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110余家图书馆联合发起成立“首都图书馆联盟”,并提出十项文化惠民举措,其中包括“在高等院校图书馆逐步实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通过办理借阅证使读者共享图书资源。”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社会热议。大学图书馆能否敞开大门,公众“借书难”如何破解?记者就此走访了北京部分高校图书馆。
 
记者了解到,加入首都图书馆联盟的高校图书馆共有34所,其中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农学院等多所大学已经实现面向部分社会读者开放,但开放方式不尽相同。
 
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只要凭本人二代身份证以及本人有效证件(工作证、学生证等)或单位介绍信,就可以在咨询台办理一张半天或一天的临时阅览证,但只限查阅和复印,不能外借。收费标准为半天1元,全天2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也与北大政策相似,均允许校外人员凭身份证、单位介绍信办理临时证件查阅资料,但开放的区域各不相同。
 
据统计,2011年北大图书馆接待校外读者量3万多人次,平均每天不到100人,而北大日均接待量为8000多人次,相当于每80位读者中有1位校外读者,比例并不高。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首都图书馆联盟副主席朱强说,“目前,高校图书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可能还停留在小规模实践中。将来如果要大规模实现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还需要联盟内部认真研究并达成共识,在具体细则出台前,各学校还将坚持原先的校外读者管理办法。”
 
在北京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担任研究员的孟晓冬对高校图书馆开放“举双手赞成”。他表示,由于工作需要,常常需要查阅一些农业试剂检测方面的科研论文和最新数据,“高校图书馆资源多且全,就是一个‘聚宝盆’,如果开放,会给我的工作带来极大方便。”
 
北京大学经济系研一学生刘庆则担心地说:“我们专业的一些书本来就没有几本,同学之间还要轮流看,如果被外面的人都借走了,我们的学习肯定会受影响。”
 
朱强告诉记者,高校图书馆永远是把“为在校师生科研教学工作服务”放在第一位,不可能办成农贸市场。如果把图书馆当成一个博物馆、一个景点开放,那大学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实际上,高校图书馆里的书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诱人,多数读者可能会感到失望。”朱强表示,多数社会公众对图书馆了解不够。图书馆有不同分类,如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图书馆等,不同类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馆藏资源差别很大。
 
据介绍,北大图书馆每年新进图书约10万册,不到5万种,其中有九成以上是纯学术图书,包括很多外文图书,只有不到10%的科普读物、小说文学等。“公众来了以后就会发现,高等数学、超声手册、工程图学、中草药异名辞典……很多书都是他们看不懂或不感兴趣的,感兴趣的热门大众读物因为副本有限也被借光了。”
 
此外,新进图书就意味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以北大图书馆为例,每年进书约10万册,需要新增500平方米的书架来容纳这些书,10年就需要增加5000平方米的空间,空间扩张的速度非常之快。
 
“高等院校图书馆开放已是一个趋势,但短期内实现仍有一定困难。”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校图书馆的资金预算、馆舍空间、阅览座位、人力资源,均是根据在校师生需求而配置。如果一下子扩大开放范围,大量接待社会读者,高校图书馆还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待条件具备后再大规模开放。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表示,读者的需求是多元的、无限的,但是每个图书馆收集的资源是有限的,要让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需求,就需要各个图书馆共享资源,联合起来满足更多读者的不同需求,这也是首都图书馆联盟设立的初衷。
 
朱强指出,“借书难”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资源分布不均,如果能少建超大型图书馆,多建一些小型社区公共图书馆,通过虚拟网络促进资源共享和流动,才能真正满足更多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
 
 
 
 
 
 
 
 

  “押题率”就是钱

  “押题率”100%就等于泄题吗?考验培训行业的人对这个问题讳莫如深。但大家都知道,100%就等于钱。

  2012年3月11日,长沙启航学校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轮公开课,在2012年押题100%的“英语名师”商志主讲。

  而此时,长沙市启航学校的负责人陈亮伟正蹲在广州的看守所里。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考研英语考试中,陈操纵群发英语答案,导致“泄题”,涉嫌“泄露国家机密”被刑事拘留,将面临最长达7年的有期徒刑。

  陈亮伟所在的机构启航教育集团看上去并未把这当成是值得羞耻的事情。启航的新一年招生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虽然各地的海报不尽相同,但它们总会突出两个内容——“押题率全国第一”、“泄题,你懂得”。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押题率”正是启航教育集团宁可违法、牺牲骨干也要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培训机构的特征之一是没有回头客。在考研培训界,唯一一个硬指标是押题率。在大部分考研培训机构的广告上,都可以看见押题率99%,甚至100%的字样。在大多数情况下这都是一个文字游戏——每一项考研科目都有一份考试大纲,考研班出成百上千道题,把大纲中的条目完全扫荡一遍,并非难事。

  为了和同行拉开差距,有的考研机构也会将自己的模拟题和考研真题两相对照,显得更有说服力。

  而从考研期间启航的群聊记录可以看出,每一科考试结束以后,启航在各地的负责人,最关心的无外乎“押中几题”。

  当得知政治授课教师李海洋押中“中国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国家形象片”材料分析题、商志押中作文题之后,兴奋的启航在考试结束当天就给两位老师录制了视频,放在官网上。

  考研培训机构的开支巨大——租场地、请讲师、做广告,这些开支不会留下任何实物,而当他们的全部收入又都维系于学费的时候,押题率无疑就是决定来年收成的种子。

  而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押题率也是安身立命的核心数据。据博闻考研负责人郑老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授课教师的主要收入分为两块,第一部分是传统的授课费,就是计件拿钱,一节课平均在1000元至1500元左右;第二部分是分成,每到考研的前两周,各大考研机构会纷纷推出“强化班”、“点题班”、“作文班”等等,收费在300至1000元之间,与普通课程不同的是,这些课程往往只有一节课,讲究的正是“一击即中”的押题率。

  “有资格分成的都是‘名师’,一节强化班有2000人来听,就算每个人300元,老师分40%计算,一节课都有24万。”郑老师介绍,临近考研时节,“名师”往往穿梭在各大城市,一讲就是十多场,收入好点的可以轻松破百万。

  在考研培训的金字塔结构中,“名师”无疑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职位。郑老师表示,在这个行业内,每一个科目有分成资格的“名师”在10人以下。但这个位置并不轻松。

  “你只要有一年没有押中,第二年来听课的人就会大大减少,培训机构也不会做冤大头白白花钱去租场地,自然就不请你了。”

  让钱逼的

  启航教育集团的好日子是在2006年到头的。之前,启航过得还不错,自1998年其前身北京市启航培训学校以来,其政治辅导班招生人数曾连续6年蝉联北京市第一。2006年是启航的巅峰,他们在那一年被媒体誉为“北京最大的考研专业辅导中心”。

  2006年,另一家培训机构——万学海文考研获得了30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这件事改变了国内考研培训界的格局。在此之前,考研培训以一种外国的资本力量从未顾及的“国粹”化模式生存。

  在2004年以前,考研班大多是私人开办,家族化经营。为了“跑马圈地”和“拼抢名师”,不惜大打出手,甚至与黑恶势力勾结。

  “云鹏考研”案,是考研机构在混乱时期为了利润可以铤而走险典型案例。河南曾经最大的考研机构云鹏考研的老板芦云鹏,为抢占市场,曾指使手下在2002到2005年期间使用打断腿、泼硫酸、胶带封口等方式打击竞争对手,造成一死两伤,最终被判死刑。

  风投慢慢改变了考研培训的市场格局,拿到外资的考研机构逐渐正规化,并在广告投入和规模扩张上有了更大的空间。2008年2月,万学海文再次获得全球顶级风险投资——红杉资本和联想投资的2000万美元的国际风险投资。

  2008、2009两年,近5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流向教育培训行业。这些风投转化的规模优势,对传统小作坊型的考研培训机构而言,无异于钝刀割肉。

  2009年,在长沙这块考研市场,与文都、海天齐名的考研培训机构万学海文考研异军突起,沦为二流的长沙启航学校不支倒地,日后被刑拘的陈亮伟于彼时接盘。

  “总的来说,加盟店对以前小作坊的特点保留比较多,路子比较野,它要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博闻考研的郑老师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在直营模式下,总部对分校在人事和财务上都享有完全的责任与权力,而在加盟店模式下,加盟店只需给总部每年一笔加盟费即可,管理上比较松散,财务上也要自负盈亏。

  在外资进入以前,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总部能够给予的资金支持是有限的,因而两种模式差别并不大。

  但是当外资的规模化运营将启航这种传统的加盟型培训机构逼到墙角时,长沙启航学校和广州启航学校就会想尽办法逃出生天,其中就包括为了鼓吹押题率而不惜借助“泄题”的办法。何况这对启航而言也并不是第一次。2011年,广州启航学校就曾给学员泄露考研试题,只是未被抓住。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2012年,启航再次将手伸向非法地带时,终于被逮了个正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3月23日出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
 
刘延东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抓住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关键,系统推进,务求实效。一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突出教学业绩考核,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完善教师遴选和聘任制度,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教师结构。二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推动交叉培养和联合育人,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强化师生交流互动。三要提高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形成相互支撑、整体提升质量的格局。四要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崇尚科学、探索真理、注重创新、奉献社会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维护学术诚信,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刘延东强调,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触及深层次矛盾就难见成效,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克服不敢改、不愿改、不会改的畏难情绪,摒弃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敢于突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要完善质量评估评价体系,加强分类管理,建设优势学科,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社会参与,推进高校依法民主管理。要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刘延东要求,各有关部门各地区要加强统筹领导,落实保障政策措施;各高校要切实履行质量建设主体责任,发挥好各方作用,形成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工作合力。
 
据悉,我国目前有27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在校生,居世界第一。
 
 
 
 
 
 
 
 

收钱不办事 副教授被诉诈骗
 
号称能帮人上大学、找工作、发表文章 收了四五十万元
 
大学副教授多次以能够帮他人孩子上大学、找工作以及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为名,诈骗四五十万元钱财。日前,(北京)海淀区检察院对被告人朴某涉嫌诈骗案提起公诉。
 
朴某原为北京某体育大学的副教授,在大学任教期间,教地板球、教足球项目、编写教学大纲等,在招生工作中,是运动训练专业考务组的成员、足球项目考生的考评员,负责在专业课测试中打分。
 
因朴某自称能帮孩子考上大学,2010年1月以来,考生家长门某与梁某分别交给朴某9.6万元和8.6万元,要求朴某在考试过程中帮忙,让考生张某和梁某被学校录取。
 
之后,朴某在考试之前给门某的孩子提供了往年的文化课考试卷,并在技能考试方面给张某讲了一些运动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她在技能考试之前达到比较好的状态,也帮着梁某的孩子准备文化课考试。录取期间,朴某试图四处活动,但是由于招生制度改革没有结果,张、梁二人最终均未被录取。
 
随后,门某与梁某要求朴某将钱退还给他们,朴某只还给梁某1.6万元,其余剩下的钱以及门某的钱都没有还。
 
2010年12月至1月间,朴某又欺骗事主孙某称,可以让其孩子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实习,实习后可留下工作,先后让孙某给其人民币3.6万元。
 
2009年至2010年,朴某还多次以答应他人发表文章为由骗取他人大量财产。如答应帮被害人邢某的朋友在《体育文化导刊》上发表文章,诈骗邢某人民币1万元;答应帮被害人吕某及其朋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先后多次骗取吕某等人人民币18.5万元;答应帮被害人贾某、王某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上发表文章,诈骗贾某人民币3.2万元,王某人民币3.1万元;答应帮被害人徐某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诈骗徐某人民币4.6万元;答应帮被害人李某在《体育文化导航》上发表文章及往国家体育总局报课题,诈骗李某人民币5.2万元;答应帮被害人于某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及《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诈骗于某人民币0.8万元等。
 
据朴某陈述,其家庭条件和家人身体状况都不好,骗取的财产用于还欠款、补贴家用以及为论文等搜集相关资料。
 
 
 
 
 
 
 
 

鲁迅说“北大是常维新的”,现在则是“北大是常被骂的”——拆个楼要被骂,砍棵树要被骂,某教授骂了别人几句北大也跟着被骂……找遍中国,绝没有像北大这样让人总想逮着机会就骂的学校。所以,3月20日“青年话题”上有北大学生呼吁“谈北大精神,不要张口就是蔡元培”。但在我看来,“北大是常被骂的”与其说是一种悲哀,毋宁理解为一种荣誉——只有北大,只因北大,才能聚集如此之多的关注和期待,哪怕其中有些是负面的。
 
北大版“忍够体”海报中写着:你愿意有点破事就听到“北大已经不是过去的北大”了么?这话固然表达了北大人一种可以理解的情绪,但你真的愿意不管北大发生什么“破事”,都听不到哪怕只言片语的批评和质疑吗?如果哪一天不管我们自己还是社会,都失去了对北大“破事”的兴趣,那才更加可怕。
 
被骂是一种荣誉,首先是被自己人骂,这体现了北大人的自省与自尊。在2003年北大关于教师人事问题的新制度出台后,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指责其背后用意是让没留过洋的不能当北大教授:“按这样的改革,梁漱溟怎么办?沈从文怎么办?要是闻一多看到这样的规定,非勃然大怒不可。”
 
除了名教授的批评外,燕园学子也对北大有颇多反思。2011年“三角地”拆迁和道旁杨树被砍,不只有校外人士指责,更有校内学生叹息。考虑建设和维护成本以及校园发展自有其道理,但不能据此剥夺学生表达另一种观点和意向的权利,更不能否定这种异议的价值。刚入校时,国际关系学院的袁明副院长对我们说过,“大学就是有绿色的地方”。这话让我印象深刻,绿色是指大学的生机,而看得见的生机——树木,便是这绿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砍树引发的批评和感叹,不能说全是无病呻吟。何况,北大从来不是一个只考虑现实利益的所在。
 
被外人骂,更体现了北大的特殊地位。社会舆论对北大有一种吹毛求疵的态度,在这个放大过程中,确实容易出现简单粗暴的批评——比如把11年的10棵杨树升级为“古树”,把破旧不堪的25楼、26楼附会成与梁思成、林徽因有关的文物。但在我看来,这是一所“最高学府”应泰然处之的“骄傲的负担”和“善意的误会”。
 
北大之所以经常被骂不是北大了,盖因它在国人心中还是那一片圣地——你既然享受了这样的尊荣及相应的资源,为什么就不能被多骂几句?
 
那些追求精神独立、自由和人文关怀的人士,眼睛是盯着北大的,他们在自己的想象中也会以圣地的标准来苛责北大——这,就是完美。钱理群教授在《我的精神自传》中说,他知道北大这种地位实际是一个神话,但又不忍向其他青年学生打破这个神话,因为“一个民族,特别是处于困惑中的民族,是需要相对超越的一方‘净土’的;一个民族的年轻人,如果失去了‘梦乡’,连梦都不能做,那就太可悲、太危险了”。
 
“常被骂”的“荣誉”也与鲁迅所言“常维新”有关。在维新与破立的过程中,难免会被骂。一方面内部有争议,一方面外部有质疑,这是开拓者必须承受的负担与压力,利用得好,则将成为一种动力。不管我们以什么理由去质问,去争论——是历史还是精神,是蔡元培的北大还是胡适的北大,请都不要轻易否定“常被骂”中的正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