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惯例回老家,去年那些面孔还依稀在目,却心生无限感慨,居然一年又过去了。那老房子还是去年的模样,可这一年里每个人都经历了许多的事,在改变着。

大叔干活挣钱多了,脸上亮堂起来了,除了那两鬓的几许白发,虽说是五十多岁的人,可看起来真不像。三哥家的大娘躺在床上了,起不来了,八十四的人啦,去年还把我迎进门,塞了些糖块瓜子,这会儿却摔得下不了地了,长久地不动弹,腿都萎缩了,以后不知道拄着拐杖能不能走。

印象最深的还是九十岁的两位老人家,想起了那句俗话——“家里有老就是宝”。九十多岁的邻居家爷爷,爸爸也好几年没去见他,我自然觉得不曾见过,一人在家,身板硬朗,还自个儿扫扫地,不管怎么劝阻,他还是从屋门口蹒跚送到大门口,紧紧握着爸爸的手,扶着门框望着,我们回头挥手,看见他扶着门框慢慢地转过身,爸说这般年迈了,爷俩还能到一起握手寒暄真的很高兴。还有我那年近九十的大娘,去年阴暗掌着灯的屋里还坐满了人,可这会她却一人在家,爸爸一踏进她家院子,别人还没听到,她就说“兄弟来了”。她背驼得很厉害,走起路来个头也不过一个八九岁孩子的个头,二十年前,她也是驼着背背着我的,可我却一丝都不记得了。夜里自己一人住着这大屋子大院子,她总觉得害怕,以前不害怕,这年却害怕起来了,听得我们好心酸。离别时她佝偻着背站在院门前的小坡上,望着我们离去。每年过年都去给舅老爷和舅奶奶拜年,这次她第一次给了压岁钱,可这会儿,妹妹上大学了。

大娘家的屋里坑坑洼洼的土地面上刷了层水泥,这真是一件大变化!除夕夜,二大爷摔到了石桥下,还发烧了,妈妈去看了,爸爸硬把他拉来吃这一年的第一顿也是少有的一顿团圆饭,我一直觉得那不算什么桥,只有一米半长。吃完饭,下了山,发现哥把山路修了修,总归能上去辆三轮车拉玉米、果子啥的啦。

等到假期快结束了,爸爸说,最后三天了,咱跟孩子清净下,别叫人来吃饭,也不出去吃饭了。原来这也可以是个那么奢侈的事情,那么多清静的日子过去了,最后这几天却办不到了,略微伤感。那天送走姑姑一家,四人挽着胳膊往回走,月光皎洁,影子好生清晰,妈妈烧伤的手指被老爹握得喊疼,不过就这样挺好,影子好活跃,心情好好。

俗话说: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一个人只有拥有了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才会拥有征服世界的力量。责任心是为人处世之根本。在事故面前只会推卸责任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据“温州网”报道:2014年4月19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昌南县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将一市民殴打吐血,此举惹怒上千市民围殴城管,致两城管休克。而城管负责人给外界回复则是:遭围殴的五位城管人员不是正式员工,而是请的临时工。看到这则新闻,我已难抑愤慨之情。为什么每次事故之后,定在风口浪尖上的都是“临时工”。用“临时工”来封堵媒体大众的评论,逃避事故责任,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展现给广大人们的是这些单位的懦弱与不敢担当。

我们说:临时工没有错,错就错在这个词的挡箭牌效果。且看这些年的“临时工事件”。2006年10月12日,三叉港中学高二女生谢静在校外和同学发生纠纷,看到一辆警车从身旁经过,于是拦车报案,当时警车内有四名男子,他们要求谢静上车说明情况。当晚,四人强行将谢静带到酒店将其强暴。派出所说开车的是临时工。2013年01月29 四川宜宾城管无故追打女市民,追求责任时,宜宾西城城管执法大队表示,当事人为临时工,已被停职。新华网报道:2013年5月16日,济宁女幼师用膝盖顶5岁男童下体,致使男童生殖器肿成樱桃,卧床半月。最后园方给出的答复就是该虐童女教师系临时工。2013年7月15日,有网友爆料称,武汉武昌区社保局某员工在工作时间玩纸牌接龙游戏,且态度很差。武汉武昌区社保局官方称其为实习生,7月9日才到该处报到,目前还未与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临时工事件”还有诸如:制造“纸馅包子”事件假新闻的,电视台说记者是临时工;孙志刚被打死时,媒体说打人者是救助站的临时工;逍遥津滑车案的操作员是个临时工;泉州市随地尿尿还打人的执法人员还是个临时工……例子很多,无需再多列举。事实让我们看到,“临时工”已经成为当下某些领导们的万能金盾,可以抵挡一切丑行。既然每次犯事的都是临时工,那我不禁要问:为何你们还要屡屡招募一批这样极易犯罪的团体入职?毋庸置疑,因为临时工三个字可以抵挡一切外界舆论,可以为某些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逃避责任。

临时工是无辜的,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种,具有廉价、机动性强、风险性高等特点,是各大单位处理应急事件的优选目标。他们几乎没有自主权,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们没有生活保障,没有安全保障,也鲜有法律保障。在夹缝中生存,实属弱势群体,本应获得社会的更多关爱与同情。而如今,在某些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的卖力“宣传”下,他们已经成为一个犯罪率极高,做事懒散,没有责任心,没有法律意识的团体。在一次次重大新闻中,他们成了替罪羊,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他们用更高的失业率无辜地为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们换取了短暂的高枕无忧。

俗话说得好:一个人只有敢于承担责任,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大的责任。没有责任心的人,又怎么能获得社会对他的信任?没有责任心的领导,又怎么敢奢望他能为广大人民服务?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生存的机会。临时工也许能为他们顶替暂时的罪名,却不可能为他们带来永久的安宁。因为,他们虽然堵住了舆论的批判,却失去了人心,丢失了广大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

在各类“临时工事件”中,我们不排除个别案例确实是临时工或者协管员所为。但作为招聘单位或者个人,也难辞其咎。针对这些临时招募的员工没有一个合理恰当的培训过程和管理制度就让他们参与正常社会治安,这是一种对社会对人民的不负责任。当然,在大多案例中,所谓临时工,无非是领导们的遮羞布与替罪羊。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希望那些已经或者欲将责任推脱到临时工身上的单位或者领导能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也跪求你们放过这一弱势群体,给他们更多关怀和生存空间。同时,也希望国家能成立一个临时工安全管理部门,并能出台更多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临时工管理制度,同时从法律和人性道德上给临时工们更多的关怀与保障。

在世界地球日到来前夕,国科大青年志愿者协会于4月12日举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骑自行车活动,以此宣扬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身边更多人加入环保的行列。

此次骑行的目的地是永定河生态走廊,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镇,距离国科大玉泉路校区20余公里。永定河生态走廊位于妙峰山脚下,有山有水,环境优美,大家在骑行宣传低碳的同时能够享受北京美丽的春天。

来自国科大的五个学院共17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骑行活动。户外骑车不仅仅是男生的爱好,许多女生也对此也有很大的兴趣,本次活动就有5位女生参加。一大早,志愿者们就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准时来到学校南大门旗杆处集合,活动负责人刘川简单地向大家讲解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之后大家便满心期待地出发了。

在骑行途中,队伍“一”字排开,穿梭在城市的马路,游弋于北京西郊的小道,格外引人注目。在永定河生态走廊,志愿者们稍作休息,铺上野餐垫,大家围坐成一圈,各自拿出出自己带的零食,边吃边聊,边享受着北京西郊美丽的春天。此外,在骑行及中午野餐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大家并没有随地丢弃,而是用随身携带的塑料袋收了起来。这一行为体现了国科大研究生的风范,紧紧扣住了绿色出行的主题。

当天下午五点左右骑行队伍回到了集合点,大家把车子摆在一边,再次围坐一起,畅谈途中所发生的趣事。这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生活乐趣,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多参加此类活动,也希望青年志愿者协会能提供更多的服务平台。刘川在最后的总结中说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作为当代研究生,我们不能光喊环保口号,而应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环保、宣传环保。”

此次环保骑行活动,通过骑行这一形式展现了国科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宣传了低碳环保的理念,将绿色生活理念植于广大市民的心田,充分唤起了市民参与低碳环保的热情,感染了周围出行的人们。真心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节能环保中,共同建设我们的生态家园!

4月12日,中科院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同融爱融乐的孩子们一道参加了将在五月份举行的戈壁徒步三十公里的选拔赛。

这次的选拔赛总长20公里,相当于要绕奥林匹克森林公园4圈,参赛的29个孩子采取徒步走路的形式参与比赛。20公里对于这些孩子们而言是非常艰难的,有的孩子中途累了就停下来歇歇,再继续往前走。虽然很多孩子从来都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程,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们都坚持到了最后。

在活动结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记者采访了志愿者们,当问及为何参加融爱融乐的活动,我们其中一位志愿者回答的非常好:“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够同这个社会大家庭一道为这群孩子创造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青协副会长陈侃作为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我带的是一个18岁孩子,发自肺腑的感觉到这些孩子真的渴望与人交流,交流起来或许他们给予的回复没有那么的有趣,但能够感受到他们一片纯真。”

智障儿童的家庭、孩子是社会的最弱势群体,急需帮助。融爱融乐项目的组建是出于关心、关爱心智障碍人士志愿者的目的,希望可以通过与孩子家长们的交流,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快乐,使他们获得一些精神上的慰藉和切实的、长远的帮助。同时,本次志愿活动也会让我校更多的同学了解和关注智障儿童,并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智障儿童,带给他们温暖和关爱,也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生活,关爱他人。

4月15日晚7:00—9:00,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王浩副教授做客国科大明德讲堂,在玉泉校区阶一6为同学们讲解了“昆曲”和“昆剧”。他分别从昆曲的概念、清工和戏工的概念与区别、申遗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讨论等四个部分讲解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和“昆剧”。

王浩首先从自己与昆曲的结缘历史讲起。1998年4月,即北大百年校庆前夕,当时他正好路过教室门口,忽然听见播悦耳的戏曲,各种相见恨晚、如痴如醉的感觉涌现,后来知道听到的是昆曲。从此,他被昆曲深深吸引。2005年起开始学唱昆曲、为昆曲吹笛伴奏。王浩坦言,他收集的关于昆曲的资料不比专业人士少,也正是对昆曲深深的喜爱使他走到了同学们面前。

王浩以昆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组织这次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昆山腔”、“昆腔”、“昆曲”、“昆剧”的概念,讲述了在昆曲的发展历史中那些关键的艺人(魏良辅等)、剧作家(梁伯龙等)。他从发展历史和概念比较了“昆曲”和“昆剧”的不同之处。之后,他介绍了昆曲中的“清工”和“戏工”,并阐述了清工在昆曲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王浩说,“昆曲”和“昆剧”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却出现了衰落的迹象。然后,他针对收录的昆曲作品数量剧烈下降这一现象,表达了对这一传统文化保存的担忧。王浩引述了近100年来俞平伯对昆曲灭亡过程的预测,表达了他自己作为一个昆曲爱好者沉重又无能为力的感情。他说,“这可能是必然的,我很难过,我只能强制自己不要太难过”。对于目前现代风格的全本大戏数量的上升,而传统剧目数量锐减的现象,王浩认为这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继承方式未必是最合适的,“其幸儿不全亡者则在有此癖好者只努力及社会上之扶植耳”(俞平伯),“职业演员与曲友为昆曲艺术的保存、继承和发扬,理想的目标该是力求一致的。”

讲座的最后,王浩再次讲解了昆山腔的魅力——“字清、腔纯、板正”三绝。昆曲追求字与腔的高度协调一致,“声辞和谐”是昆曲的一大贡献。这种特点是由历史上文人士大夫的主导和发展决定的。他援引章培恒《不能欣赏昆曲是知识分子素养上的缺陷——关于保存和复兴昆曲的几点设想》,表达了对同学们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