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项艳】11月11日晚,国科大第一届辩论赛决赛在玉泉路校区教学楼阶梯教室阶一六举行。学生处处长谭红军、副处长王岗、团委老师陈睿、李佳等评委出席了现场,最终物理学院赢得了冠军。

此次活动分为两场:决赛和趣味赛。决赛双方是来自物理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八名同学,就“知易行难——知难行易”这个辩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在辩论过程中双方辩手犀利的言辞、严谨的逻辑和机敏的反应赢得了在场观众阵阵掌声,辩论过程难分伯仲。学生处处长谭红军在点评中通过辩论赛把辩论的目的上升到现实生活的高度,指出,“辩论是对大家素养提升的一种锻炼:论点主要是基于我们的立场和视角来进行阐述,就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一般,尽管我们不能选择辩题,但我们需能明确自己的观点、立论,做到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在辩论中也能培养我们辩证看问题的哲学思维素养,从而深刻理解‘辩论’与‘辩证’的关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就是要系统地、全面地分析问题,要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吸众人之长,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比赛恰逢11月11日,趣味赛选择的辩题为“到底爱情靠勤奋还是爱情靠缘分”,引起了现场同学的兴趣。比赛双方分别由男方和女方组成,现场风趣幽默,四个光棍男生更是赢得全场哄堂大笑,其中一名辩友为了更有说服力当场送电影票,另一名辩友则为了表达爱情靠勤奋的重要,主动选择弃权自己的立场,加入女方阵营。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科院同学并不是外人眼中的“书呆子”。

第一次辩论赛的成功举办,为以后举办再次辩论赛提供了先例,也为爱好辩论赛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参与其中的机会。现场的观众对此次辩论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位参加了辩论而与决赛失之交臂的念同学为今晚没能上场表示很遗憾。另一位孔同学说,“语言是富有魅力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对以后的学习工作也很有帮助,辩论赛则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语言组织和逻辑思考能力。”

 

【新闻网讯 记者李艳丽】11日上午9:00,第七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开幕式结束后,国科大管理学院院长、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虚拟经济的开创和推进者成思危教授做了重要报告。

成思危回顾了中国虚拟经济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介绍了世界货币体系,提出了本届研讨会的新话题——“虚拟商务”。

成思危简述了虚拟经济的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虚拟经济提出后,许多人不赞成甚至反对。当他和刘骏民较早地提出虚拟经济后,发表的文章不被学术界所承认,但他认为一个新的东西出现时,难免众说纷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和相互交换意见,最后会趋向一致,殊途同归。第二阶段是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虚拟经济,要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这之后没有人正面反对虚拟经济,但它还没有被普遍接受,人们会用金融经济等其他词代替虚拟经济。不过十六大以后很多人沿着这个方向去研究,虚拟经济的文献资料增加得很快。第三个阶段是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虚拟经济的问题备受关注,十几年间,大家对虚拟经济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现在经济界、金融界、系统工程界人士对虚拟经济的认识基本一致,但也有一些分歧。成思危反对把文艺创作作为实体经济,他认为文艺是上层建筑,如果在画一幅画或写一部小说前就想赚多少钱,那就糟糕了,所以文艺创作是智力劳动,不是实体经济。他不赞同虚拟经济仅仅是金融的观点。虽然虚拟经济与金融有很大关系,但它并不完全是金融资本,它有信用、知识、社会三种资本,它的范围远远超过金融的交换。还有一个问题是虚拟经济的英文翻译“fictitious economy”,fictitious有虚幻的意思,具有贬义含义,外国学者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了让外国学者接收虚拟经济,就像“非公经济”一样,成思危也考虑过用“非实体经济”代替虚拟经济,不过他强调,词上的争议不是主要的,搞好虚拟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才是最重要的,他仍然坚持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以融资平台为依托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成思危分析了当前很重要的问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涉及到虚拟经济的寄生性特点,虚拟经济是从实体经济中产生的,又反过来作用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产生过程的货物积压、市场萧条等会传递到虚拟经济系统中,虚拟经济系统中产生的货币贬值、金融危机等也会传到实体经济系统中。现在没有哪个国家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可以相互独立的,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是空中楼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的问题是相互作用的,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之后,发生了银行惜贷、投资者惜投、消费者惜购的现象,阻碍了实体经济,这样金融危机就演变成了经济危机。研究表明全球的虚拟经济膨胀得很快,如果没有与外界的资金和信息交流,就会造成经济整个体系失稳,失掉稳定性后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系统完全崩溃,一种是在较低的水平上恢复系统的稳健性。他还提出并延伸了虚拟经济是经济的软件的观点。第一,虚拟经济从实体经济中产生,虽然现在它发展得相当独立了,但其根源仍然是实体经济。第二,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但它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体经济创造价值的能力。第三,虚拟经济本身包含虚拟资本的运动,比如信用、知识和社会资本的运动。

成思危介绍了世界货币系统的改造和汇率问题。货币系统是虚拟经济一个很重要的范畴,现在各国纸币的发行,已经不是靠国家的黄金储备,而是靠各国政府的信用,所以纸币的价值是通过它的购买力来衡量,这样就引发了国际汇率博弈问题。他认为,不应该用PPT(购买力评价)来衡量中国的货币价值,购买力有国内购买力和国际购买力两种,两者并不等同,不能相提并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提出汉堡包指数,认为北京的巨无霸汉堡包售价比伦敦的低40%,那么中国的人民币就低估了40%,成思危认为这荒谬至极,汉堡的价格差异并非主要由于面粉、西红柿等原材料,而是在于劳动力的价格差异,按这个逻辑,只有当中国工人的工资等于英国工人的工资时,人民币才没有被低估。他指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与各国文化价值和消费结构有关,有待继续探讨研究。

成思危还提出了这次研讨会延伸的话题——“虚拟商务”。以前主要研究交换方面的虚拟经济。在交换方面,电子商务把实体经济虚拟化,国外的虚拟经济主要指的就是电子商务,在生产方面,研究怎样应用信息技术使生产过程优化、虚拟化。从现在来看,国内流通方面对于虚拟经济的研究还不够,流通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8%,欧美的一些国家都在10%以下。交换方面电子商务近几年来发展很快,从下单到支付到配送都有不少新的形式。既然虚拟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模式,也应该研究它的生产、交换、流通,这次会议就特意扩大研讨的内容。从狭义上讲,虚拟经济就是电子商务的下单、支付、配送,但扩大来看,还有很多探讨的方面,比如如何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如何让更高效地完成支付和地配送,电子商务如何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第四方物流等新技术,如何改进物流等方面,实现综合集成,整体优化。

最后成思危提到撰写虚拟经济发展史的计划,希望大家深入探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虚拟商务,打开新的研究领域。他解释了为什么不建议研讨会改成论坛,因为研讨会更务实,他还希望大家给虚拟经济年鉴工作更多的鼓励,让中国的虚拟经济在世界经济上占有一席之地。

11月10早上,伴着濛濛的细雨,国科大玉泉路礼堂迎来了一群青春靓丽,生机勃勃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北京舞蹈学院的指导老师和年轻的学子们,为了晚上7点开始的这场丰盛的民族舞蹈盛宴,早早地赶来并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彩排工作。

舞蹈人身上永远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在打动我们,演员们用肢体和表情将属于生命的独特体验,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从动作的幅度,到情绪的渲染,每一个细节老师都给予悉心的指导。在欢快的《东北秧歌》舞蹈中,彩排正式开始。演员们自信、潇洒,充满青春的活力,将秧歌这一为广大群众熟知的舞蹈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彩排的舞蹈中,既有群舞的壮美,也有独舞的秀丽。《六月清荷》带着浓浓的江南水乡风范,仿佛一缕清风吹过我们心头。纯属的技艺和翻飞的彩扇,将六月荷花的柔美多姿渲染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轻松活泼,演员们的动作和神情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快乐而美好的爱情故事。

在彩排之余,我们对演员进行了简单的采访。本次演出的演员都还很年轻,不少是2012级的新生。但年轻的只是年龄,表演经历可是一点不“年轻”。在我国,“桃李杯”舞蹈大赛有舞蹈界奥斯卡奖之称,而他们中的不少演员都是“桃李杯”大赛的获奖选手,实力由此可见一斑。他们平时经常参加各种演出,场地包括国家大剧院,各大高校和全国各地的巡演会场。多种多样的表演经历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舞台经验,也丰富了他们对于舞蹈的认识。从小开始的舞蹈训练带给了他们很多伤痛,有一个同学说:“我们今天来的每个人身上都有伤。”话虽如此,可从他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坚持和热爱,他接下来说:“我们热爱舞蹈,所以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演出,以苦为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路坚持下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 当问及紧张与否时,他们自信的笑容给了我们答案。对于舞蹈演员来说,熟悉舞蹈场地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问到他们对场地有何要求时,答案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是专业的演员,即使没有舞台我们一样可以舞蹈”,但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却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感动。

从节目单上得知,今晚礼堂将会上演一场无比精彩的民族舞蹈精品晚会。演出节目除了汉族舞蹈之外,藏族舞、傣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等少数民族舞蹈也将轮番上演。根据我们的了解,今天上午进行的是第一次走场,目的在于让演员们初步熟悉舞台。下午2点将进行联排,所有演员服装到位,开始正式预演。演员们化妆也在下午进行。晚上7点,晚会将正式开始。我们期待这一场纯粹而绚烂的舞蹈盛宴,也祝福这群优秀的演员们演出顺利,有更加辉煌的明天。

【新闻网讯 许静静】11月11日上午9时,第七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主楼会报告厅第一会议室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为“虚拟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目的是以虚拟经济的视角探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近百名专家学者、政府机关和企业界知名人士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寿阳教授汪主持,他代表主办方向各位与会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与会领导。汪寿阳提到,成思危先生作为虚拟经济研究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一直致力于虚拟经济研究的发展,2000年在成思危先生的推动下,召开了第一届虚拟经济研讨会,虚拟经济研究以此为平台不断深入。

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苏刚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院士分别致辞。苏刚代表中国科学院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强调了虚拟经济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苏刚讲道:“随着金融市场多样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虚拟资本的种类不断增加,规模也在迅速膨胀,全球经济体制间的交互影响不断增强,虚拟经济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进程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苏刚认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实体经济中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经济社会中的活动主体提供了投资途径,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规模也给经济系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虚拟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协调,不能因为虚拟经济出现了问题而影响实体经济。苏刚表示非常高兴看到虚拟经济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产学研的结合势必推动虚拟经济研究领域更好地发展。他提到中国科学院大学非常重视虚拟经济学科的发展,虚拟经济和数据科学研究中心自2007年组建以来,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从中科院、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和其他政府机关、国内外企业及研究机构获得36项科研基金,总经费金额为3500余万元。怀进鹏则指出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很多新的问题、新的实践。

虚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界的支持,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和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石勇教授宣读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教授的贺信。

成思危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他首先诠释了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这一概念,即虚拟资本在金融平台上流通,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成思危先生希望大家能坚持定义深入理解虚拟经济。然后,他阐述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渗透的作用关系,虚拟经济由实体经济产生,限制货币资本化、有价证券市场化和国际金融一体化催生了虚拟经济,虚拟经济科优化资本配置,其产生的货币贬值、金融危机也反映到实体经济中,实体经济发展不好也会影响虚拟经济,比如通过贷款融资的企业经营不善,将导致银行坏账,进而银行息贷、投资者息投。接着成思危讲解了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最后提出本次研讨会的延伸话题为虚拟商务。成思危认为,要综合集成、整体优化来处理虚拟经济的问题。

10:00-11:30为嘉宾报告时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若恩教授做了题为《市场经济内在周期性和不稳定性》的报告,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王毅司长以《经济增长放缓下的货币信贷运行》为主题做了报告,一号店董事长、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管理学院于刚教授以《电子商务的创新和一号店的实践》为题做了报告,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刘晓欣教授报告了《虚拟经济的统计刻画》。

下午13:30-16:50为分会时间,三个分会场同时举行会议。第一分会场由刘骏民教授主持,议题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第二分会场由范体军教授主持,讨论“互联网时代虚拟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第三分会场由杨晓光研究员主持,讨论“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本次研讨会不仅从理论分析出发探讨虚拟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还与企业界联合探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本次研讨会还将虚拟经济的相关理论应用到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献计献策。

新闻链接:

“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从2000年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是一个学者、企业家和政府监管官员的学术交流平台,交流关于“虚拟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讨论有关理论、理念以及实践中的操作和监管方面的问题。

11月7日,国科大明德讲堂系列讲座之文艺版块第七场讲座,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包林题为“艺术的价值”报告会在中关村校区教学楼S206顺利举行。会议由国科大人文学院副教授詹琰老师主持。

主持人在介绍完包林的基本情况后,向在场观众提出了“科学与艺术关系”的问题,旨在期望同学能通过包老师的演讲获得回答这一问题的线索。包林的演讲从美国总统的大选开始,指出美国选举制度和中国选举制度的不同从艺术发展过程中也可见一斑。随即,包林以绘画的演变为例子向同学们提纲挈领式地勾勒出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史。

包林认为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把时间的艺术与空间的艺术融合在一起”,中国古代画家重视的是意念和顿悟。宋代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峰,自此以后就再无变化,包林把中国古代绘画的系统形容为“封闭式”的,他谈到,“中国绘画的系统是自我循环的,闭门造车式的,到了清代‘四王’基本靠模仿前朝,没有一点创造。”

接着,包林强调西方绘画恰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并指出“透视”技术在西方绘画史里的重要意义,“而中国画重意境,不一定要反映现实,所以我们画中没有光影,我们不需要反映真实,而是要创造意境”。包林枚举了文艺复兴时期赫赫有名的画家及其名作证实了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运用透视技术来反映他们所认为的真实。到了17世纪,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把透视技术发挥到极致,“美术在摄影术诞生之前造就了高超的再现技术体系”。

古典主义绘画达到高峰时候,西方绘画并未停止探索,印象派的大师马奈把“观众的权利”引入绘画,画面的构图不单纯是严格按照古典主义的“三一律”来还原事实,而是为了构图需要打破了光影的传统组合。“马奈开启了现代主义的大门,是现代主义的大师”,包林认为,“这是西方绘画的第一波价值探索,马奈之后的毕加索、塞尚的绘画是解构式的,像不像已经不再重要”。

把自然想象解构,也预示着科学对绘画的影响逐渐加深,“绘画逐渐向科学靠近”。之后风格派运动的包豪斯、抽象变现主义以及美国的极简主义都和科学对绘画的影响以及绘画对科学社会的反思离不开。包林认为,20世纪杜尚发现了“实物的权利”是西方绘画艺术的第二波价值探索时期,后现代主义的悄然兴起,“这波探索对中国艺术家的冲击最大”,包林接着解释第二波价值探索,“绘画艺术开始从自身经验出发,驱走了绘画的叙事性,写实性,增强了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了‘多维度的复合含义网’,是新表现主义”。

包林又谈到中西方绘画艺术两种系统的原因,他认为中国系统之所以封闭就在于缺乏创新,没有实验的精神,只靠顿悟和思考。而西方绘画在遇到困境之时,艺术家们能不断实验,冲破困境,探索出了新的艺术价值,“这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一样的”。

包林还指出,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波的绘画价值探索,探索关注于个体存在的艺术,关注现实和历史的艺术。包林还为同学放映了自己创作的绘画。最后,包林针对主持人在讲座伊始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科学和艺术是我们左右大脑,只有两边平衡了才能保证个体不会走错方向,希望大家也要多多关注我们国家艺术的发展,艺术和科学都强大了,我们国家也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

讲座赢的了同学们的掌声,报告会后,诸多同学都没有立即离开会场,而是与包林就自己的困惑展开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