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在收到成都教育基地编纂的《走进科技救灾的大课堂》和《服务祖国奉献社会》后,专门致信成都教育基地勉励学子们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在科技救灾的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迅速成长,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建院60周年,为建设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中国科学院,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走进科技救灾的大课堂》收录了成都教育基地研究生科技救灾专项社会实践报告共14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同学们在科技救灾专项社会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收获。《服务祖国奉献社会》真实记录了成都教育基地研究生服务团团员在四川绵竹、什邡等重灾区开展心理援助的经历,以及126名在学博士生到地震中灾情最严重的北川县开展社会实践的所思所感。

白春礼常务副院长致成都教育基地学子的信

成都教育基地的同学们:

    你们好!收到寄来的《走进科技救灾的大课堂》和《服务祖国奉献社会》,仔细读来,深感亲切,去年5月17日到成都看望大家的场景历历在目。这两本册子凝聚了成都教育基地研究生们的心血和深厚感情,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亲切、自然,宛若春风拂面,细雨润物。我为你们所取得的成绩高兴,也为你们的成长感到欣慰!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你们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成都教育基地研究生服务团”,开展了以科技救灾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的“研究生科技救灾专项社会实践”,你们无怨无悔的奔赴灾区前线,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你们的真情——温暖了灾区人民,用你们的所学——支援了灾后重建,用你们的行动——展现了科苑学子的精神风貌。在抗震救灾社会大课堂里,你们奉献了爱心、收获了感恩、学会了坚强、丰富了人生、经受了考验。

    抗震救灾精神凸显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取向;诠释了中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核心;凝就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动力;升华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髓;彰显了中华民族友爱互助、患难与共的要义。希望你们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在科技救灾的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迅速成长,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建院60周年,为建设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中国科学院,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白春礼      
                                                   2009年2月4日

 

【新闻网讯 记者周露玙报道】1月25日,是中国传统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辞旧迎新的一天。在研究生院的组织下,学校各院系的领导与寒假春节留校的学生在玉泉路园区综合楼二楼一起度过了一个温馨的除夕。
 
马石庄副院长、学生处处长牛晓莉老师、研究生院团委书记刘红雨老师、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老师以及各个院系的部分教授,在除夕之际抽出宝贵的时间,牺牲了本来可以和家人共度的时光,来到学生中,与学生们共贺新年。

由于各种原因,一部分学生在春节的时候仍然留在学校,而研究生院在春节来临之际,组织寒假留校学生一起聚餐,并且给学生发放过节补助,共享“年午饭”,大家在切实感受年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研究生院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
 
席间,马石庄副院长以其一贯的幽默作风为大家致新年贺词。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国家经历了不少挫折和磨难,但我们也创造了奥运的辉煌与荣耀,所以我们应该以满怀的信心来迎接新一年的挑战,鼠年是不平凡的,牛年更应该有“牛”气象。
 
这样的聚餐也给了大家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中关村园区的学生专程搭乘校车来到玉泉路园区。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在席间畅快的谈天说地,交流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其乐也融融。这次聚会是中科院研究生院学生的一次特别的聚会,这里俨然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大家庭,师生一起欢庆这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起总结纪念过去的鼠年,一起计划畅想更加精彩的牛年。
 

1月22日上午,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和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的领导冒着严寒来到研究生院参加“教育信息化服务‘科教结合’研讨会”。
 
窗外寒风凛冽,会场内暖意融融。研讨会由研究生院副院长苗建明主持。作为中国科学院“十一五”教育信息化项目负责人,苗建明副院长回顾了研究生院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历程,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服务中科院教育创新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高级业务主管丁二友首先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科院倡导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同志要站在全院的角度整体思考问题,要不断学习。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在完成既定任务目标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考虑在“十二五”的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中充分体现与科学院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战略的呼应、与科学院其他信息化项目的协同。他还建议要多交流,多开展研讨活动,带着思考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就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创新思维和中国科学院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的报告“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方式变迁”从宏观、历史的角度,通过大量资料介绍了信息网络技术的变革给人们的生活观特别是教育教学观带来的变革,并展望了未来 “生活就是计算机”的信息生态社会。
 
清华大学程建钢教授以“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践的理性思考”为题、以清华大学教育信息化实践为例介绍了经验和具体做法。他认为中科院有条件、有能力建设独具特色教育信息化。
 
研究生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罗铁坚教授围绕对教育的思考、对中科院教育特色的析和对中科院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做了题为“主动学习和寓教于研的思考”的报告。他认为:“科教结合,寓教于研”是中科院教育的必然要求,中科院教育现状也为这一方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科院提倡主动学习和寓教于研是对现代教育创新理论的高度概括,选择恰当的信息技术助推中科院教育模式创新,探索教育活动的机理以凝炼教育信息化的战略目标;融合渐进和继承创新是未来实施的一个基本策略。他进一步指出:中科院教育信息化的方向——为培养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服务,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利用中科院的学习资源(包括:科研设施、教育体制、专家及信息等),并有效地挖掘互联网所联结的学习资源,构建满足学生主动学习要求的、具有专家社区支持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服务环境。
 
研讨会的气氛非常热烈。院办公厅信息化工作处处长陈明奇、副处长吴戎和业务主管龚立武等先后发言。他们从中科院信息化整体工作的角度肯定了研讨和学习是一种很好的促进工作的方式,认为研讨会信息量大、思考问题站位高,希望在 “十二五”教育信息化规划中紧密结合中科院教育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中科院信息化成果的融合、共享和广泛应用。
 
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教授从研究生院教学、教务等工作对信息化的需求发表了见解,他认为用户满意是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效果的标准。研究生院副院长王颖教授则从研究生院培养、学位等工作出发谈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不断思考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各方面教育业务专家的介入,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稳步发展。
 
这次研讨会是研究生院为深入领会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战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而举办的。研究生院和“十一五”教育信息化项目组的有关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1月23,上海迎来了严冬的再一次降温。傍晚时分,中国科学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却是欢声笑语、暖意融融,上海分院朱志远副院长、教育基地郑丽敏、唐铮和部分研究所的老师来到了50余位留沪研究生身旁,与远离家乡的学子们共迎新春佳节。
 
    迎新春聚餐会在一起举杯中拉开了序幕,“金牛奋腾、学业有成”,“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取得更大进步”,朱志远副院长的新年寄语,格外温暖人心。朱志远致辞祝愿同学们在新春佳节里,生活能够平安、学习不断进步。
 
    教育处处长唐铮介绍,为了让留沪同学度过一个愉快祥和的春节,上海分院很早就开始做准备,在后勤、保卫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为千余名欲返乡与家人团聚的同学预订了火车票;对于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有些研究所还给予他们车票补贴,让他们能安心回家过年。对于100余位留沪过春节的学生,各个研究所更是做了细致的安排,除了让他们衣食无忧之外,还为他们开放了图书馆等。
 
    家在四川的神经所三年级博士生佘亮是第一次在上海过年,却是一脸的灿烂。他说,本以为一个人在外过年会很孤单,没想到分院和研究所安排得这么好、这么温馨。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天,从他们口中听得最多的是三个字:“真温暖!”
 

1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十一五”教育信息化项目总体组2008年工作情况的汇报会在研究生院举行。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院信息办主任谭铁牛等一行10人听取汇报,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信息化项目总体组负责人苗建明,研究生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项目总体组技术负责人罗铁坚汇报了项目2008年的实施情况。
 
苗建明围绕对项目的理念、目标与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在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中的具体举措与探索介绍了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情况,并以教育业务管理平台的招生系统建设为例分析、演示了系统的功能、开发和应用情况。罗铁坚根据教育信息化项目任务书所规定的建设任务,按照子任务分类进行了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现场演示了开发的原型系统和统一门户,并依据信息化专项项目任务书的规定,提出了2009年各子项目的节点目标和工作安排。
 
检查组在听取报告后,对教育信息化项目2008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项目需求分析和过程管理等提出了要求。谭铁牛认为,教育信息化项目值得期待,教育信息化项目在实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形成闭环,每一步都要考虑用户的需要,都要有用户的参与,稳步推进。
 
此次会议是根据“十一五”信息化专项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为评估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专项各项目2008年任务完成情况,明确2009年各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而召开的。在1月19日至21日3天里,谭铁牛副秘书长将带队对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各项目逐一进行现场检查。研究生院和教育信息化项目是此次现场检查的第一站。
 
院办公厅副主任廖方宇、高级业务主管丁二友,院人事教育局教育与培训处处长张洁、院办公厅信息化工作处处长陈明奇、副处长吴戎等参加汇报会。
 
链接:
 
中国科学院 “十一五”信息化建设任务:优化互联网络、超级计算和数据应用等三大环境;构建网络化科学传播、网络化信息发布、网络化科学研究、网络化教育培训和网络化运行管理等五大平台;完善信息化支撑服务、信息化安全保障、信息化制度规范等三大体系。经过“十一五”的建设,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建设总体预期目标为:全院上下对信息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得到显著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信息化支撑我院科技创新活动的作用开始凸显,数字化中科院的雏形基本形成。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到2020年前后,初步建成数字化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十一五”教育信息化项目:以构建有效的知识共建体系为目标,建设集成全院各类教育资源的知识共享和共建平台,为中国科学院教育创新提供重要的信息化基础支撑和服务。该项目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总承担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项目确定建设教育业务管理平台、协同学习服务平台、资源融合平台和支撑保障体系等四大任务共25个子任务。该项目的实施,将为中科院下属100多个研究院所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供教育培训业务管理、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服务平台,以提升中国科学院各类教育管理和教学培训水平,成为中国科学院教育创新重要的基础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