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作者:白瑛
-
分类:要闻速递-old
-
-
点击数:4071
早晨起床, 看到青年公寓6号楼前排起了长长的新生报到的队伍,看到了一张张兴奋而又忙碌的脸,不禁感慨又是一年花开花落,我的中科院生活就要结束了。
一整天了,论文只做了一点点,如果用毫无进展来形容也并不夸张,脑子里所想的都是在这里走过的日子,点点滴滴,顿时变得那么清晰而温馨......
那个秋天的报到 还记得那个金秋时节,刚刚从一所大学走出来的我,怀揣着那张盼望已久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了这座仰慕已久的研究生院,心里早已乐开了花。那个略显炎热的正午,玉泉路的操场上排起了几列长长的报到队伍?就象今天的报到队伍一样?青春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有的人,已经和自己身旁的同学成了好朋友,甚至找到了和自己属于同一个研究所的嫡系同学。你问我一句“本科哪里的”,我问他一句“从家到北京要多长时间”。虽然,我们都已或多或少的经历过这样的场景,然而当自己的大学本科生活结束的时候,还有机会再重温这一幕,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至少对于我而言,幸福是这样的。四年以前,我极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的来到了一所普通高校,郁郁寡欢的我还来不及品尝这新鲜的一切就被一纸毕业证送出了校园,然而那一天,那一个时刻,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幸福瞬间,它只是一闪而过,但它永驻我心。找到了自己的宿舍,想象着同屋的舍友会是怎样的“牛人”。“我考研数学不高,才130多”,“我是大三才过高程(高级程序员)”,顿时间我明白了,不仅仅是这个小屋,整个玉泉路研究生院里,聚集着一大群谦虚的“牛人”。于是有了以后的虚心求教,有了日后的挑灯夜战,有了日后宿舍里激烈的学术争论......
玉泉路的快乐生活
在北京这个喧嚣的城市里,可以找到一个不怎么受外界干扰,能潜心学东西的场所实在是不太容易,不过还好,玉泉路边上的研究生院恰是这样一个快乐天堂。在这里,我们汲取着知识的养分,那个每到吃饭时间就非常拥挤的学生食堂,那个后来采用了记时收费的地下洗澡间,那个公寓楼前略显粗糙的篮球场,还有那此水泥筑起的简易乒乓球台,甚至是公寓旁边那间小餐厅的蛋炒饭,都成为我记忆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它们将和我的青春岁月一起,成为我心里的永恒,成为我心目中无悔的中科记忆。2004年的新年似乎来的很早,最后一次坐到玉泉路礼堂里,欣赏着中科院版的《无间道》,捧腹于一个又一个中科学子们自编自演的相声小品,陶醉在一曲又一曲或通俗或民族或美声的歌曲,快乐的玉泉路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接到研究生院通知,下个学期开始,我们入住中科院青年公寓。
紧张的研二生活 一年的集中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就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培养单位。室里的项目多,学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科研工程力量。刚回所不久,导师就把我安排进了项目组,开始参与到项目中去。当时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多少次想象自己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里挥汗如雨,多少次梦想着自己的设计可以变成性能稳定的产品,现在就要成为了现实。然而,项目的要求顿时让我感觉到自己这些年来的知识储备是那么的经不起考验,于是开始恶补,开始硬着头皮顶着压力往前走。还记得那一年的十一长假,我一天也没有跨出过所里,甚至比平常起得还早,回去得还要晚,中国古人云“天道酬勤”,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首先是得到了导师的表扬,其次便是项目组的认可,一时间,我认为我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富于成就感(虽然我的工作比起整个大项目而言微乎其微),似乎天也蓝了,空气也清新了,甚至是四环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来车往也成了一种美景。在那个时候,我觉得,人活着只要是觉的有价值,就是快乐的,哪怕他身无分文,哪怕他无家可归。现在的我,更多的参与了项目,也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姑且自以为是这样吧),但每每想起一年以前的我,还是一遍又一遍地感动于那时的豪气冲天,感慨于那时的万丈理想。
要毕业了 真的就像文人墨客描述的那样?弹指一挥间,我要毕业了。也许只有到了快毕业时才真正体会到离别的感伤,才顿悟到有些人有些事是那么的值得珍藏在心间。还想再和所里的兄弟们半夜三更不睡觉得火拚CS;还想再和一帮铁杆球迷们通宵达旦地为鲁尼受伤而婉惜,为希腊夺冠的神话而激动的无法入睡;还想再一次挤在6号楼前的空地上看一看“科苑星空”周岁庆典,那时候,她就两岁了吧。还想做想看想说的事情太多太多,然而我清楚的知道,我的中科院生活行将结束,这一切都将属于我自己,小心翼翼地珍藏在我心里,和我一起去远征......
非常喜欢那首《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祝福一张张崭新的面孔,也祝福象我一样在这里度过了自己无悔青春的科苑人!
(作者:白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阅读更多: [我的中科院记忆]无悔的岁月——谨以此文纪念我在中科院的悠然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