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晨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拉开窗帘,感受阳光的轻抚。满满的一床都是阳光,大自然真是大方,用不着讨价还价就给你免费的生命之光,给你一个满满祝福的早晨。

站在窗边向远处望去,远处的景色一层一层的,界限分明。墨绿色的青山聚成一道道弯曲的线条,在最远方,守护着眼前的世界;清清的湖水围在中央,释放正能量同时消化负能量;近处的田野,绿色中夹杂着红的,黄的,静静不语却又告诉我们四季的进展:又到了“一岁一枯荣”的时节;最近处的花圃中,菊花都开了,缤纷奇异。

每天早晨大自然都会亲自画一副田园风景图,告诉我:岁月静好。

此时“青山如黛”这个词总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终于明白画水彩时为什么青山的颜色不是青色而是近于灰色。这时我总是开玩笑地对室友说:“看,我们住的地方,真是别墅区啊!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海子一生的愿望也不过如此啊!”。

可是,这些话总是违心的,还是会不停的抱怨,生活中的种种不满,因为窗外诱人的景色也总是眼可见,手不可触,心更是到达不了。我开始迷茫,究竟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怎样的人生?眼前的美好与内心的不安,仅仅只是一面窗阻隔了我与真实的触摸吗?

钱钟书说: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不用走出门,就能将自然引入屋内。也许窗的这种优点,引发了人的懒惰,从此不愿走出门,用手去触摸窗外的真实,更忽略了窗内的温度。

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现在,大自然装饰了我的窗子,而什么又在填充我的梦呢?

窗外的世界再美却最终走不进心里,此时的美就失去了价值。

我们总是羡慕着别人的世界的精彩,感叹自己世界的无奈。也许生活中总有一扇窗,一扇诱惑我们的窗,让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不归。可是四季变化如此之快,我们还来不及感悟,来不及总结,就过了一年又一年。错过了年华,错过了成长,错过了人生,于是总在迷茫中等待:夜幕降临,白发苍苍。而窗外极速变化的风景,我们猜到了开始,却猜不到结局。我们追上了时尚,却又败给了时尚,输了个精光:输掉了个性,输掉了自由,输掉了梦想。

干脆,给这扇窗贴个窗花吧,排除外界的干扰,在窗内腾出一片空间,好好看一出自己的戏剧,无论结局是喜是悲。留一些时间,加入慢的节奏,填上沉思的字符,谱一曲清幽的歌曲,填充迷茫的空间,让梦乘着这歌曲飞翔,越来越高,越来越清晰。

在谢幕时,宣布歌的名字——窗的沉思。

此时的世界应该是静的,窗外的风景依然美丽。窗内的世界,清新明丽,波澜不惊。

可是窗花总是要揭掉的,因为它排除外界干扰的同时也阻挡了阳光。贴揭之间总是不免麻烦。

不如给心安一扇窗吧,去学习何时打开,何时关上。浏览窗外的风光,同时也感受窗内的四季,让窗子内外都风景如画。给心一丝保护,给自己一片祝福。愿每天都阳光灿烂,幸福满满,触手可及。

2013年10月25日晚,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2013年“科苑之星”研究生风采大赛暨迎新晚会在学生公寓报告厅成功举办。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风采展示,大赛评选出“科苑之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1名在新浪微博投票中胜出的“最佳人气奖”。掌声与鲜花永远属于舞台胜利者,一场角逐让大家从此记住了获奖者的风采。然而,在炫丽舞台的背后总有那么一群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他们亦需要鲜花与掌声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在见证舞台光环的同时,也请把目光投向舞台四周角落的他们,一起关注幕后那些感人的故事吧。

 

一日三更策划书,只求完美无瑕疵

一台晚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前期策划做得是否周密。本次大赛的策划方案由教育基地研究生会文艺部部长汪海峰同学负责起草。汪海峰本科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在大学期间就是一名文艺活动积极分子,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组织策划经验。在设计本次大赛活动形式与活动流程中,汪海锋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思路制订出最终的晚会节目流程。在人员安排上,汪海峰根据每个人的时间空隙与个人特长,将每个工作环节合理安排到每个人负责,使得研究生会成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做到各司其责、互相协作。而在活动策划的细节问题上更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所谓“一日三更策划书”毫不为过,他针对大家提出的修改意见适时作出合理的调整,考虑问题非常细致和全面。通过一份完美周全的策划书,让同学们对这位在京城读过书的文艺部长刮目相看。

 

穿梭人流筹物资,后备之需找周瑛

每一次重大活动的举办都需要采购或租赁各种必要的物资做支撑,大到舞台设备,小到观众礼品。此次晚会的所有物资准备工作都由教育基地研究生会的生活部部长周瑛同学负责。柔弱女子亦有强悍的一面,周瑛虽为女生,但为人做事在男生面前毫不逊色。十几公斤的礼品袋,她照样提着就走。不是因为她天生就是这个个性,而是因为在“风采大赛”整个活动过程中,周瑛深知自己的重要角色和身上所肩负的重担。做好本职工作,在舞台幕后默默奉献自己,这是每一个研会成员共有的理念。当然,即使是女汉子,要负责整个活动的物资采购以及搬运和储备,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在此,我们也要感谢学术部部长周杰与研究生会其他几位男生,正是他们发挥了男子汉的力量,才帮助周瑛同学顺利完成了全部的物资采购、储备和搬运充工作,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一点纰漏。他们的辛勤付出有目共睹,弱女子也好,女汉子也罢,都应获得我们的掌声。

 

经典形象来赞助,台前定妆外联忙

在晚会现场,观众们曾听到主持人介绍:衷心感谢经典形象设计为此次晚会提供的友情赞助!不错,这正是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经过外联部部长黄庆霞和副部长何川两位同学的不懈努力,邀请经典形象设计公司为晚会全体演员提供免费化妆。学生会外联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为各项学生活动“拉赞助”,在外面寻找愿意为学生活动提供支持的厂家,这需要通过清晰的思路与雄辩的口才才能说服对方。而在游说的过程中,每天需要来回奔波于各个厂家与研究所之间,这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实属不易。有时在游说过程中还极有可能引来某些人的冷嘲热讽。但是,个性要强的黄庆霞同学依然抱着一股不服输的态度,一家一家地跑,一家一家地说,终于为大赛请来了经典形象设计的化妆师们,这让研会的同学们不得不对黄部长竖起大拇指。虽然看不到你们奔波于各商家楼前的身影,但依然能感觉你们绕费口舌去争取、去证明自己时的场景。"You are best"这句话送给庆霞和何川最合适不过。

 

台前幕后匆匆影,废寝忘食择节目

在本次晚会中,除了以上几位同学们奔波于各种工作场所之外,还有一批人也在舞台背后默默奉献着,那就是以苏方声同学为首的本届研究生会主席团全体成员,包括常务副主席陈少敏,副主席邓旭、陈帆、寇新慧、雷通兵,秘书长莫然。他们不仅在活动初期出谋划策,同时在活动现场参与现场布置、活动安排以及奔波于各个研究所,联系参演学生,邀请老师评委。他们不仅要做好内部协调,而且还需要做好外部联络;不仅要设法让晚会办得有声有色,而且还需要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让其他高校的学生会组织都能参与进来,通过此活动,宣传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传播科苑文化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在具体的准备过程中,用一句“废寝忘食”来形容毫不为过,有时候为了确定一个活动细节,甚至讨论到大半夜;有时候为了一个节目安排,几乎忘记吃饭,直到最后忙完,才恍然大悟地说一声:“我记得我们好像还没吃晚饭啊!”如何筹划一场晚会,如何择取优秀节目,如何让观众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除了主席团成员,研会的其他同学如况辉、田牧歌、程希、魏良福、闫虎、秦蛟、周杰等同学都在晚会的筹备过程和现场活动中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研究生会的学生干部们绞尽脑汁,群策群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一起努力把晚会举办得出色、完美!让广大师生满意!

 

日练文辞百千遍,只求台上好表现

晚会成败,前期在于筹划,临场则在于主持。本次晚会能取得如此成功,离不开主持人褚晓杰和刘早两位同学的辛勤付出。在排练时,第一次搭档让这两位主持一度缺乏默契,但是为了能让晚会取得最佳效果,他们废寝忘食,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十几个节目的精美台词,他们每天反复练习,只求在台上能完美展现。台上的协调默契,他们会互相交流,通过彼此熟悉互相了解各自的个性特点,从而形成更融洽的合作。对于节目过程中穿插的游戏环节、抽奖环节,他们对现场的把控均非常到位,临场的舞台表现非常完美。虽然他们作为主持人不能参与节目评奖,但在大家的心目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除了以上同学之外,武汉教育基地小洪山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小洪山记者团的同学们也为晚会的顺利举办默默地奉献着自己。虽然不是每次活动他们都有参与,但是他们的付出依然有目共睹。

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参与者的付出。每一次收获,都少不了大家一起共享。也许,舞台背后的那群人不是最光鲜、最耀眼的,聚光灯可能永远不会扫过那片角落。但是,他们应该是晚会最有成就感的人。我始终相信,付出终究会有回报。虽然科苑之星的荣誉没有冠冕给他们,但是他们付出了自己的汗水,成就了科苑之星。在鲜花和掌声下,他们才是最值得感动的人。

加油!中科院武汉教育基地研究生会的小伙伴们,你们永远是最棒的!

10月29日晚6点30,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二·3教室座无虚席,国科大学生会推出的“致知论坛”第一场讲座准时开讲。在主持人李东方的一番介绍之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儿子华光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我所知道的父亲—华罗庚》的讲座。

华光从父亲小时候说起。华罗庚对数学的热爱与起步得益于他的三位恩师。第一位是韩大受。这位家乡的老师自己办学校,这才使华罗庚有学上。第二位老师叫李月波。他是许多人公认的好老师,因为他才让华罗庚对数学有了兴趣。第三位老师叫王维克,他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博士,是居里夫人的学生。当时的华罗庚喜欢找王维克借书,但他借书不单单借某一类的书,而是这借一本那借一本,都有涉猎。这时王维克就对华罗庚说:“学习就像是挖井,首先你要找对地方,然后就在这个地方一直挖,不要东一铁锨西一铁锨,只有这样才能挖出水。”这才使华罗庚更加专注于数学。

接着,华光又讲述了另一个故事,华罗庚的字写的不好看,数学试卷上的字迹,在别的老师眼里就像螃蟹爬出来似的,有的老师就说“这个孩子定成不了大气候”,而此时王维克却反驳道:“你要让华罗庚当个书法家那就非常难,但从他的试卷中可以很容易看到他的思想,这说明他在积极思考。”这就是后来华罗庚所说的“王维克是他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者”。这些话深深地启发了少年时的华罗庚。于是从那时起,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五十页的微积分培养了华罗庚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随后,华光提到了他父亲所写的两篇文章:其一是《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其二《聪明在于勤奋,天才由于学习》。他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华罗庚对学习的见解。

第一,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在家里吃饭时总是边吃饭边想问题,想着想着就不知道自己已经吃了几碗饭了,这时他就会问家里人他吃了几碗饭,如果是两碗呢,就不吃了,如果是一碗就会再吃一碗。华罗庚对他的学生也非常严格,他总是对他的学生这样说:“你们脑子里要存几个问题,当你吃饭、坐车甚至睡觉时就可以想这些问题,不要浪费一点点时间。”华光用梅兰芳的一句话来总结他的父亲:“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是最勤奋的。”

第二,天才在于学习。华罗庚每次看书都会从目录看起。然后根据目录联想书中会有哪些内容,接下来再看书的内容,然后做比较,看看自己想到的和书中是否一样。他说这是一个努力学习的过程,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要在学习思考中找到自信,找到学习方法。华罗庚有时会写一些文章,有些文章会得到发表,而有些却不能。那些没能发表的文章是被告知别人已经发表了。开始,华罗庚很受打击,为什么自己研究出来的却是别人已经发表了的,这样研究还有什么意义?但是后来他又想,别人能想出来的东西,我自己也能想出来,这不正说明自己还是很聪明的吗?于是他就从中找到了自信。他就是这样一个能把不好的环境变成好的环境的人。

第三,天才在与积累。华罗庚说,知识在于积累,只有打好了基础,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对知识有更深的行掌握。

接着华光说起了父亲的三个特点。首先他热爱数学,热爱祖国。因为热爱数学,才会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有了成就之后才能报效祖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英国进修和在美国任教期间,华罗庚分别于抗日战争爆发和新中国解放后毅然回国。第二个特点是注重真才实学,认真专注做事,不注重虚名。在一次和剑桥大学的教授聊天后,教授让华罗庚去剑桥大学读博士,并声称别人要读5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华罗庚只需2年。但华罗庚却说:“我去剑桥是学习的,不是为了去拿博士学位。”同时华罗庚做事要求严格,严谨,也绝不拖拉,只要认准的事一定要做到底。第三个特点是在处理生活与工作时,华罗庚总是把工作放到第一位,生活温饱即可。此时华光说起父亲在西南联大教书时的情境,那时生活条件很是艰苦,有许多老师都会出去兼课来补贴家用,有个老师的孩子向华光嘀咕道“如果你父亲也出去兼职也不会落得这么清贫了”。多年以后,华罗庚知道这事后说:“如果我那样做的话我就不是现在的华罗庚了。”话语引起了现场一片掌声。

随后,华光提到机遇问题。如果说科学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得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这种机遇对华罗庚来说就是应用数学领域的开展。他开展了我国应用数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并对统筹法、优选法的形成和应用做了巨大贡献。

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向华光提出了很多问题,他一一解答。随后学生会向华光教授赠送了礼品,讲座结束。

据悉,致知论坛是国科大学生会推出的一系列致力于服务同学,传播科学精神的讲座,学生会主席、地质与物理研究所研二学生李政向笔者介绍到,后期还会邀请一些企业人士、体育和娱乐明星来做演讲,希望从各方面丰富科学院学生的知识,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李政还补充到,此次讲座邀请华光教授作为嘉宾,一是因为自己跟华光教授比较熟,可以利用这个资源;二是想让同学们知道我们科学院还“隐藏”着这样的名人之后。

提起华罗庚教授,想必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这个名字。他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10月29日晚6点半,华罗庚教授之子华光教授做客致知论坛,为大家讲述他的父亲华罗庚的故事。

华光从他父亲小时候说起。华罗庚对数学的热爱与起步得益于他的三位恩师。第一位是韩大受。这位家乡的老师自己办学校,这才使华罗庚有学上。第二位老师叫李月波。他是许多人公认的好老师,因为他,才让华罗庚对数学有了兴趣。第三位老师叫王维克,他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博士,是居里夫人的学生。当时的华罗庚喜欢找王维克借书,但他借书不单单借某一类的书,而是这借一本那借一本,都有涉猎。这时王维克就对华罗庚说:“学习就像是挖井,首先你要找对地方,然后就在这个地方一直挖,不要东一铁锨西一铁锨,只有这样才能挖出水。”这才使华罗庚更加专注于数学。

接着,华光又讲述了另一个故事,华罗庚的字写得不好看,数学试卷上的字迹,在别的老师眼里就像螃蟹爬出来似的,有的老师就说“这个孩子定成不了大气候”,而此时王维克却反驳道:“你要让华罗庚当个书法家那就非常难,但从他的试卷中可以很容易看到他的思想,这说明他在积极思考”。这也就有了后来华罗庚所说的‘王维克是他数学成绩的第一个赏识者’的由来。正是由于这些话深深地启发了少年时的华罗庚。于是从那时起,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五十页的微积分培养了华罗庚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随后,华光提到了他父亲所写的两篇文章:其一是《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与积累》;其二《聪明在于勤奋,天才由于学习》。他主要从三个方面谈到华罗庚对学习的见解。

第一,聪明在于勤奋,他讲到了华罗庚的几个小故事。华罗庚在家里吃饭时总是边吃饭边想问题,想着想着就不知道自己已经吃了几碗饭了,这时他就会问家里人他吃了几碗饭,如果是两碗呢,就不吃了,如果是一碗就会再吃一碗。华罗庚对他的学生也非常严格,他总是对他的学生这样说:“你们脑子里要存几个问题,当你吃饭、坐车甚至睡觉时就可以想这些问题,不要浪费一点点时间。”华光用梅兰芳的一句话来总结他的父亲:“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是最勤奋的。”

第二,天才在于学习。他说起他父亲每次看书都会从目录看起。然后根据目录自己联想书中会有哪些内容,接下来再看书的内容,然后再做比较,看看自己想到的和书中是否一样。他说这是一个努力学习的过程,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提到学习过效率。同时也要在学习思考中找到自信,找到学习方法。华罗庚有时会写一些文章,有些文章会得到发表,而有些却不能。那些没能发表的文章是被告知别人已经发表的。开始,华罗庚很受打击,为什么自己研究出来的却是别人已经发表了的,这样研究还有什么意义?但是后来他又想,别人能想出来的东西,我自己也能想出来,这不正说明自己还是很聪明的吗?于是他就从中找到了自信。他就是这样一个能把不好的环境变成好的环境的人。

第三,天才在与积累。华罗庚说,知识在于积累,只有打好了基础,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对知识有更深的掌握。

接着华光说起了父亲的三个特点。首先他热爱数学,热爱祖国。因为热爱数学,才会在数学领域有所建树,有了成就之后才能报效祖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英国进修和在美国任教期间,华罗庚分别于抗日战争爆发和新中国解放后毅然回国。第二个特点是注重真才实学,认真专注做事,不注重虚名。在一次和剑桥大学的教授聊天后,剑桥大学教授让华罗庚去剑桥大学读博士,并声称别人要读5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华罗庚只需2年。但华罗庚却说:“我去剑桥是学习的,不是为了去拿博士学位。”同时华罗庚做事要求严格、严谨,也绝不拖拉,只要认准的事一定要做到底。第三个特点是在处理生活与工作时,华罗庚总是把工作放到第一位,生活温饱即可。此时华光说起父亲在西南联大教书时的情境,那时生活条件很是艰苦,有许多老师都会出去兼课来补贴家用,有个老师的孩子向华光嘀咕道:“如果你父亲也出去兼职也不会落得这么清贫了”,多年以后,华罗庚知道件这事后说:“如果我那样做的话我就不是现在的华罗庚了。”引起了现场一片掌声。

随后,华光提到机遇问题。如果说科学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得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这种机遇对华罗庚来说就是应用数学领域的开展。他开展了我国应用数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并对统筹法、优选法的形成和应用做了巨大贡献。

最后,华光这样总结了华罗庚。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好老师,抓住了机会。家境贫寒,正规教育只上到了初中毕业。父亲反对他搞数学,19岁患伤寒病致残,只有很少的几本书,环境闭塞,单科独进。

华光讲述完以后,进入了提问环节,一位同学问道:“你父亲有这么大成就,您有没有很大压力?”华光却这样回答:“我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父亲有这样大的成就,对父亲的工作不是很了解,所以就没什么压力。”

你还未踏上归程吗?
可知那黄栌已然抽芽,春燕已然衔泥?
可闻世事无常,玉华朝夕易主?
可还记许我归来,许我红妆?
可愿舍罢金玉暖香,与我桃源山野?

 你还未踏上归程吗?
可知那鬼见愁依旧高耸,甘露却已风干?
可闻人心易变,双清又添新愁?
可还记为我对镜贴花,月下吟唱?
可愿梦魇时软语相陪,悄然如昨?

你还未踏上归程吗?
可知卿门前渐冷,双亲渐老?
可闻家中败落,佳人将许旁人?
可还记推我轻荡,看我笑靥如花?
可愿就此跨马回程,不枉我望眼欲穿?

你还未踏上归程吗?
可知那黄栌叶乍然顷红,漫山晕染?
可知秋叶似血遍落,铺成红妆?
可知我终是不敌种种,凤冠霞帔踏妆而去?
可知红叶许我年年红遍,代我等你归来?

香山都红了,你还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