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获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日前揭晓,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等基础研究成果榜上有名。
 
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阐明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其复苏模式和原因;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揭示两种天然产物靶向特异蛋白治疗白血病的机制;证实单倍体孤雄干细胞具有可替代精子和快速传递基因修饰的能力;生态学试验证实Bt转基因棉花种植可促进对害虫的生物控制;解析出TAL效应蛋白特异性识别DNA的结构基础;揭示营养匮乏引发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发现利用倒置结构可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该评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会同《科技导报》编辑部、《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和《中国基础科学》编辑部共同举办。评选程序分为推荐、初评、函评和发布4个环节。最终结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投票选出。

在2月20日上午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自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出台以来,一些高端餐饮企业的经营和高端白酒的销售确实大幅度下降,餐饮领域奢华消费的势头得到遏制,这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一致赞许。

曾经他们吃得那么“神经大条”,是因为不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这“辛苦”不是指农民的付出,而是指自己为了这“盘中餐、杯中酒”所付出的辛苦工作;曾经他们吃得那么“豪爽”,是因为“面子”在社交场合中丢不得。如今,吃饭要掏自己的“腰包”,浪费成了被“鄙视”的行为,谁还会吃得那么铺张呢?这个道理,放在留学生身上适用,放在其他人的身上也适用。如今我们要改变国人的饮食“恶习”,想必也需从这两方面入手才最见效!

好友相聚,“大吃一顿”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面对吃完后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曾经司空见惯的中国式“剩宴”开始引起网民的关注。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你,愿意吗?” 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网友认可,许多演艺界的知名人士、官方认证的餐饮行业也都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来。一时间,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吃干净的餐具和打包带走的剩菜剩饭成为风尚。

食堂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因为大家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人把整个馒头、整碗菜都倒掉了,除了不解,我心里会有点酸。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在贫苦年代,我们厉行节约,现在稍微富裕,我们却取用过度,这要不得。也许是因为饭菜花样繁多,抵不过舌尖的诱惑,也许是饭菜并不可口,无法赢得味蕾的满足。但当我们倒掉多余的饭菜时,可曾想,这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先不说农民播种浇灌的辛苦,单是看着师傅们凌晨2点就开始准备一天的食料菜蔬,我们怎能不心疼?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热心公益、参与慈善,帮助无数山区的孩子重拾课本,帮助无数因病致困的家庭重获温暖,帮助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家园……但为什么我们却忽略了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一点一滴挤效益当作自觉的行动。

国家尚未实现全面小康,更不提达到可以奢靡的条件。舌尖上的浪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导演;舌尖上的文明,需要我们一同去守护。勤俭节约是美德,我们为何不传承?

让今天把明天变特殊,未必因为幸福,因为我们努力不服输,从来不曾退出。

                                                          ——题记 

 

一年,于热恋的人,是短暂而甜蜜的幸福;于备考的人,是疲惫而充实的挣扎;而于我们,国科大研一学子而言,是大学毕业后跌宕期的沉淀时间,是从知识向科研启程的过渡阶段,是成长期、转型期、成熟期。上课、文献、作报告是正餐;出游、蜜恋、睡懒觉是甜点;丰富实用的科学讲座,趣味纷繁的社团活动,别致新颖的业余项目,都是研一这一丰盛大餐所包罗的菜品。满意度与口味、座次和个人选择有关,但毋庸置疑的是,每个人都参与、并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享受了这独一无二的大餐。

就在几天前的项目组会上,老师提醒我赶紧定下自己的研究课题。我回答说,还早呢。老师好笑又好气,你以为你还是研一的新生啊!是啊,已经不是新生了。幡然大悟,研一就这样到尾声了,要流逝了,抓不住了。犹记得初来报到,太阳很烈,心很澎湃。跳动的汗珠演奏不知名的跑调音乐,使我欣喜得找不着北。从此,扣上研一新生的帽子,欢呼雀跃地接受着。

一直标榜自己是“热心的群众”。小武同学说,你是我在国科大见过的最有活力的女生。我其实是个懒人,只不过稍稍热心那么一点点。作为支教社的活跃分子,很多项目都有插足,但最遗憾没能将支教进行到底。作为记者团的“酱油”成员,上半年挥挥洒洒几十篇,至少量上有心理安慰,想想也满足。

我是一个眷恋北的南方人,祖先是南下的北方人,我要回归,以高傲的方式,所以选择38个小时火车之遥的北京,来到国科大,延续与地球科学之约。第一次看到石景山区的名字,我心里很是奇怪,我怎么从一个山区(家乡是云南文山,顾名思义,很多山的意思)到另一个山区了?把这个单纯的疑惑说给同学听,差点没让人大牙笑掉,“人家石景山是一个区好不好”……现在我的心里,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就是我家的地址。每次出门返回的时候,地铁或是公交,听到播报玉泉路站,会觉得格外动听和亲切,心里很有归宿感。大街上远远看到教学楼顶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几个大字,心里就特别放心,觉得家就在不远处。这个面积不大的园区,却见证了一届又一届的国科大学子从这里出发,走上科研之路。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年,承载了我们无数的欢乐和温暖,感动和幸福。

欢乐      生命之本原

意外加入记者团,却无心插柳柳成荫,甚至获得第一期记者沙龙的优秀记者荣誉,当然这是后话。记者团的迎新晚会我印象最深,主持人给力,节目串得好,气氛很high,奖品很丰厚,回忆很美丽。

国科大除了科学方面遥遥领先,课余生活也绝不落伍。“非诚勿扰”交友晚会,火爆得我想旁观都没挤进去。每周五的舞会,五彩的灯光,铿锵的舞步,优秀的舞者,卧虎藏龙。各种晚会,“微博墙”无比给力,马石庄副校长的歌声总能hold住全场。

温暖       生命之力量

支教社是我最初的选择。公益是一盏灯,能点亮最黑暗、最偏僻的穷乡僻壤。在高度发展的首都,也尚有许多绽放在城市边缘的花朵——农民工子弟,他们需要公平的起跑线,需要一视同仁的关爱。我成为他们的品德课和科学课的代课老师,为他们整理图书馆,跟他们一起庆祝节日。

除去成长环境不优越的孩子,社会上还有一个特殊群体,先天的缺陷使得他们不能拥有正常的生活,他们同样需要爱和帮助,需要更多的人给他们传递温暖和人间的真情。这就是义工存在的全部原因。曾跟随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同学去拜访过一户这样的人家,深知义工的辛苦和伟大。正是这些默默奉献者,在传递着生命的力量。

“暖暖平安夜,融融圣诞情”——作为学生会文艺部长的室友,我非常有幸给文艺部的圣诞夜活动取了这个标语。当晚的大红色主调,可爱的米老鼠,振奋人心的竞技游戏,足以在寒冬里的国科大,燃起一丝有温度的火焰。

感动      生命之重建

身教言传屡试不爽,用自身的示范更能激起人内心的感动和共鸣。支教社志愿者付出的,是时间、精力和爱心;收获的,是生命的感动。一张简陋的自制卡片,几个歪歪斜斜的字,从孩子小小的手上接过,却是最能打动志愿者的心。因为温暖,所以感动;因为感动,继而创造更多的温暖,这是比宇宙碳循环还要重要的能量循环。传承的是美德,重建的是以善为本的生命信念。

幸福      生命之真谛

幸福,就是学会感恩和满足。做完一次报告,哪怕只得到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几天不眠不休的精神欠佳也会恢复至满血状态。学完一门课程,尽管考试中免不了几处小的失误,绞尽脑汁的两个月钻研书本始终是值得的。不论处在生命的哪一个阶段,也无需用成就大小来衡量业绩,只要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对自己的作品,有所满足,也期待下一次的更好,那么就能拥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

来到国科大将近一年,点滴的绿色都是回忆的触笔。我们的校园很小,小得从正南门到高能所,慢悠悠也只要十分钟;我们的校园又很大,大得从细胞到宇宙,囊括几十个数量级的研究尺度。我们的生活很单调,特别是考试时期,基本又恢复为考研的三点一线生活;我们的生活又无比丰富,德智体美劳,只要你有心,就有你的舞台。我们的同学很呆,呆得出口就是,元素、分子、物种、岩石;我们的同学又很有才,美食达人、音乐王子、溜冰健儿,话剧才女,比比皆是。

若干年后,研一这一年,会慢慢占据我们记忆的一部分,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就像婚纱摄影在国科大取景的情侣,想来是将最美定格在这里。

国科大,我来过,我喜欢这里。时间或许冲淡感情,但终究抹不去回忆。感谢食堂,解决饿肚子的问题;感谢运动场,编织一道充满朝气和生命力的校园风景线;感谢老师和同学,在我最年轻最有活力的时刻,与我一起,你们的鼓励、鞭策和教导,令我更好更强大。感谢国科大,在最合时宜的时间和地点,收容我,给我机会,让我成长。你永远是我心头的一弯月亮船,是我最美丽的停留。

每年的5月到8月,是新疆的夏天。漫长的夏天也是新疆旅游的旺季。北疆的伊犁环线、喀纳斯环线,南疆的东天山一带,都是新疆夏季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线路。牛羊、牧场、色彩缤纷的山花、纯净的雪山配以壮丽的冰川,这些典型的景观无一不展现着新疆夏天令人窒息之美。

·从昭苏到木扎尔特冰川:色彩织就的奇迹

在户外运动爱好者心中,夏特古道是集考古和探险为一体的高危徒步探险线路。而木扎尔特冰川则是夏特古道上最为艰险的地方。

木扎尔特,源自蒙古语“冰达坂”的意思。木扎尔特冰川海拔接近5000米,是天山西部汗腾格里冰川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层峦叠嶂,千仞攒空,巉巉如崧者皆冰也,裂隙处下视正黑,不见其底,水流之声澎湃如雷鸣。人聚驼马之骨,横布其上。”这是《西域见闻录》中对木扎尔特冰川的描述。

说到夏天的新疆,老安第一个推荐的就是夏特的木扎尔特冰川。“新疆的旅游地,各有各的风格。我最想推荐夏特的木扎尔特冰川。”老安告诉本刊记者。

“老安”是山友和驴友对安少华的尊称。2007年成功登顶珠峰之后,“老安”成了新疆历史上第一批登上珠峰的人,也是登上珠峰的蒙古族第一人。这条艰险的“夏特古道”,正是由他探出并命名的。

木扎尔特冰川老安已经走过很多次,它是徒步穿越夏特古道的必经之地,穿越之后到达南疆,全长120公里,专业户外运动者也要走上五六天。针对一般的旅游者,老安还截取了一条更为简单的路线:“从乌鲁木齐出发,可以坐火车、飞机或者夜班的大巴车到达伊犁。到了伊犁之后往昭苏县走,到了昭苏再往夏塔乡走,这之间都有班车可以到。到了夏塔乡沿着木扎尔特河就是夏特牧场,从夏特乡到夏特牧场有车可以乘坐,路程将近40公里。这之后就没有车了,要沿着牧场骑马往上走,骑上大概10公里就到了一个叫哈达木孜达坂的地方,站在达坂顶上,就可以看见特别壮观的木扎尔特冰川。你的对面、你的右面,全部都是冰川,特别壮观。这条路一般人上去也没有问题,骑上马一天就可以到。”

夏天是看木扎尔特冰川最好的时节。只有在夏天的时候,从夏特牧场到木扎尔特冰川一路,才能看到雪山、冰川、牧场合一的景色。远处是银白色的雪山,脚下是蜿蜒曲折的冰川,还有夏天绿色的牧场,它跟其他的景色完全不一样,景色很特别。到了秋天的时候,牧场就变黄了,雪山上也都是雪,看到的只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只有夏天,才能够看到蓝天下雪山、冰川、牧场交融的美景。

“一般的旅游者,见过雪山,见过牧场,但是能见到冰川的不多。雪山、冰川和牧场同时出现就更罕见了。”老安说。

按照老安提供的线路,途径昭苏的时候如果正赶上6月底到7月底这段时间,还可以看到百万亩油菜花和薰衣草。新疆兵团种下的小小植物,如今成了昭苏著名的风景。金黄色的油菜花、紫色的薰衣草、山峦起伏的绿色草原、洁白的牛羊,构成了昭苏色彩斑斓的夏天。

·喀拉峻:摄影爱好者眼中的“大美”

如果此生不能为你的美丽殉情,喀拉峻,请允许我提上灵魂的马灯,为你芬芳的呼吸守更。

——2012年5月19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在新疆户外圈里,知道“流浪的歌者”的,比知道佟雪良的多。网名叫的久了,人们渐渐忘了他的真名。这个网名,佟雪良已经用了很多年。因为喜欢音乐,爱玩吉他,年轻的时候还在夜总会做过键盘手,所以佟雪良给自己取名“流浪的歌者”。熟悉他的朋友,索性简称他“歌者”。

锡伯族的佟雪良从1999年便开始了自己的户外生涯。和其他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不同,他是一位职业户外工作者。佟雪良是新疆乌鲁木齐市户外绿色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也是新疆“嘎山部落”户外探险俱乐部的创始人。“噶山”源于锡伯语“家乡、家园”的意思。佟雪良说,给自己的俱乐部取名“噶山部落”有两个含义:第一是俱乐部一直把爱护自然作为自己的宗旨,爱护自然就像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第二个含义就是希望俱乐部的每一位客人都有在家乡一般无忧无虑的感觉。所以俱乐部网络域名的主体部分“5156”,也是取了“无忧无虑”的谐音。

说道夏季新疆旅游地中最喜欢的地方,佟雪良毫不迟疑地说是喀拉峻。“我第一次去喀拉峻是2006年,那一次是夏天和家人一起去的。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么美。也正是因为第一次去受到了触动,后来我开始带朋友去。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次了。”佟雪良说,“我带很多玩摄影的人去过喀拉峻。一般玩摄影的人,眼光都是很挑剔的,但是来过喀拉峻之后,他们的照片下面都会写上‘大美喀拉峻’几个字。我想这几个字,已足够说明喀拉峻的美了。”

喀拉峻是哈萨克语中“黑色莽原”的意思,草原和山花是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喀拉峻草原属于典型的山地草甸类型草原,地势起伏和缓,视野开阔。它位于伊犁著名的八卦城特克斯县南喀拉峻山,距县城直线距离约30公里,有简易公路相通,海拔1600米至2000米。喀拉峻草原主要指的是阔克苏河以东、喀甫萨郎河以南的范围,以喀拉峻山为主体,南接琼库什台,包括琼库什台、克什库什台和库尔代峡谷,面积约759平方公里。

5月20号到6月20号的夏季,是喀拉峻草原的花期,因此也成为这里最美的季节。各种野花恰似点点繁星开遍山野,如同步入花的海洋。“花最多的时候,每个山坡的花颜色都不一样,左边的山坡一片紫,右边的山坡一片黄。喀拉峻的草不高,但是像绿色的地毯一样,草很密、也很肥美。”佟雪良介绍说,“我曾经带过内蒙古赤峰的游客去过喀拉峻,内蒙古的人都说,这块草原比我们内蒙古的草原好多了。”

佟雪良喜欢喀拉峻是因为它原始的美。佟雪良说:“喀拉峻的美是未被过度开发的自然的美。景色很好,牧民也很淳朴。我们前年、大前年去的时候,喀拉峻的哈萨克牧民会很热情地邀请你去他家喝茶、吃饭,我们给牧民们钱,他们都不舍得要。”老安也说:“喀拉峻的草原是比较原始的,和人们熟悉的喀纳斯、那拉提很不一样。我们在喀拉峻遇见的牧民都很淳朴。去的时候我们总是在牧民家里住,吃牧民们的饭菜,也和牧民去骑马、去放羊。他做生意的经验没有这么丰富。”

今年3月,喀拉峻草原顺利通过联合国遗产中心的审核,进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的考察和评估阶段。喀拉峻“申遗”是“新疆天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五个景区的其中之一,也正因为“申遗”,喀拉峻开始被更多游客熟知。据中国网报道,喀拉峻自7月27日正式向游客开放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超过500人。

佟雪良说:“我喜欢喀拉峻,不是现在,是以前。我怀念两年前的喀拉峻。现在,路修通了,到那里的区间车也有了,旅游局的旅游大巴也能上了。但是我担心这个景区又要开始让大部分人失望了。一个真正的美的地方,是不能过度开发的,包括风景、人文。曾经喀拉峻这样的天堂越来越少了。”

·白哈巴:中国最适宜“发呆”的地方

“七八月份,我超级喜欢白哈巴。去白哈巴,我没有八十次也有一百次了。那是中国最适合‘发呆’的地方。”佟雪良说。

白哈巴村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上,这里被称为“西北第一村”、“西北第一哨”。白哈巴的村落是典型的欧式村寨。这里所有建筑均由木头筑成,房屋是清一色的尖顶木楞屋,墙体和顶棚用整根原木垒砌、拼接而成,顶部再用木板支撑成“人”字形的尖顶,可防雨防雪,以保证住房的安全。清晨,阳光照在阿尔泰山的白雪上,辉映着山庄,一片桦树林中,小溪潺潺流过,炊烟袅袅飘动,成群的牛羊从各自家门中步履姗姗地走出,和煦的阳光下构成一幅幅美丽画面。

论景色,白哈巴绝对比不上喀纳斯美,这里只有一个五号界碑,往喀纳斯走的路上还有一些白桦林、杉树林等树木。但是因为这里是边境地区,所以游客也要少一些。

白哈巴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通电,也正因此,这里保持着未经污染的原始风貌。佟雪良介绍说:“因为没有电,所以这里没有噪音,也没有很多的音响在响。这里也没有冰柜这一类的东西,因此也没有雪糕棍、冰激凌盒这类垃圾。”

佟雪良的朋友在白哈巴开了一家国际青年旅社。旅社会自己发电,用于给一些简单的音响设备充电。佟雪良介绍,青年旅社里有个长廊,长廊里摆了很多躺椅,有时候会用充电的躺椅放一些很轻柔的爵士音乐,有时候就什么都不放。“你可以看到一群人坐在那,或拿着手机,或抱着吉他,或闭目养神,那个时候,思想就空洞了,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了。每次我带队的时候,队员去之前就会跟我抱怨白哈巴没什么景点,但是去过以后,我的队员就都跟我感叹,这一路就白哈巴最舒服。这些地方,值得真正珍惜它的人去。”

·喀尔里克冰川:雪莲异香

李敬阳和梁哲喜是在户外认识的一对好朋友,这周末他们和几个朋友要一起去位于哈密的喀尔里克冰川短途徒步游。李敬阳说,和伊犁等位于北疆的景色不同,位于东南疆东天山的喀尔里克冰川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凝重、沉郁和苍茫的气质。

李敬阳就是在新疆户外届小有名气的“半路一把刀”。因为出版了新疆第一本深度徒步书——《秘境——新疆深度徒步探险》,李敬阳在新疆户外旅游界名声响亮。李敬阳供职于乌鲁木齐市环境监察队,梁哲喜在新疆自治区政府当公务员。业余时间,他们经常一起徒步旅行。尉犁县的喀尔曲尕罗布人村寨、米兰遗址、夏特古道、车师古道、禾木、喀纳斯,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他们这一行的目的是拍摄雪莲花。在新疆,雪莲花的花期是每年7月到8月的夏季。李敬阳告诉记者,雪莲并不是年年开,而是四五年才开一次。所以,雪莲成了难得一见的奇花异草,也吸引了无数徒步和摄影爱好者艰辛地找寻。

梁哲喜第一次去喀尔里克冰川是在2007年的夏天,他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在喀尔里克冰川看到雪莲花时的情景。“第一次去喀尔里克,听说新疆的旅游开发越来越好,但对是否能看到雪莲花也没抱有特别大的希望。所以,当你眼前第一次出现一整片一整片的雪莲花的时候,就感觉特别、特别的惊喜。越到雪线之上、海拔越高,人要承受越大的海拔提升的压力,海拔一高,高原反应的原因,人就特别瞌睡,当时我还不太适应。所以正在我特别疲惫时,突然眼前出现了冰川,越走近冰川的时候,就看到高地上长满了雪莲,特别可爱,就像见到一个个小兔子一样。不忍心去惊扰它,又舍不得让它离开你的视线,所以就只是拍照。”

“我第一次看到雪莲花是2004年在博格达。乍一看,没反应过来,我以为是个包包菜,也就是‘莲花白’,因为雪莲外面的叶子和莲花白很像。后来有人喊:‘雪莲’!我仔细一看才发现里面包着大大的花。”李敬阳回忆自己看雪莲花的经历,“但在博格达那次因为赶路,走得很匆忙,所以没细看。真正震撼我的还是在喀尔里克冰川。当时我早晨6点从帐篷里钻出来,一个人背上相机往冰川爬,一只红色的小鸟一直在我前面跳,好像在给我引路。就这样边走边拍着,就到了冰川下面。冰川下面都是冰层和碎石,碎石中除了一种酷似‘莲花白’叶子的植物外什么植物都没有,当时我还是没反应过来,当我走了一截路后,突然意识到,这些全是雪莲,没有开花的雪莲。我开始留心有没有盛开的雪莲。当我终于看到一株盛开的雪莲时,就趴在地上拍照,再后来我发现那些驴马不容易到达的地方,有着成片的雪莲盛开。雪莲有一种异香,真的是异香扑鼻,闻起来是药材的味道,没有什么和雪莲花的味道相近似。我现在想起来似乎都能闻到那种非常浓郁的味道。”

夏季的喀尔里克雪山,除了大片的雪莲花,雪山和冰川也是不能错过的美景。梁哲喜说:“因为喀尔里克雪山夏季的冰川会流动,就慢慢形成一条季节性的河流,顺着河流上,两边都是很古老的冰川,借着夏天的日照,会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冰川造型,非常漂亮。这些雪山和冰川,成了拍摄雪莲花很好的背景。”

选择去喀尔里克冰川旅游的人并不多,梁哲喜介绍:“这里路途遥远,附近上百公里就没有什么人住,所以这条线路的难度也比较大,基本上只有徒步爱好者才会选择来喀尔里克冰川。但是真正的好景色,一般人是到不了的,就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只有在你历尽艰辛以后,才能看到最美的花,最纯净的湖水,最宁静的那片天空。”

这次去喀尔里克雪山,李敬阳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无论能否看到雪莲或者其他打算要看的东西,无论是在穿越的时候有没有穿越成功,我们都有一个期待,就是到大自然中去,到山川中去,去体验大自然的力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舒展自己的心灵,收获欢乐。当我们打开徒步这扇窗的时候,我们就多看到了一种风景,我们就多拥有了一份人生。其实,一切,都在路上。”

在逝去的将近九个月的日子里,开头,应该是一个银灰色的清晨,白昼的光越过四公寓寝室的窗户潜入进来,流遍整个房间。起床洗漱完毕,你便拿着书,走向不远处那浅黄色的教学楼。在路上,微微的轻风,清凉地抚着脸颊,阳光穿梭手指的缝隙,照着睁不开的双眼。这一刻,你清晰地感到了时间的稍纵即逝。那即将过去的研一时光,那些在这里发生过的记忆,竟仿若风中的麦田,不断地翻滚着,摇曳着……

在去年的九月,你坐了将近三十个小时的火车,从遥远的南方来到国科大见到曾经期盼的模样。你很喜欢礼堂门前那片整齐的草坪,典雅又富有欧式风情的人文楼,在花与树的怀抱里,是别样的一番情调。

这是你第二次来到北京,曾经的一次只不过是短暂的停留,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些高楼大厦,那些红墙琉璃瓦砖的城楼,又或者是那些包含人文情怀的大学。这儿的天气很干燥,食堂的饭菜也不那么符合来自南方的你,不过这并不影响你的心情。在学业空闲之余,你总是喜欢与一些朋友去探寻北京的气息。蕴含厚重历史的紫禁城,铺陈北京韵味的后海,气势磅礴的长城,美不胜收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一个个景点,一幅幅画面,你才知道表面上的北京是现代大都市,但实质里却有抹不去的古朴和怀旧。闲庭信步在逐渐少去的胡同里,走近夜晚最热闹的三里屯,更能深切感受到不管是古香古色的老北京还是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的北京,都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神。

当初的你并不那么喜欢北京,就像当初不是那么喜欢读研一样。喜欢一样东西可以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不喜欢也是如此。你总以为读研,便是踏入枯燥的生活,事实却不是如此。研一的生活很精彩,这不仅仅是因为学校安排的选课制度较为自由,课余时间较为充裕,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更重要的是科学院浓重的学术氛围。精彩的课程,大部分是国科大下属各所及北京各高校的著名学者亲自“操刀”;睿智的讲座,来自享誉中外的著名政要、商界精英和专家学者;国科大的学子,不同的专业背景,一样的博学多识。于是,在这里,你能感觉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新思想、新学说的激碰。

在这个五月的尾巴上,蓦然回首,当研一生活的画卷铺开时,在寻寻寻觅觅的尽头,还有那一群可爱的人。一个人的成长,总是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与关怀。在研一的岁月里能结交这么多意趣相投的朋友,是一件多么值得欣慰的事。一个问候,一个照面,一个媚眼,一句话……生活总是由许多小细节拼凑而成。在他们身上,你能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真挚的友爱,感觉到自己的风华正茂,感觉到生命之花因年轻而精彩。“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虽然很多人,在一个月后即将散落于天涯,但这流转的花开花落,却会被永远定格,永远馨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个月后,你便要告别研一,告别北京,告别已经开始熟悉的地方。那些热爱过的、追求过的和失去过的,也已经变成回忆里的一点苍茫。在明亮的教室里凝望窗外,在热闹的宿舍里仰视屋顶,在阳光铺满的操场上看着人影,在弥漫的月色里漫步校园……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了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过往的快乐和迷茫。时间过的好像流沙,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却在指间悄然溜走。

从最初的彷徨到后来的淡然,这便是你成长的痕迹。研一的生活里,有痛苦,有快乐,有充实,也有迷茫,五味杂陈,但却是你收获最大的一段时光,不管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还是对专业发展的了解,以及内心的强大,都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跃。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每个人的心里有不同的答案。有人想要名利财富,有人想要轻松舒适的生活,有人想要内心的平静……没有谁有权利去批评别人,重要的是自己的选择。逝去的日子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给予了你足够多的知识和思考,也带来了与以往生活完全不同的视野,让你知道还有那么多的选择去过愿意过的生活,这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

刚开始的时候,你跟他们一样年轻,一样什么都不懂,虽然现在也懂得不多,但你的生活相对地变淡然了,它既不颠倒你的想法,又不总是按照你的想法去发挥。诚然,生命的本质在于过程,在于经历,哪怕到最后,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与你无关,而你却曾经拥有过。因为这点,你依旧对生活充满憧憬,对未来充满向往,并对弥漫于身边的平淡温馨而觉得满足和幸福。

所以,研一的这些时光,就让你安心地留存吧,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