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周四晚七点,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阶一6教室举行了以“环境污染的毒理和健康效应”为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国科大本科生赵瑞琪主持。
在简短的开场白中,江桂斌表示自己很愿意与大学生交流,这样能让自己变得年轻,同时也表示同学们能够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习,了解科研一线的动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机会。江桂斌从交叉学科——环境治理研究方面切入,讲述前沿进展。
江桂斌围绕讲座主题,从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我国环境污染与健康现状、污染物健康危害分析、环境毒理与健康研究前沿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生动的阐述。
在讲述全球环境保护历程时,江桂斌从二战后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谈起,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发生的严重的环境灾难,如London Smog,水俣病等等,这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的强烈关注。而在我国,环境问题同样不可忽略。江桂斌介绍说,我国在1971年便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在1973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用于支持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江桂斌指出,我国的环境保护意识与相应行动,并不弱于西方国家,我国的环境生态研究中心更是已做出了许多历史贡献。
在对环境保护历史进行了大致介绍后,江桂斌对我国环境污染与健康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江桂斌认为,我国的环境现状比起发达国家要更为复杂。他援引了一些图片与数据作为论据,阐明我国总体工业污染依然非常严重,如果分开来看,我国的水质污染情况有所好转,土壤和大气污染较为严重。而我国正处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短时间内污染难以彻底解决。之后,江桂斌指出,环境污染与健康密切相关。他引用WTO、The Lancet、Nature等多方报告、研究结果说明,全球70%的疾病和40%的死亡人数与环境污染因素密切相关;与环境污染相关的疾病近年来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并且,其中对健康影响最大的则是空气和水污染,二者与肺癌、代谢紊乱等疾病的发生均有所关联。江桂斌用“总体和缓、局部加重、发病增大”来总结我国环境污染与健康状况。
在此之后,讲座进入核心部分:污染物健康分析。在多种环境污染物中,江桂斌指出,化学污染物是种类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基于此,江桂斌将其分为四大类,分别进行了详细说明。他首先介绍的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常规污染物,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对二甲苯(PX)、塑化剂等。然后是重金属、表面活性剂、高聚物(PPCPs)一类,江桂斌重点说到了汞的转化、儿童血铅浓度、高砷地下水这些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分析了它们各自对健康的影响,如导致智力问题、致发黑手病、黑脚病(皮肤角质化)等。他着重指出了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极大危害,结合实例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多方举例,如可致白血病的苯系物、可致肺癌的放射性氡(Rn)、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PM2.5细颗粒等。最后,江桂斌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说明,例如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等有机化合物,具有持久性、半挥发性、生物累积放大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多种性质,并指出POPs相关研究是最复杂、最困难、最前沿的工作。
江桂斌围绕环境毒理与健康研究前沿,对国内外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与说明,也指出了我国现阶段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总结说,环境与健康研究是一个朝阳学科,生命科学、化学、毒理学和环境科学终将殊途同归,共同致力于关注人类的健康与未来。他还特别给予了同学们一些建议: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最合理、最科学和最安全的,而阳光的心态+适当的运动+多元的饮食,则是保证健康重要方法。
在之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就环境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能源结构升级对环境的影响、现阶段环境保护的尴尬局面和成因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细致的提问,江桂斌也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对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问表示了支持和鼓励。
在整场讲座中,江桂斌就同学们最关心的环境现状和研究前沿进行了生动、详细的说明,其中对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客观、积极的分析,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极大破环性、治理环境污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在讲座过程中,江桂斌表现的对研究数据科学性的严格要求,同样启发同学们在未来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学术研究。
主讲人简介:
江桂斌,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 RSC Fellow,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色谱学会理事长。系《环境化学》等杂志主编和美国化学会ES&T等杂志副主编。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国内10余所高校兼职教授。国家973顾问组成员,国家纳米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等。研究领域涉及化学形态和环境毒理与健康等。分别参加过我国南极和北极科学考察。提出并推进了我国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研究,开始了新型环境污染物发现与毒理研究等新学术方向。曾负责和完成我国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控制的第一期和第二期863项目,负责和完成两期国家POPs 973项目,承担和完成我国POPs控制技术的第一个国家支撑项目,负责和完成2期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负责和完成国家基金委重大基金项目“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现为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B类)“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首席科学家。在国外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600篇,SCI他引13000余次。出版中英文专著8部。应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著名大学作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400次。培养的研究生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论文,先后6次获各种优秀研究生导师奖。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获得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2003年和2011年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获得长江学者成就奖, 2013年 获得安捷伦公司“思想领袖奖”,同年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2014年获得香港浸会大学“杰出客座教授”,同年获得“消除POPs杰出成就奖”。
延伸阅读:
“科学前沿进展名家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首批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同时欢迎研究生和教职工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部主办,讲座召集人为高鸿钧院士(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该课程按照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六个专业,邀请相关科学领域的院士等知名专家开展专题讲座。通过讲述科学故事、介绍相关学科方向的科学前沿进展,让学生在本科第一学年了解不同学科的科研方向和主要进展,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为他们最终选择学科专业和专业方向提供更丰富的判断依据。
5月8日晚,第268期明德讲堂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开讲,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孙玉明做客明德讲堂,为同学们解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人文学院牛锡桐老师主持讲座。
孙玉明首先从小说的起源谈起。他认为,书面语言规范简练,而口头语言丰富生动,小说应追溯至口头语言,是口口相传的故事。从原始社会的智者仰望星空开始,基于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逐渐发展出讲故事的艺术。而讲故事的普及,由说书产生话本,再到话本小说,最后才衍生出白话小说。
作为中国白话小说的典范,《红楼梦》也在讲故事。不过,孙玉明指出,与说书人全能全知的叙事视角不同,《红楼梦》是透过主人公的眼睛来讲故事的。他举例说,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是以黛玉的视角来看贾府的气派,借由贾母之口巧妙介绍各重要角色,而王熙凤的精彩出场,更是埋下大量伏笔。至于贾宝玉,则是先后通过冷子兴的评说、王夫人的提及、黛玉的回忆等,才迟迟出场,这种铺垫渲染十分经典。
孙玉明指出,《红楼梦》基于人物的视角,也把各个人物形象衬得十分鲜活。例如,宝玉挨打的情节,作者就通过大场面的描写,精心安排的人物对话以及不同的反应,展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和强烈的感情色彩。孙玉明借此强调,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一定的知识结构,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慢慢咀嚼《红楼梦》,而琢磨这样一部经典,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发扬光大。“只有通过代代努力,文化的长河才会源远流长”。
作为文学瑰宝,《红楼梦》也免不了瑕疵。孙玉明举例分析了《红楼梦》中人物辈分排行、年龄和时间顺序的错误。他认为,人物年龄错乱问题是作者故意回避矛盾造成的,如果年龄太大,就不便描写闺帷厮混;其他方面发生错乱,主要是因为作者最后没有写完,更没有修改完,有缺失在所难免。他指出,《红楼梦》的成书,过去有二书合成说、一稿多改说和剪切说,现在的共识是,《红楼梦》残存有曹雪芹之前所作的《风月宝鉴》的痕迹,各处细节也支持这一观点。他特别分析了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存在的多处错误,认为其远不如前八十回的驾驭能力。
精彩的讲解激发了大家的浓厚兴趣,在互动环节,大家纷纷提问。针对“红楼梦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孙玉明表示,这是一部“生的悲剧”,作者带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茫茫宇宙和悲喜人生,表达了一种“美之毁灭”的悲凉感。说到文理科的关系,他认为,一个大科学家,实际上也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哲学家,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需要有机沟通。
本次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捧。由于到场听众爆满,电教室临时增开一间大教室进行实时转播。
主讲人简介:
孙玉明,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副主编。学术代表作有《红学:1954》、《日本红学史稿》、《红海求索集》等,还著有长篇武侠小说《断肠绝情酒》、长篇历史小说《仙狐居士蒲松龄》,曾担任电影《九龙珮》、《曹雪芹》等的编剧。
延伸阅读:
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系列讲座,包括思想、社会、历史、文艺和人生五大系列,每学年举办100场。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讲人,从各个侧面透视思想世界、社会万象和冷暖人生,致力于国科大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5月4日,由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生部主办、研究生会承办的“2015年中科院半导体所五四青年学术交流会”在半导体所学术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此次交流会的目的在于促进所内各研究室间以及半导体所同国科大材料学院间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激发广大青年职工、研究生积极探索科技前沿的热情。共有来自半导体所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光电子研究发展中心、集成技术中心及国科大材料学院等实验室和单位的18人参加口头报告环节、66人参加海报展示环节。
半导体所所长李树深院士出席交流会并对学术交流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五四青年交流会是我所的重要学术活动,希望广大研究生们好好利用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也能从别人的报告中有所收获。”
口头报告环节在骆军委研究员的特邀报告中拉开帷幕。18位口头报告人研究方向各异,涵盖不同研究领域,包括材料、器件、传感、光电、通信等热门研究方向,充分展现了半导体所以及国科大材料学院的青年人才在各自岗位上锐意创新的意识和取得的丰硕创新成果。场下观众也踊跃提问,现场学术气氛活跃。
中场休息环节,大家聚集在感兴趣的展板前,积极与展板作者交流,互相学习。
交流会结束时,研究生部主任祝素娜老师对活动做了总结。她充分肯定了各位报告人的学术水平,希望所内更多青年职工和研究生积极参与,同时也希望广大研究生们为五四青年交流会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和意见,争取把交流会办得更好。
“五四青年学术交流会”已经成为半导体所青年学子展示科研能力、相互交流促进的舞台,同时也是研究所发现、培养青年人才的平台。
5月6日上午,以色列内坦亚学院(Netanya Academic College)国际事务主管兼该校工商管理学院院长Gad Ravid先生,以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Elad Rosanski先生来访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教授,国际合作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国科大创投协会会长李海磊接待了来访嘉宾。
以方此次来访,主要是了解国科大管理学院的办学情况,特别是国科大MBA项目的开展情况,并对国科大的创业MBA项目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Gad Ravid先生向管理学院与会人员介绍了以色列内坦亚学院在创业方面的特色,希望双方未来能开展合作。赵红教授表示,国科大管理学院非常重视创业MBA项目的发展,今后还会加大对项目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之后,双方在具体办学方式、内容、理念上进行了沟通,并就双方学生交换、研究人员互访、合作举办国际会议等事宜交换了意见。
根据双方的意见,未来两校可以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认真务实地把合作推进下去。赵红教授表示,国科大非常看重国际交流,愿意与以色列方面开展相关合作。Gad Ravid先生表示,将尽自己最大努力推动两校的合作。
近日,雁栖湖校区进行了一系列绿化工程。第一阶段移植树苗、移植草皮已经接近尾声,树苗已经成活。现在进入树苗的后续维护与营养阶段,大树纷纷喝上了“营养快线”。为了加固树木,在树木周围搭上了支架,并且悉心浇灌,让树木早日适应新环境。
同时,学校里多个地方正在建设。泄洪渠等区域在进行紧锣密鼓的翻修,夏季到来时可以有效减轻主河道压力。学校各处的地面、阶梯也在进行重新铺路,既为了同学们的方便出行,也增加了美观。此外,图书馆及各个教学楼也在进行玻璃幕墙的清扫工作,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干净、明亮的学习气氛。
这学期以来,细心的同学们可以看出学校里最近的一些小变化。雁栖湖校区的标志性建筑——钟楼,有了一个新的装饰,那就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徽。为了保证上课期间的安静,学校在第一教学楼前树立了“上课期间 车辆请绕行”标示。学校里处处都有用木架做的花坛,就连变电站也穿上了木头做的“衣服”,别致清新,成为了新的校园一景。
让我们共同期待雁栖湖校区崭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