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七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里人头攒动,与往常不同的是,今晚吸引国科大学子们的不是院士,也不是诺奖获得者,而是一位来自选秀赛场的青年摇滚歌手。这场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承办的“幻想﹒未来”校园摇滚演唱会在玉泉路校区礼堂等待着“一起摇滚”的开始。
随着调音结束,中国新民谣摇滚风格代表——刘明辉和他的“摇滚教父”乐队在同学们兴奋的掌声中,随着渐亮的灯光来到了舞台中央。同学们热切地期待这位曾在中国最强音比赛获前三强的新生摇滚歌手那“带劲”的歌声。开场曲目“我所幻想的未来”是刘明辉的原创歌曲,他说音乐是他心中坚持的一个梦想,这份梦想在他上学期间带给他无尽的力量和努力下去的希望,他也希望我们能够在歌声中找寻到自己所幻想的未来。第二首“春歌”是应这美丽春日有感而作,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天总是带给人希望带给人一切有关美好的想象。我们作为国科大的新鲜血液,也是一样充满了对美好前程的憧憬,对这首献给春天的歌感到了无比欣喜,虽然是“辉哥”的原创民谣歌曲,但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带给同学们别样的亲切感,不少同学甚至轻声哼唱出来。之后的几首歌曲“最好”、“寂寞难耐”等歌曲渐渐地将现场由充满青春气息的民谣歌曲氛围带入到摇滚的世界中,同学们的热情也在愈发劲爆的歌曲声中被点燃,“辉哥”、“辉哥”的呼喊声使得演唱会现场变得动感十足,刘明辉也摘掉帽子,与同学们积极地互动起来。伴随一曲脍炙人口的“执着”,乐队暂时休整,演唱会进入中场休息阶段。
主持人缓步走上舞台,三言两语之后同学们再次兴奋起来。原来在中场休息中将进行本场演唱会的抽奖环节。刚刚被劲爆音乐调动起热情的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自己可以有幸得到包括签名专辑在内的礼物。
稍事休息回来的刘明辉和他的乐队再次来到台前,以“唤醒”和“捕风的少年”开始下半场的演唱。“捕风的少年”是“辉哥”写给曾经与他一起奋斗过的同伴、朋友的一曲民谣歌曲,悠远的旋律在那怀有淡淡忧伤和回忆的歌词地映衬下,把同学们的思绪也带到了曾经的回忆中去。之后的几首歌曲,同学们与场上乐队进行互动,伴随音乐的律动在礼堂中用点亮的手机与乐队配合,星星点点的光芒,将礼堂装点成舞动的现场。在翻唱自崔健老师的“一块红布”之后,整个乐队的演出也画上了句号,但在现场同学们热情地呼唤中,刘明辉又独自上台,加演一曲“私奔”,整个演唱会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这次演唱会中的校园民谣本就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而摇滚以其灵活大胆的表现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乐节奏来表达情感,更是被广大年轻人所追捧。作为中国新民谣摇滚风格代表,刘明辉和他的“摇滚教父”乐队与我校团委、学生会共同为广大研究生及本科生举办一场音乐与情感的饕餮盛宴,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也领略到一种为了梦想不懈奋斗、执着追寻的精神。
4月19日,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为了纪念首次招收本科生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本科部组织学生代表赴雁栖湖校区举行了 “首届本科生纪念林”主题植树活动。国科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副校长席南华和六十多名本科生一起参加了植树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雁栖湖校区管理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周岳主任及多位老师全程参与了此次植树活动。
早晨七点十五分,参加活动的六十多名本科生在玉泉路校区统一前往雁栖湖校区。九点钟,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专业人员向大家讲解种树时不同步骤所要注意的事项,以确保同学们栽种的树在今后可以茁壮成长。学校为同学们选用的树种是白皮松,寄托了学校对同学们的厚望,希望同学们未来就像这些松柏一样坚韧挺拔,不断成长。在所有人都深谙了种树的要领之后,纷纷戴上了学校为大家提前准备好的手套和安全帽,拿起铁锹亲手种下代表自己未来和纪念首届本科生的松树,董军社与席南华也与大家一同种下了这棵具有象征意义的树。在栽种的过程中,每一铲土,同学们都小心的翻,仔细找出土里面可能藏着的石头。每一次栽种树苗,同学们都认真地选好角度,确保树苗能够茁壮成长。在所有树苗都成功地伫立在土中之后,大家拿着水桶向早就在路旁等候多时的水车走去,浇灌自己亲手栽下的小树。水流渐渐渗入,仿佛可以看到松树根系的伸展,活力洇开在躯干之中。
在精心照顾完这些小树苗之后,举行了“首届本科生纪念林”的揭幕仪式。董军社、席南华与同学们一起揭开纪念碑上的红布,在红布被揭下的那一刻,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最后,大家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4月16日上午,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际)吴光权董事长率副总经理张大光、行政管理部部长付德斌、战略发展部副部长张志标、投资公司技术总监黄力、行政管理部业务经理王鹏、天虹商场北京公司总经理王英斌,一行七人来访国科大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汪寿阳教授、院长助理许健副教授、对外事务办公室主任乔晗副教授、MBA中心副主任闫妍副教授、EDP中心执行主任洪湧、虚拟商务教研室副主任田歆、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国际市场部项目负责人陆凤彬、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预测部项目负责人鲍勤等接待了来访客人。
汪寿阳教授首先代表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先生欢迎吴光权董事长一行的来访,并向来访客人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管理学院的基本情况。吴光权董事长介绍了随行的中航国际与会人员以及中航国际面临的转型问题,表达了与管理学院结成合作关系的意愿,并邀请汪寿阳教授适时到中航国际参观访问。
接着,会议分别由鲍勤做“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的报告,陆凤彬做“2015年下半年主要外汇汇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展望”的报告,田歆做“虚拟商务对零售业的颠覆与创新”的报告,许健做EDP中心重点培训项目的汇报。
吴光权董事长一行对报告内容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并在报告结束后就经济预测、汇率、虚拟商务、企业转型、大数据、供应链管理、成果转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合作是双方的需要,未来合作空间巨大,可以在很多领域进行合作。
会谈结束后,吴光权董事长一行还在汪寿阳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决策剧场和路透金融风险管理实验室。双方商定将尽快起草战略合作书,将合作落到实处。
背景链接: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国际,英文缩写:AVIC INTERNATIONAL)的前身是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航技,英文缩写:CATIC),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1月。于2008年完成改制更名。
今日的中航国际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控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北京普拓瀚华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和中航建银航空产业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均设立了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30多家海外机构,并拥有8家上市公司。公司员工超过8万人,客户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资产规模逾2500亿元。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航国际是航空工业发展的先锋队,改革的试验田,是航空工业开拓国际市场、发展相关产业、扩大国际投资的综合平台。公司依托信息化、财务和金融投资、海外融资和服务三大平台,积极打造国际航空、贸易物流、零售与高端消费品、地产与酒店、电子高科技、资源开发六大业务板块。
三十多年来,中航国际出口飞机上千架,引进飞机数百架,促成大批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折射了中航工业从引进、自主研制到走向世界的辉煌足迹。
4月15日晚七点,第256场明德讲堂在玉泉路校区举行,古印度文明研究专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Jonathan Mark Kenoyer(基诺耶)教授向我校师生做了一场有关印度河谷文明与阿曼地区文化交流的学术报告。我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杨益民副教授主持讲座。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根植于印度河谷地区,对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近东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之间的沟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基诺耶教授长期从事印度考古,他首先简要介绍了印度及其周边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及相关研究成果。他指出,印度河谷地区的古代文明是沟通欧亚大陆东西文明的关键一环,其本身也极富魅力,相关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印度古代文化发展,同样对研究中国早期文明及其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也具有重大价值。他以自己的考古实践为例,通过对贝壳装饰品、印章雕刻、玛瑙珠生产、陶器生产及冶铜技术等最新考古发现的梳理,为在场师生描绘了古代印度文明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状况,勾画出一幅印度河谷同古代阿曼地区、也门、伊朗等区域之间的人群交流与文化互动的生动画面。他认为,只有在这种复杂多样的交流关系中,才能理解当时的人群迁徙、城市建设以及古代人的思维方式与文化认同。
基诺耶教授还指出,印度考古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些关键问题,因为两种文明的交流很早且交往至深。他鼓励在场同学多关注考古学,努力将科学技术方法应用于考古学研究,为我们研究和理解古代文明进而启发当代,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谈到未来中国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互动,他富有激情并充满了期待,从而深深感染了在场师生。同学们竞相提问,基诺耶教授欣然作答,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主讲人介绍:
Jonathan Mark Kenoyer,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考古学教授。长期工作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致力于印度文明考古。曾主持印度多个考古学术项目,并撰写了近百篇(部)发掘报告、论文和专著等。
延伸阅读:
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系列讲座,包括思想、社会、历史、文艺和人生五大系列,每学年举办100场。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讲人,从各个侧面透视思想世界、社会万象和冷暖人生,致力于国科大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4月10日晚,由国科大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国科大“院士大讲堂”系列讲座在玉泉路校区阶一-6教室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先生应邀为同学们带来题为《“逐日者”的科学梦——谈谈对太阳的探测和研究》的报告。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讲座伊始,汪景琇院士引用屈原所作《九歌•东君》赞颂太阳初升的壮丽。以屈原《天问》、“夸父逐日”等中国古代与太阳相关的题材引领同学们踏上人类历史的漫漫“逐日”路。
“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生存的环境是人类本质的追求”,汪景琇认为太阳是研究天体物理的罗塞提碑,研究太阳,理解其在宇宙中的基本科学规律,对促使人类更好的利用太阳能、预测空间天体和空间气候、寻找人类的邻居和向地外可移居的行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汪景琇通过视频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向同学们展示了极光形成、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黑子、太阳磁场等多种太阳活动并简单的介绍了太阳风暴引起的空间天气灾害。汪景琇表示太阳活动和它诱导的物理天体过程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巨大的影响。
汪景琇在报告中指出,从古至今,中国的天文科学已经有长足的发展,观测手段不断进步,但“遗憾的是中国还没有一个严格意义的科学卫星”,汪院士希望到“2020年我国天文学领域……理论研究整体达到欧洲发达国家的水平”。
最后,汪院士简要介绍了自己艰难的求学路,他认为自己这一代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同时以自身的求学经历,勉励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创造新的知识”,目光远大,志向宏博,有志气、有勇气、有能力攀登世界科学的高峰,真正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
报告结束后,汪景琇就同学提出的“太阳研究大数据”、“太阳活动对植物表型的影响”、“太阳活动周期计算”、“天文观测选址”等问题,引用实例,做出了辩证的解答以及相应知识的拓展。随后,汪景琇在嘉宾提名簿上题词,寄语“国科大的同学们要发愤图强,将来为中华科学腾飞做出贡献!”
汪景琇温文尔雅的谈吐与精彩的报告唤起了同学们对天文学极大的兴趣。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继续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汪院士请教。汪院士悉心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给同学们签名、合影留念。
主讲人简介:
汪景琇院士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获理学博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太阳磁场和太阳活动研究。与合作者系统地提出了对太阳向量磁场研究的方法、概念和表征量,定量描述太阳活动区磁能积累过程。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奖。
延伸阅读:
“院士大讲堂”,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承办,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与院士近距离接触并与之分享经验、交流思想、探讨人生的机会,从而拓展同学们的眼界,为服务国家奠定宽厚的基石。聆听院士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言,丰富自身科研、创新知识,为国科大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