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马石庄教授应邀到成都山地所为研究生作了题为“青春中国”的主题讲座。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韦方强研究员主持报告会。全体在读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以涅槃后的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为时间轴,以学习札记的形式,从“焦虑:温饱后”、“困惑:周期律”、“记忆:青春期”、“喧闹:后现代”和“启示:负责任”五个方面,通过对比欧洲文明及发展史,带领同学们以历史的视角分析和审视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危机,如:困难、贫富差距加大、贪污腐败现象、城乡发展不平衡、价值观和信仰危机、政府公信力下降、医患矛盾和环境污染等。马石庄在报告中将中国比拟为处在“青春期”的青年,在蓬勃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和面对当下的发展阶段,他鼓励同学们正确认识国家发展的基本规律,直面当代中国和当代青年的双重困惑,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肩负起青年的历史使命,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伴随着《我爱你中国》激情澎湃的钢琴旋律,马石庄以深沉而浑厚的嗓音,朗诵了“诗人外交家”李肇星的诗作《青春中国》,“万千佳丽中,唯有你不施脂粉,一片纯情,光彩照人,你是青春!百十山岳间,唯有你天开地阔,平等中寻觅挚友,以诚实营造自我,你是中国!”

整场报告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从2008年到2014年,从一名新生到一名优秀毕业生,担任过中科院武汉分院副主席、病毒所班长,组织过足球赛、乒乓球赛,新年晚会,当过“第三届新生病毒性疾病控制学术讨论会”志愿者负责人,主持过分院建党90周年晚会,也曾在国际科研交流会上演讲、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并发表论文。见了他,才知道博士也性感。

沟通是成功不能或缺的

记者:作为一名优秀毕业生,您能先评价下自己么?

曹亮:首先我觉得一个人经常会同时处理很多事情,不管是学生工作还是科研,在这些工作中,一个人单打独斗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沟通很重要,团队工作已经成为了主流,对你而言可能是一个关卡的事情,别人可能很擅长,所以要学会和人沟通。

曹亮:之前遇到一些试剂供应厂商,我就跟他们沟通说,我们要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到时候有很多老师和同学到场,这对你们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那些厂商也愿意并且表示他们也在寻求这样的机会。这样一来就有了赞助,对彼此是一个双赢的机会。

成熟对待生活

记者:在这里学习,您有叛逆的时候么?

曹亮:没有了,就像你的实验没有进展,你就算不高兴也必须把事情进行到底并完成它,这是你的责任,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选择的事情,坚持下去

记者:您在这里学习这几年,参加过很多学生工作、比赛,还要进行科研工作,请问你是怎么做到能兼顾的呢?

曹亮:学习当然始终是工作的重点,我从08年进来,两个月时间我要准备元旦晚会,要适应实验室,要准备课程期末考,那段时间我基本每天就睡5、6小时。重要的事要有决心把事情做完做好!我和所里另一位同学费时差不多半年,和华科实验动物中心合作完成了一个实验动物网上管理系统。之前所里没有那么完善的软件支持,这个活动花费很多心血,最终还在中科院创新大赛中拿到名次,这是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记者:什么事情让您做出转博的决定?

曹亮:也没有特别的事情,只是一进病毒所就决定读博到底,如果一个人做事,经常怀疑自己甚至动摇,那是很浪费时间的,我一般下了决定,除非是客观因素阻挠太严重,否则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记者:什么时候开始真正自己做科研?

曹亮:博二的时候。之前都是向别人学习经验,感觉像是为别人做实验,但博二之后,会和别人探讨后自己思考并且优化实验方案,这个是之前达不到的。

导师始终是自己的楷模

记者:您和您导师关系处理得怎样?

曹亮:我很佩服我的导师,他很多方面都很值得我学习。开例会的时候,大家都为一个难题烦恼不已的时候,他(导师)总会从别的角度考虑,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口给我们启发。他还是一个很细心的人,比如我做的一个图表,我当时觉得做得很好了,却总能被他挑出一些问题出来,但老师他自己做出的表格,是让人挑不出毛病的。这一点,让我明白对细节的追求是无止尽的。

感激让自己明白细节多重要的人

除了导师陈新文研究员,曹亮师兄还提到了病毒所原研究生部主任徐红革老师(现任组织人事处处长)。

曹亮:我是北方人,到这里遇到我的导师,还有徐红革老师,都让我明白了做事精益求精的意义,他们都是我的楷模。

兴趣广泛

记者:您的兴趣特别广泛,是么?

曹亮:我比较喜欢看书、潜水、旅游

记者:您看书都喜欢《藏地密码》、《黄金瞳》这样的书,您是很喜欢地方风情的书么?

曹亮:我喜欢描写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发生事情的书,我想知道发生什么事,那些人从哪里来,去哪里。

记者:潜水是很特别的运动,但机器出故障会很危险吧?

曹亮:潜水的设备很简单的,不太容易出故障,而且我很信任我的教练,即便出现一些小情况,我相信他会救我的。(这也间接说明曹亮师兄对于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团结合作的笃定信心)

工作生活协调

记者:您结婚了是么?

曹亮:对。

记者:您和她怎么认识的?

曹亮:08年在网上认识的,之后联系交往觉得她很好,对朋友和家人都很好,觉得自己不能错过她。现在她在华科读研。(曹亮师兄说完满脸的幸福感)

记者:平时这么忙,会有特别的浪漫的方式么?

曹亮:没有,现在也是白天来晚上回去,也没有特别的事情,但是纪念日、她的生日这样的日子还是得记住。

记者:会吵架么?

曹亮:当然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那时候就会吵架,但我们总会在争吵中得到共识。最好的婚姻是两个人互补,能携手面对困难。(再一次说完慢慢的幸福感啊!)

记者:您毕业后什么计划?

曹亮:我们这个专业的还是需要出国学习的,这样增长见识和学习技术。

记者:那您太太呢?

曹亮:现在有政策针对两个人出国的,她会和我一起出国。(这时记者都感动了)

良言送师弟师妹

记者:您对师弟师妹有什么建议么?

曹亮:做科研是个周期很长的事情,很多意外都会让你的进度变慢。尽可能找合作伙伴,学会合作。比如以后申请课题,都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心态很重要,对待打击和挫败感要正确化解。欲速则不达,慢慢来才比较快。定好计划要笃定执行,不要破坏,这样对事情影响很大。

从之前沟通到采访,曹亮师兄都是富有耐心,愿意分享他的想法。他也是个很健谈的人,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他的阅历和对人生的思考。雄鹰终将搏击长空,在这里,向他和他的太太送上最真的祝福,祝他们事业顺利、身体健康!

春观百花,夏感凉风,秋听落叶,冬迎白雪,兜兜转转,年轮转了一圈又一圈,又来到了载着收获,充满离伤,携着祝福,再次远航的毕业季。毕业季里的毕业生是忙碌的,忙碌着毕业答辩,忙碌着找寻下一站的安定,忙碌着收拾行囊告别过去。初夏时节的这次离场,更像是一场战争,一次蜕变。作为优秀毕业生中的一员,张艺之已顺利完成硕士学位答辩,并成功申请到公费前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笔者对她的印象,来自平时参加植物园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中。活动现场,幕前幕后牵头规划的身影里总有她,事无大小她都一一过问把关。小小的身体里暗藏着不服输的性格和定要做好的决心。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她,笔者在植物园与她约见,进行了一次访谈交流。采访过程中的张艺之是随和亲切的,披着齐肩细发,笑容恬谧。当被问及“优秀”定义时,她会连连摆手,谦虚地说其实她并不优秀。当回忆起实验过程的问题和困难,她会停顿,眉头略微皱起。说起遗憾的事、感念的人,她会放缓语速,真诚表述她的情感。坚守着“天道酬勤”的信念和“心存感激天地宽”的胸怀,她在中国科学院度过了充实的硕士三年,让我们来聆听她的故事:

一路前行,遇到最美的风景

有人说:“高考决定命运,它将我们拉向不同的方向,拉出了世人眼中的高低档次”,但是借用大话西游里的一句话:“你只猜对了开始,却没猜对这结局。”张艺之在高考之役中没有打响第一枪,但是人生的风景在哪里转角,又要转到哪里,谁也不能预测,这就是人生的妙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需要资本;柳暗花名又一村,这需要不懈努力。不服输的勇气,敢于挑战自己的魄力,使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的张艺之由专科走到了本科,又来到了中科院读研。秉承“屁股别懒,吃亏是福,做好自己,责任在肩,脚踏实地,不断向前”的信条走过了三年的科研生活,脱颖而出,遇到了最佳的自己。也许是不断超越自我的经历,使她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机会。她说:“机会不是每次都关顾你,现在既然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我不想错过。”面对机会就是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三年的科研生活,导师对科研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她,带着对科研的热情,对真理的追求,她抓住了眼前的机会,去法国攻读博士,讲述更精彩的故事。

人生之路,幸福由自己决定

“走好脚下每一步,人生从来不设限”,张艺之用她的行动诠释着这句话。有人说:“幸福就是你不用想着回答谁你到底幸福不幸福”,我们毕生都在追求幸福,也给出幸福不同的定义。当问及现在很多人都在质疑读研的意义时,张艺之给出了她独到的见解,对幸福的定义“幸福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之路,幸福由自己决定”。每个人追求不同,喜欢读书又有机会,那就去读书;喜欢早点进入社会磨练,那就去工作向社会学习如何生活。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要动摇,因为每个人都有辛酸的一面,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只是只把光鲜展现给世人,而把苦涩留给自己,酿造生命之酒,在无人的夜晚独饮。

感谢你们,一路同行说年轮

三年匆匆而过,不管是在课题组点滴的生活中,还是在研究生会共同工作的经历中,一些人,一些事都留在了最美好的记忆中,这些记忆不会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变淡,反而会在以后的生活中越来越甘甜。在与张艺之的对话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感谢。感谢课题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的热心帮助,让忙碌枯燥的科研生活充满了乐趣,笑称“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艺之”,有今天的成就与你们的陪伴密不可分;感谢导师智慧的点拨,谆谆教导才能突破科研路上一个又一个的难题,遇到困顿时的安慰鼓励,积极面对;感谢研究生会的成员密切配合和老师们的信任支持,才将一个个精彩的活动呈现给植物园的每位师生;感谢家人无私的爱,知识不多的你们是最强大的后盾,无忧无虑的在知识的海洋上远洋,是因为有你们护航,遗憾的是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你们聊生活的痕迹;感谢曾经考研奋斗的日子,在那里遇到了最美的爱情,分享生活的喜与悲,共同成长,让青春与年轮诉家常。常怀感恩之心,路才会又宽又广,一起向前的岁月,那些郁闷时逛园子的日子,在球场上挥汗的光阴,将是毕生千金不换的珍藏。

美丽传说,从脚下重新开始

再美的风景总要说再见,留恋的人与景总让人想到奋斗的日子,植物园,一个神奇的地方,集科研、观光、娱乐和烹饪于一体,在诗意的地方享受生活,感受科研。美丽的传说永远属于过去,路在脚下,珍惜眼前,超越自我,从每一步开始,做自己该做的事,积极,认真,负责,一直努力,且行且珍惜,在美景中开启法国科研之路,浪漫的故事即将上演……

采访后记

研究生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绚彩多姿,相反甚至会枯燥难耐。日复一日的实验,狭窄不变的环境,我们似处于一个密闭空间里的蜜蜂。如何劳作,才能酿得最醇厚的蜂蜜?张艺之用行动诠释了她的充实丰富的读研三年,勤奋刻苦脚踏实地。多做事,做实事,勤思考,多考虑,研究生该有一份沉稳心态,从容面对科研路上的所有荆棘,该有一份细致精神,对科研怀有最真挚的热爱和奉献。只有这样,我们方能有所收获,在与时间并驰的康庄路上放飞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人物名片

张艺之,中共党员,中科院武汉植物园2011级硕士,植物学专业,水生植物生物学实验室课题组,研究沉水植物无机碳利用策略,师从尹黎燕、李伟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外联部部长、509班班长、武汉植物园2012-2014届研究生会主席,荣获2011—2012学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学生干部、2012—2013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即将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酶学和复合大分子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

 

 

温文尔雅,自信从容是李重阳师兄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他平和语调中透露出的自信令人折服、不紧不慢的叙述方式彰显深思熟虑的睿智,言谈举止之间的谦和可亲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清风出岫,朗月入怀,谦谦君子如他,当之无愧于优秀二字。

常立志不如立长志

谈起刚刚入学时的场景,李重阳师兄感慨万千。他说那时候就感觉到了科研机构的严肃与紧张的氛围,这种氛围对他来说反而是一个促进的动力,他提前给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做了一个长远的规划,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科研和生活上一步步完善和推动自己的计划。李重阳师兄强调,合理的规划是成功的第一步,尤其是我们这些进入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学习的学生,更显的尤为重要,将来是做科研还是出去工作,在研究生阶段就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还向我们建议,在科研机构读书和大学的情况有差距,根据自身情况做一个良好的规划是十分有助益的,不同的发展方向在当下需要努力的方向不尽相同,提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说起在科研和学生工作上取得的好成绩,李重阳师兄说这离不开他的导师葛峰老师。葛老师为人和善,对他来说亦师亦友,在生活和学业上都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平时做实验遇到问题,除了和实验室的师姐老师交流,很多时候也会去找导师谈。李重阳师兄说,“老师的水平比你高很多,很容易发现你的问题所在,他的指点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解决掉困扰你很久的问题。”除此之外,葛峰老师还相当支持他的学生工作,李重阳师兄笑着说到,有时候老师还会告诉我所里的内网上贴出了一些消息,提醒我发出相关的通知,老师说:“一个全面均衡发展的学生才是优秀的学生,学生工作也是体现能力的一种。”优秀的导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李重阳师兄的言语中透露出对导师深深的感谢和尊敬,他的成功和导师的指导密不可分。

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在采访中,李重阳师兄还反复提到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科研。“科研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就应该好好调节”,李重阳师兄说道。遇到困难了,实验做不下去,也静不下心来看文献,这时候他就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打打球、散散步,“等回到实验室,瞬间感到满血复活了。”这时再来分析实验的瓶颈,或去找导师,或与实验室的其他老师同学讨论。师兄说,实验室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遇到了什么困难,可能不能马上得到导师的指导,但与其他老师同学的交流和讨论也可能让你顿时茅塞顿开,“实验室团队是最了解你的实验,读研期间和你生活最紧密的。遇到困难,大家一起交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睦的实验团队也是他科研取得成功一个很大的保障。

除了勤奋没有捷径

对于李重阳师兄在研究生期间既担任年级班长,承担大量学生工作,又在科研上有着不俗表现的事实,我们感到十分敬佩。有人说科研和学生工作无法两者兼顾,但李重阳师兄做到了。“没有别的秘诀,唯有‘勤奋’二字,牺牲一些个人娱乐的时间,为同学们服务,我觉得是值得的。”他这样说道。他利用白天的时间做科研,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则用来完成学生工作的筹划。此外,他建立了一个飞信平台,利用飞信给同学们发通知,既保证了通知的时效性又节省了时间,对于那些没有在平台上的同学他则会单独发短信通知。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品质——勤奋、付出和担当的具体体现。

责任感是优秀男人的必备品质

听李重阳师兄口若悬河的介绍自己的科研工作,我们忍不住问道,你这么优秀,又这么喜欢科研,为什么不继续读博士呢?师兄有些羞涩的笑了,他说他原本计划也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但是和女朋友已经异地恋了几年,现在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必须要承担起责任,给女生一个家、一个归宿。“但我在工作上有所积累了之后还是应该会继续读博的。”师兄补充道。出去工作,不仅是一个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今后成才的一个跳板,“我还不想完全放弃读博”,师兄说道。他认为不管是工作还是科研,认真负责的态度都非常重要,不能因为个人情绪而将一件事半途而废,哪怕这项工作对自己来说有些困难,甚至不太喜欢,但既然承担下来了,就必须完成,给出一个结果。态度决定高度,善始善终就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学生工作方面,有些事情的确琐碎的让人有些烦躁,但作为一名负责人,必须要对这项工作负责,履行义务,完成使命。

从李重阳师兄的身上,我们见到了一个优秀毕业生的风采。一个谦和而又自信的人,谦和源于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自信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衷心祝福李重阳师兄在人生道路上前程似锦!

人物简介:

李重阳,男,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师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蛋白质组学科组组长葛峰研究员,从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学及相互作用组学的研究。曾任中科院水生所2011级班长、团委副书记,参与组织了第二届东湖论坛,第三、第四届青年科学家论坛,东湖大学生夏令营等相关活动,先后获得硕士国家奖学金、“刘瑞玉海洋奖学金”硕士奖、“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奖”优秀奖、“海大集团奖学金”硕士二等奖、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陈润静,2014届夏季中国科学院大学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毕业的博士生。若只是初见,你会觉得他会是一位不苟言笑、认真严肃、讲起话来满嘴理论的科研男。但若是你深入地去了解,会发现他原来如此的健谈,笑容也常挂嘴边,也会和记者打趣。

来到测地所的六年,一年去了德国,他一直踏实刻苦,勤勤恳恳,积极参与所里的学生工作,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他做到学习生活两不误,被评为测地所优秀毕业生的典范。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记者:陈润静师兄,首先恭喜您荣获2014级中国科学院大学夏季优秀毕业生。请您做下自我介绍。

陈润静:我是福建省宁德市人,今年夏季博士毕业。自2008年9月进入测地所保送读研究生,导师是彭碧波研究员,于2010年9月转博,两年后获得国家公派资助,在2012到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师从IGS理事会主席Urs Hugentobler教授。

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样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您觉得自己得到所里推荐优秀毕业生的优势在哪里?

陈润静:这也许与我的学习态度与方法有关。在我读博期间,我的研究课题涉及多学科的融合,这就相当考验人的毅力。很多问题在开始前在你脑中完全是个空白,过程中又发现自己缺乏相关背景知识,必须阅读大量文献并自己决定如何克服各种困难。我骨子里做事有些死板,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前进,由于完全是在黑暗里摸着走,撞墙是随时的事,经历的多了,人也变成熟了,反复选择继续迎接挑战,最终就能战胜困难。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要放弃与牺牲很多周末与假日,尽管我对这种生活并不持赞同态度,但也许周围的人认同这种做法,读博的生活对很多人来说都感觉是痛并快乐的,如果能够平时积极与师兄弟等交流,还是会很多开心并值得回忆的。可能这种简单而又传统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痛并快乐地成长

记者:您能聊聊为什么选择科研这条路,您觉得这条路辛苦吗?

陈润静:“辛苦”有很多种理解方式,关键看你如何去定义它。如果你追求轻松、简单且无挑战的日子,可能科研确实很辛苦。但科研实际是个百味盒,你越主动靠近它,它呈现给你的是更多的精彩甚至是惊喜,过程中也总得加杂点酸辣味,不然缺乏刺激感。本科阶段我们更多是关注学习基础知识并培养专业技能,那读博的生活则给你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运用这些知识并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不畏困难向前闯,才能体味个中滋味,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经验,更多的是个人的成长。

记者:能给出一个让您印象深刻具体的例子吗?

陈润静:就拿我的研究课题为例,各关键部分都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困难,查阅文献后又发现许多基础工作我完全没有经验,但这不是你不能做的理由,惟一的选择就是静下心来总结前人的各类方法,先从简单的做起,一步步提高难度。当然很多周末与夜晚都必须奉献出来,失落感是难免会有的,这时得采取一些方式转移这种不良情绪,可以与导师交流,找同学聊天或玩一些小游戏,偶尔开胃做个吃货也可以,但绝不可以因为暂时的失败就否定自己,成功一般来得很突然,积极地走下去,其实我们都不孤单。

平衡科研和生活

记者:以我的了解科研工作比较繁忙,而且长时间的面对电脑,那您平时会注意锻炼身体吗?如何保持平衡学习和娱乐?

陈润静:确实选择科研这条路,为尽快完成阶段任务,长时间面对电脑是不可避免的,这既不利于保护视力,也有损健康。我一般生活作息时间非常规律,生物钟也基本与我的生活较为协调,这一点我感觉很重要,可以保证在既定的学习时间你的状态能完全投入。另外,我不太赞成因为学习而打乱就餐时间,长时间的久坐会引发各类慢性病。我一般喜欢饭后慢走直至坐下时感觉胃部已无负重感,中间时间你可以做很多事,边走边听音乐,看看新闻或报纸等、这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减负方式。至于娱乐,我们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在状态不好或者一天的任务已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做一些自己喜欢娱乐活动是非常合理的。

记者:您觉得在认真做科研的同时,人际交往是否重要,由于所里环境相对狭小,请问您有没有刻意的去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呢?

陈润静:人际交往当然重要,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不论从事何职业,你都必须与人打交道。尽管我们测地所的招生规模较小,师生数量较少,但这种环境也与未来的工作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课题组总有不认识的同学与老师,你偶尔也需要与他们交流,这个过程能够帮助你积累经验。我不赞成去刻意扩大自己的交往圈,这样有时很功利,反而达不到效果。其实交际是个很自然的过程,只要你能够主动并且友好的对待新认识的朋友,相信他们也会相同的方式来对待你,当然自己也需要注意用语、话题以及场合等,交际本来也是门学问,大家都是慢慢学习并不断进步的。

博士毕业后的就业选择

记者:您能不能跟我们分析一下您目前的职业规划。

陈润静:我目前已与一家从事北斗卫星数据管理与加工的企业达成就业协议,这与我的专业背景有很好的相关性,个人希望未来能结合科研与生产继续进行研究工作。至于具体的实现方式,这个要看企业提供的平台以及布置给我的任务等。由于读博阶段的研究内容属于基础研究,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别,希望自己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毕业赠言

记者:毕业在即,你有什么建议要给师弟师妹吗?或者是你在学习、生活上的个人体悟。

陈润静:我想说两点:1)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再有抱怨与后悔;2)积极地去面对各类困难,大胆地与同学交流,对身边人以诚相待,积极寻求各种途径的帮助。成功往往不可复制,但成功可以靠自己创造!

附:陈润静所获荣誉

    1)“卫星重力反演的关键技术和科学应用”  2012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参与科研人员,位次(序)14)

    2)2009-2010学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学生干部

    3)2008-2009学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

    4)200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全国二等奖 (江苏赛区)

    5)连续四学年获河海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

    6)2005-2006年学年河海大学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