优秀办学单位” 称号。这是中国科学院党校继1995年获得“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先进党校班”称号之后取得的又一殊荣,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党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认真执行“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并紧紧围绕科学院党组的中心工作和科学院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通过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不断探索新经验、开拓新思路、发挥新作用,为中科院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

    中国科学院党校自2000年5月10日恢复成立以来,始终结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实际情况,领会和贯彻新时期办院方针和三大发展战略以及新的科技发展观,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截止到2005年12月,科学院党校共举办科学院各级各类管理干部培训班462期,培训干部18005人次,为提高中科院科技管理干部的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科院党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决定》的颁布,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特别是中央最近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对于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的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的能力素质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院党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为科学院培养造就一支能够适应“创新跨越、持续发展”要求,“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中有基础”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理论素养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院党组进一步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以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服务科学院党组中心工作为重点,对党校的教学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调整培训班次;改革教学内容;引入案例教学等。此外还进行相应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考核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效果日益显著。

    一、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层次培训班

    科学院党校进修班学制是三个半月,教学内容基本采用统一的课程设置。针对学员知识结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等参差不齐的状况,党校对教学组织及内容及时进行调整。设置了专题研究班、党员领导干部进修班、党务干部任职培训班等三种类别。同时根据不同的班次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培训目的,使不同的学员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在提升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与时俱进,凝练完善教学计划

    中科院党校在教学上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认真执行“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落实中央党校和中央国家机关分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分校教学指导计划,结合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实际情况,以“三基本”、“五当代”为基本内容,结合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持续发展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设“科技哲学和科技战略”与“科研院所党的建设”特色单元课程,不断丰富完善党校教学计划,通过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外哲学思想、科技哲学、科研院所党的建设等课程,使学员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指导具体的实际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确保良好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师面授力度,保证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授课教师的讲课效果,党校认真细致遴选教师。首先是选择中央党校理论功底扎实、授课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进行理论授课,以增加学员们的理论基础;其次是邀请科学院相关院领导进行院发展规划、发展战略、科研院所党的建设等讲解,使学员从较高层面了解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发展,增加学员们为知识创新作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邀请一线所领导和中层管理骨干对学员进行授课,增强授课针对性。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教师与学员们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现场交流和答疑。学员们普遍反映,教师授课效果良好。

    四、结合工作实际,引入案例教学

    随着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步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科学院涌现出许多有关科技创新、科技人才、规划管理、科技应用、产业化实施等新鲜生动的事例,这既是知识创新工程经验的总结,也是以后开展创新工程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党校抽出专职教师对这些创新案例进行调研、编写、整理,并在教学中进行运用,使创新案例教学真正走进党校教学课堂,既能使学员就实际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充分利用学员们的丰富资源,通过反思,总结有益经验以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为科学院不断深化科技发展规划、落实人才发展战略、推进科技成果的产出与应用、提高科技管理、推进科技创新而服务。

    五、开设特色单元课程,发挥党校教学研讨交流平台作用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对党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完善和调整。特开设“科技哲学和科技战略”和“科研院所党的建设”作为科学院党校的特色单元课程。在科技哲学课程中开设了西方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现代科技哲学若干问题等讲座;在科研院所党的建设单元中开设了如何发挥党组织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如何加强科研骨干的组织发展工作、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如何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和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等专题讲座与交流。这不但有益于帮助学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新科技发展观起到良好的帮助和引导作用,还能使党校成为我院系统、持久开展科研院所党的建设的教学、研讨、交流的园地,通过教学促进党建、通过党建深化教学。

    六、联系实际,加强论文指导和软课题研究

    自党校开办以来,每期党校班对学员的毕业论文都有严格的要求,首先是把学员“两个带来”问题进行分类汇总,进行交流讨论,并把学员们最关心的问题及时反馈;到了一定阶段,让学员提交论文提纲,请专家进行认真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论文定稿后,成立专家评审小组进行认真评阅并选出优秀论文。尤其是对论文的内容严格要求把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同部门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去指导实际工作。此外还要求学员重点围绕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不断持续推进所遇到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软课题研究。如第四期进修班的“我院转制研究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五期进修班的“关于人才战略规划的思考”;第九期管理骨干班的“研究所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与时俱进,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能力,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发挥基层党建作用”;第三期所局级领导干部特训班的“科技工作者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探索者”;第四期所局级领导干部班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科研环境研究”等等。这既是对党校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良好锻炼,不仅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有益的启发,对于院、所领导工作也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扩大培训成果

    为了切实提高学员综合素质,进一步扩大交流,展示党校教学成果,加强党校信息化建设,开设“干部培训”网页专栏,并规定每期党校班至少出版3--4期《党校论坛》,至今已出版25期《党校论坛》;此外还出版党校学员优秀论文集和软课题研究报告,现已出版三期《加强党性修养 提高综合素质》学员毕业论文、软课题研究报告集锦,并分发到各级领导、各机关和各研究所。这对于提高中国科学院党校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的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

    科学院党校按照《中央党校分校工作暂行条例》及细则的规定,经过不断地加强队伍建设,现今已经形成了一支业务精干、勇于奉献的专职教学管理队伍,其中有三名博士、两名硕士、四名学士。这些工作人员不但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热爱党校教学事业,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党校教学研究和管理经验,能够在科学院党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对教学体系、课程专题进行调研和案例编写工作,党校在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各项教学改革举措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和提升科学院干部队伍领导科技创新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中科院党校积极参与中央党校教学改革实践,加强对教学新布局的研究以及制定具有中科院特色的教学计划,并经过严格的教学环节的学习,学员们学习后反映,强化了理论基础,开阔了世界眼光,提升了战略思维能力,加强了党性锻炼;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政治素养,改善了知识结构,提升了管理能力。另外,对他们今后工作的改进与提升也有较大帮助,这表明党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新闻网讯 刘迎春】5月8日,“地球日”系列巡展的最后一站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告一段落,至此资环学院承办的大型地球日公益宣传,即资环学院GIS社区联合北京八所高校统一的大型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地球日由八所高校和研究所统一行动,宣传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奥运等主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地理学会主办,北京超图公司友情赞助。本次宣传活动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研究生院等八所高校和研究所进行了巡回展出。

    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们与北京各所高校的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他们对中科院研究生院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同学们将研究生院良好的科研和人文精神带到了各高校,为中科院研究生院和各高校之间友好往来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发稿日资环学院已经受到邀请出席地理所在5月20日承办中科院的科技展览的开幕式,届时地理所也会开放一些重点实验室供同学们参观学习;北京大学将在6月份举行一个国际性的防治沙漠化的论坛,研究生院同学前去参加论坛。

    这次活动不仅使保护地球、善待地球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同时增强了中科院研究生院与北京市各高等院校之间的友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