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北京暴雨如注,似乎是上苍为一位科技巨擘的离去而落泪。八天前,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王大珩院士,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领导宣明、贾平、申德振、陈涛、马明亚、宋志义、张学军、金宏、杨怀江,院士陈星旦、王家骐,及退休老干部和师生代表靳克铭、姜作海、史济成、曾柏川、赵文兴、宋航、李俊义、王振华、娄洪伟、刘婷毓等,抵达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参加王大珩院士的追悼会。
 
8点30分,王大珩院士的追悼会正式开始。千余人排队进入灵堂,与王老告别。灵堂外侧高高悬挂着一幅挽联,上联:光学仪器计量学用并举献身国家科教事业,下联: 战略规划咨询务实为先跟踪世界高新技术。科学院院士王家骐先生说,这幅挽联是对王老一生最为精准的概括:“光学、仪器和计量,是老师倾注毕生心血的三大领域;战略、规划和咨询,是他关注了一辈子的三件事。”灵堂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中悬挂着王老的巨幅遗像,遗像中的王老目视远方,亲切平易。王老的遗体安详地躺在鲜花丛中,遗体上盖了一面五星红旗。前来悼念的本所领导胸前戴着白花,在王老的遗体钱深深鞠躬,并与王老的家属一一握手致敬和亲切问候。吊唁结束后,本所领导代表王老一手创立起来的长春光机所,在灵堂的外侧对所有吊唁者的到来表示感谢。
 
除本所领导外,中科院院士王希季、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洁、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徐荣栏、吉林省副省长陈伟根、长春市市长崔杰、长春理工大学等专家、领导、师生参加了追悼会。

【新闻网讯 记者步凯】7月30日下午,2011全国大学生物理学科夏令营与中关村园区闭营。在为期十天的参观活动中,营员参观了京区八个物理学科对口研究所,参加报告会二十余场,很多营员与培养单位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建立了联系。

 

物理学院刘卫强书记告诉记者,本次夏令营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刘书记表示,通过本次夏令营活动,一大批同学坚定了来到中科院求学的志向。绝大多数同学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培养单位的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之前很对同学对科学院的认识是模糊的,对自己的专业方向认识也不完全明了,现在学生对科学院的认识具体了,也在科学院找到了今后自己可能的落脚点。”刘书记还说,参观各个研究所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学方面的发展现状,拓展思维,养成学科交叉的意识,非常有助于学生今后的科研发展。

 

物理学院郑阳恒副院长认为,通过本次夏令营活动,中国科学院在硬件条件、师资水平、学科方向、科研氛围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时候,学生可以作出理性的、适合自己的选择。郑阳恒充分肯定了本次夏令营活动的生源质量,“夏令营汇聚了各个学校物理相关专业拔尖的同学,和我们往届招生的情况相比,夏令营同学的整体水平要比往届招生的水平高。各个研究所也反映营员的科研素质非常好,为中科院的人才选拔打开了新的通道。”郑阳恒说。

 

秦博、李长路是本次夏令营活动的志愿者,也是夏令营的班级辅导员,与营员有着最直接的接触。秦博和李长路深切地感受到同学对于科学院一点点加深了解、一步步确定目标的过程。“明显的感觉到前两天同学是在逐渐适应环境,以后几天同学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培养方式、各个所的生活、科研情况、课余生活、毕业工作、工资补助的情况等等,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解,可以感到同学对于来到中科院做研究的兴趣越来越强,目标越来越明确。”

 

在闭营仪式结束后,物理学院专门组织营员填写了有关夏令营活动的调查问卷。刘卫强书记告诉记者,这次夏令营活动是第一次尝试,学院将会对营员填写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和需求,结合本次夏令营组织中的经验进行总结,要把明年的夏令营活动办得更好。

 

 

 

【新闻网讯 记者罗跃光 步凯】2011728日晚上7点,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校区S106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与会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物理所,上海金属物理所,兰州近代物理所,紫金山天文台,国家数控中心,力学所等物理学科的各招生单位教师代表。他们前来与参加2011物理学院暑期夏令营的各位同学交流,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各研究所老师分散坐到教室各处,同学们也随之一团一簇地围在老师们周围,争先恐后地咨询各类各样问题。记者了解到,讲座之前,物理学院就已组织同学们参观了学院各研究所,座谈上同学们目的性都很明确,提出的问题也很有针对性。咨询的问题主要涉及科研项目,专业设置,招生情况以及科研发展潜力等。

 

紫金山天文台的吕静老师说,举行这样的座谈会很有意义,它一方面方便同学们比较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也方便各个研究所的老师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科研观。她希望以后每年都能举办类似的夏令营活动。

 

来自上海大学的大三学生吴亚光说,这几天的参观学习使得他进一步了解了研究生招生信息。他谈到自己还和心仪的导师见了面,就报考研究生的相关问题向老师进行了咨询。他还表示到,自己一直很向往能去中科院学习深造,希望能明年如愿以偿。

 

广西大学的周贝同学一直对天文学很感兴趣,平时也常关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网站,当得知中科院将举办暑期夏令营活动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他说一直很期待能去中科院。在谈及中科院吸引他的原由时,他说中科院学术不行政化,学术资源丰富,教师科研水平高,学术生活待遇好。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回校后会认真复习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希望能明年相约科苑。

 

座谈会共持续了约3个小时,各培养单位的老师和营员均对本次交流会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新闻网讯 记者步凯 物理学院夏令营宣传组】730日下午,物理学院“2011全国大学生物理学科夏令营”闭营仪式在中关村园区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颖、培养办主任张晋连,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何会林,国家天文台研究生部主任杜红荣,紫金山天文台研究生部主任吕静,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部李继伟老师,半导体研究所研究生部徐金威老师,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倪明玖教授以及物理学院部分导师参加闭营仪式。仪式由物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卫强主持。

 

王颖首先致辞。她祝贺全体营员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学习和参观工作,感谢营员为暑期的研究生院校园增添了活力和亮色。她认为,营员的表现非常优秀,物理学院夏令营活动起到预期的效果。她期望同学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做到树立选大的理想目标,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能够老实做人,老实做事,做好研究,从点滴的事情做起;能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与治学态度,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最后,她祝愿营员回到学校后能够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欢迎营员来到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

 

老师们为全体营员颁发了夏令营结业证书。刘卫强代表夏令营组委会对各个研究所的支持以及各位老师、志愿者的工作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来自中南大学的曹园树等五位同学作为营员代表发言。营员代表对九天来夏令营的活动进行了总结。营员代表表示,在几天的参观活动中,同学们了解了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科研实力,参观了古都北京的历史风貌,培养了科研兴趣,树立了科研志向,明晰了奋斗目标,会把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想带回自己的学校,希望明年能够作为中科院的学子回到科苑。营员代表还对物理学院和各个研究所的老师、志愿者的辛勤工作表示了感谢。

 

物理学院学生会主席秦博作为夏令营志愿者代表发言。秦博感谢全体营员对志愿者组织工作的理解与配合。秦博表示,在九天的时间里,物理学院和京区八个物理学科对口研究所的26名志愿者,完成了一系列繁杂而细碎的活动组织工作,做到了让老师放心,让营员满意,志愿者与全体营员一样,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何会林代表夏令营组委会从营员代表手中收回夏令营营旗,“2011全国大学生物理学科夏令营”闭营。

 

闭营仪式上还播放了几天来夏令营活动拍摄的录像视频。

 

仪式结束后,全体营员填写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学科夏令营调查问卷》,并于晚间举行了联欢活动。

 

在为期九天的夏令营活动中,营员参观了京区八个物理学科对口研究所,参加报告会二十余场,很多营员与培养单位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建立了联系,夏令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月29日晚19点整,物理学院夏令营在S106召开了师生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物理学院的各位领导老师,京区各研究所研究生部主任,高年级学生会代表,京外部分研究所的领导、专家、研究生主任,全体志愿者。

    会议开始之前,各研究所的老师分区就座,便于和营员同学的交流。会议开始,营员纷纷走向自己有意向的研究所老师,老师们则是面带笑容地等待营员同学即将到来的各种提问。

    就同学们的分布情况来看,对物理所和声学所关注的同学相对多一些,其他各所的情况也略有差异。但是各研究的老师的耐心和热情却是没有差别的。对于每一个同学提问的问题,老师们都耐心的向同学分析解答。京内部分研究所高年级的学生会代表也来到营员中间,根据自己的情况更加详细地为同学们解答问题。而一些京外的研究所老师还为营员同学们准备了自己所研究生招生简章的小册子,利于同学们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研究所的招生情况。

    据了解,营员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是研究所的招生情况,导师情况,研究生待遇,就业问题等。对于招生情况,营员们比较关心研究所的招生人数,专业情况,免试推荐的面试流程等;针对导师情况,同学们感兴趣的是导师所研究的方向,招生的要求等;研究生的待遇也是营员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方面老师的回答让同学们很满意,因为相对于高校来说中科院各研究所的待遇是相当好的。就业问题则是营员最关心的问题,营员们对研究所的毕业生的走向很是关注,因为这是他们选择研究所的一个重要的标准。老师们也是非常诚实地告诉大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因为中科院的学生就业率确实不需要造假,社会对中科院学生的认可度是有目共睹的。

    营员们诚恳地向研究所的老师请教问题,老师更是耐心地回答营员的各种问题,使得座谈会的气氛非常融洽。就在这求我欲知,答你所问的融洽气氛中,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营员们依依不舍得向老师告别,期待下一次的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