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研究生记者团管文报道〕 11月5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 第四单元报告会进入了第二天。外交学院院长、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前驻俄大使张德广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两位外交家以自己外交的经验和智慧,分别畅谈了在新世纪中欧关系和中俄关系的现状及未来。他们精彩的演讲和睿智的分析给台下的听众深刻的印象和极大的启迪。   吴建民院长的讲演以《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中欧关系》为题。自从1991年以来,吴院长先后担任荷兰、瑞士和法国大使,在欧洲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对欧洲的情况有深刻的了解。吴院长分别从当今国际环境,中欧的利益和中欧文化三个方面谈到中欧的互相合作与交流。作为前驻法大使,吴院长着重谈论了中法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他说:”2004年是中法友好合作的外交年。”   现担任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的张德广以《俄罗斯未来走向和中国和平发展》为题论述了发展情况与前景以及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张秘书长曾作为俄罗斯大使在俄罗斯工作多年。他说,俄罗斯依然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依靠其所拥有的丰富的资源和强有力的政治,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将比我们以前预测的要快;而且由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中俄的经济合作将更加广泛,这将有利于改变中俄长期以来政治大于经济的合作关系并将积极促进中俄的友好关系。同时他也指出,长期以来中俄在文化上的交流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应当加强中俄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将更加有利于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11月5日研究生记者团王义超报道] 今天下午,外交学院院长、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中欧关系”的演讲。吴建民认为,世界正在重新认识中国,中欧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他引用唐代李商隐《筹笔驿》诗中的两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借以表明机遇的重要性,他说:“中欧关系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的,我们如果抓住它的话,一定可以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使中欧关系各领域的合作得到深入的发展。”   他对如何抓住机遇发表了三个看法,他认为首先要认识,如果认识不到机遇的存在,就不能抓住它。认识机遇然后才能谈得上抓住,抓住了还不够,还要用好,机遇用不好也不行,就是把机遇所蕴藏的潜力要充分的用出来。   另外,在谈到欧盟对中国的军售禁令时,吴建民肯定地说,禁令肯定会在近期解除。他透露,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时曾和中国领导人谈及此事,希拉克表示,欧洲关于售华武器的禁令早已过时,应该到了解除的时候了。

  〔11月5日研究生记者团尚严伟报道〕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到今天已经是第四单元了。为了了解组织者对“论坛”的现状和发展的评价,我们采访了“论坛”副理事长李惠国老师。   李惠国老师首先谈到的是“论坛”的成绩:“论坛已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对此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主办方方面,首先是郑必坚院长的指导思想明确,对演讲题目进行了认真设计;主讲人方面,到目前为止方方面面的人都参与了,有官员、政治家、学者,还有企业家,而且他们的演讲也都是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的;听众方面,听众的范围不断扩大,有科技界的、社会科学界的、企业界的,还有大量教育工作者。”   当记者问到“您对论坛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想法”时,李惠国老师指出:“论坛今后的发展方向,我想是议题要更加广泛,讨论要更加深入。我们不仅有主题演讲形式,还有研讨会形式。今后还要召开国际研讨会,使得论坛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11月5日研究生记者团李艳华报道〕 11月5日,是“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的第二天,前驻法大使吴建民和前驻俄大使张德广分别发表了有关国际关系的演讲。会前,记者有幸采访了中科院力学所党委书记何林。   记者:何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您的工作很忙,百忙之中来听报告,是不是您对国际关系很感兴趣呢?   何林:是的,我觉得这样的报告很好,昨天我也过来听了   记者:那您觉得昨天的报告怎么样?   何林:非常的精彩。   记者:能谈谈您对中俄、中欧关系的看法吗?   何林:我对中欧关系更感兴趣一些。中国和前苏联曾经有相当深的历史渊源,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是这种民族感情还是比较深的,了解的情况也比较多;但是与中欧之间的关系起步较晚,所以想更多的了解一些。目前世界在向全球化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欧盟和美国都是重要的发展对象。我们刚刚去德国和法国考察过,对欧洲的政治和文化氛围有了一些亲身的感受。吴建民大使在法国有着很高的声望,其演讲水平也非常的高,这一点我们在法国就有所耳闻。   记者:是的,吴先生在申博、申奥、日内瓦人权会议上的精彩演说在外交界都是广受称赞的。美国大选刚刚落下帷幕,可以谈谈您对大选的看法吗?   何林:布什当选,胡锦涛主席向他表示了祝贺。四年前布什当选的时候,我国学者就曾经分析到,以前布什与中国的联系不是很多,那么新一届政府与中国政府的磨合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希望布什能从大局着眼,共同致力于中美关系的建设和发展。经过了两国领导人的努力,中美关系有了一定的进展。对于布什的某些政策,我们不予支持,但是美国的大选结果取决于美国国民的意志,我们作为外人,应该尊重他们的国民意志。   记者:当年戈尔与布什竞选时,我们国内都希望戈尔能够当选,因为这样会使克林顿的对华政策有一定的连续性。如今的情况与彼时很相似,大家也是希望布什能够连任,您觉得是这样吗?   何林:是这样的,国际间的合作与我们国内政策有相似之处,要给与一定的时间和平台才能逐步发展和完善。戈尔和布什大选的时候,我刚好在美国,亲身感受了美国的大选。我想他们的选举方式不一定为我们所接受,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好的方面可供我们借鉴。他们的民主制度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能够给人实实在在的感受。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我在境外生活过一段时间,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快速的发展,更加强大。   记者:何老师,谢谢您对国际关系的分析。那么,可以谈谈力学现在的发展情况吗?   何林:由于力学学科与电子、化工等应用性学科不同,力学学科不是对某些具体学科和领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普遍存在于工业、农业中的基础学科。由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力学已经从上个世纪30、40年代在科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转变为基础性的学科。虽然它不是当前非常热门的学科,但是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些学科的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是力学问题。但是力学不是直接解决工农业生产的学科,所以可能大家对力学不是非常了解。在航空航天领域,力学问题得不到解决,工作就无法继续;特别是在跨音速飞行的时候,如果气动问题没有解决,人类的飞行也就不可能如此蓬勃的发展。在力学领域,广为流产的一句话就时,如果没有力学,来特兄弟可以载人成功,但是不可能有载人飞行的开始。   记者:那么力学所主要是理论力学还是应用力学呢?   何林:我们是以应用力学的研究为主的,为工程力学服务,解决工程力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但是也有部分的科研人员在搞理论研究,加强基础。按照钱学森老院长的技术科学建所思想,力学应该通过自己的理论,发现并解决在工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就一直以这个思想为指导,发展建设力学所。   记者:谢谢何老师,希望力学所发展得更快、更好。也祝您今天听讲愉快。

  〔11月5日研究生记者团苗苗报道〕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前驻法国大使张德广做了题为《俄罗斯未来走向与中国和平发展》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就上海合作组织的一些问题做了阐述,使大家对于这个第一家把秘书处、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有了更深的了解。   张德广秘书长于2003年五月被成员国元首峰会任命为上海合作组织的首任秘书长,2004年1月15日正式就任。在报告中他首先谈到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命名问题。他说虽然名为上海合作组织,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的总部在上海。之所以如此取名是因为最初的元首会晤是在上海举行的,而且这样命名对上海的发展也很有好处,是一个永远的广告宣传。“走到哪儿都带着上海的两个字,上海合作组织办的越好,给上海的宣传作用越大”。   因为叫做上海合作组织,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个组织。张秘书长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多边合作组织,它的性质是一个政府间的合作组织,而且是第一家把秘书处,把总部设在中国的一个国际组织。它的地位是作为外交机构,且与中国签订了特权和豁免公约,这种外交地位有法律的保证。目前它有六个成员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张秘书长还介绍说现在成员国范围有了扩大的趋势:蒙古已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第一个观察员国,巴基斯坦也已正式提出申请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不仅如此,合作组织很快会收到一系列国家的申请。“这说明这个组织的人气还是很旺的,”秘书长幽默地说。“这个组织跨越的地区范围在扩大,因为我们在接受新成员也好,接受观察员国家也好,不是以地理位置来决定的。拉丁美洲的国家也可以当观察员。”   接下来,张秘书长重点谈到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对于中俄两国关系的意义。他说两个主要的成员就是中国和俄罗斯,应该说这个组织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地缘空间,双方在这一多边组织内的紧密合作也是出于稳定地区环境,促进地区繁荣的共同需要,这符合两国的共同战略定位。现在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新生事物,产生了独立的地缘和国际效应,拥有广阔的发展潜能,因此不能把它看成中俄关系的一个附属品,但它对于进一步密切中俄关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我们还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提出了在20年内实现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四大自由流通目标。他说这实际上就是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之内推进经济一体化。虽然具体要实现这一目标不容易,但中俄双方能够达成这一共同目标也应该说是一个相当积极的进展。   张秘书长还提到有学者认为欧盟的历史意义在于解决了法德关系定位的问题,而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任务是要解决中俄关系的定位问题。他说:“这个观点怎么样?大家可以讨论。但我觉得有一点是对的,就是处理中俄关系不能仅仅从双边角度着眼,还必须把它纳入区域乃至更加广阔的合作进程,从而使它的土壤更加深厚,根基更加牢固。我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将不断的得到加强,这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地区的发展。”   最后在谈到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动准则时,他说上海合作组织把互信互利、平等协商、追求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动准则,在成员国相互关心中实行新的发展观、新的安全观和新的文明观,这是成员国的共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