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复兴呼唤科技之火

    5年前,正当中国科学院进入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的时候,一个凝聚全院优秀青年和科研骨干的青年组织悄然诞生。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如今,这支由中科院院士、各研究所所长/副所长、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等组成的青年科学家队伍,已经成为当今活跃在华夏大地上、传播最新国际科技前沿进展和引领中国重点学科前进的开拓者和领路人。

    众所周知,“21世纪头2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判断是中国最高决策层对世界和中国发展趋势的共识。尽管科教兴国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科学文化素养的巨大差异。从上世纪我国自主开展“两弹一星”研制以来,科技之火也只是默默地燃烧在占中国人口总数极小部分的科研工作者心中。这种状况,且不说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相去甚远,更与当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复兴华夏的举国宏图相差甚远。

    华夏复兴,需要的不只是科技界,更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如果没有更多的中国人理解科技、应用科技,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价值就不可能在这片古老土壤中实现新的突破。中科院青联的诞生恰逢其时,其目标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中国人尤其青年一代真切了解和体味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进而成为传播科学文化推进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于是,在中科院院团委和青联秘书处的组织下,中科院青年科学家报告团奔赴各地,背负起传播新时期科技之火的重任。

  足迹遍布祖国各地

    自2001年以来,青年科学家报告团的成员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兵分多路,奔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现身在全国各地的政府机关、高新企业和高等院校。他们把国际上最新的科学知识、国内前沿科学的研究进展和他们自己思考的科学问题、人生问题、哲学问题,通过一场场精彩的报告和富有激情的演讲传送给每一位聆听的地方官员、企业家、科研工作者和青年学子。

    截止目前,已经完成演讲199场。按照青联的规定,报告团的活动属于义务活动。虽然这支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繁重的科研任务,还必须按照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要求带领研究所完成国家的科研任务。但对这样的义务活动,每一位报告团成员仍然一丝不苟地认真准备演讲PPT,斟酌每一句话,详尽地回答每一个问题。也许在他们的心中,精心播撒科学种子,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使科技之火的烈焰在祖国的原野和未来熊熊燃烧,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尽最大可能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才是最重要的。

  科学诠释奇妙世界

    翻开中科院青年科学家报告团日志,人们可看到组织者对报告团的时间安排、行程记录和每一个细节的纪录。第一步是根据受众需求精心筛选演讲者,他们的“业务水平要高,能够真正了解所在学科的前沿进展和发展方向,同时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其次,每组报告团成员的学科结构及报告题目的选择要合理”。

    第二步是分进合击集中轰炸。报告团成员通常是分头到达指定学校或企业园区进行报告,然后赶赴下一个指定地点。而另一位报告者则紧随其后登上讲台。直到所有活动结束,这些报告者之间才能有机会凑在一起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下面这个路线图就是5年来报告团成员走到的地方:“华中线”——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线”——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1线”——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2线”——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线”——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西北线”——在兰州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工学院、石河子大学;“西南线”——广西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

    除了大学,报告团还要到当地的政府机关、高新技术园区,结合政府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演讲。读一读这些青年科学家们的报告题目,即便是长期与科技界交往的人,也会感到异彩纷呈、绮丽绚烂,闻所未闻。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的报告为《物质转化过程中复杂系统的多尺度模拟》,中科院武汉物理数学所所长詹明生的报告是《从经典到量子——量子计算机及其发展》,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封松林的报告是《微系统技术和半导体量子器件》,化学所原所长王梅祥的报告是《化学生物学与分子科学》,声学所所长田静的报告是《声学——科学、技术与艺术》,合肥光机所副所长梅涛的报告是《让机器感知、思考和与人互动》,高福《微生物、生物技术和二十一世纪发展》……

    科学,是那样奇妙、悠远而无所不在。它牵动着我们的生活现实,改变着我们对未来的认知。科学,正以它特有的方式,通过细微的个体作用牵动着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了这些,报告团还把他们关于这个世界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哲学与艺术、和谐发展等全新的理解展示给每一位受众,展示出他们自己良好的综合素养。

    “能源危机大概在2050年发生,解决能源危机最根本的方案就是如何在地球上造一个小太阳,希望它能够在地球上产生核聚变。其中,一种方案叫磁约束核聚变,另外一种是激光核聚变。前者是传统的惯性核聚变,用常规压缩方法,使温度达到很高密度时产生核聚变。但这个方案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压缩与点火同时进行,技术上非常难达到太阳中心那样的高密度。大家知道'神舟五号’,让中国人扬眉吐气,送它上天是用固体燃料推进的。目前,如果把1吨重物质送到太空,需要用6吨燃料推进。其实,这个效率比较低,大量能源耗费在火箭自身重量上。1996年,超短超强激光出现了,给人们提出了一个新方案,叫快点火。可以把压缩过程和点火过程分开。我们在中科院物理所的研究从2000年开始有连续性工作,现在在全世界比较领先。那么,送航天飞行器上天是否可以考虑用激光推进呢?这是有可能的。激光推进效率比固体燃料效率高很多个数量级。理论上,用激光100公斤物质就可以把“神舟五号”送入太空。它的工作原理是,激光打到一个靶上,马上会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会朝外喷射,与火箭一样喷射,喷射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就可以把火箭喷走。这就是激光火箭原形。我们的实验现在还不能推进太重的东西,基本可以把50克的东西推进十几米。其实,激光与物理相互作用之后,把能量聚集在很小的空间里,给物质的能量非常巨大,所以可以产生的温度比太阳中心的温度还要高,密度比太阳中心的密度也要高。这样的研究,不但可以了解太阳中心发生的变化,还可以开展物理状态变化的研究,是一种非常非常极端的状况......”。这是2003年10月19日中科院基础局局长张杰在北京大学做演讲时的一段内容。

    “我想给大家介绍生物催化。比如细胞,可以是组织细胞或微生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从细胞里提取出酶用作催化体系,进行催化反应,可催化出天然的,也可催化出非天然,从而实现高效的有机化学过程。事实上,生物催化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大约公元前就有人用酶做奶酪。在生物催化中,可以用酶把细胞固定化之后进行大规模生产。非常奇怪的是,生物催化反应在生物技术中,在中国合成乃至有机合成中一直走下坡路。一些生物科学家说,你给我一点酶,给我一点生物制品,简单做一下反应,得到什么就是什么,完全是运气。但为什么上个世纪末时生物催化在世界范围内又引起再一次浪潮?应该是个复兴过程。统计显示,目前人类知道的大自然界中所被利用的生物催化系统,或者微生物资源大概不到1%。我们国家的微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机会将非常非常多。大家知道,石油开采过程中有三次采油技术,第一次是一般性采油,第二次采油是往里压水,第三次是往里灌化学物。其中很重要的是超高分子量聚丙烯安。这种物质就用了生物催化系统来制造,已经几代了。这是目前全世界上最大的利用生物技术的例子。”这是化学所原所长王梅祥报告的一部分。

    显然,每一位科学家的报告都给人们展示出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的报告与书本的最大不同是,报告中的内容是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很多内容都是世界科学前沿接轨的最新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科学是活生生的、距离听众是如此之近,似乎触手可及。

  科学创新的源头在全社会的需求

    中科院青年科学家报告团在全国各地的巡讲,不仅为地方送去了科学之光,而且让科学家们获得了深入了解国情的机会。这种机会不仅成了他们进行知识创新的源动力,同时也使他们遇到了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报告团成员大多数是近些年从国外陆续归国的学者,他们中有的人在国外的时间甚至比在国内的时间还长,真正接触中国社会并不多。这种状况有时会使他们对如何落实国家科技政策、帮助地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感到困惑和迷茫。

    计算所副所长樊建平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演讲舞台不仅使我们认识了一批朋友,有了与地方沟通的机会,还让我们寻找到合作伙伴和创新点。例如,我在宁夏演讲之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向计算所提出,他们是否可以买台计算所的大型计算机使政府各部门共享?他们的这个需求对我们是一次很大的挑战。虽然我们研制出了曙光大型计算机,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针对行业,在气象、地震等方面应用,处理海量数据。宁夏的需求挑战性在于,它不仅仅涉及海量数据,对计算机的配置、传感器如何监控大桥或大坝等工程,都需要重新研究。所以回到研究所,我们就着手这方面的研究。这使我们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国家需求,什么是自主创新。这实际上是对研究所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所以,每次只要报告团组织外出,我都会报名参加”。

    声学所所长田静介绍,各地大学生对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并不了解,甚至一些高校声学专业的学生不知道声学所的工作或者主流研究方向。因为中国大学里的教师探索比较自由,而中国科学院更加适应国家需求。这样的演讲可以让学生从比较前沿的领域了解中国和世界以及各方向的重要课题,青年科学家也就是参加报告团的所长们,会把研究所的发展和大方向告诉学生比较具体的目标。通过演讲,一方面可以为专业研究所储备队伍,为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在互动中,科学家能够了解大学生的兴趣,从大学生所问的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对科研院所的关注程度。通过演讲,有的学生不久就参加了研究所的课题。如华北电力大学有位教师听完演讲后,了解了声学所的科研内容,于是要求来声学所进修,回到学校后他就把声学与发电厂的工作结合起来开展研究,发表的论文很有特色,国际上也不多见。这位学生还成功地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锅炉中的声场及其应用”,也成长为华北电力大学的骨干研究人员。

    更有趣和感人的是,当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在东南大学演讲后,回到研究所他的邮箱里就有了这样一封邮件。邮件时这样写的:“尊敬的谭老师:您好。我是东南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听了您关于计算机智能技术的报告,十分敬佩。我的一位女性朋友,也非常神往您为我们开显出来的美好境界,听了我的转述之后她意有未尽。故而不惮冒昧,申请得到您的幻灯片,研读为快。 我和她偶然相遇。鉴于我的西学、国学素养,也出于对于宇宙奇妙力量的见证,去年她生日我送了一套地图集、一部学术名著。我想崭新的异像,往往是更新的力量。通过一些思索,她的经历真的对我起到不小的激励鼓舞作用。我开始以一种最积极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术机会,在新的层次上展开研究工作。 由于她的学术背景以及其它状况和我有不小的差距,注定我们会有各自进一步深造的场所。我听了您的讲演之后,十分钦佩,深深体味她希望聆听谭老师的演讲,开拓思路、增加知识面的心情。 所以再次向您申请您在东南大学演讲的PPT,作为我平生第一次送出的2月14日礼物,以后就让时间来诠释那个庄严、圣洁的梦。即颂新禧”。

    几乎所有参加青年科学家报告团的所长都反映,自在各高校演讲后,每年研究所招收研究生时,报考的学生都成倍增长,很多学生都是听了演讲之后了解了中国科学院,了解研究所,尔后报考中科院的研究生。

    5年过去了,在中科院知识创新过程中,报告团的工作已经成为展示科学院青年科学家风采,传播科学知识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们经常是行色匆匆,但是他们的执著、坚持和理想、抱负,都使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乎人们的感知和想象。

    (中国科学院团委、中科院青联秘书处)

     【新闻网讯 记者李峥】 1999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科学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组织——中科院青年联合会。在过去的5年里,中科院青年联合会和院团委共同打造了一个品牌活动,那就是中科院青年科学家报告团的巡回演讲。5年来,中科院青年科学家报告团的足迹遍布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详情请进>>> >>>)

    当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主题,世界各国都纷纷将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选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自主创新,便成为当今时代科技界工作的主题。

    3月16日,适逢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报告团的第200场报告。当晚,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兼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以《科技发展态势与自主创新》为题作了报告。他从科技自主创新内涵、科技发展态势及其启示,以及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等三方面,阐述了他对自主创新的理解。

    报告开始前,白春礼副院长、李静海副院长及中科院北京分院孙建国副院长分别为青年科学家报告团的部分成员颁发了奖牌,以表彰和感谢青年科学家们所做的贡献。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谭铁牛主持了白春礼院士的报告。中科院京区部分研究所的领导、科研人员及研究生们听取报告。

    “创新”这一概念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并使用了“创新”这一概念,他认为创新是新技术、新发明在市场上的首次应用,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是以企业家为主要角色的企业行为。到了1987年,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又率先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在这以后的十几年中,关于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和著作日益增多,“实际上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概念已经被大大扩展。”白院士在报告开始时指出这一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白院士表示,中央十六大报告中的这个“创新”已经超越了熊彼特当初给创新下的定义。他强调,“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目的、有组织的科学活动日显重要,有必要对创新的各种概念进一步的认识。”当前的自主创新具有时代特征,它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科学方面的原始性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作为主要内容,第二是系统集成,是以集成新的产品和产业为目的,第三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因其各自的不同规律和要求而不能混为一谈,但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二者有着诸多相似和相同。基础科学研究是关于自然界规律的研究,重点在于新的概念、原理以及方法;而代表着技术发明及其运用的应用研究主要着重于将基础科研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最后,要实现衔接起科研成果转化和公众,更不能忽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和市场开发。

    在谈到这三者关系时,白院士引用了李政道先生的一个比喻:基础研究是水、应用研究好比鱼、产业和市场开发则是鱼市场。“如果没有基础研究的水,很难孕育出应用研究的鱼,但如果只有应用研究,就没有鱼存活的水,而如果不做开发研究,鱼到不了市场上去,也不可能使老百姓得到科学和技术前沿的东西。”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再到开发这样的线性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基础研究不是纯粹由一个兴趣或好奇心引发的,而是应用引发基础研究,这是由于应用过程中有些未知需要去探索。”

    反观20世纪的科技成就,应该说,相对论和量子论集成了20世纪的绝大部分科技文明。无论是基础科学上对物质能力的运动和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研究成果,还是技术上不断革新带来的满足人类基本需求、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共同引发了产业化速度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也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科技竞争已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同志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自主创新道路并非平坦。白院士在报告最后带领我们一同进行了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他指出目前阻碍我国自主创新的三方面障碍,第一是国际竞争力不强,难言经济“强国”,我国主要高技术产品还属于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加工品;二是增长速度与增长质量并不和谐,以及我们亟待破解的资源、环境等难题。

    此外,白院士还表示,自主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中国科学院拥有众多优秀的科研人员,要发挥这一优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努力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

     伴随着新学期的到来,玉泉路园区的食堂乔迁到新建成的综合楼,并开始正式营业。负责食堂管理的饮食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原则,努力为师生服务。师生们带着期望走进崭新的食堂,享受美食。但开学初有同学发现,很多餐具上有未明印痕,还有个别的餐具上面发现米粒,这使很多同学失望,开始质疑食堂的卫生条件。再加上食堂的就餐面积不足,造成中午、晚上高峰期的买饭拥挤、座位紧张等问题。带着同学们的各种问题,记者团的记者走访了玉泉路园区管理部副主任周岳老师。

    记者:现阶段,新食堂对食品卫生监控做了哪些工作?

    周岳:针对前段时间学生反映的餐具上有印痕的问题,我当时在外地出差,接到电话后立即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随机从餐具架上抽取几个盘子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结果卫生完全是合格的,卫生局的检测报告已经公示在一层食堂。至于上面为什么会出现印痕,印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可以在此澄清一下:由于我们的洗碗机没有烘干功能,是残留的水渍在空气中自然风干导致。个别同学反映上面有米粒,这确实是我们的疏忽,现已经加大力度,保证在今后不会发现类似现象。

    记者:大家非常关注食堂的操作程序,您能否介绍一下?

    周岳:我们食堂的各种食品都是经过严格规范的操作过程才允许进入窗口出售的。

    蔬菜 按照三步走原则。首先对新鲜蔬菜进行摘选(有资质的配菜公司送来的),然后放入第一池浸泡去泥土杂质,接着进行第二池10~20分钟浸泡除农药残留、第三池的两次清洗。随机抽样用PH试纸检测达标后才进行初加工,若发现不合格立即重新浸泡清洗,仍不达标的马上退货给配送公司。绝不让不干净的蔬菜进入饭菜中。

    肉类 的选择上,我们同样进行严格把关。从正规肉联厂进货(每一批肉都有检疫合格证),而且进行冷冻保鲜等措施,对肉类进行全方位安全监测。

    餐具 分别经过一去残渣,二浸泡消毒(严格按照卫生局的要求消毒), 三清洗,四洗碗机洗刷并高温消毒,近三个小时的操作流程才送到食堂大厅的托盘车上备用。同时我们一改以前学生使用托盘,食堂工作人员打饭时再用小盘的做法,直接引用现在的快餐盘,不仅缩短了打饭和收餐具的时间,而且大大节省了个人就餐时间(在就餐面积不足的情况下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避免了工作人员又划卡又拿餐盘而引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而且我们一层同时提供2500个餐盘,绝对保证流通。

    记者:饭菜质量始终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食堂如何进行保证?

    周岳:我院学子们纷纷从全国各地,带着喜悦、热情、期望来到这里进行学习,教职工辛勤工作在岗位上,一个好的后勤组织有责任和义务把饮食这一块搞好,给大家一个健康的饮食,为工作和学习提供良好的后备基础。除了上面我提到的蔬菜和肉类都是从正规渠道购买以外,我们的米面是从锦绣大地粮油批发市场定点采购,食用油是从石景山粮油供应站的汇福牌色拉油。外面不正规的小餐馆,饭店为了追求高利润大量存在使用廉价地沟油,渠道不明的廉价肉类,以及剩菜利用等现象,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我们建议同学们尽量不要在外边的小餐馆就餐。我们还从营养学的角度,合理搭配每天的饮食。要求一楼的厨师必须保证每餐热菜的品种不少于42种,凉菜不少于20种,主食不少于16种,并且轮流派遣我们的厨师到清华、北大等反映不错的食堂去学习一周或10天,吸取他们的经验和厨艺,更好的为我们的师生服务。

    记者:新食堂在管理模式上与以前的有什么改变?

    周岳:我们改变了以往小作坊式的经验型管理,改为事业部与项目部结合的矩阵型管理模式。部门分类:我们现在整个食堂分为五个部门:生产部、财务人事部、采购部、资产及监查部(对食堂操作流程和员工的服务进行随时监督)、加工部(对食品的粗加工和保鲜以及餐具的清洗消毒进行一系列的规范管理)。

    厨师分组 在一层大食堂的管理中,通过考核定级,分别把高、中、低三档厨师组成一个小组,每组三个窗口。组组之间相互竞争,定期考核业绩,落后的一组淘汰下岗。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各组成本单独核算,大大提高了厨师的节约意识),有利于饭菜质量的提高和花样的翻新,使就餐者更多地受益。

    职工管理 新食堂的全体员工首先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有传染病的员工一律不录用。同时拿出经费给职工办洗澡卡、理发等有助于保证员工自身卫生的措施。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尽量提高员工住宿条件,开展员工活动,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由于我们有一百多名临时工,下一步考虑建立临时工工会小组,让他们以主人公的姿态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食堂建设中去。

    公益服务 除了继续保留每餐为师生提供免费汤、餐巾纸(这两项每月的成本分别为2500元和1600元左右),还要求每个厨师小组,每餐有两种五毛钱一份的菜,以保证贫困学生的基本就餐需求。现在我们还设想采用公益广告宣传形式,由此得到的少许收入全部由学生处发给贫困生(以充卡方式补贴伙食),保证不让一个孩子挨饿。

    记者:新食堂刚刚起步,遇到哪些方面的困难与压力?

    周岳:主要是如何在保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如何向学校争取原有的优惠政策,不让这部分成本由消费者承担;如何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整体成本(越是规范的管理意味着总体成本的提高),让就餐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如何在就餐面积不足的情况下合理布局,尽量让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如何保证饮食安全是我们的首要问题,可以讲是责任重于泰山。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和监督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压力,但这些压力同时也是我们不断改进工作的动力,促使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不断提升我们的后勤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

    记者:作为玉泉路园区管理部的副主任,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周岳:新食堂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师生提供服务,是院领导高度重视和直接关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大力配合的结果;是所有为之付出辛苦劳动的全体饮食中心员工夜以继日工作的结果。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针对刚才提到的难点问题拿出对策并予以落实。具体环节中,重点要完善二层的硬件设备和内部管理,增添具有各地特色的各种风味小吃,尽快结束过渡期,在缓解一层就餐压力后进一步丰富师生的饮食内容。希望老师和学生们与我们多沟通,欢迎对食堂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让我们为师生的合理膳食和身体健康共同努力。

    学生的建议:

    1、有的同学希望食堂可以配置非一次性的汤匙,食堂现有的一次性白色汤匙太软不适合在食堂用,而且使用非一次性的也节约资金和减少不必要的塑料污染和浪费。

    2、还有同学希望:食堂二楼的种类能够更加丰盛一点,满足更多人的口味。望周岳可以考虑。同时感谢新食堂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你们辛苦了!

    记者采访手记:和周岳老师谈食堂,感到不入哪行,不知道哪行苦;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作为学生我们对后勤部门的了解太少了,与他们的沟通只在买饭卖饭上。希望我们广大师生与我们的后勤部门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了解,成为和和美美的一个大家庭。

    (记者:沈丹丹)

【新闻网讯 师为报道】2006年,中科院研究生院培训中心承担的中央国家机关系统工人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已于2月拉开了帷幕,随着一批批学员的到来,此项培训进入了第五个年头。 中央国家机关系统工人的职业道德培训开始于2002年,是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开展全民公德教育”的号召下开展的。职业道德培训设立“职业道德”、“劳动法”两门课程,目的是提高中央国家机关系统工人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提高工人的法律及维权意识。根据中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人考核委员会的要求,凡是国家机关系统的工人在晋级考试前必须参加职业道德培训。培训开展以来,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2002年《工人日报》曾为此做了专题报道。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人大会堂、石油勘探设计院、兵器研究院、航天研究所、肿瘤医院、冶金自动化研究院等单位还在培训结束后邀请有关老师为本单位作专题讲座。至今,在中科院参加职业道德培训的人数已逾15000人。 今年的职业道德培训有近4000人报名参加,他们均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生产第一线。按照中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人考核委员会的工作部署,研究生院培训中心应于5月之前完成培训任务,时间非常紧。接受任务之后,研究生院培训中心周密计划,向授课老师传达培训要点,并通过网络讨论培训方案。培训授课教师都要先期了解本期学员的主要来源、工种,以实现“按需”授课。 培训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及时反馈学员对培训教学的建议,不断地完善教学计划。培训中心领导亲临培训现场指导工作。培训坚持“教学质量第一”,任课教师注重不断汲取新知识,组织新的教学内容,列举新的案例。此次培训正值“两会”召开,任课教师及时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向学员宣讲,引导学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培训授课注重师生讨论、互动,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上课时,近百人的教室里鸦雀无声无声。学员们授课老师贴切的案例深深地吸引,他们从通俗易懂的理念里找到了自己与道德标准的差距、找到了与社会文明要求的差距。《劳动法》的讲授更是提高了学员们的维权意识,学员们非常有兴趣学习。每期培训结束时,学员都会向授课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向班主任老师衷心致谢。他们还会自豪地对组织教学的老师说“我们是学'道德’的人,我们最懂得道德!” 为解决学员的工作与学习得矛盾,培训中心今年共安排了不同时间的13期校内培训,还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整套的学习用具。为给学员提供就近学习的方便,中心还组织授课教师到政协机关服务中心、国土资源部、质检总局、社科院、煤炭地质局、文化部机关、教育部机关、人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国管局服务司、中国煤炭地质局、协和医科大学等15家单位送培训上门。 在时间短、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培训中心的老师丝毫不放松细致的日常服务,天冷,班主任老师为学员们准备开 水;课后,班主任老师还向学员仔细指点、介绍就餐地点……规范的教学牢固树立了培训中心的形象,周到的服务体现出了培训中心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常规培训之外,培训中心已经接受了国土资源部、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的邀请,近期为他们的管理人员再进行专题讲座。截至目前,共有2527名学员参加了本年度的职业道德培训和考试。

【新闻网讯】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更好地贯彻“教学中心、管理中心”的办学方针,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在教学管理岗位上辛勤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学秘书,经教务处组织评议,评选出“研究生院2005年度优秀教学秘书”,并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 本次评选出三位优秀教学秘书,分别是管理学院张秀芹、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管旭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