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

    演讲人:秦大河(国家气象局局长,中科院院士)
    演讲主题: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
    演讲时间:14:30-15:45

    演讲人:孙鸿烈(中科院原副院长,中科院院士)
    演讲主题:我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演讲时间:16:00-17:15

    4月28日

    演讲人:解振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
    演讲主题: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战略
    演讲时间:14:30-15:45

    演讲人:李培林(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演讲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演讲时间:16:00-17:15

     
    4月29日

    演讲人:王 涛(石油工业部原部长)
    演讲主题: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能源挑战
    演讲时间:14:30-15:45 

    演讲人:石元春(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
    演讲主题:从农业发展历史看科技与人文的互动 
    演讲时间:16:00-17:15


     【新闻网讯】4月27日—29日,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五单元主题报告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届时,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孙鸿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谢振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原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石元春等将先后作主题报告。分别就“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我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战略”、“构建和谐社会 推动社会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与能源挑战”、“从农业发展历史看科学与人文的互动”等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发表讲演。并有学生代表与讲演人同台对话交流。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由著名理论家郑必坚和著名科学家路甬祥共同倡导发起。“论坛”陆续邀集我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及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科技、经济、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各种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从科学和人文的角度研究战略问题,从战略的高度探讨科学与人文的发展,致力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致力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贯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讨理论问题,总结实践经验,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论坛”理事长由郑必坚同志出任。国内外众多著名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积极响应和支持论坛的举办。于光远、任继愈、刘吉、李政道、李学勤、邢贲思、何祚庥、启功、杨振宁、吴敬琏、周光召、周远清、季羡林、席泽宗、龚育之、路甬祥出任论坛的高级顾问,并将陆续在论坛中发表演讲。

    自2003年4月以来,“论坛”已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四个单元的主题报告会,周光召、徐冠华、郑必坚、熊光楷、吴良镛、曾培炎、路甬祥、李肇星、巴德年、栾恩杰、牛文元、吴文俊、王大珩、陈至立、杨振宁、李开复、李光耀、李振声、王岐山、刘东生、吴建民、张德广、李学勤、斯宾塞等著名中外科学家、国家高层领导和外国政要分别在论坛发表演讲,吸引了科技、人文社科、教育、党政机构、企业等各界人士和众多青年学子的积极参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50余家新闻媒体对论坛活动做了各种形式的报道。

    “论坛”主办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论坛”将保持高层次、高规格交流平台的特色,长期举办下去,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独特的贡献。

    记者还了解到,参加这次“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的嘉宾和听众每场800余人,主要是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政府的一些领导干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余所首都高校的师生代表,正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的部分高校领导,以及京外部分高校师生、科研机构的代表。

    在教材出版领域引领国内潮流的大型综合性出版传媒集团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论坛”的协办单位,以教育、文化、科学技术为纽带,凝聚大批著名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和青年学子。在隆重推出“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讲演录第一集”——《世纪机遇》和“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讲演录第二集”——《和平崛起》之后,随着“论坛”各单元的举办,高等教育出版社还将出版 “论坛”系列演讲集。

    (投稿及纠错信箱: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新闻网讯 记者许晶报道】4月21日至23日,中央民族乐团在我校举办经典国乐名曲演奏会,在21日的演出开始前,该团团长顾夏阳接受了研究生记者团记者的采访。

    许晶: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近年来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顾夏阳: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歌舞和乐曲,在封建社会中我们的民族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如果说中国的文化是一条大河,那民族音乐是其中的一条支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民族音乐的来源于自然界,我们的祖先用音乐记录了大自然的语言:风声、水声、鸟叫声等等,都表现了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崇敬,最有代表性的《百鸟朝凤》,就是用民族乐器演绎的大自然的声音。

    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几年了,民族音乐在音乐形式、曲调、演奏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还出现了像“女子十二月坊”这样的流行民乐团体。

  许晶:中央民族乐团这些年来适应社会变革和民族音乐的发展做了哪些改革呢?

    顾夏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音乐文化,中国传统音乐遗产浩如烟海,丰富多彩。几十年来,我团艺术家们为继承、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成就。我们的每一场演出,就是把中国民族音乐介绍给每一位观众,用音乐沟通相互间的心灵,编织友谊的纽带。五年前我来到中央民族乐团,那是为了照顾老艺术家,团里都使用简谱,我看着着急呀!电视台拍摄时我都害怕拍到简谱,会把观众吓到。我提倡用科学的方法,上任三个月后我将民乐界公认的简谱改为五线谱,这样就能用电脑读谱,于是之后我们有了与法国乐团的合作演出,现在乐团的同事感觉使用五线谱太方便了。

    许晶:今年年初,中央民族乐团办了一场《盛装民乐》,风格与传统的民乐演奏迥然不同,乐团出于什么想法举办这样的演出?

    顾夏阳:一是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音乐,二是吸收国外好的形式发展民族音乐。音乐必须服务于人,要给现代人听就要做符合现代人的欣赏情趣、理念的音乐,民族音乐应该走向社会。青年人是市场消费的主体,我们把青年人定为主要的目标群体,为了能引起更多年轻人共鸣,这场演出吸收了很多新的元素,首先是音响,年轻人要一种节奏性、节奏感;其次我们增加了舞台上的视觉冲击,通过视觉和听觉双重作用,我们的演出就完美了,再加上,服装,灯光,色彩,科技等元素的运用,我们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民族音乐演奏形式。

    记者采访手记

    在接受记者团对此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采访分工后,我在网上看了相关的背景资料。有人评价说,在中央民族乐团,顾夏阳是一位具有改革精神的领路人,在采访中证实了这一点。事实上,对于国家一级民乐演奏团体来说,真正背负在身的是继承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引领中国民乐的发展潮流,确切的说是寻找一种令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所喜爱的的民族音乐表现方式,这样才可使民乐继续传承并风华再放。中央民族乐团及其团长顾夏阳们的努力正契合这种需求和趋势。看来,变革与创新,是包括民族音乐在内的一切事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我相信这一点是大家一致认同的,愿大家与高雅艺术同行,与变革创新同步。

    (投稿及纠错信箱: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新闻网讯 记者魏沛报道】23日晚,皎洁明月光下,悠悠民乐声中,为期三天的“聆听天籁——中央民族乐团经典国乐汇演”在我校玉泉路园区礼堂落下帷幕。

    这次演出是继不久前国家话剧院在我院推出著名话剧“哥本哈根”后,同学们迎来的第二场国家级汇演。在三天的演出中,艺术家们所演绎的民族之魂极具感染力和穿透力,乐声宛如水银泄地般地在未来的科学家们中流淌。一首《新编十面埋伏》琵琶独奏演绎出了铮铮金戈,凛冽杀气的楚河汉界,而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则将同学们带入了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如梦意境,三个夜晚的礼堂内唯有鸦雀无声的寂静与如雷如潮掌声的交替。

    此情此景不由让记者想起了在21日演出前,研究生院马石庄副院长与中央民族乐团顾夏阳团长所进行的一番“科学”与“艺术”的对话。

    虽然两位对话者来自不同的领域,马石庄副院长是逻辑与理性的代表,夏团长擅长用无声的语言感染人,但这场对话却其乐融融,两人在科学与艺术这个话题上越谈越拢。马石庄副院长谈到了科学与艺术就应该宛如双子星一样密不可分,我院现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请国家级的艺术家们来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希望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把大师们的演出当作一种课堂的延伸,完备学子们的知识结构,让同学在无言的熏陶中发展自身综合素质。

    而被誉为最具有改革精神的艺术家的顾夏阳团长则谈起了科学在艺术中的应用。他告诉马石庄副院长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央民族乐团将科学融入了艺术之中,在民乐这种传统艺术中加入了现代科学的元素,比如将一直以来使用的简谱改成了国际通用的五线谱,在舞台表演中运用了多种舞美手段来增强渲染力,打造了全新的感观民乐,而这也被一次次的场场爆满证明是一种成功的结合,科学与艺术本来就是一家。

    三个夜晚,科学与艺术在此水乳交融,而将来,沐浴着科学与人文星光的学子们将奋发成为人类科学星空上最灿烂的星座。

    (投稿及纠错信箱: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新闻网讯 记者苗苗 尚严伟报道】4月21日晚7点,中央民族乐团“聆听天籁”经典国乐名曲专场演奏会在我校玉泉路园区成功举办,千余名师生们享受了一顿丰盛的音乐大餐,亲身体验了民族乐曲“绕梁三日不觉”的魅力。

    时而万马齐喑,时而鸟语花香;时而高昂激荡,时而低婉悠长;时而缠绵悱恻,时而无奈悲凉,笙、二胡、中阮、笛子、古筝、唢呐、琵琶……这些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在一位位名家的演奏下争奇斗艳,演奏者全心投入,听者忘情其中。演奏中间还穿插着中央民族乐团团长顾夏阳对将要演奏的乐曲的介绍,使在场观众不仅可以听“热闹”,也能尝试着听出一些“门道”来。

    开篇的小合奏《步步高》曲如其名,旋律高昂而层层递增,音浪叠起叠落,给人以奋发上进的积极意义;而接下来的江南丝竹《紫竹调》则婉转清新,在乐曲描绘的秀丽的江南美景中,观众的情绪逐渐舒缓,不自觉沉静其中。正如顾夏阳团长在合奏开始前所介绍的那样,南北不同的地理、人文特色使得它们的音乐也风格迥异,北方乐曲比较激昂,而南方则更多是婉转悠扬。

    之后的笙独奏——《西班牙斗牛舞曲》,则是用传统的中国民间乐器来演奏西方的舞曲。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它的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西班牙斗牛曲则是具有西方特色的经典名曲,用中国民间的乐器来演奏,别有一番特色。在狂放的音乐中,在斗牛士红色的披风和挥舞的利剑中,传统的民间乐器与现代舞曲结合的相得印彰。

    演奏会的高潮出现在唢呐独奏河南豫剧选段《花木兰》。演奏最为出彩的地方是演奏者单文通用一种独特的民间乐器,比一般乐器小很多的河南呐子,将花木兰那段著名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唱段演绎的竟如同真人在唱一般,若非身临其境,相信很多人会难以相信这一种小小的河南呐子竟会将这个经典名段演绎的如此出神。精彩的表演让在场观众大呼过瘾,有很多随着打拍子的、微微点头的、也有跟着哼唱的,演奏中大家情不自禁的一再鼓掌,表演结束后掌声也久久不落。

    其他的一些民族乐器还有李福华演奏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柔中带刚的旋律使全场寂静一片,人们沉静在夜阑人静,月冷泉清的意境中,体会饱受人间冷暖的盲艺人阿炳悲凉却不曾放弃希望的人生信念;一曲《丝路驼铃》,凸现了中阮低沉悠扬的特色,为人们描绘了在黄沙万里的大漠上驼铃悠悠路茫茫的景象; 激昂的琵琶独奏《十面埋伏》使场上气氛徒然升温,现场观众完全被起伏跌宕的旋律带入到千军万马冲撞厮杀的意境中。

    演出结束后,中央民族乐团团长顾夏阳站在舞台上,在介绍了今晚为大家带来精彩表演的各位演奏家之后,当众宣布,他已经和马石庄副院长达成了协议——以后乐团将会年年都走进中科院研究生院!这一消息顿时让场下的观众振奋了。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的学生李峥说:“虽然包括我在内的现场大部分的观众今天可能仅停留在'外行看热闹’这样一个阶段,但我认为随着此类演出的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同学们的艺术欣赏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有一个新的飞跃”。

    中央民族乐团创建于1960年,是中国当今最具规模、最完整、最具民族音乐代表性的国家乐团,由庞大的民族管弦乐队和民族合唱队组成,拥有多名国内顶级的艺术家,并多次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并出访欧洲、亚洲及北美各国。在1998及1999年,乐团两度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中国新春音乐会》,在世界乐坛和华人世界引起轰动。

    据中央民族乐团团长顾夏阳介绍说,中国的民族音乐有自己的优势,就是个性强烈,色彩鲜明,它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工业化、流水线生产,致使音乐仿佛也带有整齐划一的味道。与此相反,中国的民乐是个性的,一种乐器几乎就可独当一面,而且不同地域的乐器风格迥异。在解放前,中国几乎没有群体音乐,交响化的群体演出是在解放后才逐渐培养起来的。

    据悉,明后两天民族乐团将继续在研究生院大礼堂为喜欢“聆听天籁”的师生们带来精彩演出。

    据学生处处长赵宝奇老师介绍,举办这次中央乐团的演奏会是作为中科院研究生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一部分,以提升我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审美力,丰富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民族乐团三天的演出结束后,随之而来的将会是精彩的芭蕾舞,京剧及昆曲表演。

    (投稿及纠错信箱: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