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器疱疹疫苗临床试验失败 |
研究历时8年,耗资2760万美元,8000多名美加女性参与 |
北半球现在的风速不如30年前那么快了,这是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分析了欧洲、亚洲、北美的800多个气象观测点的数据后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小组推测这可能与气候变化和森林植被增长有关。
该小组在新一期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报告说,法国和英国研究人员分析了欧洲、亚洲、北美的822个气象观测点的风速记录,结果显示,从1979年到2008年,大部分地方的风速都有所下降,风速下降幅度介于5%到15%之间。
研究人员认为,风速下降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气候变化可能影响了气流的传统活动模式,导致风速下降。一些地方的森林植被恢复和增长使得地球表面更为“粗糙”,也会起到降低风速的效果。
这一变化对风力发电行业的影响目前还难以评估。因为气象观测点大多测量10米左右高度的风速,而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叶片多在距地面50米到100米的高度,对这个高度的风速,目前还缺乏全球性的数据。
艺术构想图:红矮星“Gliese 581”和星系内层的四颗行星。红矮星“Gliese 581”距离地球大约20.5光年。前景中较大的行星就是新发现的“Gliese 581g”。“Gliese 581g”行星质量大约是地球的三到四倍。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科学家宣称在另外一个星系的可居住带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新地球”--“Gliese 581g”系外行星。这一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的唯一性以及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其他生命等问题的热议。在纪念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罗斯地球与太空中心成立10周年的研讨会上,与会科学家们坚信,发现外星生命只是时间问题,这种生命可能是微生物,或是其他生命形态。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海登天文馆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塞-泰森近日表示,“从细节上讲,任何行星都是唯一的。现在我们要问的问题是,地球的某些普通属性是不是在星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或者是唯一的。”泰森是在纪念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罗斯地球与太空中心成立10周年的研讨会上展开这一话题的。
“Gliese 581g”的发现点燃了科学界的热情,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因为这颗系外类地行星被发现处于其主星的可居住带上。所谓的可居住带是一个温度适宜的区域,其中温度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恰好能够维持行星表面存在液态水。这意味着,在这颗系外行星上,可能存在液态水和其他可能维持生命存在的条件。泰森解释说,“在地球上,只要有液态水的地方,就会有生命。因此,在我们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其他生命的过程中,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标签。”
不过,也有许多科学家对“Gliese 581g”是否存在表示质疑。但该行星的共同发现者之一斯蒂芬-沃格特表示,他坚决支持“Gliese 581g”的存在性。还有科学家认为,如果想检测其他行星上的条件究竟能否维持生命的存在,首要从我们自己的地球开始研究。华盛顿大学天文学教授唐-布朗李表示,“毫无疑问,在太阳系中,地球是唯一的。”
即使在地球上,动物和人类也只是地球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水滴。布朗李指出,“地球将会存在大约100亿年,而它经历了长达40亿年时间的地质变迁和生物进化,才有了现在地球上的各种动物。地球已经变化了很多。即使在地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存在生命的话,那更多的时间里,那些生命也只是微生物生命形态,而不是动物生命形态。”
此外,地球上还有一些独特的机制在维持这种可居住性,比如地球构造板块的复杂运动。这种机制会产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维持地球大气层和气候的稳定性。罗斯地球与太空中心成立10周年的研讨会参与者之一、罗格斯大学地质与海洋科学教授保罗-法尔考斯基进一步解释说,“火星上的地质构造已停止,因此火星失去了大气层。据我们所知,金星上气候太热,根本不适宜生命存在。因此地球是唯一一个位于可居住带的太阳系行星。”
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科学家克里斯-麦凯也在研讨会上指出,如果在太阳系中其他星球上能够发现生命的话,那也就意味着宇宙中其他地方也有很大可能存在生命。
地球生命在宇宙中究竟是不是唯一的?或者是,生命在宇宙中是不是很普遍?如果很普遍,那么我们距离发现系外生命还有多远的路?对于这些疑问,法尔考斯基表示,“我很乐观地相信,在我的有生之年将能够知道答案。”
尽管关于地球本身是否唯一的问题,科学家们的观点并不统一,但是他们却在发现其他外星生命形态的问题上观点出奇的一致。他们坚信,发现外星生命只是时间问题,这种生命可能是微生物,或是其他生命形态。
海洋能,具体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其开发潜力巨大。欧洲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海洋能的理论发电量预计可达到每年10万太瓦时(Twh),而目前全球的电力消耗约为每年1.6万太瓦时,仅海洋能这一项就能完全满足人类的用电需求。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开启了开发海洋能的热潮,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海洋能的开发陷入低谷。本世纪以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关注,寻找可替代能源的需求迫在眉睫,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占地球总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公共和私人投资重新涌入海洋能开发领域,尤其是波浪能和潮流能。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际社会对海洋能的关注急剧升温。目前10多个国家已经为开发海洋能出台了专门的扶持政策,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建立了全方位的海洋能测试中心,目前全球已经提出了超过4000种波浪能转化技术。根据欧洲海洋能协会今年发布的《欧洲2010—2050年海洋能路线图》,欧洲海洋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到2020年可达3.6吉瓦(GW),到2050年可达近188吉瓦,将分别占到欧盟27国电力需求的0.3%和15%。
虽然海洋能的开发潜力巨大,但与传统能源,甚至与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其它新能源相比,其总体发展程度还较低。西班牙清洁能源产业巨头伊维尔德罗拉公司的常务董事维特里在本届海洋能大会上表示,波浪和潮流发电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目前还没有开发出领先的技术,对于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量也没有可靠的统计数据。欧洲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发布的报告称,鉴于目前海洋能利用面临的技术和非技术性障碍,海洋能产业要从实验阶段发展至商业化阶段可能需要5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相对于其它类型的海洋能来说,目前人类在利用潮汐能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法国、中国、英国、韩国等多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潮汐能电站项目,有的甚至已经运营了数十年时间,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商业化,但其经济效益仍有待提高。
对于目前的海洋能行业来说,寻找到可靠的将海洋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并尽量提高其经济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与近海石油、天然气和风能等产业进行合作并加强自身的电网建设也是海洋能行业发展的重点。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苏联人一度占尽优势。但出乎意料的是,最早登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就在“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率先跨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时,苏联人会无动于衷吗?事实上,苏联人也一直在为载人登月而努力,不过由于致命设计缺陷,连续数次发射失败,让苏联人载人登月的梦想化为泡影。近日,莫斯科航空学院一实验室公开了关于苏联载人登月计划一组珍贵的解密照片,照片显示了这项失败的登月计划中的主要设备,包括从未公开的“LK月球飞船”以及从未使用过的月球登陆车等。
1. 月球飞船的天线
月球飞船的天线。其实,就在肯尼迪总统宣称美国将争取率先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时,苏联科学家仍然领先于美国同行。苏联人甚至早在1959年就已将月球探测器“月球2”号送到了月球表面。此外,他们还于1966年发射了一颗环月轨道卫星。
2. 月球飞船登陆车
月球飞船登陆车。苏联人制定了一个与美国宇航局登月计划相似的多步骤计划,其中包括一个用于环绕月球运行的月球飞船和一个用于登陆月球表面的登月车。不过,由于糟糕的火箭系统,他们的登月舱功能过于简单,质量太轻。
3. 月球飞船登陆车
月球飞船登陆车。所有本应由两名宇航员完成的活动,只能由一名宇航员完成。为了让飞船质量更轻,“LK月球飞船”登陆车最初只能搭载一名宇航员。根据设计,在登陆时宇航员只能通过一个微小的窗口观察月球表面实施登陆。
4. 月球飞船登陆车局部特写
月球飞船登陆车局部特写。在登陆后,LK登陆车与起落装置分离,这一点与“阿波罗”登月舱类似。但是,LK登陆车为了再次减轻重量,它起飞时的引擎采用与登月时相同的引擎。
5. 月球飞船登陆车支架
月球飞船登陆车支架。设计用于将LK登陆车送入环月轨道的L2月球轨道舱同样也为了减轻重量而减配。两个飞船之间没有内部连接设施,因此宇航员不得不在飞船外部进行太空漫步从而进入LK登陆车。
6. 月球飞船舷窗
制动机制。然而,苏联人有装备,但他们没有足够好的火箭。登月需要一个指令舱和一个登月舱。这两个装备重量都很大,它们需要相当大的推进力才能进入环月轨道,于是苏联人计划采用他们的“N1”火箭。
8. 登月舱部分拆解后的情形
登月舱部分拆解后的情形。但是,1971年和1972年的两次发射失败让指令舱和登月舱成为一堆废物。由于没有适当的发射系统,苏联人的登月计划被迫搁置。
9. 内部组装
内部组装。在数次试验任务中,LK登陆车都被送入太空中。在模拟轨道中,前两次无人驾驶LK登陆车成功完成测试。由于“N1”火箭发射失败,第三次飞行试验被迫中止。1971年的第四次飞行取得成功,但是直到数年后试验登月舱才开始返回地球,飞向澳大利亚上空。
10. 月球卫星
月球卫星。美国宇航局在一份报告中解释说,当了解到这是苏联的太空项目时,他们才确信这不是澳大利亚的核试验。为了打消人们对核试验的担忧,当时的苏联驻澳外交官出面澄清,这是登月舱的试验装备。
11. L2月球轨道舱部分拆解后的情形
L2月球轨道舱部分拆解后的情形。考虑到美国人已经率先登月,苏联人的登月计划显得并不那么紧迫和必要,而且耗资过于庞大。因此,苏联人开始转向建设太空实验室,登月计划的部分设备被销毁和拆除,部分部件被莫斯科航空学院珍藏。
12. L2月球轨道舱部分拆解后的情形
L2月球轨道舱部分拆解后的情形。莫斯科航空学院的学生可以被允许研究这些设备。
13. 登月舱舱口警示语
登月舱舱口警示语。俄罗斯一位记者通过种种努力,得以进入该实验室获得了这些设备的照片和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