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表示,今年要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并要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高考改革试点。教育部官方网站昨天公布了今年的工作要点,今年要按照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要求,开展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

  新增硕士招生计划全系全日制

  教育部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表示,要调整优化研究生招生结构,大幅增加专业学位招生比例,新增硕士生招生计划原则上全部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博士生招生向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研究领域或重大科技专项倾斜。在高校专业建设上,教育部表示,今年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涉及教育系统党建和干部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教育部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按照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学校的关系,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发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办法》,保障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党委和校长职权。

  教育部再次承诺治理择校乱收费

  教育部今年要推动各地明确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细化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指标。

  教育部再次承诺,进一步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重点推动大城市治理择校乱收费工作,研究制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推动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表示,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发展差距。

  在学前教育方面,教育部今年要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配备必要的玩具、图书等教育教学设备。

地方高考加分项目将清理

  教育部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强调,要清理高考加分政策和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去年11月教育部联合其他四个部门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主要涉及中学生学科奥赛(以下简称奥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以及体育特长生加分两个项目,并提出对民族加分予以规范,但类似“三好学生”等加分项目并没有再出台规范措施。

  教育部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表示,要制定招生信息公开办法,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继续加强对特殊类型招生的监督。依照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规定,我国就有高考加分或分数优惠政策。那些受地区级以上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烈士子女、体育竞赛获奖者、受政府表彰者等均可得到降分录取的优惠。

  除了教育部出台的相关加分政策,各地出台了自己省域内的高考加分政策。在实际招生过程中,有些地方甚至把获得县级、校级获奖者也列为加分对象。此前媒体报道说,全国各地有200多项高考加分或分数优惠政策。加分泛滥,以及因此产生的个别不透明、不公平等现象,广受社会诟病。

 

 

 

调查·首届免费师范生步入毕业季

    万余名首届免费师范生 临近毕业,心情有些复杂

宋嵩 蔡华伟制图

  4年前,教育部在6所直属师范大学中重启免费师范教育,恢复了改革开放后一度实施过的师范生补助政策。只是这次政策出台初衷更为具体:补充农村中小学师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2011年,首届共万余名免费师范生步入“毕业季”。经过了4年学习、培养,他们即将走向社会,走上教书育人的神圣岗位。这些年,他们过得好吗?如今工作好找吗?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继续推进与完善,有何看法和建议?

  为此,本版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多角度呈现他们的真实想法,多方面探讨政策带来的影响,以求推进免费师范生政策的逐步完善、落实与深入。

  ——编者

  春节刚过,首届万余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就迎来毕业季、就业季。

  教育部强调,要做好他们的就业工作,各省区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免费师范生就业。作为第一批吃“免费大餐”、原本以为工作无忧的师范生,他们的就业形势如何?面对部分政策限制,他们有怎样的复杂心情?

  近日,本报文化版与人民网推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应届免费师范生调查”,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应届免费师范生中进行抽样,截至2月13日,共收到20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1份。

  农村生源成“免费”主力

  63.5%受调查者来自农村

  89.2%受调查者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

  此次调查样本呈现两个特点:

  首先,农村生源占主体。调查显示,63.5%的受调查者进入大学前,主要居住在农村。61.7%的受调查者父亲为“农民/打工者”,这一数值在母亲身上更高,达到了71.3%。在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方面,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据了主体,88.6%的父亲和95.2%的母亲的学历为“高中及以下”。

  其次,家庭收入普遍偏低。89.2%的受调查者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超过一半(52.8%)的家庭月收入不足2000元。正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不用学费,为家庭减负”成了受调查者报考免费师范生的首要动机(51.4%)。相较之下,“想成为一名老师”的选择比例不到三成(29.1%)。

  有学者表示,“免费”最有可能吸引的是那些家境贫寒、上不起大学的学生,却不一定能保证这些学生有志于教育事业。但事实上,在调查中,超过半数(60.8%)的受调查者还是“有”终身从教的理想,而20.5%的人选择“无”,18.7%的人“尚不清楚”。

  尽管86.2%的受调查者在报考时将免费师范生列为第一志愿,但他们当时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却十分有限:“了解一点”的占57.2%,“不了解”的占12.8%,而“非常了解”的仅占2.8%。

  尽管免费师范生政策“鼓励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任教”,但就调查结果而言,在城市任教似乎更是他们的上上之选:在选择工作地点时,6.6%的人选择了“北上广深”,58.0%的人选择了“省会级城市”,没有人选择“农村”作为工作地点。一份华东师范大学对本校首届免费师范生的调查中也显示,38.0%的学生表示“不大愿意”回家乡农村任教, 44.1%觉得“还行,但多少也有些无奈”,17.9%的学生表示“比较愿意”。

  “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

  57.5%受调查者认为就业难

  67.1%受调查者认为个人发展受限

  因为是首届免费师范生,许多政策和预期尚不明朗,让部分受调查者对于未来颇有些疑虑:57.5%的人认为就业前景“难”,27.1%的人认为“凑合”,认为就业前景“不错”的比例不到10%(9.4%)。

  “国家推出这个政策是好的,但政策到了省里,就推到市里,市里再推到县里,执行起来就变味了。最终工作落实很不到位。” 一位受调查者对于政策的“变味”颇有些无奈。调查结果显示,34.9%的受调查者曾想过违约,“没有明确的政策,第一届师范生有可能成为牺牲品。”有受调查者十分忧心于政策的摇摆。在问卷调查中,也有很多表达类似担忧或者建议的留言:

  “希望国家对免费师范生的政策规定和去留安排制定得更为详细一些。”“有的省份政策很快就出来了,有的省份迟迟不出政策。有的省份组织学校在6所师范院校招聘,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生源免费师范生的求职;但很多省都没有这样的专场招聘会,对于在外地求学的免费生来说很不方便。”“虽然国家重视,但政策操作起来不好把握,比如关于如何跨省就业,就模棱两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一部分免费师范生遭遇了“身份的尴尬”:“免费师范生的宣传力度不大,很多中小城市教育局或学校都不知道免费师范生是什么情况,不敢接收,有的认为是二级学院或者自考,这让我们很无奈。”

  一部分学生之所以有违约的想法,“做老师收入太低”成为首要原因(55.7%)。其次,“想从事其他行业”(32.8%)、“不太愿意去农村”(26.2%)、“就业面太窄”(23.0%)和“承诺的从教年限过长”(21.3%)等也成为违约主要“推手”。

  此外,一些受调查者认为一些规定成了他们竞争中的“软肋”。比如,政策规定: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年。但作为用人单位,如果招一个免费师范生,还需要去支教两年,“这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还不如直接招个研究生”。免费师范生的某些“特殊属性”让67.1%的受调查者认为“个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部分政策限制有争议

  “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争议最大

  “提高工资水平”成最有效激励手段

  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者对于部分政策限制的认同度较低。“在规定期限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的规定争议最大,赞同度仅为2.6分(7分为“极为赞同”,1分为“极不赞同”,4分为“中立”)。对于免费师范生只能“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规定,有人认为“限制了教师的职业发展,反而不利于教师教学的多样化”。

  此外,“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的赞同度为3.3分;“到城镇学校工作应须到农村任教2年”的规定赞同度为3.8分;对“未按协议从事教育工作,要退还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的赞同度最高,但也仅是4.7分,刚过“中立线”。

  在调查中发现,10年的最低从教年限令受调查者颇感压力:政策规定赞同度为4.2分,过半数(54.8%)的受调查者认为合理的工作年限应为“4—6年”,认为应在“10年以内”的占96.0%。

  在被问及哪项措施最能激励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时,“提高工资水平”以72.4%的选择率遥遥领先于其他选项。“3000元”和“2000元”成为最能接受的起薪水平,分别占57.8%和36.1%。一些专家也表示,农村学校之所以缺乏优秀教师,主要在于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教师收入少、待遇差。但是,单凭免费师范生的经济条件劣势,就让他们失去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即使到了农村也可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只有彻底解决农村教师收入低,教学条件差的问题,才能有利于吸引免费师范生在农村教师岗位上安心地工作。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工作要点。解决入园难、推进义教城乡一体化、高考改革、教师资格五年登记一次等诸多方面都被纳入今年的工作要点。

  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 解决"入园难"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对各地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和督查,及时总结、交流各地成功经验,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配备必要的教玩具、图书等教育教学设置。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详细》

    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

    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高考改革试点。按照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要求,开展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深化高考内容与方式改革,加强国家考试题库建设,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自主选拔录取管理。深化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机制和办法。加大建设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力度,确保招生考试安全。

    试行5年一周期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

    为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教育部2011工作要点表示,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开展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发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试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开展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改革试点。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加强编制管理,开展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编制标准调研。深化职员制度改革,指导直属高校做好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指导和推动地方高校建立和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详细》

    推进义教城乡一体化 建现代职教体系

    按照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指导各地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情况,统筹规划学校布局。继续办好必要的教学点。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分省推进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全国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发展差距。

 

 



 

日前,记者从英国BBC英伦网获悉,英国移民事务大臣达米安·格林近日称,去年5月起,英国有58所不正规院校遭到政府关闭,200家教育机构的牌照暂时停用或者吊销。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出台了旨在控制“假留学、真打工”学生签证政策草案。受此影响,英国部分高校欲加大海外合作办学以招揽国际学生。

  不正规院校为留学生造假

  据悉,关闭的58所不正规院校,以及被停用或吊销牌照的教育机构,多为“假留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措施,包括申请学生签证等。对此,达米安·格林表示:“太多学生声称是来英国学习,但其实是来这里工作和居留。”

  据了解,去年12月7日,英国内政部公布了关于收紧学生签证的草案,规定只有来英国就读本科以上的课程才能获学生签证。此外,新规定还取消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签证等规定。受此影响,大量国际学生不得不在学业完成之后回国。不过达米安·格林再次宣称,政府希望控制的是就读高等院校程度以下的学生的签证数量,并非是要阻拦国际学生来英国接受高等教育。

  新政致英高校频开海外分校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份近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学生签证政策的缩紧将促使英国高等院校减少对海外学生的招收,转而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海外,设立分校。国际法律公司Eversheds做出的调查显示,英国十个学院中有三个在考虑成立海外分校,而绝大多数的院校都计划增加与海外院校的合作办学。

  而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在广东,有诸多高校已开展了与英国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英语教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合作举办教育管理与发展学士学位教育项目;广东白云学院的中英合作——3+1+1专本硕连读课程;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留学项目等。据悉,目前,中英合作办学在广东民办学校的数量较多,且多以本科硕士课程为主,学生可以不出国,享受到英国高等教育。

 

 

 

2月9日,农历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关于2011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关部署,研究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工作安排。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

 袁贵仁指出,2011年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建一项经常性工作,同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结合起来,同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结合起来,同加强政风、行风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要把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和今年工作重点,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开展,为实现教育事业“十二五”良好开局提供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

 袁贵仁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之年。完成好今年的各项重大任务,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关键要有好的作风。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狠抓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系统的新变化、新气象。

 袁贵仁强调,要加强政风建设,坚决反对不思进取、慵懒散漫,大力倡导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的政风,通过机关作风建设年系列活动等举措,推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加强行风建设,坚决反对敷衍塞责、麻木不仁,大力倡导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行风,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变化和实惠;要加强学风建设,坚决反对沽名钓誉、弄虚作假,大力倡导淡泊名利、科学严谨的学风,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严惩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今年的重点工作,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风、行风、学风建设实施方案;二是着眼构建长效机制,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的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督导检查机制;三是抓好典型选树和经验总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推广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努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会议讨论通过了《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2011年工作要点》,并对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学风建设任务分工以及教育系统创先争优领导小组成员的调整、联系点等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