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 看到青年公寓6号楼前排起了长长的新生报到的队伍,看到了一张张兴奋而又忙碌的脸,不禁感慨又是一年花开花落,我的中科院生活就要结束了。

    一整天了,论文只做了一点点,如果用毫无进展来形容也并不夸张,脑子里所想的都是在这里走过的日子,点点滴滴,顿时变得那么清晰而温馨......

    那个秋天的报到

    还记得那个金秋时节,刚刚从一所大学走出来的我,怀揣着那张盼望已久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了这座仰慕已久的研究生院,心里早已乐开了花。那个略显炎热的正午,玉泉路的操场上排起了几列长长的报到队伍?就象今天的报到队伍一样?青春的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有的人,已经和自己身旁的同学成了好朋友,甚至找到了和自己属于同一个研究所的嫡系同学。你问我一句“本科哪里的”,我问他一句“从家到北京要多长时间”。虽然,我们都已或多或少的经历过这样的场景,然而当自己的大学本科生活结束的时候,还有机会再重温这一幕,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至少对于我而言,幸福是这样的。四年以前,我极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的来到了一所普通高校,郁郁寡欢的我还来不及品尝这新鲜的一切就被一纸毕业证送出了校园,然而那一天,那一个时刻,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幸福瞬间,它只是一闪而过,但它永驻我心。找到了自己的宿舍,想象着同屋的舍友会是怎样的“牛人”。“我考研数学不高,才130多”,“我是大三才过高程(高级程序员)”,顿时间我明白了,不仅仅是这个小屋,整个玉泉路研究生院里,聚集着一大群谦虚的“牛人”。于是有了以后的虚心求教,有了日后的挑灯夜战,有了日后宿舍里激烈的学术争论......

    玉泉路的快乐生活

    在北京这个喧嚣的城市里,可以找到一个不怎么受外界干扰,能潜心学东西的场所实在是不太容易,不过还好,玉泉路边上的研究生院恰是这样一个快乐天堂。在这里,我们汲取着知识的养分,那个每到吃饭时间就非常拥挤的学生食堂,那个后来采用了记时收费的地下洗澡间,那个公寓楼前略显粗糙的篮球场,还有那此水泥筑起的简易乒乓球台,甚至是公寓旁边那间小餐厅的蛋炒饭,都成为我记忆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它们将和我的青春岁月一起,成为我心里的永恒,成为我心目中无悔的中科记忆。2004年的新年似乎来的很早,最后一次坐到玉泉路礼堂里,欣赏着中科院版的《无间道》,捧腹于一个又一个中科学子们自编自演的相声小品,陶醉在一曲又一曲或通俗或民族或美声的歌曲,快乐的玉泉路生活就这样结束了??接到研究生院通知,下个学期开始,我们入住中科院青年公寓。

    紧张的研二生活

    一年的集中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就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培养单位。室里的项目多,学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科研工程力量。刚回所不久,导师就把我安排进了项目组,开始参与到项目中去。当时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多少次想象自己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里挥汗如雨,多少次梦想着自己的设计可以变成性能稳定的产品,现在就要成为了现实。然而,项目的要求顿时让我感觉到自己这些年来的知识储备是那么的经不起考验,于是开始恶补,开始硬着头皮顶着压力往前走。还记得那一年的十一长假,我一天也没有跨出过所里,甚至比平常起得还早,回去得还要晚,中国古人云“天道酬勤”,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首先是得到了导师的表扬,其次便是项目组的认可,一时间,我认为我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富于成就感(虽然我的工作比起整个大项目而言微乎其微),似乎天也蓝了,空气也清新了,甚至是四环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来车往也成了一种美景。在那个时候,我觉得,人活着只要是觉的有价值,就是快乐的,哪怕他身无分文,哪怕他无家可归。现在的我,更多的参与了项目,也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姑且自以为是这样吧),但每每想起一年以前的我,还是一遍又一遍地感动于那时的豪气冲天,感慨于那时的万丈理想。

    要毕业了

    真的就像文人墨客描述的那样?弹指一挥间,我要毕业了。也许只有到了快毕业时才真正体会到离别的感伤,才顿悟到有些人有些事是那么的值得珍藏在心间。还想再和所里的兄弟们半夜三更不睡觉得火拚CS;还想再和一帮铁杆球迷们通宵达旦地为鲁尼受伤而婉惜,为希腊夺冠的神话而激动的无法入睡;还想再一次挤在6号楼前的空地上看一看“科苑星空”周岁庆典,那时候,她就两岁了吧。还想做想看想说的事情太多太多,然而我清楚的知道,我的中科院生活行将结束,这一切都将属于我自己,小心翼翼地珍藏在我心里,和我一起去远征......

    非常喜欢那首《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轻轻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祝福一张张崭新的面孔,也祝福象我一样在这里度过了自己无悔青春的科苑人!

    (作者:白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新闻网讯 田捷报道】日前,研究生院2005—2006学年秋季学期首次教学秘书工作会议在玉泉路园区召开,教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彭家贵教授、院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苏刚教授、教务处刘卫强副处长、各院系教学秘书、网络中心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刘卫强副处长主持。

    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2005—2006学年秋季学期新入学硕士研究生(含硕博生)的网络选课事宜,要求教学秘书们严格遵守选课规定,按照选课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做好入学新生的网上选课工作,认真完成新学期首要的教学任务。会议还就迎新中的教学相关工作、新学期教学管理,特别是对学位课程管理等几方面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达成一致共识。

    苏刚教授在会议上指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要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手册》中有关集中教学阶段的课程要求和选课规定严格管理,他希望各院系在新学期的教学管理中应重点加强对学位课程的质量监控,提醒学生对学位课程的选择要慎重,以使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能够掌握交叉学科和跨学科专业知识,拓宽研究生综合知识结构,并要求教学秘书们在迎新会上对此项工作予以特别强调。

    苏刚教授说,为实现研究生院的办院目标,本学期除加强学位课程的教学管理外,另一教学中心任务是进一步强化教学督察,发挥教学委员会的职能,在专家对课程内容和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监督和评定的基础上,建立课程评估体系,以稳定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会上,彭家贵教授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对新学期如何加强学位课程的管理及其他教学工作做出要求。

    刘卫强副处长在发言中要求教学秘书们熟悉并掌握新学期本院系所涉及的一级学科以及一级学科下的课程门数、学生人数、学生常用教学表格等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认真阅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手册》中修改和增加的外语教学流程和违纪学生处理案例,并在新生入学教育会议上重点强调各培养单位的学生在研究生院集中教学阶段要随时加强与导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针对目前的教学管理工作,刘卫强副处长要求各院系抓紧落实2004—2005学年春季和秋季学期优秀、优良课程及待调整课程的评选,同时对2005-2006学年硕士学位英语过关分班考试工作做了认真细致的动员和部署,希望各院系予以高度重视,尽早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

    最后,大家就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讨论。苏刚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对全体教学秘书提出希望,要求教学秘书们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继续发扬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日常教学工作顺利、正常、有序的完成。他相信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教务处全体人员、各院系教学负责人、教学秘书和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和踏实工作,我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将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在日前刚举行的中科院研究生院开学典礼上,国家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中科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院长栾恩杰披露,现代版“嫦娥奔月”于去年2月正式开演后,各有关研究机构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研究工作,“嫦娥”若要在2007 年如期“奔月”,必须解决尚存的三大难关。他同时寄语青年学子学好本领攻克科学技术难关。

    栾恩杰说:“第一关,我们要突破轨道关,我们从来没去过月球,我们这个地方距月球38万公里,路途遥远。第二关,我们要攻克测控关,我们要做到飞上去、看得到、听得见,这对中国升空探测能力是一个重大考验。第三关,我们要过月球的环境关,月球的环境比之地球相差太大,就从温度上来讲,零上一百三十摄氏度到零下一百七十摄氏度,温差三百度,我们的探月器120分钟绕月一圈,它实际上在做高低温循环实验,在考验我们的设备仪器元器件能不能抗受得住。”

    绕月探测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40多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共做过80多次月球探测。栾恩杰进一步解释说,人类探月分“探”、“登”、“驻(住)”三大步,中国目前的探月工程是人类三大步中的第一步,这步又分为“绕”、“落”、“回”三小步。“嫦娥奔月”尚存的三大难关,属于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一期绕月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栾恩杰冀望青年学子,尽管我们的航天工程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完成探月工程就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在科学技术上还有很多没有攻克的难关,这些科技攻关项目需要青年一代的加盟。

    (来源:2005年09月09日人民网 作者:贾宝余  许铭)

     【新闻网讯  刘蓉晖报道】9月6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期局所级领导上岗培训班上,中科院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党校校长方新同志作了题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高中青年领导干部素质》的讲话。方书记从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院领导干部队伍的状况特点与主要问题、加强领导干部建设的若干思考以及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四个方面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思想。

    方新同志指出,我党历来重视对领导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中共中央国务院人才工作会议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我院的中长期规划提出对我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干部队伍。科学院创新工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设院所两级领导班子,坚持在实践中考察、选拔与培养干部,把院所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理念先进、胸怀全局、目光远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民主集中、科学公正、团结合作、勤政廉洁的坚强领导核心。此外,还要建设一支包括领导干部和科技管理人才的骨干管理队伍。

    方新同志在讲话中介绍了科学院局所级领导干部的基本状况。指出我院有一支年富力强,富有朝气,上进心强,自信心强,勇于创新,敢想敢干的干部队伍,他们学历高,学位高,职称高,知识面广,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自然科学知识功底深厚,认真细致,逻辑思维性强,熟悉科研工作规律,了解和尊重知识分子,成长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是研究所一二期知识创新工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亲历了中国发展的最好时期,亲身体验到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衷心拥护党的现行方针和政策。这支队伍是我院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内独具特色的专家型的局级领导干部队伍,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提升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做出了较好的成绩。

    方新同志还介绍了关于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指出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颁发后,结合我院实际,2002年院党组制定了《中国科学院院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是我院干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章程和工作准则。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首先是要建立竞争、择优、公开、公平的用人机制,建立整体的规划和考虑,加强干部的交流,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效的选任标准。第二是要加强用人和选人的工作,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在选拔程序上,党管干部,群众公认,公开公正。此外,要切实加强培训管理,制定全院所局级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加强帮助教育,加大戒免谈话和函询力度,加强思想交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同纪检检查审计部门沟通,并从生活方面关心爱护干部。

    方新同志还谈了对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素质的思考。指出眼界开阔、知识丰富、具备历史眼光、具备哲学底蕴是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要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要发展事业,给职工创造发展的机会,在发展中使得每个人都能人尽其才。还要讲大局,讲政治,通过实践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

    方新同志指出,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政治上靠得住是要坚持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得清是非,在重大关头上和各种风浪中经得起考验,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见微知著的政治鉴别力,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了解国情,坚持科教兴国,创新为民。工作上有本事是要具备谋事干事成事的能力。要具有科学判断形势,掌握发展规律,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的能力。作为科技战线的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有很强的科研攻坚的能力,更要有创造出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院“一流成果、一流绩效、一流管理、一流人才”四个一流的能力。这需要科技干部具备战略管理的思想,能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作风上过得硬是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尊重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创造性劳动。保持平常心、平和心和容人之心。不断地努力,踏实工作,遵守纪律。关键时刻要和祖国人民站在一起。要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会后,方书记与二十期局所级领导上岗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诚恳、热烈的交流。

     【新闻网讯】为配合中国科学院2005级博士、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9月8日上午,2005年中国科学院创新案例系列讲座第二场报告会,在我校中关村园区举行。白以龙院士和陈锡康研究员分别以“会猜会做”和“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与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为题作了报告。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到会并致词。
   
    李静海首先代表院党组和全院职工向
2005级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在一线辛勤工作的研究生导师们表示真挚的节日问候。他指出,关心、支持和重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关心同学们的成长,一直是院党组最关心的工作之一。从200312月起,我们开始在研究生中开办案例讲座,请老一辈科学家直接面对同学们,介绍他们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用生动的事例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启发大家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他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报告真切领悟做人的道理和做学问的真谛,领悟我院优秀的文化传统,领悟科技工作者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最后,他祝愿同学们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

    白以龙院士通过回忆和总结自己的科研经历,提出做研究要会猜会做。他说如果只会做不会猜,是瞎写真算,没有方向地在地上乱爬行;如果只会猜不会做,则只是一时聪明,最后落得一场空。随后他以“卡门涡街”、“Bohn模型”、“黑洞的大小”、“抛体运动”、“Deborah数”、“DNA模型”等六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了会猜会做在做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做好会猜会做,他指出,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思维法则,才有可能在做科研时猜的准、做的好。

    陈锡康研究员在报告中向大家说明了提出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与全国粮食产量预测研究的目的及其对中国的意义。他认为,粮食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为了达到中央对粮食预测者提出的两项要求,他们通过借鉴以前的预测方法,打开思路,提出了以投入占用产出技术为核心的系统综合因素预测法进行预测。结果使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成为我国投入产出领域的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这种预测方法也得到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别的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报告会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孙勤主持,院文明办主任、京区党委副书记孙建国出席了报告会。除主会场外,中国科技大学、上海教育基地、武汉教育基地、广州教育基地、成都教育基地、兰州教育基地和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还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开设了7个分会场直播报告会实况。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