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故事献给和我一起奋斗过的校友、帮助过我的朋友们和正在备考中科院的学弟学妹们。感谢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老师们,想念资源与环境学院的老师。

    刚上大学的时候在东北大学毕业已工作多年的小姨就告诉我做好考研的准备。然而那时候觉得研究是多么遥远而又深不可测,没有一点心思,只想认真攻完课程,获得学位,毕业找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

    三年级别人已经“蠢蠢欲动”,我依然纹丝不动,三下,那些准备考外校的人,已经准备得如火如荼,我还是“按兵不动”,就打算大四一开学就找工作。一个暑假我过得还算是平静而从容的过来了。不考的坚定理由是,弟弟也在上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费不低,作为普通工人的父母都接近退休了,我不想再让家里给我出资了。而我不想做兼职,让学习变得那么累,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中科院的补助多这一说。大四开学以后,一切似乎不一样了,“时代”潮流,也许真是个方向:

    ——寝室里8个人7个都在准备考研,报班的,买资料的,买上届旧参考书参考资料和八成新书的……
    ——早听说师兄师姐们工作已经不算太好找,他们是扩招的第一届,我们是第二届。就业的压力难免。
    ——已经确定那个我刚入大学时候接我的涛姐(我们学校有接新生的传统)考入了沈阳应用生态所。

    此时我毅然决定了考研。考到生态所去。

    从涛姐那打听好信息,接下来,去往离我们学校不远的生态所联系招生办陈老师,报名,一系列……。那也算是自己第一次从学校走向一个单位,自己独立的去办一件事情。还算顺利。

    考研的过程,我没想到报那些价格不菲的辅导班,也没有买更多的资料,买了一套英语真题。托室友的高中同学买了一套专业课参考书,在经历了一个九月到十月份的时候有两个室友决定不考了,她们把不用的资料都借我用,其中一个把文都的政治加强班听课证低价转让给了我。九月份,我读完了一套政治参考书,10月份的大半个月白天在忙一个课程的野外实习,晚上复习。11月份每个周末周天开始上考研班,轰轰烈烈的队伍,有专车接送,本来从东陵去往北陵很辛苦,但是看到随行那么多人也就不觉孤单了。英语和专业课我心里还算有底,是穿插在这三个月里进行的复习和汇总,到了12月和1月初,就是各门课程的大总结了。就是这样,我,随着潮流,而又在自己的计划下走到了2004年的1月15日——临考的晚上,其他人还在突击,我在11点睡下了,我不善于熬夜——半个学期的努力,最后一个晚上能怎么样呢?很可能打乱我平时的“存储程序”。16号在一个高中考的,心态还算稳定,没什么好紧张的,考不好,下半年开学接着找工作;但是那三天,很冷,我清楚的记得,第三天考最后一门的时候下起了大雪。看到家在沈阳的考生都有父母接送,鹅毛一样的雪,很舒服,很温馨,但是心里还是有那么点感触——想起了,中小学时代,父亲接送我上下学的日子,和参加高考时候母亲的守望……我们乘着车回到了学校,一路上叽叽喳喳,心里也就没那么凄凉啦。不过是考完了,等成绩便罢。后来经历一个假期,我等来了通知书,顺利通过复试,9月便来到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现在我已经学完研一,回所开始课题了。

    学习永远是学习,没什么好回忆的,倒是期间的几个故事倒是令我很难忘。

    我几乎就是在一个固定教室里备考的。找到一个课不多的教室,便占了座位,后来发现,这一个教室里考中科院和外校的人很多。而且几乎人员是定了的,他们都很有定力,一看就是很会学习的那一族。我也就没有理由不努力或者偷懒溜号什么的。白天上完课程,晚上基本就扎在那里。平静的生活总是乏味的。其中坐在我们前排一个男生的女友是大三的,不忙,不过准备期末考试什么的,开朗,美丽,眼睛很大很大。有时候她会回头和我们搭讪。和我一个教室备考的下铺很是喜欢她,也加上日子确实单调,我和下铺偶尔去市场、操场逛逛,也就是在教室里看看这些奋斗人群中的一点活泼和亮色,所以,有时候她大声一点说话我们也没什么怨言。这绝不仅仅因为她是美女,他是帅哥什么的——平静的湖面有点波澜,总还让人觉得有点起伏和变换。嘿嘿。后来,我来到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习的时候,发现了那个帅哥的影子,他真的来到了生态中心,对面的女生就是生态中心的,在确认我没看错人的时候,我就感慨,在陌生的一个学校,居然有自己“同室”奋斗的一个,也是很欣喜,虽然彼此都没有机会说过话。我的个性,也没找他认校友。后来,再后来,她女友在她复试之余来看她,就住在我对面的他女同学寝室。和她攀谈了好一阵子,那个时候我已经快要忘记了自己考研的好多感触。全然不似当初了。但还是很惊喜。

    还记得一个女孩子,在教室的时候她总是穿得一身红色棉袄,一坐就是做到下自习。一看就是很爱学习的尖子生。后来我在研究生院发现了她,她是还是那身红色,有一次碰巧在一个教室上自习,就和她相认了,攀谈中知道她考到了微生物所。很亲切。缘分吧,让我们能够又在同一个教室学习,同呼吸同一片天的空气。

    辅导班里文都江涛老师,他最经典的一句话是,考研如果对你来说生不如死,那还不如死了算了。看来很无情,但是后来我觉得这话同另一句名言是呼应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看他的成果,而是看他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无疑,付出太多,和收获不成正比例,不值得。如果做一件事情让你感到了莫大的痛苦,那也犯不上,不如改变一下方向。我相信上帝不会把每个人逼上痛苦的境地。为什么不快乐的活?

    最难忘的莫过于错过班车,那次下课,走的晚了一点,东北的冬天夜黑得很早,我一时没有找到班车停的位置,而当我发现已经开动的它时,追来不及了,只能乘公交车——必须倒车。而我身上只剩下2元钱!不敢多想,先坐上了228车,否则错过末班车更惨。下车的时候,我张开了不想张开的嘴,跟等车的人借钱,大姨大姐,耐着性子,不顾面子,借了一圈,可是他们有的用月票,有的没有零钱,都是10元以上的,都说没有一块钱。我很诚恳,看我穿着也不像是行骗的,因为要钱的骗子很多。他们的眼神看着我,我就觉得自己像犯了错误,真的很抹不开(东北话,就是没面子不好意思)。但是这种情况,换作我也会考虑考虑的。都市里的复杂,并不像外表那样富丽堂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这是不像那些封闭的小山村的。我还是镇静的,没什么可说的。天气很冷, 230车迟迟不到,我有点担心,后来从另一趟228车上下来一批乘客,我又接着借。碰到了一个姑娘,年龄和我相仿,我便走上前去,说只借一块钱,听了我的情况后,她说,咱们还是一个学习班的。她是从大连辽宁师范大学来的,家在沈阳中捷友谊厂附近,正是我要倒最后一趟车的地方。她说她有月票,恰好有一元可以借我,但是她说,你跟我借了钱该怎么还呢?——其实我借钱时候,知道还谁钱都不太可能,为了一块钱,谁会留下他的联系方式呢?我是可以去还的,但是肯定没有人会要我这样做。她说这一句的时候我很吃惊,在极短时间内,她居然面对我的窘境,回了这么一句,我当时是什么心情,现在都不愿意回想,尊严……我顿了一下,说你给我留下电话吧,我就在东陵沈农,离你家不远,以后可以找到的(是在困境面前,我低下了头)。她转而又说,算了吧,语气似乎淡漠。我再三说谢谢,下了车她就和接她的父亲走了。我不知道该感激还是该……上了218车。但是感激占了主流,不管说什么,人家肯借一元钱给我,也是我的万幸,否则我还得……

    这个故事我带回了寝室,带到了中科院,但是没敢跟父母说,因为他们说过:穷家富路。这一句太对了,出门在外,一定要装备齐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好人虽多,但是你需要的时候,他们不一定就在你身边。

    总结我中科院考研成功的故事,不过有三:心态(乐观),实力(努力),朋友(家人师友)。

    (作者:冯慧敏,中科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员2004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科院沈阳生态所)

    相关专题:http://news.gucas.ac.cn/info_www/news/columnindex.asp?columncode=h18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题记


    历史的偶然性往往把一些大人物从命运的一端推到了另一端,却不经意的改变了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命运。我不是大人物,但同样也体验着造化给我安排的种种“天命”。我们在人生路口上进行选择的时间可能只是电光石火的一刹那,但就在那一刻之后,你就被推进了完全不同的一条条岔道。但不管怎样,这是我的,无可替代的,让我的人生充满与众不同的色彩的唯一。

    高考就是如此的偶然;事隔四年,考研仍是如此的偶然吗?

    高考填报志愿时,第一批志愿的三个空格让我伤透了脑筋。于是对着第二批志愿时,我想都没想,自言自语说:“不用填了吧?”

    班长兼好友老牛听到了,说:“干吗不填,填了吧!我填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我哈哈一笑,“你去杭州西湖啊?好,我就去桂林山水。”于是半开玩笑的在二批志愿上填了“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就这样,我来到了桂电,开始了我平凡而难忘的大学生活。

    这时我早已从两个月前刚知道高考成绩的自怨自艾和苦闷中冷静下来了。我不愿复读,不愿浪费那复读的一年。我天真地想,与其复读,我愿意在这个本科院校里苦读,四年拼搏后,再走出去,考一个比较好的研究生。因此,从大一开始,我就是带着近乎给高考复仇的心情来到桂林的,我要最大限度地在这里发展自己。“当然,学习是第一位的,但其他素质我也要全面发展,不能拉下。”我这样对自己说。

    桂电还是个在电子方面很强的工科院校,学风很浓,尤其是在我所在的一系。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严肃认真、真才实学的老师,和素质优秀、各有特长的同学和朋友们,他们给了我极大的帮助,这使我终生受益,也是我终生难以忘怀的。

    进入大三,大家都开始有所打算了,是否考研,很多人都在思索。而我决定是要考的了,我所想的问题,只是确定哪个方向了。但我不想很早就开始,因为从骨子里我还是抵触考试的。我不想把一辈子的时间都浪费在一场场考试上。所以我是到了我认为非要准备不可的时候,即2004年的四月份,才开始备考的。

    但我不敢轻视这场考试,它对我的意义太重大了。因此大三上学期我一直在做搜集资料和确定方向以及心理上的一些准备。一开始我确定了好多目标,最后在老师的推荐下选定了电工所。原因之一是研究所可以有更多实际动手的锻炼机会;之二是本专业较为稳妥,量力而行(我还是个比较谨慎的人);之三是经济上的原因,中科院各所考上后就都是全公费,而我不愿意再去贷款了。

    于是四月份的一个晚上,我的备考战终于打响了第一枪。当时的心情竟然还有点莫名的兴奋;我感觉仿佛开始的不是一段压抑苦闷、单调乏味的灰色生活,而是艰苦卓绝但颇有成就感,为自由而战的历史征程。

    考研战术上,我不求快,力求稳,争取一遍走过,吃透基本概念。就这样,我稳扎稳打,“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地走下去。我以为可以这样安安稳稳地一直走下去了。

    然而,“非典”来了,且声势越来越浩大。学校一声令下,五月一日起开始封校,所有在外住宿人员,必须无条件立即搬回学校。我们当然不敢反对,毕竟“防非”事关重大嘛!只是好好的学习状态被打破了,我遗憾地龇牙咧嘴。慌慌忙忙的把铺盖搬回宿舍,中午去久违了的食堂吃饭,哎哟,只见人山人海,气势不凡,挥汗如雨,呵气成云,蔚为壮观。原来封校真的可以封出别样风味的啊!

    晚上上自习,22:00一到,就有老师来教室强制关灯,还要登记我们名字,说是为保证大家体质健康以增强免疫力防范非典,学校规定22:00之前学生必须就寝,否则以违纪处置云云。对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大家感动的涕泗横流,哭笑不得。也许每一届考研族都会有自己独有的特色,那么我们2004级最显著的特色就是:“非典”生活。

    七月份全国“防非”形势好转,学校也放假了。于是我们重新搬到校外,重新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直到8月1号我们很习惯地再次把好好的学习状态打破,按照系里的安排去柳州参加生产实习。10号实习回来,我彻底放松自己,打了两天游戏,直到打得开了游戏烦得马上就给关掉,我才调整状态,真正进入了漫漫考研路——一场耐力、毅力与信心的游戏。

    八月中旬以后的几个月里,我以惊人的周期律保持着每天同样的生活,日复一日:“日出而作”,一大早背着一大包书吃早饭,然后钻进教室;中午钻出教室,钻进饭馆,例行公事,往肚子里塞一些东西,有没有食欲几乎是我所不关心的。午饭后钻进小屋,睡一会儿午觉,准确地说是躺一会儿,称之为“午躺”。醒来后再换一大包书,匆匆再钻进教室看书,再吃饭,再看书,然后披着星星打着哈欠踉踉跄跄回到小屋睡觉。隔天下午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打球、跑步什么的,因为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身体是考研的本钱”……

    就这样我们穿行于校园之中,游离于课堂之外,脚步匆匆,毫不停留,两眼发直,神色呆滞;我们的造型人们一望即知,然后,面有不忍之色,附耳低言,轻声告诉同伴:“你看,考研的!”

    虽然我们考研的战友们都在一起看书,虽然大家总是相互鼓励,虽然绝大多数时间我对这种单调压抑紧张的生活不感觉到什么,或者说只感觉到麻木。可是,有时的一瞬间——那一瞬间,有时在我晚上打着哈欠跌跌撞撞在回去睡觉的路上,有时在我遥远平静的梦乡深处,有时在我关在洗澡房一阵冲洗之后,有时在我呆呆地对着桂林血色的夕阳出神的刹那——那一刹那,我突然感觉很无助,很委屈,很压抑,我想喊,想叫,想哭,想跳,但我喊不出来,叫不出声,只有怔怔的觉得泪眼朦胧。有一次我猛然在梦中惊醒,霎时间泪流满面,眼前浮现的却是妈妈亲切的笑容;有一次我突然间血涌向头,所有的念头只有一个,只想冲出去给家里挂个电话……

    还好,还好,那些只是短短的一瞬。

    每天我们都要咬牙切齿的数一遍日子。九月过去,十月来了;十月过去,十一月来了;十一月过去,十二月来了。时间就像手指缝里的水,一点一点地漏过去;面前的复习资料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我对自己的复习进度还是相当满意的。偶尔一套自测题作完,刻板的脸上渐渐浮起笑意。有一次有点得意忘形,“嘎嘎”干笑了两声,估计是声音阴恻恻的,前座有个小女生回头看到我惨不忍睹的笑容,眼光刷的收了回去,脸上肌肉抽搐了两下,然后抖抖索索地收拾东西,赶紧逃出了这个教室。从那以后,我做完自测题都要先往四周扫描一下,确认没有人注意再开始“嘎嘎”的笑。

    元月渐渐逼近,大家咬牙切齿地数日子的力度越来越强,解脱的日子就要来临了。此时各自的复习计划基本都已完成,剩下的只是查漏补缺,保持状态而已。其实最后二十天,大家已接近崩溃的边缘,心理承受能力开始接受考验。最后一个星期,大家开始调整生物钟。而低年级的同学此时已经考完期末考试,校门口整天是拎着大包小包回家的人群,这给我们的视觉刺激无与伦比。我们开玩笑说,这时不管考不考的上了,只要赶紧考完拉倒,别再钝刀子割人了,受不了了。据说真的有人最后几天受不了了,直接买了火车票回家了。

    决定命运的时刻终于到了。第一天考政治和英语,相当顺利,大有举重若轻,笑傲考场之势。然而第二天,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其实说意想不到,并不完全准确。我因为高考的经历,发挥失常,就怕自己心理素质不够,到时发挥不好。因此平常复习时我就高标准,严要求,全力以赴的复习,希望能在考场上把平时水平打个八折,也就可以了。哪知到考数学时晕了场,只怕六折还不到。真是Murphi’s Law——怕什么来什么!

    事已至此,死马当作活马医,坚持下去考专业课。没想到一拿到卷子就懵了。怎么只有一张卷子,六道题?第一个反应是想举手问老师是不是少了张卷子啊?再一想,算一下分值吧,四个各30分,两个各15分……天啊,敢情专业课大变脸啊!我苦笑一下,仰天深吸一口气,算了,题目变了,大家都变,好好做吧!

    考完后一路狂笑着回去;没错,解脱了,脚步象是走在棉花上,而胸口却象是石头做的,压的气都喘不过来。唯一想的,就是赶紧回家。

    冷静下来后,觉得自己的成绩仍是可能有机会的,只是希望渺茫。因此我抱着那一丝希望,仍然按照原计划认真地准备复试。

    然而奇迹发生了。分数下来后,我居然有复试资格。我只有一丝兴奋,并没有原来想象的欣喜若狂。这毕竟只是个复试资格,没有人能保证这不仅仅是个“陪练”的资格。

    我认真的准备下去,坚持下去,如我所愿,顺利地通过了复试。

    我原以为,录取那刻,我会跳上三跳;我原以为,录取以后,我会睡上三天三

     我相信许多人都跟伟大的鲁迅先生一样,“年轻时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我走进中科院研究生院,是在大学毕业工作三年之后,似乎是在继续旧时的梦。是这样的吗?我想我需要花一点时间整理一下零乱的思绪,因为我有时会在心里问自己:我究竟为了什么又花那么大的力气走进校园,在这里我将学到什么,它是否会有利于我以后的生存?

    人生有时是充满讽刺的。当年自己豪情万丈,不辞千里的离乡求学,只是想离开贫穷的家乡,到外面去寻找一种别样的生活,甚至于做出一点成绩,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交代。而大学毕业之后却又回到了家乡,当上了一名中学地理教员,像一只苍蝇在飞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老地方。

    那一年我24岁,生平第一次的体验到那种强烈的失落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在这里,“当官的看不来教书的,教主科的看不来教副科的,教理科的看不来教文科的”,上班时要签到,没课时要坐班。人们会为增加几块钱的津贴津津乐道,也会为多扣几块钱的工资找领导扯皮。平时谈论得最多的是谁这个月又多收入了几十元。最多的消遣就是打麻将。人们又是那样的无聊,任何人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即就会满校风雨,并将成为人们长期的谈资。比如某某想跳槽,都到外面面试过一次了等等,这些都是经久不衰的新闻。刚上班时,我还有一点优越感,我比这里的人们毕业的学校要好,但这种优越感很快的被他们转化为嘲讽,“还名牌大学呢,赚的钱没我多”。

    我不喜欢周围的环境,我能做到的就是尽量保持与它的距离就是了。我想我不能再对事业的成功报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回到村里,我是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我的亲人和我都从这份尊敬中得到虚荣心的小小满足。父母都无可置疑的认为我会在此生活一辈子,从此不用当农民,去体会那其中的血、汗和泪水,多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他们不知道,如果我完全的溶于那个环境,他们多年的努力只是将一个本该是纯朴的农民转变成为了一个小市侩。激情冷却,年少时的理想大概过于夸张了,就让它落于地面。我明白自己的专业和综合实力在外面是缺少竞争力的,所以我不打算到外面“瞎折腾”了。这年头,大学毕业生一年更比一年多,差专业找份工作是不容易的。我已经认清了形势。我比方鸿渐幸运多了,他失业了,为找一份工作而不可得,我至少还有一根“鸡肋”。重要的是,我认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二字而已,而幸福就是“以你自己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C.Moley)。事业成功并不能代表人生成功。而事业和爱情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因素,那么我只能寄希望于找到一个古典的女孩,成就我向往的一份古典爱情。时年我已24岁,从未谈过恋爱,与女孩子的交往都极少,这大概是农村出来的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吧。我希望在此能找到一个女孩,“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并且自信,弱水三千,自有我一瓢饮。总之,我要找到足够的理由让自己安定于此。

    我已决定将自己的脚坚定的踩在脚下的土地上。我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毕竟我是老师,总不能尸位素餐,误人子弟。一次上课时,一个学生睡觉,我请他站起来。他说:“老师,不是你讲的不好,是我实在太困了。我打算学理科,高考不用考地理。”他说的极其有理,我读高中时同学们也是这样。只是我们不敢在课堂上跟老师理论。我就让他坐下了。一些班的学生知道我是学理科的,所以上完课后会问我一些数理化之类的题目,所幸我未全忘,有时也能对付过去。有一次在轻松的解答完一个学生的数学问题后,他对我说:“老师,你为什么不去教数学?教物理化学也行啊!”

    无论是同行对小课的看低,还是领导、学生对地理的不重视,都不足以让我离开此地。生活的第一要义是生存。我那时看来,只有考研才是前进之路,但太幸苦,我视为畏途,我不去读,自有人去读。我心中还有希望,就不会离开。

    人在一种希望破灭之后就会生发另一种希望,多是用消极的代替积极的。比如古人仕途不顺就希望隐身市野,爱情不成就希望遁入空门。我在这个地方己工作了近两年了,苍老了许多,希望也在此间破灭了,然而还在照旧的生活下去,因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停滞越久,移植时也就越痛苦。是我在与一个学生的交流中改变了我当时还会继续安定下去的结果。

    一天,我的一个学生敲开了我宿舍的门。我请他进来,他于是跟我讲他如何痴情于一个女孩而现在又分手了的故事。跟现在的高中生失恋的故事几乎一个版本的。这个学生让我领教了现代高中生的大胆与早熟。他说我不是主课老师,没有主课老师那般严肃,最主要的是他认为我身上有一种他喜欢的书生气,是一个值得信任和亲近的老师和朋友,一定会替他保守秘密。这个学生勾起了我对自己那份希望破灭过程的完整记忆。

    是在我25—26岁的过渡期里,单位来了一位师范院校的实习生,她是我一个同事的师妹,我们很轻易的混熟了。待她两个月实习完之后回到学校时,我就发短信告诉她,我很喜欢她。她也给予了我积极的响应。至于她喜欢我什么,很具体,但我不想再提了。古龙说:老年人谈恋爱,就像老了的房子着了火,一发不可收拾。她的家就在我工作的这个小城市,但她的学校和我的单位之间隔了一个武汉。我们通过手机和书信联系。中途因我到武汉出差,只抽空到她的学校见过她两次,当她放寒假回家时,我们的故事便结束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我来自农村,家里太穷。我和她基本上都遵循了一种俗套的程式。我先是问她为什么,再是竭力的挽留她离去的脚步,最后是自己伤心与绝望。她先是不忍,而后是在父母的劝说下开始动摇,最后终于认清形势下定决心。这本已是剧终,可我遵从孔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总认为多付出一份努力或许会有转机,所以又去自作多情的纠缠。那时她已大学毕业去了另外的一个地方工作了。直到我自己累了病了不能再继续给她写信时,我才终止了自己导演的那个可笑的丑陋的续集。当年我在笔记本上记下那一个个细节时,纸上铺满的全是泪水,而今天我已不再激动。

    我的第一次恋爱真正的生命是两个月。我遇到自己想要的女孩,即徐志摩所言的“灵魂之唯一伴侣”,我全心付出,倾注自己全部的痴情与梦想,期望第一个与自己牵手的女孩成为自己的妻子,但我已没法做到了。我这片老房子烧成了灰烬。李敖先生说:唯有恋的短暂,才能爱得永恒。这成立吗?我现在还不知道。来了又去了,二十余年的梦想就此消解了,感觉真的像梦一样。

    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竟然流出了久违的泪水,我似乎不觉,而坐在我对面的学生的眼睛却睁大了。他如顿悟的佛徒般虔诚的看着他的老师。这就像人们对已埋葬的事物总不免去凭吊,我说要忘却那一切却又不时的勾起了伤痛。我非常感谢学生对我的信任。当时正在给他讲一些书中的痴情故事。给他讲《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十六年后,仍然从绝情谷的断肠崖上跳了下去。讲《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为了阿珠终身不娶。讲康熙的老师伍次友先生为情出家,讲康熙朝文武全才的能臣周培公为情早逝。讲美国的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曾经沧海”的故事。讲“春蚕到死'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海不能填唯有恨,人难再得始为佳”,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不管他愿不愿听,我都要让他明白他的“痴”不值一提。我相信眼前的那个男孩,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人世沧桑后,一定会成为人生角斗场上刀枪不入的斗士,绝不会为像他现在遇到的事伤心,比我要坚强得多,因为他“出道”早,并且颇受点化,你看他虔诚的态度就知道了。其实我还想告诉他:男人必须优秀才能有魅力。女孩是一种现实的生物,你不要相信誓言,要绝对的相信实力,否则你的失望不可避免。这世间不存在弃绝功利的爱情。而你,还是学生,还靠父母供养着才能读书。学生在起身离去时,我告诉他,以后不要读书太多了,为什么?因为书看多了,人就容易变成一种理想主义者,而现实的一切不可能完美,没有听说过“窗下乃是坟墓”吗?虽然我绝对同意余秋雨先生所说的“读书是为了建立一种健全的人格构架”,但少读书的人似乎更能圆滑世故,生活得更好,而书读多了的人,却容易文弱迂腐,思想保守,身上一股“酸气”“人的痛苦就在于他知道的太多了”。在历史上是不读书的蒙古人打败了读书的宋人。

    我在跟学生交流时,心里就在进行着反省。和我的学生相比,我只是多了苍老,我也一无所有,一无所成,却还一直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所以才有了这次的失败,幻想的破灭。想起了莎翁的一句话:I am nobody!

    我又咬紧牙关,攒紧拳头,准备再一次的背井离乡。对于校园的那份宁静与古典,对于那浓郁的人文气息还是极其喜欢的。我的又一个希望就是离开这个我不再有希望的地方。

    考研完后,有一次我遇到了我宿舍对面楼的一位老太太,她跟我说,我以前总看到你宿舍的灯到2点多才熄,怎么现在又熄早了。我微笑着告诉她:我又习惯于早点休息了。我很久都不想笑了,可能是因为笑时皱纹太多。我又苍老了许多。

    我来到了中科院研究生院。花了一定的代价,看得见的还是要计算一下的。我在原单位已工作三年,按理它不该收取我的违约金,但校长硬是让我乖乖的交了1000元所谓的违约金,否则他不放档案啦。扣除了我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和学生高考后我应得的奖金。总计不少于2500元的。扣除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走人了。这些钱以我父亲的计算方式是可以买两头很好的耕牛。放到现在,如果我每个月多吃100元,那么三年里我至少会吃的很舒服。当然,“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我想走了就不该这样去算帐。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利之所在,群聚若

     2004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年,成功的一年,也是令我最痛苦的一年。在这一年有悲有喜,说实在的痛苦是大了点,上天给我的磨难是多了点,但我还是咬紧牙度过了那难熬的日日夜夜。我于今年3月份已经在考研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20004年,我难忘的一年,我成功了,我成熟了》的文章,本来不想再写什么了,不想让别人来分担我的痛苦,但在我女朋友娜娜的鼓励下最终还是决定把考研路上的心酸和泪水用文字记忆下来。

    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是个自信的人,但高考的失意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我的自信。进入大学后,为了找回往日的自信和在以后的考研中证明自己,我开始埋头于无聊而又孤独的学习中,大学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青春就这样一天天消耗着。无视别人的花前月下,无视别人的花天酒地,只为自己心中的那个遥远、朦胧而又清晰的目标奋斗着拼搏着。记得2003年圣诞那天我和女孩相爱了,我把自己的情感完全寄托在了她那,也开始相信爱情和学习不是一对矛盾体。寒假的到来,我们恋恋不舍的分开了。

    2004年初春,大庆还在被无情的寒冷包围着,在被皑皑积雪覆盖着。我早早来到返回了学校,一方面是为了能早早投入考研复习,另一方面是能早点见到热恋中的女友。一假期的疏远使我们之间有了一定的隔阂,开学后的几次争吵使我们之间开始有了矛盾。当时我的压力很大,很害怕因为这些不愉快耽误了复习。两人僵持了两个周后,最终她向我提出了分手。

    分手后的那天夜里,我流泪了,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一次流泪。那夜我失眠了,这也是我大学以来的第一次失眠。分开了才知道,原来我对她的感情是那么的深,虽然交往并不长。我知道其实她也很伤心,尽管在我面前时表现的很坚强很快乐,表现的无所谓的样子。她表面上的无所谓更深深伤了我的心,使我被痛苦重重包围着。因为痛苦和后悔,我开始失眠。也许有朋友会笑话我太感情化了,是的,我是一个对感情很投入、很专一的人。

    每天早上起来时,我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脑袋晕晕沉沉的,一点精神都没有。为了不耽误考研,我还是坚持去上自习,强逼着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此来忘记那令人痛苦的感情折磨。在考研压力和感情失意的双重折磨下,我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人变的无精打采、一点精神都没有。勿容质疑,我复习的效果并不好,进展的速度很慢。但我还是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有回报,相信痛苦只是暂时的。

    虽然我天天遭受着失眠的折磨,但在我坚定的信念的支持下,到7月份我还是顺利地完成了第一轮复习。朋友们也许不相信我能在天天无眠、天天无精打采的状态下完成第一遍复习,其实我当时也有点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在活下来的前提下圆满完成复习任务。

    不知不觉迎来了大三的暑假,这使我很高兴,因为我不会再见到她了,这样有助于我更好地忘记她。暑假期间,我想学的时候就和同学一起去自习,想玩的时候就约几个人一起去学校旁的东胡去游泳或去上上网。晚上就和同学躲在宿舍欣赏最新上映的大片。就这样,我终于从过去的感情折磨中解脱了出来,从新找回了那个开朗、爱笑的我。时间和距离是治疗感情创伤的最佳良药,我把她忘了,忘的很彻底。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开始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对大四的生活,去面对我的考研生活。复习之初为自己定的目标是南开大学,后来觉得低了点,就在上届师兄的建议下把目标定为了中国科学院。中途改目标的危险性还是很大的,这意味着我得重新复习理工数学(原来要报考的专业考数三,现在的专业考数一),得重新看中科院指定的专业课教材;另外我们专业几乎没有学生考上过名牌大学。我同学都让我慎重考虑,不要拿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做赌注,但我常常笑着说:“呵呵,我不怕死!”。目标最终敲定后,我就迅速投入到新一轮的复习备考中去。

    考研路上充满了诱惑,要想稳步迈向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具备拒绝诱惑的能力。10月份,一年一度的招聘会频频在我们学校召开。开始我对它不屑一顾,不想让找工作耽误复习计划。但我们专业的学生在双选会屡屡受挫的现实使我有点恐惧和担心,开始有点动摇。最后还是决定去看看,看看他们为什么不要我们专业的学生。在第二次双选会上,我在一个令我们学校的学生很推崇的单位前停留了下来,看看了他们的招聘计划没有我们专业的需求。我并没有打消向他们争取需求指标的希望,经过一上午的谈判,他们最终与我签了就业协议,我很高兴。

    同学们得知后都很羡慕,都对我说:“找到了这么好的工作,还考研究生干什么啊!”我仍然只是以微笑来回答他们。其实,我只是用这份工作来为自己留条后路而已,毕竟考中科院的风险很大。

    转眼间到了考研冲刺的阶段了,尽管我有工作作为退路,但压力还是很大很大,还是有点担心自己考不上。我这人一有什么心事就睡不好,新一轮的无眠开始朝我扑来。对于失眠,我不是那么恐惧了。我在最后的一个月里,说实在的学得并不多,只是在努力保持以前的水平。在坚持、坚持、再坚持的毅力的支持下我走上自己期盼已久的考场……

    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令人欣然的。最终我以405分的成绩被中科院录取。

    回忆04年的考研经历,这一年是伴着无眠和泪水度过的!最后,祝愿我现在的女友娜娜成功考上她梦寐以求的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作者:付允,中科院研究生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相关专题:http://news.gucas.ac.cn/info_www/news/columnindex.asp?columncode=h18

     怀念考研的日子,那是我人生中一段饱含激情的岁月。大学报志愿时,没有听从老师的建议,结果进了南方一所二类本科院校。这所大学的硬件设施非常好,而且可以和很多的海外学生交流,但却不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说实话,我从来就没有心里憋着这么大一口气,高考的阴影笼罩在我心头常达四年之久,进校之初我就下定决心要从头开始,要证明自己。从此大学四年成了高中的延续,无形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前进。

    大三暑假开始正式准备考研了,由于打算换个学习气氛比较浓的地方,就选择了北京。跟一个朋友打着背包就上北京来了,坐了34个小时的火车,找了一天的住宿,终于在一所学校的招待所里落了脚。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周围的各个高校打听情况了,那时真是很兴奋,一天天的跑都不觉得累,要回去的最后一天,突然想到我还有一个高中同学在中科院读书,于是就过来见一面。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给我详细地介绍了一下各个相关所的情况和优势,在他的引诱下,我决定豁出去了,准备报软件所,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没把握的。

    八月上旬回到学校,南方的夏天真是热,可还是热不过考研人的热情,一般情况下图书馆里都挤满了人。我班上正好十个同学在准备,于是大家聚在一起,约定:“考研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管是谁都不能轻言放弃,遇到困难时大家互相帮助!”这么简简单单一个口头约定,把我们十个人绑在了这张考研桌上。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对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我知道人的意志再强也有想退缩的时候,可在这样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内,一种强烈的集体责任感使我不断的坚持下去。在一起整整复习了4个半月,我每天能集中精力8小时以上,累了大家小声聊会,出去吹吹风,然后回来继续拼。到周末的时候一般都有一次聚餐,女孩子比较懂得吃,于是我们吃过了很多不同风味的饭店。到大家都筋疲力尽之时,我们一起去爬山,逛街,打球。时间过的很快,距离考试时间就剩下半个月了,这时大家都有点浮躁,都感到筋疲力尽了。我们每天上午就在湖边草坪上背些政治,英语作文,数学公式之类记忆性的东西,其他时间都去玩了,心里崩地紧紧的弦确实要好好放松一下。虽然如此,晚上睡觉时却总难以入眠,这半年努力确实不容易,谁都害怕失败,苦了我宿舍的那位兄弟,成了我倾诉的对象,经常睡着了还被我叫醒来聊,结果每次都我睡的比他早,他白天还要实习,看来他比我还辛苦。不得不提的是我女朋友,这小家伙以前经常会拉我出去玩,这段时间都去烦他舍友去了,说我这边等我考完在补上。她对我的支持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考试前一天我们为了避免往返奔波之苦,到考场附近的宾馆里开了五间标准间,我们居然还能抱着书躲在被窝里看,看累了再出来打闹一下。晚上正好有NBA比赛,我忍不住看起来了,他们也看不下去了,大家就一起看了一晚上球,热闹的很。上考场了,我紧张程度远远超出了当年高考,光割开一个信封的封口就花了不少时间,手抖个不停。考数学时碰到几道大题都不知道解,一下就慌了,想着这大半年的努力就毁在这门上了,眼泪几乎都要出来了,不断暗示自己要镇静,最后终于顺利完成了试卷。这考验的是意志啊,现在想想都心有余悸。最后专业课考完时我坐在位置上好久才能站起来,高度紧张的神经已经绷紧到极限了,就这样,初试结束了。

    接下来等待成绩的日子让人心焦,不高不低的成绩让我着实提心吊胆了一阵。复试通知书终于到了,虽然内心平静不下来,我还是强迫自己抓紧能利用的任何时间,准备复试的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复试中的上机题正好让我复习到了。坚持就是胜利,我再一次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今天,我坐在舒适的中关村青年公寓宿舍写下这篇文章来纪念我的考研历程,在这段时间里,真是尝便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更使我意识到了成功的不易。在研究生阶段,我也会继续努力,回报关心我的亲人和朋友们。

    (作者:潘聪,中科院研究生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科院软件所)

    相关专题:http://news.gucas.ac.cn/info_www/news/columnindex.asp?columncode=h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