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科研生活,让我们错过了雍容华贵的牡丹,错过了如花仙子下凡般漂亮的杜鹃,更是错过了很多零零散散开放的不知名的小花。与其说是因为忙碌,倒不如说是因为我们无情。每一朵花都是一条生命,每一次绽放,都意味着一个生命周期的完成,然而即使这样,我们每天匆匆走过牡丹园,走过杜鹃园,都不肯在她们尽情绽放需要赏花人的时候,停下自己的脚步,去欣赏她们带给我们的惊喜。

很久一段时间,自己都沉浸在没有细细去欣赏牡丹和杜鹃的遗憾里。那时牡丹花开,只是在牡丹园旁边远远看了一眼,便明白为什么大家会用“雍容华贵”来形容牡丹了,然而终究还是没有走近去看。直到一天早上,再次经过牡丹园来办公室,才发现一夜之间牡丹花都谢了。几天后,在我们同样每天都会路过的杜鹃园,紫色白色粉色的杜鹃花开了满园,杜鹃花缠绕在郁郁葱葱的乔木上,真是像极了花仙子下凡。那时我想,也许杜鹃是来弥补我没有细细观赏牡丹的遗憾吧,如此美景,一定要去细细品味一番。然而,不等我腾出时间去慢慢欣赏,一场大雨,使得杜鹃花在一夜间销声匿迹。还记得那个雨后的早晨,天空清澈高远,空气干净如初恋,心情也像是被雨洗刷了一样清爽。然而当我走到杜鹃园旁边习惯性地想要看一眼杜鹃的时候,却发现杜鹃花被雨打落成了碎片,落在了郁郁葱葱的叶子上面。那场雨带来的所有美好,都变得一文不值,都抵不过那一园子的杜鹃花。

自此,杜鹃和牡丹便成了我的一个心结。也许不止是因为没有去细细欣赏,更多的是觉得辜负了花的一片美意。花开富贵,在最灿烂的季节,身在植物园的我们都不肯去欣赏一番。游客虽多,但没有我们这些小主人的欣赏,花都是孤独的。想起一次晚会,我和好友一同去表演节目,不料好友表演的时候,我所在的节目小组要去换衣服,等换好衣服回来,发现好友已经表演结束且离开了现场。那时心里是多么落寞和遗憾!我们在错过的同时,也在被错过。后来在舞台上表演节目,看着台下的观众欢呼,心里却是孤独的,因为你最想要的观众不在。

也常常因为错过一些舍不得的人和事情而久久不能释怀。然而,当我们错过朋友聚会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享受和家人团聚的幸福;当我们错过美丽娇艳的花朵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享受实验带给我们的乐趣。也许生活就是如此,在错过一些美好的同时,也许我们正在享受着其他美好。生活太美,美到让我们总是不能面面俱到。我们会为错过而心痛不已,也会为错过而止步不前,但生活终归还是要继续。

暂且让我们放下这些错过的曾经的美好,来好好享受每一日的阳光、雨露和芬芳吧。且走且珍惜!

5月20晚7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王玉峰做客国科大,在阶一·6举办以“柏拉图与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为题的讲座。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西方理性主义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出身于贵族家庭,在青少年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接受过骑兵军事训练,喜爱运动,能绘画,谙音律,写过史诗和剧本,在哲学上受到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派和苏格拉底的影响,耽于抽象思维。柏拉图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好的教育使人的理智得以完善。王老师讲座主要阐述的几个方面为:柏拉图如何看待雅典民众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判决?作为一个人需要哪些教育?理性和社会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这些问题都有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和生活意义。柏拉图在《法律篇》一书中,将善分为神圣的和属人的两类,神圣的善主要是从灵魂方面来说,依次为智慧、节制、正义和勇敢;而属人的善主要是从身体方面而言,分别为健康、美丽、力量和财富。柏拉图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将“人性”(human nature)分为灵魂(soul)和身体(body)两个部分,认为灵魂统治着身体。其认为灵魂是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构成的,理性有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之分。理论理性是最高的和神圣的,它是自主的,它的对象是普遍的。实践理性是理性的一种实践的运用,它的对象总是个别的和特殊的,从灵魂内部来讲主要是理性对于激情和欲望的统治。他认为人的灵魂有四种认识能力,从高到低分别对应于四种不同的认识对象。理智的直观(intellectual intuition)对应于永恒不变的信念(Ideas),存在本身;推理(discursive intellect)对应于数学对象;信念(belief)对应于各种具体的可感的事物;而想象(imagination)则对应于各种具体的可感事物的“影像”。

柏拉图主义的教育方案分为初级教育、服兵役、高等教育及哲学教育几个阶段。在初级阶段10-17、18岁应接受音乐和体育的教育,以培养人的节制和勇敢品质;在17、18-20岁期间来服兵役,训练实战经验,培养合格的卫士,并从其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继续高等教育;在20-30岁来接受算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和声学等理论科学的高等教育;而哲学教育(辩证法)为最高的教育,应在30-35岁这个阶段进行,在这个阶段人们比较稳重理性。有关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应为:哲学从“假设”上升到不再是假设的“原理”,科学则从“假设”下降到“结论”;科学仍然会利用可见世界的“图形”,而哲学则只运用纯粹的理念。在35-50岁期间,柏拉图认为哲学家为王了,可以为城邦服务15年。而50岁之后,哲学家就可以退休了,生活在“幸福岛”上。

针对雅典民众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审判和死刑,对柏拉图造成了极大的震撼,柏拉图在许多对话录里都曾明确或间接的提起这场审判。在讲座中,王老师也和同学们进行互动,让同学们诵读苏格拉底和原告梅雷多的审判辩护词,让同学们感受两千多年前那场不公的判决。苏格拉底是极具智慧的圣人,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遭受到了阿里斯托芬、梅雷多等人的仇视,指控他败坏青年、不信雅典本国所信奉的神及另奉新的神灵。尽管梅雷多在陪审团面前的辩护自相矛盾,漏洞百出;但是苏格拉底辩护自己应该受到的惩罚是在“国宾馆用餐”,这彻底激怒了陪审团成员,他所提出的缴纳一笔罚金以活命的建议也被陪审团否决了,最终以361:140的投票结果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在讲座最后,同学们和王老师积极互动,探讨柏拉图理性主义的问题,王老师一一耐心给同学们进行解答,使同学们对于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夏天是个很特别的季节。伴随着毕业、升学,我们走过一段又一段求学路,告别一些老朋友,又结识一些新朋友,在毕业、求学、求职这样的人生拐点中,酸甜苦辣被品尝后记忆犹新,似乎在每个夏季,都能回想到之前的人和事。

大四的时候,我一个晚上看完了郭敬明写的《小时代》。这本书和后来被翻拍的同名电影都被很多人批判,似乎里面的人都是有钱人瞎闹腾,但是仔细读过那三本书的人就会明白,虽然那是一个假想的过于奢华的小世界,但里面刻画的人物情感、价值观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艺术本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在我们这个小时代,南湘、顾里、宛如、林萧这样的女生很多,宫铭、崇光、卫海、顾源、席城这样的男生也比比皆是。有的人备受命运的宠爱,集美貌、智慧、财富于一身,就像顾里、宫铭和顾源,可他们不仅仅是富二代,对人生的拼搏,让他们白天光鲜亮丽惹人羡慕,夜晚却无人知道他们的辛苦,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有的人很平庸,像林萧、简溪、卫海,可每个人都有自己愿意追逐的事物,有的是事业,有的是爱情。也有像宛如这样的人,似乎永远是最不起眼的生活谐星,却重视友谊,不在乎输赢。

但是我在那本书里,看到了很多我自己很珍惜的人,比如朋友和亲人,我也看到书中每一个人都是在为自己珍惜和追求的东西而努力。

我总觉得,用一部作品写一个时代是很难的事情。除却郭敬明,我最推崇的描写时代的作家就是莫言老师。虽然我没接受太多文学方面的专业教育,但也能切身感受到莫言老师那些作品中专注于特定时代最鲜明的特点。

在烽火连天的时代,人们最为主题的追求的是人权、和平,那时的男女地位相差悬殊,壮年甚至老年男性都会作战沙场。如今,我们年轻人所面临的考验有金钱权力上的悬殊,有找工作和买房的困难,也有难以平衡事业和感情的困惑,等等。

我听过有一些人抱怨过我们这个时代。但是,正如我一位本科挚友所说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悲哀,但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风采。如果我们出生在以前,也许还要先考虑温饱和医疗等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这个时代,属于每一个国家,属于每一个城市,属于每一个人。这样一个有包容性、有暴发力的时代,更能涌现和突出那些能力超凡的人,更能考验我们对需要帮助的人的善良之心,更能检验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始终相信,每个时代,都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机缘,我们需要更用心的准备和更平和的心态。

借用一句蔡康永的话:“所有立体的,都是光明和黑暗交错的。”我们的小时代亦是如此。小时候曾幻想能不能把夏天的热能储存到冬天使用,这也许可以实现,但我们要想把光明的力量注入黑暗,这更顺理成章。那么首先我们就要做一个“向往并坚定地相信光明”的人,做一个脚踏实地为自己珍爱的亲人和奋斗的事业而努力的人,做一个能够对祖国和社会有用的人,那样我们的小时代将会更精彩,也必将充满更多的正能量!

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城市的驱动效应就愈加突出,所以,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心。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城镇建设是沿着传统工业继续前行?还是开辟一种新的文明之路?5月15日晚,明德讲堂历史系列讲座邀请了北京大学环境管理系宋豫秦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综合楼306教室做了一场题为“生态文明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系列讲座,向大家介绍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报告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的理论解析,我国传统的朴素生态文明 ,国外的生态文明实践,我国当然的城市生态问题,生态文明城镇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行动。

讲座开始,宋豫秦教授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指出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前的任务是实现向生态文明时代的转折;同时说明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必须实现由农业文明社会和工业文明社会同时向生态文明社会的双重转折。然后宋教授向同学们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破旧和立新两大核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两条主线,生态文明建设的生产、消费、基础设施、天然生态、环境伦理五大领域。

接着他以浙江青田县南方的稻田养鱼(蟹)、西北的农田水窖、黄土高原的蓄洪造地工程、它山堰御咸蓄淡工程等例子介绍了我国朴素的生态文明,以北方农村的庭院集水、南方民族的“四水归堂”、云南傣族的原水分配、蒙古族的草场保护、云南哈尼族的梯田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来说明我国可行性高的生态文明建设。然后他又以以色列的雨养农业、德国雨水的综合利用、美国的雨水回灌、日本的雨水利用、荷兰的零排放城市污水处理模式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的雨水利用措施。

后来宋教授介绍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态势 ,“十二五”城镇化发展目标,盲目的追求城镇化,疯狂的“造城运动”,中国大气复合型污染、城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固体废弃物污染、全国性植被退化,还有千城一面、怪异建筑、畸形景观等怪现象。倡导我们要建立城市雨水收集工程模式,城镇庭院收集雨水、村镇生活污水生态化整理系统、强力推广绿色建筑,引导绿色健康生活,强化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发展“城市矿山”、城市绿色出行、摒弃畸形审美意识、创造健康实用的休憩方式,返璞归真。

最后,他就同学们提问的怎样看待城市建设功能区规划划分、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看待生态环境、怎么解决现在环境治理问题、电能从环保角度来讲是否比煤炭石油更环保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宋豫秦,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社会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任中国第四纪科学委员会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环境变迁、土地荒漠化。代表性成果有《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遗存与环境信息》、《中国文明起源的人地关系简论》、《西部开发的生态响应》、《历史时期我国沙尘暴东渐原因分析》、《从“两条主线论”考察中国文明进程》、《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在生态城市研究中的应用》等。

I was born in Faisalabad, Pakistan and completed my preliminary education from local school and college. Faisalabad is the third largest metropolis in Pakistan. It is famous in all over the world due to the Textile industry and is known as “Manchester of Pakistan”. Textile products produced here are appreciated all over the world.  It contributes 55 % of Pakistan’s export.   After completing my college, I joined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ICET), University of the Punjab, Pakistan, to peruse degree in B.Sc. (Engg.) Metallurgy & Materials Science. I choose this university because it is the oldest and largest university in Pakistan. It was established in 1882 in Sub continent. Two Nobel Laureates Dr Abdus Salam & Har Gobind Khorana are graduates of this University.

Now I chose to study abroad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reputation a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economies and I chose 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MR, CAS) because of its reputation as the best Institute in the country. Shenyang, where IMR situated; is the largest city in Northeast China. It is the capital as well a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Liaoning Provinc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base and a famous historical city. The Hostels are really nice and are near to the big shopping malls. Last weekend I visited many palces here in shenyang like imperial palace and Dongling park. I never imagined it before that I can see these historical places. China is by far one of the most amazing places, I have ever been. The culture has proven to be rich, and unique. I am experiencing the amazing Chinese culture with its lovely people and delicious food. The people here are friendly, cooperative and hospitable.  It truly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MR is one of the best Institutes in china providing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The Laboratories and equipment are state of the art. It is truly a Place of knowledge and Research. The supervisor Prof. Mr Jiuzhou Zhao, the comfortable dormitories, and the friendly community made me feel welcome, safe, and motivated. I feel privileged to hav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one of the finest and historic society of the world. Currently I am doing research on “Solidification behavior of Immiscible Allo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