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成为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特别是两会结束后,“中国梦”在整个神州大地家喻户晓,在全世界成为中国新时期的一个特殊符号。同时“中国梦”也在校园里掀起了学习和讨论的热潮。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首次提出了“中国梦”。他表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2013年3月17日全国两会闭幕之际,习总书记再次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总书记平实的话语承载着我们民族共同的梦,鼓舞着13亿中华儿女迈着坚定自信的步伐,奋勇前进,去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触动并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

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事业;有事业才会有未来。作为在校研究生,在奋斗的路途中,我们不妨放慢前行的脚步,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

一个人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没有梦想。课堂上刘嘉麒院士曾教导我们:“把握一个方向,占领一个领域;掌握一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占领一个领域”和“解决一个问题”这是对我们现阶段学生个人梦最好的概括。我们应当立足当前,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为科研做好准备。在实现个人梦想时不断思考自己的未来,多去体验各种不同的可能,并在遭遇变化时保持足够的变通性。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作为学子,我们要努力将自己的学术追求和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与“中国梦”相协调,既不墨守成规也不随波逐流,把做好科研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努力实现“中国梦”!

修身、齐家方能治国,“中国梦”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和谐。中国梦想秀上,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资格通过努力追求梦想。可是不是每一个人的梦想都那么光鲜亮丽。我进入国科大时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参加过一些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融爱融乐和太阳村活动。融爱融乐是一群先天性智障人士活动的组织,太阳村是代养代教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的集中营。我了解到他们的梦很简单,只是希望能被社会接纳,得到社会的尊重,享受跟我们常人一样的权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许我们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帮助他们追梦前行。我们应该把握当下,用爱社会来爱自己,用成就社会来成就自己,用成功别人来成功自己,用实现“中国梦”来实现个人梦。

有人把“中国梦”与个人梦看做是唇齿相依,也就是“中国梦”与个人梦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成绩举目共睹,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如影随形,而且都是一些比较棘手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食品安全、房价、物价、腐败、教育、裸官和投资移民、恶性车祸、环境保护、事故、强拆。此外中国在国际上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领土边界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极大地限制我们社会的长足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实现个人梦的同时,要关心国家与社会,使个人梦与不同阶段的“中国梦”相一致。

从现在起,让我们战胜懒惰,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强富与贫穷。强国梦,材料不可或缺。”3月23日,中国“材料之父”、两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在中国科技馆作了题为《材料与社会》的报告,探讨中国梦实现之路。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担任此次报告主持人。
新材料是强国之基
从石制工具开启人类文明,到钢铁推动第一次产业革命,再到硅半导体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材料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实现强国梦必须重视新材料的研发、产业化与应用。”师昌绪说。
据介绍,以汽车材料为分界点,材料可以分为传统材料与先进材料两类。前者如钢铁、水泥、塑料等,它们在市场中以量取胜;后者则以技术取胜,具有高附加值,是未来高端制造业的基础。
先进材料与航空航天的关系尤为密切。材料的轻量化与强度等特性都决定着飞机的性能。而我国航空航天飞机材料仍需大量依靠进口,因此,未来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是关键。
此外,新材料也与能源、医药、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医用材料、太阳能与风能开发、核反应堆的安全性、海水同位素提炼石油等都离不开材料。被称为“未来材料”的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也要依赖材料学的发展。
须高效开发材料
“高端制造业材料必须先行。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材料发展还不能和国际水平相媲美。”师昌绪指出,当前,我国新材料自给率只有百分之十几,仍需大量依靠进口。
他同时表示,材料发展并不是只发几篇论文就可以解决的。
当前,我国材料科学发表的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但相关研究成果只是停留在文章上面,没有转化成应用。因此,师昌绪呼吁,改变这种状况迫在眉睫。
2012年,美国提出“材料基因组计划”,当前国内相关研究对这个概念也有所涉及。对此,师昌绪解释说,“材料基因组计划”本身和生物基因没有任何联系,其本质精神是缩短材料产出周期,高效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于我国来说,通过团结合作、协同创新,提高研发效率尤为重要。
“信仰就是中国梦”
“材料发展是改善人们生活、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师昌绪说。
“您觉得这个时代应该有什么样的信仰?”有听众问。
“我的信仰就是中国梦。”他一丝不苟地说,“我没有信仰过基督教,也没有信仰过佛教,我信仰的‘教’就是中国强!”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一个信仰,这个信仰就是使中国强盛,中国梦就是大家共同的梦。”他告诫青年人勿忘国耻,齐心协力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除了学习材料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更要学习师老等老一辈科学家对祖国、对科技事业的责任心。”李静海在报告总结中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3-03-27 第1版 要闻)

21日,青科大和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共同建立“菁英班”,“菁英班”学生有机会进入中科院硕博连读。

3月21日,青岛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举行“菁英班”签约仪式。青科大入选中科院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计划,成为中科院60所合作高校中唯一一所青岛高校。

据介绍,“菁英班”将从今年秋季开始招收学生,班级人数在20—30人。这些学生全部从青科大材料学院当年招收的材料相关专业中进行选拔。每年,中科院给“菁英班”拨付25万元费用。“菁英班”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除按规定享受青岛科技大学奖(助)学金外还享受“菁英班学生奖学金”。

青科大材料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和中科院制定单独《菁英班培养方案》,采用本硕博连读方式,本科四年。也就是说,“菁英班”的学生上完四年本科后,如果通过了考试,则可以进入中科院青能所进行硕博连读。本科学生学籍属于青岛科技大学由双方联合培养,进入硕士、博士阶段学习的学生学籍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实行辅导员加导师的双轨制管理。

据悉,“菁英班”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菁英班”的就业方向为材料科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研究与开发。(原标题为“牵手中科院,青科大设“菁英班””)

 

科学家都是“工作狂”。这是近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王贤文等人发表的一篇名为《探索科学家的工作时间表:科学家们经常加班吗?》的论文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也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关注和所有科学家的共鸣。原来科学家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不需要准点上下班,可以掌握自己工作时间的轻松职业,而是基本上没有周末,不分上下班,需要熬夜加班和周末工作的“工作狂”。
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根据论文下载时间研究科学家工作时间规律的新方法。通过半个多月时间中24小时昼夜不停地监测和记录全球科学家下载科学论文的情况,最终收集了将近200万条数据。通过对这些论文下载时间数据的分析,作者提出了虽然科学家的时间看上去很自由,但是来自全球学术界同行的激烈学术竞争,以及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自主探索热情使得科学家们放弃了闲暇时间,经常熬夜加班和周末工作,科学家群体比其他人更辛苦。
此篇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Informetrics(《信息计量学期刊》),该期刊是信息科学和图书馆科学领域影响最高的期刊之一。《Nature》杂志、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德国马普学会、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化学世界》(Chemistry World)等对该论文进行了转载或报道。目前,王贤文和他的研究生们正在对这项研究进行深化和细化,以更多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并将更多的工作形式数据考虑进来。

宇宙的物质主要有哪些?它们又是如何诞生的呢?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多少?……3月22日,作为2013年天文科普宣传系列的首场活动,中科院院士陆埮用直白诙谐的语言,为广大市民普及宇宙的物质起源。

科学家观测发现,在宇宙空间里,氢元素大约占72%,氦元素占28%,其他物质只有0.02%。而在地球上,空气中氢气含量极低,几乎只有即二百万分之一,即使在水中的氢元素比例也不到十分之一,而氦元素在地球上更是难见。陆埮说:“之所以地球上物质元素与宇宙中元素结构不同,是因为地球的质量不够大,吸引不住氢和氦物质。其实,宇宙的质量大部分集中在恒星上,在太阳系中也是一样。”

陆埮为天文爱好者们描绘了一幅太阳内部的画面。“太阳如同缓慢爆炸的氢弹,只不过反应的速度比较慢。质子和氢转化为氦,于是产生了人类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太阳已经有40多亿年的年龄,产生的氦还不到5%,那么其余的23%的氦来源于哪里呢?

这要先弄清氦形成有可以有哪些原因。陆埮说,宇宙是一个物质几乎均匀分布的体系,在大尺度上可以看做是一个以星系作为分子的均匀气体。被学界普遍接受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宇宙诞生的短短3分钟之初就释放了10亿摄氏度的热量,但是就是在这3分钟里释放了大量的氦物质,占到总物质的25%,“这就是原初氦合成。”

陆埮最后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人类目前可观测的宇宙还局限于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的4%,剩下的23%是暗物质,73%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