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钟志萍报道】20世纪人们将量子理论应用于物质科学和能源科学,开拓出诸如半导体、激光、核技术等重要高新技术,造就了人类文明社会半个世纪的繁荣昌盛。21世纪,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量子信息科学应运而生,它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相互融合的结果。量子特性在信息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在提高运算速度、确保信息安全、增大信息容量和提高检测精度等方面可能突破现有经典信息系统的极限。近年来,量子信息科学在理论和实验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引起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信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坚信,量子信息科学为信息科学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原理和方法,将在21世纪发挥出巨大潜力。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纵览量子信息科学的前沿发展方向,今年夏季学期物理学院开设了《量子计算前沿系列讲座》和《量子通讯前沿系列讲座》,先后前来授课的老师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理论物理研究所孙昌璞研究员,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教授,2005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物理所吴令安研究员,2004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且其研究成果多次被列入当年世界物理学十大进展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何梁何利奖获得者、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郭光灿院士。一时之间,名家荟萃,各展其才,让同学们能够较快速领略量子信息各方向的前沿发展,堪称量子信息科学快速入门的一次饕餮之宴。 杜江峰教授从基本概念讲起,深入浅出地将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实验研究一一道明;龙桂鲁教授将学术争论引入课堂,不仅调动了同学思考兴趣,也让同学体会如何做学问;孙昌璞研究员思路缜密,将问题分析丝丝入扣;吴令安研究员报告生动有趣,图片精美,讲述深入浅出;为了有充分时间备课,特地改变行程提前回国的潘建伟教授授课内容充实,将其在量子信息科学居于世界最前沿的研究作了详尽阐述,令同学目不暇接;为了这次报告,特地当天从合肥乘飞机来京的郭光灿院士非常擅长授课,以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量子计算中的若干问题,并论述了其对量子信息学科发展的看法,凸现了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心。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是第一次如此详尽地了解量子信息科学前沿,极大激发了大家的科研热情,另外闻讯前来听报告的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外校师生。

     【新闻网讯 许丁报道】 今年夏季学期,物理科学学院诚邀到了吴承康、崔尔杰、白以龙、陈懋章四位院士为研究生院学子开设了《力学进展讲座》。四次讲座内容分别为:

    第一讲,能源问题展望,吴院士主要从五个方面谈起,首先谈到能源在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接着讲述世界能源的需求与发展趋势,然后又具体谈到几类能源和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关键问题,接下来结合我国国情讲述了一下我国能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谈到我国能源具体战略。

    第二讲,航空航天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崔院士从发展空天技术的意义作用、空天技术发展的历史与未来展望、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问题以及新一代高超声速航天飞行器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四个方面展开报告的。

    第三讲,从纳米和多尺度问题谈力学发展,白院士结合其自身多年来的科研经验详细讲述了他对固体力学新发展的看法,其从三个方面展开报告,先谈到开拓力学新边疆是力学唯一发展和生存之道,接下来结合两个具体实例-纳米力学和多尺度力学-谈谈力学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讲述了力学在历史上的各个发展阶段以及当前力学未来发展的前景。

    第四讲,湍流理论和工程应用,陈院士主要从五个方面讲述了湍流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湍流在工程上的应用。首先概括性地谈谈湍流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其次从几个经典的湍流实验出发着重讲述了人们对湍流研究的发展历程,然后谈到人们经过百年来对湍流的研究认识进一步提出湍流的产生、维持、发展、耗散的物理机制,接着详细讲述了目前湍流研究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问题谈了湍流半经验理论和湍流模型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出现的一些不足。

    总的说来对于这次院士系列讲座同学们反映热烈,大家都非常珍惜这不可多得的和院士们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讲座结束后大家踊跃发言提问,院士们也非常热心和耐心的回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同学们感觉这次院士系列讲座对于大家开拓视野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大家收获很大。

     【新闻网讯 周玉琴报道】位于美国纽约长岛的布鲁柯海文(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RHIC)经过10年的建设,于2000年正式运行。物理学家们试图利用这一世界顶级设备来研究宇宙起源的最初时刻所发生的事情。该加速器驱动两束金离子束流对撞,制造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是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曾广泛存在于宇宙诞生后的百万分之几秒内,然后随宇宙的冷却,结合形成质子和中子等粒子,后又形成原子核,最终产生原子以及今天的宇宙万物。

    7月7日下午1点半,在中关村教学园区S301教室,来自于美国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的黄焕中教授做了一个与上述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题为“高能重离子核物理和量子色动力学”,这是“李政道讲座”的第七个报告。在宇宙现有物质中,夸克被约束在质子和中子内,无法独立存在。让金原子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撞,相撞产生的巨大能量和温度有可能“融解”质子和中子,使夸克以自由形态释放出来,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宇宙在诞生后的最初形态。黄教授首先讲述高能重离子核物理的概况,然后向同学们介绍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的实验和探测装置。随后,黄教授深入讨论了RHIC实验的物理目标和量子色动力学在重离子核物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最后,黄教授介绍了近几年来,相对论重离子物理实验取得的一些重要结果,其中包括产生高能量密度物质态性质的许多验证和探测,并展望以后几年的发展。黄教授的报告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同学们能够初步了解世界一流的高能物理研究设备和目前世界上最新的研究结果,使大家收获很大。

    黄焕中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90年在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获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洛山矶分校教授。

【新闻网讯 周玉琴报道】7月7日下午3点半,在中关村教学园区S301教室,“李政道讲座”特邀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周焕祥教授作题为“生物系统怎样获得和调整速度?”的学术报告,这是“李政道讲座”的第八个报告。 生物逻辑系统中各个过程的速度受到其内在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如扩散过程等)的制约。这种制约会受到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同时,生物系统中各个过程的速度也会影响生物逻辑组织的寿命。周教授先简单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基本的速率理论,然后讲述了与此有关的各个物理模型,包括酶催化、蛋白质折叠、蛋白质弯曲、蛋白质马达的直接运动以及在膜片畴内的离子导通(Conduction of Ions in Membrane Channels)等。在此基础上,周教授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基本的统一的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们很好地认识和理解生物分子系统是怎样获得和调整速度的。周教授的报告,对于正在做类似研究的同学们来说,是直接受益;而对其他专业隔行如隔山的研究生们,则在做学问的方法和思路方面获得很多启发。 周焕祥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88年在Drexel University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香港科技大学、Drexel University和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做研究工作,现为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

突然间不知为什么想起要写这篇文章,可能是死亡对于很多活着的人来说太遥远了,以致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所以我这个活着的人不免觉得有点伤感。每个人都会死,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一步步地走向死亡。在某个瞬间,也许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人就会突然离我们远去,战争,疾病,车祸,老死,而我们除了最初几滴表示伤怀的眼泪外,以后一切还是依旧。全世界60多亿人口每天都有人在等死,今天反正轮不到我,于是很多活着的人对生活麻木,对生命麻木,一天,一天就这么麻木的流逝了。 “滴答,滴答”,高尔基的《时钟》无情地为每个人报着死亡的来临…… 麻木的人依旧麻木,很多今天该做的事情推到了明天,从明天又推到了后天,因为我还活着,我有的是时间去完成。所以对于麻木的人而言“滴答”更像是无聊的催眠曲而不是死神的催促声。 不知是什么原因,很多东西只有在失去了以后才会开始怀恋和珍惜。也许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而言,他这时才真正体会到活着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他也许才想起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还没有完成,他还没有对父母好好孝顺过,没有对女朋友买过一束花,没有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没有好好学习过,没有……在一天天无聊的生活中他逐渐背弃了当初心中的理想。现在虽然在死亡之际顿悟到生命的可贵,但时不待我,只能把这么多在人生旅途中未完成的“没有”遗憾地带入黄泉,冥冥期待20年后好好做一条好汉! 跟某些人相比,他至少还死得不冤,因为很多人就突然间被死神光顾,连一点人生终了的顿悟都没有体会到便不明不白地死去。也许突然间我们身边的人,乃至我自己便可能成为这样的人,但除了能给身边的人带来短暂的哀痛外,还能有什么?时间逐渐冲淡了我人生的路迹,再不会有人会记得我了,因为很多,很多我应该完成的东西我还没有完成,而历史是不会记住一个没有展现生命价值的人的!就像一颗匆匆的流星还来不及给黑夜带来一丝光明,就消亡在茫茫夜空之中。 觉得很可笑,因为死亡离我们很遥远,麻木的我们对人生失去了动力乃至每个人儿时的童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如此粘滞,成为了现实中和别人聊天的笑资。做科研的不好好做却每天忙于外交应酬,上学的不好好学却每天沉溺于“游戏人生”,上班的不好好上却整天和人打牌聊天……突然间觉得天下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混蛋,为什么总要这样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幌子来纵欲自己。 想着死亡不是因为要爱上死亡,而是要爱上人生;想着死亡不是因为畏惧死亡,而是畏惧迷失人生方向。想着死亡才知道生命在一点点耗尽,宝贵的时间却在飞快流逝;想着死亡才知道很多该做的事情自己还没有做,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有愧于自己的理想!无论你是从事什么,把那些你应该完成的事情做好,才会真正体会生命的充实和幸福,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尽心尽力,无愧于心,就算有一天真出现不幸,那么你短暂人生的轨迹将会永远活在曾经爱过你的人的心中。 你有没有时时想着过死亡? 后记:一年的研究生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有很多感慨!这篇文章我写的很早了,但是一直就自己留着自己看,偶而也给朋友看看。其实说老实话,这一年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我并不觉得上科学院这边的课程就有多大收获,因为很多东西要真正完全吃透是得靠自己去慢慢琢磨的,是需要很高的自觉性的。但相反很多同学慢慢无形中却变得堕落和消极起来,整天“游戏,电影,聊天……”,只要能“pass”就OK。我也不想说什么,具体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希望能够把这篇文章发表出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从中反思和体悟到一些什么,因为我们很多同学的人生方向都在变,但我不希望他们变得堕落和消极(包括我自己)!” (作者:戎昭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602班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空间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