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建超画的“一座山”深深地印在今天出席“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道德建设论坛”的听众心中。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的背景是对我国学风现状的估计。他把学风蜕变分为三个层次:具有学术精神、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而最高峰正是在学术不端部分高高耸立。“真正具有学术精神和达到学术腐败的都是少数,大量的人处于中间。”郑建超将其形容为“两头矮中间高,发展趋势堪忧。”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引发了我国学术界的信任危机。今年已是中国科协第二次在年会上专门组织“学术道德论坛”,多位院士、大学校长及英美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言,希望能为“遏制学风下滑”寻找出路。
“学术不端影响的不仅是学术界”
今年9月《科学》杂志一篇题为《中国的科研文化》的社论,直指中国目前的科研文化“浪费资源、腐蚀心灵”,并让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减慢。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不可小视,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的信心,阻碍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公德的培育。因为科学家在公众心中是道德的典范,公众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这种形象一旦受到冲击,对社会的影响巨大。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学术不端行为似乎呈现出蔓延的趋势,而被寄予厚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更是成为“重灾区”。中国科协所作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表明:超过六成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研道德水平下降;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
原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在演讲中展示了一张反映学术生态的漫画,画中代表着“质疑、批评、诚信、反思……”的大树都被砍光,一棵浮躁的大树却枝繁叶茂。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更是呼吁道:“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念都变了,我们的学术道德维护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有假牛奶,就有假论文”
一位参会代表提到自己教育孩子的忧虑:在对上6年级的孩子教育过程中,他发现孩子老实很吃亏,如果不教给孩子一些成人世界的“规则”,孩子在学校就会什么也得不到。从小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将来长大了会怎么样?这位代表的担忧引来在场很多人的共鸣。
曾有社会学者分析,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是人们行为失范和伦理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在此环境下,部分科技人员以金钱、官位、舒适的生活为追求的目标以至于职业道德缺失。
李静海表示,学术道德下滑是社会现象在科技界的反映。“社会上有假牛奶,科技界就有假论文,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问题的解决比科研本身更难。”
许智宏则将此比喻为:“学术生态被严重破坏,‘化肥’使用太多,树木长得高大但不健壮。”他认为,应先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更多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内容。除了专业知识,还应让学生学到理性的质疑和批判、学术自由,拥有探求真理、追求卓越、科学的奉献精神。
郑建超至今还记得儿时课本上卡尔﹒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在崎岖的山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才有机会到达光辉的顶点。”他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体制给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空间”
“项目申请同舟共济,项目执行同床异梦,利益分配同室操戈”这是如今科技界流行的新“三同现象”。 郑建超幽默了一把,笑声过后,却是久久的回味。
“任何问题如果太普遍,肯定制度有问题”,李静海说。在场多位专家都表示,我国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给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空间。
郑建超说,光靠科技群体“洁身自好”还不够,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也非常重要。我国目前体制下,大多数科学团体还不能摆脱对政府部门的挂靠依赖关系,一些部门领导习惯于把学术团体当成体现行政意志的工具,以至于学术问题受到行政干预的事时有发生。“比如科研任务务期必成、科研成果进规划、论文数量纳入考核指标等做法,定会催生短期行为、违背科学规律的不端行为。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他在演讲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景:“如果有一天,人们向一位正在埋头做实验的科学家汇报获奖的消息,而这位科学家却回答‘有这回事吗,你们没有搞错吧?’那时,我们离科技强国的目标就近在咫尺了!”
根据“腾讯—麦可思—2011届大学毕业生流向月度跟踪调查”10月份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2011届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160元,本科毕业生为2514元,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077元,呈现出学历层次越高,毕业生的平均签约月薪越高的特点,并且差距明显。
该调查以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10月的调查从9月26日开始,10月25日结束。收回独立IP地址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有效答卷20829份,其中硕士毕业生4827份,本科毕业生11621份,高职高专毕业生3950份。
调查显示,从专业来看,当前签约月薪最高的硕士毕业生专业类为电子信息科学类(5373元),签约月薪最高的本科专业类为能源动力类(3027元),高职高专则为语言文化类(2322元)。从行业来看,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是2011届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签约月薪最高的行业类,平均签约月薪分别为5794元、2784元,高职高专则为建筑业(2351元)。
2011届大学毕业生与外企、国企的签约月薪相对较高。各雇主类型中,签约“中外合资/外资/独资”的2011届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当前签约月薪最高,分别为5473元、2917元;其次均为“国有企业”,分别为4264元、2599元。对于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签约月薪最高的为“国有企业”(2205元),其次是“中外合资/外资/独资”(2190元)。
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麦可思昨日发布专项调查报告称,截至10月25日,我国2011届硕士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160元,2011届本科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514元,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2077元。
据介绍,该调查数据收集由腾讯教育频道完成,调查从9月26日开始,10月25日结束,回收2011届大学毕业生有效答卷共2.08万份,问卷设计、数据分析与解读由麦可思完成。
从专业来看,当前签约月薪最高的硕士毕业生专业类为电子信息科学类(5373元),签约月薪最高的本科专业类为能源动力类(3027元),高职高专则为语言文化类(2322元)。
签约于“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的2011届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当前签约月薪最高,分别为5473元、2917元;其次均为“国有企业”,硕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签约月薪分别为4264元、2599元。对于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签约月薪最高的为“国有企业”(2205元),其次是“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2190元)。
尚未透露明年推荐名额
据了解,在今年试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中,有13个省份实行该制度,最终有39所省级重点中学获得了推荐资格。在共计92个推荐名额中,最终有90人获得了推荐,进入自主招生面试环节并面试合格。不过北大招办并没有说明,2011年会有多少个学生的推荐名额。依照北大的方案,推荐生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
与去年发布的实施方案相比,此次北大发布的实施方案对于获得“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的高中生提出了明确要求:“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
“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监督”
依照北大的方案,中学校长须以中学和本人名义向北大招生办公室提交关于参加“实名推荐制”的书面申请。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中学将获得参加北大“实名推荐”的资质,获得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
去年试行方案出台时,如何保证公平性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对此,北大招办强调说,具有推荐资质的中学,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中学及校长的推荐资质。获推荐的学生,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学生的资格。并表示,严格落实各项程序和细节,也欢迎社会各界对此继续参与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