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初识名师云集的中科院研究生院,新同学们都是满怀激情,但是面对即将开始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新同学们不免有些疑惑。开学典礼期间,记者代表新同学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出席开学典礼的部分嘉宾教授,希望他们能够为新同学们指点迷津。
 
开学典礼结束之时,记者有幸在后台采访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教授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于军副所长。
 
赵宇亮教授对新一批的科苑学子怀抱希望,并对新生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给予了一些建议。赵教授认为:本科学习与研究生学习的不同在于,本科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结构的建构,老师教授的主要要是知识本身,而研究生的学习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同学一定要做好二者角色的转换。“多和师兄、师姐以及老师交流”是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的良好途径。在被问及希望自己学生具备怎样的品质时候,赵教授毫不犹豫的用“勤奋”两个字回答,还补充说“勤奋比一切聪明等品质更为重要”。
 
同样的问题,于教授回答道:“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跟大学阶段是不一样的,在这个阶段同学们将会接触更高层次的知识、学问。研究生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自我提升的阶段,大家要意识到这种转变。作为一名求学者,真正的研究生涯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同学们要养成勤于思考、勤于研究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要从容应对这种转变,关键是要有一种体会,要能够体会到过去跟现在有什么不同,找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
 
领导老师们的话朴实无华却寓意深刻,满怀对新同学的殷切希望,是他们多年治学经验的精华。新同学们如果能够亲身实践,而非束之高阁,必可受用终生。
 
 
老师们的期望
 
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长欧龙新
 
希望新同学向今天被表彰的优秀学生学习。
 
                                ——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
 
中科院研究生院对于新同学而言,是一个新的平台,祝愿同学们在新环境中能够茁壮成长,争取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 汪寿阳教授
中科院研究生院为同学们提够了一个学习研究的平台,在这儿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陈晓松副所长

 

 

9月2日上午,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行政楼一楼会议室,杨群所长、朱怀诚书记、周志炎院士、组人处顾元达处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武雯老师与研究生新生们聚集一堂,召开了一场朴素而温馨的开学典礼。今年是我所历史上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数量较多的一年,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3名,同时还首度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杨所、朱书记、周院士这几位中科院走出的“学长”一一发言,分享了“过来人”的求学经历和体悟,对大家提出了希冀和展望,会后又和新生展开了互动交流。
 
杨群所长首先对新生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他回顾了我所老一辈科学家取得的累累硕果和功勋卓著的光辉历史,介绍现在所里的科研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特别强调了中科院作为科研系统的国家队,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成为引领国家科技跨越的火车头,要做培育科技骨干人才的大学校,要成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者,要做国家科技发展的“思想库”;多年来科学院秉持精英教育,创国家品牌,培养学生不求多但求精,毕业生分布五湖四海,充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中科院作为学者的天堂为所有来此学习、工作的学人提供了优良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每个能进入科院深造的学子应珍惜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抓紧当下、把握现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不辱没中科院研究生的光环。同时他也指出做科学是一种境界:来中科院求学的学子多半具有一定学术理想和较高情操,做学问一要戒骄戒躁,二要一门心思,无论是兴趣盎然,还是困难重重,都要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已经78岁高龄的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周志炎院士不顾年高也亲临会场,向大家娓娓道来自己的求学往事。他告诫新生,人生有涯,学业无涯,科学领域的宽广超乎想象,珍惜光阴、兢兢业业是每个立志献身科学的学子应该具备的心态。他随后就如何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外文学习的问题展开了具体论述,介绍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比如做摘抄本、勤练笔等等。他最后指出当今社会比较浮躁,研究生新生正处于一个从校园向社会过渡的特殊阶段,应该对外界保持清醒的认识,看淡名利、财富,正确认识个人享受,把个人前途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最后他寄语新生,先做好人再做好学问,祝福大家在古生物所有很好的开始并健康成长,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贡献才智。
 
朱书记做了补充发言,提醒新生们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则学业上要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凡读书要有所思,引进、消化、吸收、继承、再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走的更稳更好。二则为人处事要多包容、理解、沟通、忍受和承担,珍惜同学缘分和睦相处,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逐步适应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
 
最后新生们就感兴趣的研究生阶段是否必须出国和学习方法问题咨询了专家们的意见,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典礼结束。新生同学表示从这场别开生面的第一课中明确了目标,学到了方法,受益匪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吴绍洪课题组欢送2011届博士毕业生联欢晚宴现在开始。”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容纳22人的大圆桌周围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晚宴厅内,欢声笑语,乐曲悠扬,好不热闹。
 
德高望重的郑度院士首先致祝酒辞,他提议为祝贺六位博士生顺利毕业而干杯。他还结合自然地理学专业,谆谆嘱咐同学们永远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表率。
 
博士生导师吴绍洪老师简略地总结了课题组工作,他认为这是一个和谐的集体,全体同志志存高远,功底丰厚,脚踏实地,成果显著。他希望博士生毕业以后要继承和发扬中科院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的学习、工作传统,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
 
戴尔阜老师给我们布置了最后一次作业,他要我们积极进取,莫让年华付水流。
 
师兄弟徐中春、李开忠异口同声:“今天我们以中科院为荣,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明天中科院以我们为荣,这是我们对祖国、中科院、老师的真实礼物。”
 
酒桌上,觥筹交错,感谢恩师指引的,畅叙同学友情的,互相祝福的,盛情相邀的,绘就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卷。
 
“邵(雪梅)导师,我敬您一杯酒,感谢您悉心指导了我的论文写作!”我向邵老师敬酒,邵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科研是艰辛的,又是幸福的,中科院生活是单调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是的,在中科院硕博6年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饱尝了探索的艰辛,经历了研究的枯燥,但也沐浴着导师的教诲,感受到科学的神奇。进入研究所以后,研究课题的确定,外文资料的检读,研究材料的获取,实验数据的分析,中期工作的报告,毕业论文的撰写……无一不是老师的相伴、教诲、引导,才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功。
 
在中科院里,无论是学富五车,蜚声中外的科学大师,还是敏于思考,勤于探索的中青年科学家,他们都在用思想的犁刀耕耘,用智慧的钥匙开启科学的大门。一座座科学堡垒被攻破,一项项科研成果被获得,一颗颗科技明珠被摘取,在这里我们树立了创新意识,学会了创新方法,体会到了创新的快乐。
 
师弟苑全治端起酒杯说:“尊敬的吴老师,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当我们在孤独和无助时,是您用微笑和话语告诉我们,遇难不惧,遇折不屈的道理,让我们心灵得到温暖和抚慰。当我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时,您也是满面春风,满怀喜悦,祝贺分享。”
 
窦玥同学一曲“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有我童年的足印”勾起我对6年前报考、上学的回忆。大学本科毕业那年,我在尚不完全了解中科院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报考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在报名等有关手续全部办好之后,我才告诉了父母,父母听后感到愕然,尽管他们都是中学老师,对中科院了解一些,但还不是那么深刻全面。他们问我报考的原因。说实话,当时我真的没有充足的理由,只是简略地说了我对中科院朦胧的认识。中科院研究的项目代表着国家级水平;中科院研究生院对学生要求高、务真求实、治学严谨,闻名于世;中科院是传承文明、科学研究和创造新知的圣洁之地,是进一步深造的上佳之处;中科院不收学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爸妈听了之后,很是高兴,积极支持了。
 
来中科院报名的前一天晚上,家里也安排了简朴的晚饭,饭桌上爸妈一次又一次叮嘱,到了中科院,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潜心研究,提高能力,学出成绩,报效国家,服务人民;要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要太省;坐电脑前时间长了,要多走动走动;要加强锻炼……我带着色彩斑斓的梦想,踏进了中科院的大门。
 
“陈力,你也该献上一首歌啊。”主持人对我说。
 
我从思忖中站起,老师、同学们,我将永远地清晰地记忆母校——中科院老师对我们培养之恩。然而,岁月里我们无论如何也拽不住光阴的衣角,值得回忆的6年已经过去,未来还有若干个6年。我禁不住唱起来:“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
 
今夜欢歌纵舞,今夜无眠。每一句嘱托,每一声期盼,每一首乐曲,每一张笑脸,我们将永远记忆。作别逝去的昨天,并为明天祝福,背上充实的行囊,带着师长的叮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011年8月29日上午,秋风送爽,管理学院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中关村教学楼S101教室举行。典礼由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教授主持,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刘细文、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任陈建明以及管理学院杰出校友中建总公司副总裁刘锦章、管理学院教师及全体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

吕本富院长首先致辞。他对同学们来到管理学院表示欢迎,接着讲述了管理学院的发展历史,以及学院近年来取得的骄人成就,其中特别提到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就业国际化的情况。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刘细文、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任陈建明以及管理学院杰出校友中建总公司副总裁刘锦章随后也分别上台致辞。他们回顾了管理学院的变迁,勉励大家好好学习。管理学院的教师代表许健老师则希望大家脚踏实地、去除浮躁的心理,学好基础知识。他建议普研学生学会自己钻研,建议MBA学生放低心态,虚心求教,只有真正掌握了学识,才能支撑日后的职业发展。

十点整,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进入典礼现场,为在座的300多位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管理科学的新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分为三部分: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结构;管理现代化。

成院长说:管理是管理者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设法运用各种资源达到目标的全部活动过程。这个定义中包含了五个要素:管理者(M),环境(E),方法(M),资源(R),目标(O). 之后他提到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区别----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是最好的模式,以及为什么是最好的模式,而管理学研究的是如何达成这个最好的模式,因此管理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科学。成院长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科学的规律,但是实践中的决策更加需要胆识,经验,甚至是直觉。他告诫大家:管理受到国情,行业,以及企业的影响,不可以生搬硬套,而应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他又提到,即使是同一个行业,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并以美国汽车行业中的三位管理大师亨利福特,斯隆,艾克卡为例来进一步说明。

成思危院长还通过“四个三”来提纲挈领地概括了管理学的内容结构:三个来源,即经济学、数学、心理学;三个层次,即基础管理层次、职能管理层次、战略管理层次;三个模式:经验模式、科学模式、文化模式;三个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宏观政策管理。针对以上多个方面,他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为新同学们描绘出管理学的框架结构。成院长最后一部分提到了管理现代化。他首先阐明了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接着从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等几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了当前管理科学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成院长的学术报告持续一个小时,为新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管理科学的大门。报告结束后,成院长与管理学院的师生合影,为此次开学典礼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闻网讯 记者陈洁琳】9月1日晚上7点30分,博士合唱团2011迎新合唱音乐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园区礼堂准时开场,全场座无虚席。今年迎新合唱音乐会的格调定为民族歌曲,共有58人参加演出,团龄最小才1年,最大长达7年,全场以混声合唱为主,期间各穿插一组女声合唱和男声合唱。迎新合唱会是每年新生教育的必备节目,代表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校园文化。

从2010年开始,迎新合唱节固定在开学礼的晚上举行,用歌声告诉新生们中科院不光有科学,它还有文化。马石庄副院长曾说:“一个学校应该有一个合唱团,这是学校的文化表现力。”记者在现场发现,这场名为“迎新”的音乐会却找来了不少回头客——老生们,博士合唱团的口碑不言而喻,开场前播放合唱团自成立后走南闯北的足迹,更是让人充满期待。两个半小时下来,观众们果然满载而归,当记者随着人潮走出礼堂之时,才惊觉外面已是星空高挂。今夜,我们见到了中科院感性的一面,并感受到了中科院深深的人文气息。

 
这是一场心灵的音乐之旅
 
音乐会在古钟声中慢慢拉开帷幕,开场一首《菊花台》惊艳全场,四声部的混声合唱使歌曲变得丰富饱满,情绪层层推进,大气磅礴又不失哀伤委婉,唱尽了乱世枭雄的悲怆之感,渲染至深,就像马石庄副院长所说的,定是有人流着泪听完了这首歌。马副院长在音乐会上曾骄傲地留下一句话:“这就是合唱的魅力。”是的,音乐轻而易举地敲开了心的大门。
随后,我们搭上了一辆列车,穿过陕北(《赶牲灵》),走过贵州(《仡佬欢歌》),流连于湖北洪湖(《洪湖水,浪打浪》),曾在河北(《回娘家》)短暂停留,随后又之上东北(《乌苏里船歌》),还一路领略了我国的边陲风采,在青藏(《大青藏》、《天路》),新疆(《青春舞曲》),蒙古的大草原(《欢乐的那达慕》)先后留下足迹,甚至还游到了大洋对岸的北美(《快把马车赶上》),唱起了西方圣经(《哈利路亚》),偶然之下还穿越回古代(《渔阳鼙鼓动地来》)。
当这幅宽广的地图在心中慢慢展开之时,我们似乎能更好地理解合唱团在选曲上的用心,他们秉承着白春礼院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带领我们在祖国辽阔的领土上畅游了一番。

这是一场充满人情味的show
 
这是一场能够温暖人心的音乐会,人情味甚为浓郁,开场之时,团长刘老师就把一部分站着的同学拉到了第一排的领导席就坐,在音乐会期间马院长也多次让站着的观众到前面的空位就坐。马院长虽然没有参与合唱,但却与合唱团同样出彩,赚足了掌声和欢笑。马院长不仅为大家介绍即将演唱的曲目,还不时地调侃几句,一展幽默风趣之长。一曲《回娘家》尽,马院长就调侃起女博士们将来回娘家的情景,后来还调侃起在舞台上反应稍慢的吴笛,称其是不肯下台的团员,还讲起了合唱团以前一位唱歌老跑调的团员的有趣故事,在音乐会的最后更是应全场观众的要求唱了一曲《菊花台》。
博士合唱团给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这就是一个大家庭,从团长刘红雨老师、指挥林玉赤老师到钢琴伴奏和各位演唱者,相互之间感情很深,而马院长就是这个大家庭中可爱的大家长。马院长不仅记得每一位团员的名字,连团员们的专业、导师都了然于心,并在曲间把好几位团员介绍给大家,包括团龄最长的罗卫军、杜凯,当过流行乐队Hoot主唱的马鑫等,还不忘调侃一下早上刚拿了奖章的阿勇。甚至自我“牺牲”,那自己开刷,尤其是谈到和白兰淑的导师之间的趣事之时,台上台下笑成一片。
 
现场花絮:加演的highlight
 
此次的迎新合唱音乐会真是高潮不断,最精彩处当属压轴的加演部分,台上台下热烈互动。大家意犹未尽,合唱团也是有备而来。加演部分,合唱团准备了两首曲目,一是融入了流行唱法的《红旗飘飘》,一是全场大合唱的《歌声与微笑》,但两曲毕,观众们还是不肯离场,马院长就再挑了一首《菊花台》,不料观众们齐声高呼“来一首”,马院长再次登场时,手中拿着歌词,单独领唱了其中一部分,全场掌声雷动。最后,音乐会在全场高声合唱《少年先锋队队歌》慢慢走向尾声,整场音乐会基本都背对着观众的指挥林玉赤老师,也面对着全场观众指挥着大家齐声高唱。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最后全场起立鼓掌,迎新合唱音乐会就此落幕,圆满成功。
 

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是中国首个博士合唱团,于2004年7月8日成立,现在是中科院招牌的明星社团,邓勇书记曾用“亮丽的名片”来形容博士合唱团对于中科院的重要意义,合唱团还得到了白春礼院士亲笔题写“博士合唱团”团名,每年有多场演出,并曾录制自己的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