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类毕业生找工作优先推荐

    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残疾毕业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

    昨天,来自市教委的消息,各高校将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残疾毕业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等特殊群体进行就业帮扶,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据介绍,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达22万人,其中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9.6万人,同比减少2000人。目前,市属各单位需求毕业生11万余人,呈现研究生供不应求、本专科毕业生供求平衡略有过剩的局面。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继续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就业进行中暂缓迁户口

    为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市教委表示,根据市人力社保局要求,毕业时未就业的北京生源毕业生当年9月底前,由学校为其办理到户籍所在区县人力社保局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的手续;毕业离校时正在落实就业单位的京外生源毕业生,可由用人单位出具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暂缓办理户口、档案迁转手续。

    另外,申请自费出国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其就业。未获准出境的,学校将其户口、档案转至生源所在地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

    特殊情况可调整改派

    市教委表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并办理了《就业报到证》,如无特殊情况不予调整。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由学校提出调整意见及申请(其调整必须符合国家就业政策导向),经市教委同意,为其办理调整手续。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报到证签发之日起一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

 
据英国媒体日前报道,从2012年4月起,英国将正式取消PSW签证。在英国获得本科、硕士等文凭的留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拥有2年时间在英找工作的“好日子”即将终结。
 
另据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统计,目前在英有超过9万名中国留学生,其中超过7万人修读的是高等教育课程,这意味着,将有超过7万名中国学生毕业后可能面临被迫离英的尴尬境遇。
 
目前,虽然距离新政施行还有4个月时间,但法晚记者通过采访多名在英中国留学生发现,由新政引发的困境已开始显现。
 
严限签证
 
取消毕业后工作签证 最具破坏力
 
英国政府2008年正式推行PSW(毕业后工作)签证,允许留学生毕业后有两年的时间在英找工作,还可续签其他类型签证,比如高技术移民。据统计,去年有38000名海外留学生通过这类签证留在英国就业,比2009年增长25%。
 
然而,据报道,英国政府认为,要削减净移民人数,必须拿海外学生开刀。因此,英国移民局颁布的新政规定,在2012年4月之后,这种深受海外留学生欢迎的政策将不再延续。
 
英国内政部此前宣布,将在5年内减少26万个学生签证。今年3月,英国还公布了一揽子收缩政策,包括提高英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对英国一些院校资质重新审核等。
 
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今年10月对5000名国际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毕业生工作签证的取消是近期多项政策改变中最有破坏力的一个。该委员会主席保罗·韦伯利说,毕业后难以留英,无法做兼职工作等多重因素,导致许多学校的招生数量锐减。
 
然而,另据英国边境管理局的官方消息,PSW签证的取消不代表英国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无法留英工作。只要留学生在毕业后4个月的时间内,获得有合法担保资质雇主的担保,而且工作是全职的,即可转换T2工作签证继续留在英国。
 
留学生说
 
想要留英工作签证 得是紧缺人才
 
法晚记者通过采访多名在英留学的中国学生得知,新政颁布之后,中国留学生面临的申请工作签证的困难,甚至超乎人们的想象。
 
在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留学的海瑞明年面临毕业,最近他正为申请工作签证的事情烦恼。他说:“取消PSW的政策明年4月开始执行,但我5月份才毕业,没法搭上这趟末班车,比较遗憾!”
 
海瑞说,2年前刚来英国的时候感觉这里的环境不错,如果毕业之后能够在英国找份工作锻炼一下自己是个不错的选择。他非常羡慕前几届能顺利留英工作的师哥师姐,就在1年多前,外国学生申请工作签证还很方便。只要递交申请,基本都会得到这一签证。
 
而现在形势逆转,留英工作签证设置的门槛越来越高。很多能够申请到签证留下来的留学生都是英国紧缺的高端人才,比如科研机构所需的高精尖技术研究人员等,而且年薪至少也要2万英镑。
 
大规模国际企业才够格提供担保
 
对英国官方“只要毕业生在学生签证到期前找到符合资质的雇主提供担保,申请到工作签证仍可继续在英国工作生活”的说法,海瑞抱怨道:“哪有那么容易!”他根据自己“处处碰壁”的找工作经历论证说,所谓“有资质的雇主”只是凤毛麟角,雇主或者企业基本上都是少数规模庞大、知名度颇高的国际大企业。
 
海瑞说:“雇主想要雇佣留学生也是需要英国政府配发名额的,比以前少了很多。”
 
据海瑞介绍,他认识的一些同学,虽然得到了一些雇主的担保证明,但是最终以雇主或者公司的规模不够大为由,被英国政府拒绝颁发工作签证。
 
已在伦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刘星最近好不容易拿到了工作签证。他告诉记者说,自己起先是从一家规模较小的公司得到申请工作签证的担保,但由于公司未达到担保资质,他最终还是被政府拒签了。
 
几经周折,小刘才在几位英国朋友的相助下,在万豪酒店找到一份服务工作,并成功获签。第二次申请获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万豪为一家国际大企业。但是繁琐的申请手续,还是让小刘折腾了很长一段时间。
 
年薪上万英镑的招聘广告成了稀罕物
 
在伦敦攻读本科学位的学生刘思语发现,和往年各大名企到各校争抢国际生的火爆场景不同,不少大学今冬的招聘会上招聘单位明显减少,显得冷冷清清。
 
刘思语说,这和新政策即将实行有很大关系,过去许多企业都是冲着外籍留学生来的,他们认为外籍学生比本地学生更有吃苦精神。
 
但今年受到政策收紧的影响,再加上经济环境不好,许多招聘单位担心招不到优秀学生,就索性不来了。即使是来了的雇人单位,质量也没有以前好。刘思语说:“年薪上万英镑的招聘广告都很少见。”
 
极端方式
 
部分中国学生非法在英居留打黑工
 
在留学政策收紧、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一些中国留学生不惜铤而走险,想尽各种办法达到毕业后留英的目的。
 
据英国《华商报》日前报道,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的18个月间,共有1518名中国留学生被英国移民当局驱逐出境、遣送回中国,其中多数人是因学生签证到期、延签遭拒后非法居留在英国打黑工而遭驱逐的。
 
在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学习、同样面临延签压力的王璐告诉记者,留学生继续留在英国的途径并不多,要么申请工作签证,要么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续签学生签证。由于申请工作签证受阻,很多中国留学生没有办法,只能“打黑工”。男生给餐馆洗碗、送外卖,女生则端盘子。
 
为了解决工作签证的问题,一些留学生甚至不惜与当地人结婚。
 
官方回应
 
留英无望?留学生仍有机会在英求职
 
针对中国留学生在PSW签证取消后面临的打工难、申请签证难等问题,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教育推广总监吴媛媛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PSW签证被取消后,留学生仍有机会在英求职。
 
只要毕业生在学生签证到期前找到符合资质的雇主提供担保,获得一份年薪2万英镑的技能工作,就可以转成T2的工作签证,继续留在英国工作生活。
 
吴媛媛表示,该政策的调整,是为了确保学生毕业后,在英国能够尽快从事对英国及其个人都有价值的工作,而非毕业后靠打零工干耗时间。
 
标准太高?2万英镑是平均起薪
 
吴媛媛还特别指出,留学生们不必担心年薪2万英镑是很高的标准,其实这只是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根据英国毕业生招聘协会2010年的薪资调查,2009年英国新增的毕业学生中,超过80%的年薪都高于2万英镑。
 
名额太少?对国际学生人数无限制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留学生所担心的“英国政府配发给雇主雇佣留学生的名额减少”的情况,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回应说:“并未听说过这种政府配额。英国对国际学生的人数是没有限制的。中国学生普遍在学业上表现比较优秀。所有真正品学兼优的中国学生,都依然受到英国欢迎。”
 
针对一些中国留学生因为签证逾期滞留,遭英国当局驱逐出境的情况,吴媛媛表示:“我们认为,类似事件在中国留英学生中并非普遍现象,不会影响那些打算赴英留学的学生原有的决定。
 
●专家提醒
 
想在英找到体面工作 需提前准备
 
在新的政策下,金吉列留学资深专家陈璐怡建议中国留英学生,如果考虑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就要提前做好更多的准备,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符合要求的全职工作。
 
陈璐怡提醒中国留学生,最稀缺的工作岗位、科学研究以及高薪职位往往容易获得申请工作签证的优先权。她建议说,希望留英实习和工作的留学生可以通过英国大学的职业介绍中心进行登记,一旦学校有用工需求就会通知他们;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也一定要突出,才能增大其留英工作的可能性。
 
陈璐怡同时指出,由于留学生在英国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相对较难,加之经济危机让英国的就业机会大为减少,多数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还是选择回国就业。而且,由于留学生在赴英前办理留学签证时都曾留过指纹、相片等个人资料,逾期滞留的留学生身份不难被确定。
 
在非常看重个人信誉的英国,一旦有了官方不良记录,以后再想回英国就相当困难。因此,陈璐怡建议留学生们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打工,不要“因小失大”。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
 
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为19561.85亿元,比上年的16502.71亿元增长18.5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14670.07亿元,比上年的12231.09亿元增长19.94%。
 
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不包括教育费附加)为13489.56亿元,比上年的11419.30亿元增长18.13%。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2547.34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28.60%,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9.90%的增长幅度。
 
2.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2010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是:
 
(1)全国普通小学为4012.51元,比上年的3357.92元增长19.49%。其中,农村普通小学为3802.91元,比上年的3178.08元增长19.66%。普通小学增长最快的是海南省(43.34%)。
 
(2)全国普通初中为5213.91元,比上年的4331.62元增长20.37%。其中,农村普通初中为4896.38元,比上年的4065.63元增长20.43%。普通初中增长最快的是江苏省(42.04%)。
 
(3)全国普通高中为4509.54元,比上年的3757.60元增长20.01%,增长最快的是海南省(53.44%)。
 
(4)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4842.45元,比上年的4262.52元增长13.61%,增长最快的是青海省(54.02%)。
 
(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9589.73元,比上年的8542.30元增长12.26%,增长最快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4.03%)。
 
3.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增长情况。2010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情况是:
 
(1)全国普通小学为929.89元,比上年的743.70元增长25.04%。其中,农村普通小学为862.08元,比上年的690.56元增长24.84%。普通小学增长最快的是西藏自治区(75.01%)。
 
(2)全国普通初中为1414.33元,比上年的1161.98元增长21.72%。其中,农村普通初中为1348.43元,比上年的1121.12元增长20.28%。普通初中增长最快的是青海省(111.43%)。
 
(3)全国普通高中为1071.78元,比上年的831.59元增长28.88%,增长最快的是青海省(177.91%)。
 
(4)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1468.03元,比上年的1164.43元增长26.07%,增长最快的是西藏自治区(216.63%)。
 
(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4362.73元,比上年的3802.49元增长14.73%,增长最快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8.54%)。
 
三、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情况
 
按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包含教育费附加的口径计算,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为14163.90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89874.16亿元的比例为15.76%,比上年15.69%增加了0.07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情况
 
据统计,201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0120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66%,比上年的3.59%增加了0.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政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以及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注:1.公告中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不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公告中的201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401202亿元和公共财政支出89874.16亿元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
 
 
 
 
 
 
 
 
 

 
太原理工大学日前宣布:不再保留103名出国逾期未归人员公职。消息引发不小社会关注,“海不归”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另一面靶子。
 
太原理工大学提供的资料显示,上述人员出国时间跨度长达28年,逾期未归时间最短9年,最长25年,但为何至今才取消上述人员公职?网民纷纷质疑,公派出国留学竟成人才流失的“顺风车”,违约赔偿谁来追回?个人的跨国诚信如何维护?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03人公派出国逾期未归 多属“历史遗留”
 
“高校老师看到这样的数据,肯定不会这么惊讶。”太原理工大学人事处处长刘光焕说,这种情况在国内高校系统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尽管网络上对该校百余位“海不归”议论得沸沸扬扬,他表现得仍较为坦然。
 
刘光焕首先澄清,“逾期未归”并不是“未归国”,而是“未归校”。上述103名公派出国教师中也有少部分人选择了回国工作。
 
据他了解,103人中,一位1988年出国留学的教师,目前在深圳一家大型民企担任高级工程师,近年来招聘了不少该校毕业的大学生。另一位1986年出国留学的教师也在国内工作,已进入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的高级管理层。
 
其次,“逾期未归”并非“不相往来”。刘光焕称,部分逾期未归人员为该校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尤其是在科研项目的合作、国际交流平台的搭建以及学术前沿的介绍上作用显著。
 
另外,“逾期未归”人数之所以会有百人以上,原因在于其时间跨度长达28年,且多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记者从该校2010年4月统计的《出国逾期未归人员情况表》中发现,上述103人中,上世纪80年代出国逾期未归的有51人,90年代50人,2000年后仅有2例。
 
以出国身份划分,出国进修有61人,所占比例接近六成,31人攻读博士学位,10人攻读硕士学位,另有1人探亲。其中,逾期不归时间最短的为9年,最长达25年。
 
校方“怀柔”无效 违约赔偿陷两难
 
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出国逾期不归已存在多年,该校为何仍保留公职至今?
 
依据1986年实施的《关于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未经批准逾期不归的,一年内停薪留职,一年后是否保留公职,视不同情况由派出单位决定。”因而,处理逾期不归人员的主动权掌握在派出单位手中。
 
然而,记者发现,由于归不归的主动权掌握在出国留学人员手中,高校在处理时仍显被动。尽管太原理工大学所有逾期未归人员确已停薪留职,网民们担心的“吃空饷”问题并不存在,但该校制定的逾期两年将不再保留公职的规定,长期未执行。
 
刘光焕表示,该校以往对此采取“柔性处理”的办法,但随着时间推移,学校发现这些人已不再可能回校工作,继续保留其公职对在职教师不公平。
 
记者从山西省教育厅了解到,自2009年起,山西省开始规范高校岗位设置工作,2010年山西各高校相继制定了岗位设置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在编不在岗”的教职人员的管理。
 
在这种背景下,太原理工大学做出了不再保留上述103人公职的决定。
 
但网民们关心的违约赔偿问题仍面临困难。该校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永忠称,自1997年国家设立留学基金委员会后,对于违约金的追缴才有了明确规定。103人中有10人是在此后出国逾期未归的。据他了解,至少有2人已向国家留学基金委缴纳了相应款项。
 
1997年前,“出国留学协议书”中只是约定了“回国服务的要求”,并未明确提及违约赔偿问题。该校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李瑞丰曾于1993年出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采访中,他对当年协议书中违约金的部分“没有印象”。
 
张永忠还表示,尽管出国逾期不归是不诚信的表现,但对于学校来讲,在违约金追缴问题上面临两难。一方面,如果不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逾期不归的行为就会失去制约;另一方面,如果坚决追缴违约金,学校与上述103人的“情面”受损,担心影响日后合作。
 
防堵跨国诚信漏洞 高校管理亟须完善
 
“争取他们回来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从国家层面上看,核心是发挥这些高端知识分子的最大价值。”尽管社会舆论对“海不归”呈一面倒的批评态势,但张永忠对逾期未归人员的行为表示理解,从当时的角度看,国内的科研环境和待遇确实不理想。
 
“当时如果直接回到国内学校,所学的知识就很难发挥出来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国逾期未归人员这样说,他于1988年取得了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出国前尽管和学校有回国服务的约定,但毕业后,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考虑,他选择了先在国外就业,而后再回国工作的路线。
 
“不管回不回来,都必须按规定办理。”刘光焕反复表示,这不是违约金的问题,而是诚信社会中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但涉及出国,这种个人诚信更难维护。他强调,出国留学后是否选择回国工作,国家和校方并无强制规定,也不需要道德拷问,但如果延期回国或在国外就业,必须办理相应手续。
 
刘光焕称,该校此次宣布不再保留上述103人公职,也是为了敦促他们尽快与学校联系。办理完离职手续后,该校依旧欢迎其通过人才引进计划回归母校,且相比之下,待遇更为优厚。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12月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务院法制办等相关部委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举行的第三次专题询问。
 
受吴邦国委员长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主持了这次联组会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2月28日,本次常委会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12月29日,会议分组审议了报告。在分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一年多来,国务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制定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但任务依然艰巨。全面推进规划纲要的实施,是新时期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推动规划纲要顺利实施,委员们就建立教育投入可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30日上午的联组会议上,吴启迪、朱永新、高洪、程津培、索丽生、姚建年、丛斌、贺铿、严以新、刘德培、吕薇、邓秀新等委员就教育经费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实施、校车校园安全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询问,教育部等相关部委负责人一一作了回答。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如何保障教育经费可持续增长,是许多委员关心的问题。在回答询问时,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4%的问题社会高度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0年,这个比例达到了3.66%。今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并召开会议作出部署。目前,总体落实情况比较好,政策效果已逐步显现。1-11月份,全国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达到12332亿,同比增长25.8%,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幅1.5个百分点,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同比提高0.16个百分点。教育费附加征收1231亿元,同比增长46.5%;地方教育附加征收621亿元,增长1.89倍。同时,预算内基建的教育支出比重也提高到7%。2012年实现4%以后,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并构建可持续增长的机制,这方面已作出部署。
 
对于委员们提出的如何调动全社会投入教育积极性的询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回答说,从教育总经费来说,社会投入远低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解决这个问题将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解决民办教育的法人地位、分类管理和财会制度等问题;二是在支持鼓励政策上拿出管用的实招,包括财税、金融、用地、价格和人才等方面的鼓励政策;三是尽快建立鼓励社会捐赠的激励政策,包括建立规范透明、有公信力的捐赠管理架构,形成专业化、规范化和透明度高的运行机制,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研究制定企业捐资教育支出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政策。
 
如何保障教育经费更合理、更科学使用,是委员们深入思考后的追问。对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答说,我们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使用好、管理好。使用上,要在保运转、保工资、保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对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倾斜。管理上,要切实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金风险为核心,加强制度建设,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决定经费投向、确定资金规模的时候,做到规则先行、科学论证,广泛听取建议;二是完善学校财会制度,推进高校总会计师委派制度;三是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结算,重大项目从开工、建设到验收,都有纪检审计部门参与;四是进一步完善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制定学校财务收支公告制度,建立重大项目使用公告制度,使经费分配使用始终处于社会监督之下。
 
近年来,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问题成为推进教育公平的紧迫任务,委员们就此提出询问。袁贵仁回答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发展,不是千校一面,而是在基本均衡前提下鼓励各校办出特色。今后将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以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均衡,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二是以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推进均衡,推动校长教师交流;三是以优质资源共享推进均衡,通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等方式带动各校整体水平;四是以强化督导评估推进均衡,重点评估政府资源配置,不均衡带来择校减负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以及公众对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情况。张少春补充回答说,中央财政近年来在制定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时,都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给予了必要倾斜。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予以支持。
 
当前,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学习越来越不快活。在回答委员们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询问时,袁贵仁说,素质教育很重要,但推进起来有难度。原因是长期形成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对学生、学校、人才的评价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最切实的工作,就是做好“三个衔接”:一是把学生评价和实施素质教育相衔接,更加注重培养综合素养,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使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有更多入学机会;二是把学校评价与实施素质教育相衔接,完善督导评估制度;三是把人才评价与实施素质教育相衔接,改变当前单纯追求学历文凭的倾向,评价和选拔人才既看学历,更看经历和能力,既看文凭,更看品行和水平,既看学习成绩,更看工作业绩。
 
近期发生了多起校车事故,校车和校园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朱之鑫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说,校车问题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国务院非常重视。工作切入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抓紧制定《校车安全条例》;二是研究建立包括完善校车标准等在内的校车管理制度。目前,四个研究小组从校车的生产、配置、运营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对15个主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校车安全条例》出台后,有可能出现短期内学生无校车可坐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要疏堵结合,既严厉打击黑校车,规范校车运营管理,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尽快制定保证学生安全出行的过渡性办法。袁贵仁回答说,教育系统将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协调家长进行选择、设计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路线和交通方式,有校车的学校要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补充说,公安机关将同教育和综合治理等部门一道,继续狠抓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的落实,狠抓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为学校各种开放性活动创造安全条件,为学生外出和教育实践等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国务院相关部委负责人还回答了委员们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问题的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周铁农、李建国、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