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八日电(记者孙自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二十八日下午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将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环境法制等十方面措施,努力建立健全环保的长效机制。 ——建设以节水、节能、节地、节约矿产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同时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另外,公开环境信息,推动公众参与,对影响公众环境权益的政策和立法建议、规划及建设项目,要普遍建立听证会、公示制度。 ——统筹规划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实现全国一盘棋战略规划,打破行政区划分割,根据各地人口规模、资源状况、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向、重点与方式,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大力发展循经济,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环境管理,严格执行重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是建立严格产业淘汰制度,将保护环境作为重要依据来制定产业政策。二是对排污企业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今年在淮河和太湖流域施行。 ——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国家检查、地区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执法监管体制。 ——完善环境法制,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环境法律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以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坚持污染者负担,治理者收益的原则,鼓励污染治理产业化,促进专业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 ——健全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下游对下游、开发区域对保护区域、收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受益人群对受损人群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以有效防止生态破坏。 ——加大环境科技投入和能力建设,努力建设数字环保,建立健全国家环境监测网络,重点流域、城市实行环境自动检测,重点污染源在线检测,完善环境和安全信息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在这方面,中国还准备在近两年发射三颗环境卫星。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承担中国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完善有关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环境标准,严格环境准入,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机制,既要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和环境合作,又要严格防范污染物传入、有害外来物种入侵及遗传物种资源流失。 这位官员表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里都已集中出现,但只要发挥后发优势且政策措施到位,中国即可提前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中国新闻社 2005年04月29日 09:03 )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八日电(记者孙自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二十八日下午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将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环境法制等十方面措施,努力建立健全环保的长效机制。 ——建设以节水、节能、节地、节约矿产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同时探索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另外,公开环境信息,推动公众参与,对影响公众环境权益的政策和立法建议、规划及建设项目,要普遍建立听证会、公示制度。 ——统筹规划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实现全国一盘棋战略规划,打破行政区划分割,根据各地人口规模、资源状况、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向、重点与方式,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 ——大力发展循经济,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环境管理,严格执行重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是建立严格产业淘汰制度,将保护环境作为重要依据来制定产业政策。二是对排污企业实行排污许可制度,今年在淮河和太湖流域施行。 ——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国家检查、地区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执法监管体制。 ——完善环境法制,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加快配套环境法律的制定进程,加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以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坚持污染者负担,治理者收益的原则,鼓励污染治理产业化,促进专业化集中治污,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 ——健全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解决下游对下游、开发区域对保护区域、收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受益人群对受损人群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以有效防止生态破坏。 ——加大环境科技投入和能力建设,努力建设数字环保,建立健全国家环境监测网络,重点流域、城市实行环境自动检测,重点污染源在线检测,完善环境和安全信息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在这方面,中国还准备在近两年发射三颗环境卫星。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承担中国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完善有关产品和生产工艺的环境标准,严格环境准入,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机制,既要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和环境合作,又要严格防范污染物传入、有害外来物种入侵及遗传物种资源流失。 这位官员表示,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里都已集中出现,但只要发挥后发优势且政策措施到位,中国即可提前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中国新闻社 2005年04月29日 09:03 )

本报北京4月28日讯(记者潘希)在4月28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五单元主题报告会上,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通报了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及发展趋势。 在名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报告中,解振华指出,近十年来,不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超过了环境自净的能力,流经城市的90%的河段都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水出现了非氧化问题,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每年沿海地区的赤潮发生次数比上世纪80年代超过了3倍,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染在加重;我国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城市噪声扰民问题非常严重;生态破坏的问题也较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每年新增343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加,但资源总量不足,生态功能退化。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科院专家曾测算,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解振华说,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目前在我国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都集中出现了。 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环境保护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解振华指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翻两番,按传统发展方式和资源消耗、污染控制的水平,污染负荷要比现在增加4~5倍,环境将不堪忍受。 解振华认为,目前中国的发展时期是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造纸、建材、冶金等行业在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在加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SO2、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的治理任务更加艰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量城市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的污染呈迅速上升的趋势;转基因产品新化学品等新技术、新产品将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持久性有害物的危害在加重。 解振华表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的基本国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使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显突出。 (科学时报2005-04-29 10:46:08)

本报北京4月28日讯(记者潘希)在4月28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五单元主题报告会上,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通报了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及发展趋势。 在名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报告中,解振华指出,近十年来,不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超过了环境自净的能力,流经城市的90%的河段都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水出现了非氧化问题,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每年沿海地区的赤潮发生次数比上世纪80年代超过了3倍,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染在加重;我国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城市噪声扰民问题非常严重;生态破坏的问题也较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每年新增343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加,但资源总量不足,生态功能退化。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科院专家曾测算,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解振华说,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目前在我国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都集中出现了。 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环境保护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解振华指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翻两番,按传统发展方式和资源消耗、污染控制的水平,污染负荷要比现在增加4~5倍,环境将不堪忍受。 解振华认为,目前中国的发展时期是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造纸、建材、冶金等行业在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在加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SO2、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的治理任务更加艰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量城市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的污染呈迅速上升的趋势;转基因产品新化学品等新技术、新产品将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持久性有害物的危害在加重。 解振华表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的基本国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使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显突出。 (科学时报2005-04-29 10:46:08)

科学时报北京4月28日讯(记者潘希)在4月28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五单元主题报告会上,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通报了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及发展趋势。 在名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报告中,解振华指出,近十年来,不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超过了环境自净的能力,流经城市的90%的河段都受到严重污染,75%的湖水出现了非氧化问题,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每年沿海地区的赤潮发生次数比上世纪80年代超过了3倍,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污染在加重;我国酸雨影响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城市噪声扰民问题非常严重;生态破坏的问题也较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1.5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每年新增3436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加,但资源总量不足,生态功能退化。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科院专家曾测算,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解振华说,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目前在我国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都集中出现了。 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6亿,环境保护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解振华指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比2000年翻两番,按传统发展方式和资源消耗、污染控制的水平,污染负荷要比现在增加4~5倍,环境将不堪忍受。 解振华认为,目前中国的发展时期是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造纸、建材、冶金等行业在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在加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SO2、氮氧化物、烟尘、粉尘的治理任务更加艰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大量城市污水得不到安全处置;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的污染呈迅速上升的趋势;转基因产品新化学品等新技术、新产品将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持久性有害物的危害在加重。 解振华表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的基本国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使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