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周报道,北大将推广学业会商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报道引来校园里及社会上的诸多议论。上周末,北大学生工作部回应称,学业会商不是管制学生,也不会处罚学生。 

    北大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査晶在接受北大新闻网采访时称,会商是在学生难以依靠自身力量克服困难,甚至连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也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由学院组织教学、教务、心理咨询、后勤服务等部门的老师乃至校外专家,对这些同学的学业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科学评估判断,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帮扶支持计划。会商不是管制学生,也不处罚学生。
  
    今年即将推广的学业会商制度,曾经在包括北大未名BBS论坛在内的网络上引发讨论。査晶表示,学业会商制度正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下一步北大相关部门将更加主动地听取广大老师、同学,也包括社会意见。

 

 

 

 

▲学生家长向记者介绍建议内容。 记者 王海欣 摄



  昨天(24日,下同),20名学生家长就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问题向教育部递交建议书。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异地高考”正在调研,制定工作方案,但目前还没有出台的时间表。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流动人口进城务工,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义务教育阶段后考试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表示,对于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地参加中、高考问题,“很快会有一个方案”,“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

  昨天,20名学生家长向教育部学生司工作人员递交了“以居住地和学籍确定高考地的建议方案”。这些家长均是外地来京工作多年,为子女上学问题而结识。

  建议方案提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父母经常居住地和学生学籍地确定学生就学和参加高考地。

  教育部学生司3名工作人员接受了这份建议方案。一名杨姓工作人员表示,“异地高考”的问题近几年随着流动儿童的增加显得比较迫切,但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户籍制度等多方面。目前,对“异地高考”是否放开正在调研、制定工作方案。高考现行的报考制度执行已经30年,要调整必须进行广泛的调研,充分听取意见。在决策前,要有调研、论证,必要时可开听证会。随后,20名家长将建议方案递交给北京市教委信访室。

  >>建议

  “对就学5年的外地子女放开高考”

  为防止出现大规模的高考移民,学生家长在方案中对放开“异地高考”提出两项限制条件。其一,在经常居住地上学不少于一年(北京、上海等特殊地区不少于5年),以学籍和学校证明为准;其二,父母至少一方在经常居住地工作和生活不少于一年(北京、上海等特殊地区不少于5年),以工作和收入证明、房屋产权证或居住证、水电费或电话费收据等为证据。

  >>个例

  “我不可能让孩子回去”

  1995年,“下海”的张建党闯到北京。先打工,再做生意,逐渐立住脚。

  当年,他的妻子怀孕,生下儿子。儿子回安徽老家呆了一两年就再到北京,从此再没离开。现在,儿子在西城十三中分校上初三。上学期全区期末考试,他在全区5831名考生中名列37。

  张建党现在处于十字路口。儿子马上要中考了,在不在北京上高中是个很难的抉择。从多年的生活、学习而言,儿子肯定对北京更加适应,但问题是,按照目前的政策,他即使能在北京上高中,也不能参加高考。如果等到高三再回去,“那会把孩子害了”。

  “从我内心讲,我不可能让他回去”,张建党非常坚决。因此,推动放开“异地高考”,在他看来迫在眉睫。

  一个月前,焦怀玲经历了一场伤心的离别。

  因为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证(俗称“绿卡”),焦的孩子虽然是山东户口,但可以在北京一直读书到高中,只是不能参加高考。焦怀玲一直参与持有“绿卡”的家长联络活动,推动放开持“绿卡”子女在京高考。

  抱有希望,并一直坚持。直到今年,孩子高三了,焦怀玲感到无望了。于是,全家做出艰难的决定:让孩子回山东备考。

  “我已经‘牺牲’了,但还是想推动放开‘异地高考’”昨天,焦怀玲和另外19名家长一起向教育部门递交建议书。 

 

 

高考改革探索重要一举 高职单独招生一路向前

安徽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进行数控机床实训。人民图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高考改革探索重要一举 高职单独招生一路向前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09级酒店管理3班学生在饭店实习 邵海峡摄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

纲要的表述,包含两个主要改革指向,其一是放权,即高职院校入学考试的组织工作从中央政府下放到省级政府;其二是分类,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实行单独考试,以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考试。

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近年来已在一些省份展开,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各地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招生新方法

3月20日,北京13所被授权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齐聚首钢工学院,联手举办招生咨询会。首钢工学院招办主任王学东说,咨询会主要向考生及其家长介绍这批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报考政策、信息。咨询会上,众多家长和考生前来了解招生计划、专业、培养特点、考试情况和录取政策。北京市高招办主任高福勤说,今年北京高职自主招生计划将达到2600余人。

高职自主招生,是指由学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确定入学标准、实施招生录取,考生参加院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微博)

来自教育部的信息表明,2007年,教育部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试点,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目前全国已经有多所高职院校开展自主招生考试。各试点院校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自己或联合行业、企业组织考试,采用“笔试+面试”的形式,构建“知识+技能”的考试科目体系,力争根据本校特点来招收适合的学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说,现在高考的问题是用一个标准集中评价差异非常大的考生群体,这也是出不了人才的重要原因。高考改革的大方向应该是“分散”,操作方式是“多样评价”,这样利于科学、公平和客观。高职招生改革顺应高考改革的方向。

像北京一样,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改革在上海、山东、浙江等许多省市铺开。

历经3年的调研与试测,浙江省从2009年起实行分类测试的高考模式,在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的基础上,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报考院校分别对应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2010年,高职、高专类院校招生考试以“技术”科目取代第一类和第二类院校的“文综”、“理综”和“自选”科目。浙江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一改革旨在引导有应用技术潜质的学生加强技术课程学习,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利于高职高专院校选择适合培养的新生,有助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价值观和知识观。

据介绍,目前升入高职有三种途径,一是高职单考单招,二是高考+会考统招,三是高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只对技校、中专和职高毕业生;“高考+会考”针对高中毕业生;而高职自主招生则面向所有考生。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公布2010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通知称此次全国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887个本科专业和4个医学类专科专业,可从今年起开始招生。

  教育部要求,此次全国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887个本科专业和4个医学类专科专业,可从今年起开始招生;此外,不同意设置或调整的616个本科专业和16个医学类专科专业,不得安排招生;需考察或评估的9个医学类专业,要待考察或评估合格后方可安排招生;同意撤销的25个专业的有关高校在校学生要按原培养方案培养至毕业,并保证教学质量。

  根据通知,2010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信息安全专业、北京大学的化学生物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的材料物理专业、清华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等;2010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包括,北京交通大学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传播专业等。

 

 

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网络,被各大论坛纷纷转载,引发众网友热议。

家长网友一边倒

用了10年的守则该更新了

“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仔细看完这则对比图表,可以发现美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微,可操作性强。口语化的表述以及简单易懂的要求,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版的小学生守则就显得过于抽象空洞、刻板教条:“遵守法律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有网友认为,凭小学生们对言语词汇的“一知半解”,根本难以“参透”守则的“高深内涵”。甚至有网友还评论说,“美国小学生守则像个聪明的老师引导孩子怎么做,中国小学生守则就像一个自作聪明的老师在手舞足蹈地对小学生卖弄自己的才华。”不少家长认为,学生守则也要与时俱进,目前所使用的守则已实施将近10年,“要更新了”。

昨日,中央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小学生守则的问题主要是可操作性不强。储朝辉认为,小学生守则不应该由有关部门的几个人来制定。小学生守则的主体是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这样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角度来制定,尤其在表述上,更能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不会脱离生活。

老师校长难认同

不对等的对比有失偏颇

不过,面对网友一边倒的看法,不少校长和老师都表示,相比而言,中国小学生守则的确较为抽象,但家长和网友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除了小学生守则外,每个学校其实都有自己的学校细则。在学校细则里包含了具体的规定。”上海瑞金二路小学校长王平表示,准时到校、上课举手发言等诸如此类的内容,不少学校在日常行为规范中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国家站在宏观的角度制定守则,地方和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具体规定,这其实是并行不悖的。”

“美国的《小学生守则》从内容上看,更像是中国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少小学老师读完对比后表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20条,对学生日常行为作了细致的要求。而《守则》是一个总纲,代表了一个大方向。

此外,一些对美国教育文化有所了解的校长还表示,其实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小学生行为守则,网上流传的美国小学生守则可能是某一学校的行为守则。这样不对等的对比,本身就有失偏颇。

网上流传的中美小学生守则(节选)

中国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5、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

美国小学生守则

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提问时举手。

3、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4、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5、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