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7月30日晚,“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西北行汇报演出”从北京启程,历时14天,先后在西安,杨凌,西宁,兰州,乌鲁木齐等地进行了五场正式演出。记者有幸成为随团记者,近距离地接触博士合唱团的老师和同学们,行程即将结束之际,记者写下此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以期感怀合唱团每位可爱的团员。

     人物五:出类拔萃却又不事张扬的“小博士”

    高丹不是合唱团同学中最小的,但绝对算得上最可爱的。每次看到她,记者脑海里总会想起“古灵精怪,谁能不爱”几个字。标准的鹅蛋脸上镶嵌着一对浅浅的酒窝,披着一头烫地很归整却又不失俏皮的卷发,配上白皙细嫩的皮肤和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如此漂亮可爱的MM,让人怎能不喜欢?

    高丹人缘超好,原因自然不仅于此。跟她细聊,记者发现她的制胜法宝还真不少。聪明绝对算是一个。不满23岁,马上要读博三,智商之高可见一斑。

    女博士?高丹笑言,她绝对可以破除人们对女博士的偏见。果不其然,跟她相处久了,你就发现,她既不属于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又不是“自恃清高,唯我独尊”的自恋狂,相反,她向你展现了一个女博士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她不光科研搞得不错,其他功夫也相当了得。歌唱得好自然不必说,让人难以置信地是她居然对心理学也有所研究,当过研究生院心理协会的会长,还有板有眼地办起了心理咨询热线,成了每周末都为大家答疑解惑的“知心姐姐。”

    最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谦和,从不拿自己取得的成绩说事。“我没什么,我们团里强人多了。我就很欣赏——”说起团里其他同学的优点,高丹可谓是如数家珍。“还需要向他们多学习。”

    不过,正如高丹所说,合唱团出色的团员不止她一个,还有很多很多。然而,这些团员大都和高丹一样,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很虚心地向人学习。正是这种出类拔萃却又不失张扬的品质,使得我们的合唱团,我们合唱团的每个人显得如此可敬而又可爱。

    后记:这是我写的最畅快又最痛苦的稿子。畅快的是一个个人物形象是那样的鲜明可爱,我被深深地感动着,跟大家分享我的这份感动让我感到无比的痛快。痛苦的是这些团员真的是太可爱了,无奈时间和精力有限,我无法通过我的笔把他们一一介绍给大家。如果有时间,真希望大家常到合唱团坐坐,常跟合唱团出去走走,相信您一定不会失望。

    (记者姜靖报道)

    题记:7月30日晚,“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西北行汇报演出”从北京启程,历时14天,先后在西安,杨凌,西宁,兰州,乌鲁木齐等地进行了五场正式演出。记者有幸成为随团记者,近距离地接触博士合唱团的老师和同学们,行程即将结束之际,记者写下此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以期感怀合唱团每位可爱的团员。

     人物四:任劳任怨的学生团长
   
    合唱团同学中,最早接触的当属夏添。那时西北行尚未启程,因为要制订采访提纲,需要一份行程安排,一来二去没少麻烦他。脾气好,责任心强,他给记者留下的最初印象莫过于此。

    真正见面是在启程前一天。瘦高的个子,戴一副眼睛,很典型的工科男生。团员描述他“斯文到了极至。”按照传统理念,他这样的男生应该只会呆在实验室里很刻苦地干活。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有些“文弱”的男生竟能扛起合唱团学生团长的重任?

    夏添说,在参观合唱团之前,他确实很腼腆,大学期间一直是个很乖很刻苦的男生。参加合唱团的一年多来,他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一个最初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工科男生蜕变成一个勇挑重任,组织了好几次像摸像样的大型活动的学生团长,夏添说,合唱团功不可没。是音乐让大家聚到一起,在这里,不仅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使他发现自己此前不曾发现的潜能。“完全可以,只要你想要。”夏添自信地说。

    在采访之前,记者刚好看过一篇言论,大意是说,在美国,政府官员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I work for##,在他们看来,职务不是权利的象征,而是意味着一种责任。熟悉夏添后,记者发现,这句话对于夏添来说再贴切不过了。

    学生团长“官”不大,但需要负责的事情很多。单从这次西北行开始,从前期策划到后期执行,夏添承担着团员与老师之间沟通,协调的任务。看似容易,做起来就会发现没那么简单。每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给整个行程带来很大的不便。夏添做这些时,一直很认真。他说这是因为喜欢。

    看着他井然有序地组织团员排练,记者不得不相信此前夏添在MSN上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合唱团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合唱这门艺术本身。我爱这个大家庭,甘愿为大家服务。”

    (未完待续,记者姜靖报道)

    题记:7月30日晚,“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西北行汇报演出”从北京启程,历时14天,先后在西安,杨凌,西宁,兰州,乌鲁木齐等地进行了五场正式演出。记者有幸成为随团记者,近距离地接触博士合唱团的老师和同学们,行程即将结束之际,记者写下此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博士合唱团西部行人物篇,以期感怀合唱团中每一位可爱的团员。

    人物二:儒雅的总领队 
   
    最初结识赵宝奇老师源于去年的迎新晚会,他以一曲悠扬的笛子独奏赢得了阵阵喝彩,从此,和许多同学一样,记者也记住了一个名字:赵宝奇,研究生院学生处处长。真正熟悉赵老师则是因为本次博士合唱团西北行。赵老师担任总领队。

    赵老师平时话不多,但绝对不属于不苟言笑的那种,相反,他具有无人能抵的亲和力,跟他聊天就像跟熟悉的长辈唠嗑,轻松,自然。短短十几天的朝夕相处,让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他为人师表真实,谦虚,细心的一面。提笔写这篇文章时,记者竟有些不知如何下笔,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早已铭刻与心,不知该如何取舍。

    从北京到西安,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赵老师跟同学们在硬座车厢里呆了一夜,期间有同学考虑到赵老师年近半百,建议他去补个卧铺,相对于一些空洞的豪言壮语,赵老师的回答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能行,不用补。”就是这样一句,让记者感到他是那样的真实而不做作,坦诚而不虚伪。

    赵老师学中文出身,文笔相当了得,但他总是谦虚地说,应该向大家多多学习,他真诚的眼神,让你对他的虚心不容质疑。

    “来,我帮你照张相。”每到一个景点,赵老师要么帮同学拿东西,要么帮同学拍照,对同学们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他微笑地说:“我有女儿84年生的,跟你们年纪差不多。看到你们,我总会想起自己的孩子,没有理由不照顾你们。”

    ——

    从西安到乌鲁木齐,一路走来,赵老师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但赵老师总是很认真地说:“你们更让我感动。”又是这们简单的一句——

    (未完待续,记者姜靖报道)

   

    题记:7月30日晚,“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西北行汇报演出”从北京启程,历时14天,先后在西安,杨凌,西宁,兰州,乌鲁木齐等地进行了五场正式演出。记者有幸成为随团记者,近距离地接触博士合唱团的老师和同学们,行程即将结束之际,记者写下此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以期感怀合唱团每位可爱的团员。

     人物四:任劳任怨的学生团长
   
    合唱团同学中,最早接触的当属夏添。那时西北行尚未启程,因为要制订采访提纲,需要一份行程安排,一来二去没少麻烦他。脾气好,责任心强,他给记者留下的最初印象莫过于此。

    真正见面是在启程前一天。瘦高的个子,戴一副眼睛,很典型的工科男生。团员描述他“斯文到了极至。”按照传统理念,他这样的男生应该只会呆在实验室里很刻苦地干活。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有些“文弱”的男生竟能扛起合唱团学生团长的重任?

    夏添说,在参观合唱团之前,他确实很腼腆,大学期间一直是个很乖很刻苦的男生。参加合唱团的一年多来,他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从一个最初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工科男生蜕变成一个勇挑重任,组织了好几次像摸像样的大型活动的学生团长,夏添说,合唱团功不可没。是音乐让大家聚到一起,在这里,不仅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使他发现自己此前不曾发现的潜能。“完全可以,只要你想要。”夏添自信地说。

    在采访之前,记者刚好看过一篇言论,大意是说,在美国,政府官员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I work for##,在他们看来,职务不是权利的象征,而是意味着一种责任。熟悉夏添后,记者发现,这句话对于夏添来说再贴切不过了。

    学生团长“官”不大,但需要负责的事情很多。单从这次西北行开始,从前期策划到后期执行,夏添承担着团员与老师之间沟通,协调的任务。看似容易,做起来就会发现没那么简单。每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给整个行程带来很大的不便。夏添做这些时,一直很认真。他说这是因为喜欢。

    看着他井然有序地组织团员排练,记者不得不相信此前夏添在MSN上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了:合唱团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合唱这门艺术本身。我爱这个大家庭,甘愿为大家服务。”

    (未完待续,记者姜靖报道)

    题记:7月30日晚,“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合唱团西北行汇报演出”从北京启程,历时14天,先后在西安,杨凌,西宁,兰州,乌鲁木齐等地进行了五场正式演出。记者有幸成为随团记者,近距离地接触博士合唱团的老师和同学们,行程即将结束之际,记者写下此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博士合唱团西部行人物篇,以期感怀合唱团中每一位可爱的团员。

    人物二:儒雅的总领队 
   
    最初结识赵宝奇老师源于去年的迎新晚会,他以一曲悠扬的笛子独奏赢得了阵阵喝彩,从此,和许多同学一样,记者也记住了一个名字:赵宝奇,研究生院学生处处长。真正熟悉赵老师则是因为本次博士合唱团西北行。赵老师担任总领队。

    赵老师平时话不多,但绝对不属于不苟言笑的那种,相反,他具有无人能抵的亲和力,跟他聊天就像跟熟悉的长辈唠嗑,轻松,自然。短短十几天的朝夕相处,让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他为人师表真实,谦虚,细心的一面。提笔写这篇文章时,记者竟有些不知如何下笔,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早已铭刻与心,不知该如何取舍。

    从北京到西安,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赵老师跟同学们在硬座车厢里呆了一夜,期间有同学考虑到赵老师年近半百,建议他去补个卧铺,相对于一些空洞的豪言壮语,赵老师的回答则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能行,不用补。”就是这样一句,让记者感到他是那样的真实而不做作,坦诚而不虚伪。

    赵老师学中文出身,文笔相当了得,但他总是谦虚地说,应该向大家多多学习,他真诚的眼神,让你对他的虚心不容质疑。

    “来,我帮你照张相。”每到一个景点,赵老师要么帮同学拿东西,要么帮同学拍照,对同学们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他微笑地说:“我有女儿84年生的,跟你们年纪差不多。看到你们,我总会想起自己的孩子,没有理由不照顾你们。”

    ——

    从西安到乌鲁木齐,一路走来,赵老师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但赵老师总是很认真地说:“你们更让我感动。”又是这们简单的一句——

    (未完待续,记者姜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