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记者张萌欣、陈印政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梦,一个始于公元1840年的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中国科学院有一个梦,一个始于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49年11月1 日,实现中国知识分子“科技强国”之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有一个梦,一个始于1978年成立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后,实现强大的研究生教育事业的梦。在研究生院有一群人,这群人还有一个梦,一个始于2002年11月下旬,要建设一所有当量、有形象的世界知名研究生院之梦;今天,这个梦变成了现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在2009年10月28日研究生院雁栖湖新校区开工典礼上的讲话犹在耳畔。至今新校区开工建设已经整整一周年。
 
为了跟踪报道雁栖湖新校区的最新建设进展,10月31日,一个阳光灿烂、秋高气爽的日子,恰值新校区开工建设一周年之际,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组织研究生记者团,会同学生会新闻中心的部分同学,对新校区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采访和报道,以此来记录新校区建设的最新进展。
 
大巴车驶过高楼大厦,穿过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绿化带,终于在一个施工工地前停了下来。走下车,迎面而来是一座层林浸染的山丘。山丘脚下,吊塔高耸,钢筋林立。虽然是星期天,工地上依然是一片紧张忙碌的建设景象。这里,就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雁栖湖新校园。
 
研究生院基建处处长孙建立老师介绍了新校区的规划及目前的建设情况,引导同学们观摩了新校区规划3D效果视频,并带领同学们在安全施工地带参观建设工地。
 
雁栖湖校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南部,北拥军都山麓,南映雁栖碧波,东邻怀北庄村落。新校区分东、西两区,中间被111国道隔开,整体布局像一个不规则的“八”字。新校区依山傍水,体现了科学院丰富的人文底蕴,并且最大限度保护自然景观,形成“山”“水”“园”“林”为一体共生校园。
 
东西两校区建筑规模相当,共有1075亩,总建设分为两期进行。一期工程的建设,计划完成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将完成4万平方米的建设。一期工程预计2012年内竣工,2012年秋季学期将迎来一年级的硕士生、博士生在此进行集中教学阶段的学习。正在进行的一期工程建设开工时间为2009年10月28日。
 
西区生活区由板式小高层和风车式高层学生公寓四个组团构成,人均使用面积6.6平方米,学生宿舍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留学生与教职工公寓共1-2万平方米,其中仅西区就有4100个床位。学生宿舍分为三人间、六人间、九人间等不同的类型,每间住一名同学,大家共用客厅和卫生间。客厅的面积和卫生间的数目根据房间人数而定,比如六人间的客厅面积大概有二十平方米。东西区各有体育场和露天游泳池,另外东区建有体育馆,内有篮球馆、游泳馆,篮球馆可容纳2000名观众。礼堂总座席数为1800座。预计2012年秋季学期部分正式投入使用,将逐步满足1万余名研究生、2000余名教师的正常教学、生活和科研活动。建成后的新校园,将成为中科院最具规模的研究生集中教学园区。
 
问及新校区周边环境和交通情况,孙建立老师表示,雁栖湖校区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之后将陆续有些科技研究单位在周边落成,相应的交通设施也会逐步改善。
 
对于新校区是否会给同学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的问题,孙建立说,目前从玉泉路校区到雁栖湖新区需要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结合北京市政府的市政建设规划,今后将有从城区到这里的专用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交通会更加便捷迅速。
 
在塔吊林立的工地北面,是翠绿的山峦。这里的树木品种繁多,有杨树、松树、杏树、枫树、梨树、山楂树等等,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红黄树叶交映衬托,景色美不胜收,这一带三千多亩的森林植被是新校区的组成部分。
 
通过一上午的参观交流,一个依山而落、临水而坐的山水园林版校园景象逐渐在眼前浮现,它端庄大气且典雅秀丽。中科院研究生院新校区以建成亚洲一流研究生院为目标,同学们能够在这里学习生活,将会度过一段快乐充实的难忘时光。
 
雁栖湖新校区的开工建设,凝聚着国家的关怀、中科院和北京市领导的支持,也是研究生院人不懈努力的结果。回首新校区从请示到审批,从立项到动工的整个过程,一个个清晰的脚印依然历历在目:2002年11月下旬,研究生院党委向中科院党组呈上了一个报告,提出了“建设有当量、有形象的研究生院主校区”的郑重请示;2003年12月,中科院正式决定新校区选址为怀柔区雁栖湖畔,原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及相邻绿化基地并入研究生院;2004年3月31日,国务委员陈至立主持会议,专题研究加快发展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有关问题,同意中科院在北京怀柔地区选址,立项建设研究生院新校园;2006年12月3日,雁栖湖园区正式奠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等出席奠基仪式;2008年10月23日,研究生院与丹麦科技创新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在新校区共建“中丹科教中心”(SDC);2009年10月28日,新校区正式开工建设。
 
新校区开工一年来,中科院和有关单位、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关心新校区建设的进展,并帮助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研究生院许多领导和老师亲临建设一线,与施工单位一起,克服许多困难,积极推进新校区建设;广大教职员工和同学们对新校区的建设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美好的憧憬,许多老师和同学来到新园区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最新的工程建设情况。
 
现在的雁栖湖校区呈现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工地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教学楼、图书馆和数座学生公寓作为第一期开工建设的项目,正在日夜不停的加紧施工。相信在两三年以后,一座占地1075亩,基本建设总投资约18亿元,按照“满足需求、功能完善、通用可展、经济实用、人本环保”的建设理念,融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礼堂、学生宿舍、体育场为一体,近34万平方米的山水园林式校舍,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当日,恰逢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先生逝世一周年。同学们随后还参观了新校区西边群山怀抱中的中国第一个火箭研制试验基地场地遗址,深切感受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航天事业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不畏艰苦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据悉,该遗址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是由钱老亲自选址并领导建设完成,基地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我院的宝贵财富。新园区建成之后,该基地遗址将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按原貌进行修葺后保留,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
 

2010年9月28日,弗吉尼亚科技大学Brian R. Murphy教授应水生所谢松光研究员邀请到中科院水生所进行学术访问,作了题为《 Better Thinking for Better Science in the 21st Century: How Can You Improve Your Thinking 》的学术报告,并接受了小洪山记者的采访。
 
Murphy教授现担任弗吉尼亚科技大学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研究所所长、渔业和野生动物学系教授,2006年受聘成为中科院水生所的兼职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发展渔业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教育,十分关注大学课程发展与教学改革,并亲自主持研究基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执教三十余年,Murphy教授已经培养了4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不单单只是记忆
 
记者:您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报告,关于思考(thinking)而不是渔业管理,这也是教学的内容吗?
Murphy:在渔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只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然后死记硬背,最终的目的是可以顺利的通过考试。对这种学习方式,我很不满意。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后,并不懂得如何理解信息中更为深入的内涵,然后把它们清楚地表达出来,也不会去思考他们所获得的信息与其它知识有什么联系。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不单单只是记忆,更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与丰富,是一种思想认知的深入与升华。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考。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致力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和理解获得的知识。
 
记者:您认为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是符合这种要求的?
 
Murphy:许多老师都认为知识、信息非常重要,老师就应该向学生讲授大量的知识,学生就应该将其记住。多年以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比较单一,方式比较匮乏,上述认知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当今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借助因特网的力量快速便捷的获取任何想要的知识,教师就应该从过去单纯的讲授,渐渐的发展为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判断,进而评估出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并将其更好的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实际教学中,我提出许多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一步步的寻找答案。
 
记者:如何将您的教育理念渗透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Murphy:学生总是习惯于从教授那里得到问题的固定答案,而许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我不会告诉学生具体的答案是什么,而是会提出更多相关的问题,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的小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搜索知识逐个解决,或者提出其它情形下的相似问题加以解决,总之,他们最终可以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
 
要将批判性思维放在创造性思维之后进行
 
记者:您对思维方式的理解是怎样的?
 
Murphy: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有四种:批判式思维、创造性思维、映射性思维和思考性思维。科学家大多时候进行的是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包括分析、评估和判断等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对科学也是十分重要的,爱因斯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创造性就在于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人尽皆知的现象与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最终提出了新的理论。我们也需要这种思维方式,只是平时更加习惯于进行批判式的思维,习惯于按照既有的一成不变的思路与规则去判断问题,所以也就很难有创新性的发现。映射性思维更多的强调我们应该对大脑中既有的旧知识与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比较,发现其区别与联系,修正不妥之处,使相关的内容得以更正与更新。思考性思维则侧重于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思考,即思考我们以往的思考方式有何问题,需要如何做出改正,由此我们可以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好的进行创新,对我们的工作也会有新的启发。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控制自己的思维,逐个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
 
Murphy:你首先得认识问题,借助于映射性思维获取信息、判断内容的真伪,运用批判式思维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新旧知识进行比较、最终修正与更新。关于池塘水华,我用创造性思维想到很多治理方案,然后批判式思维评价每一种方案,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很多事情在你脑子里发生,你却毫不知情,但庆幸的是你在思考,在评估信息,有些人不做评估,只是全盘接受。每个人都用了某一种思维,但是不会总能意识到,我认为如果你能意识到并且控制自己的思维的话,你就做到思维提高了。
 
记者:在课题组内讨论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采用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有人设想了某种方案,可能立刻就会遭到否定,你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的?
 
Murphy: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二者经常是相悖的,具体体现在当我们进行了一项新的思考,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或者一个新的解决方法时,便会有人通过批判式思维提出相左的意见,我们就会考虑很多相关的问题,而这无形中阻碍了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所以要将批判性思维放在创造性思维之后进行。
 
实验室工作最重要的也是思考
 
记者:许多教授要求研究生花大量时间待在实验室里,因而很少有时间做其他事情,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Murphy:我认为这取决于你的研究领域,以及实验室工作重要程度。实验室工作,最重要的也是思考,而不是按部就班的操作。实验遇到了问题,你就要思考问题的所在,评估信息和做出决定,这样的工作是很好的经历。在实验室里,应该多跟教授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对于你所的研究,他们认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毕竟经历是很有价值的。生活就是实验,你每天都在经历新的事情,获取新的信息,决定接受还是拒绝,这都将会改变你做事情的方式。
 
记者:您对学生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比较看重?
 
Murphy:在我的专业领域,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数学能力,这对于生态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我很看重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论文写作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不能进行流畅的表达,就很难于其他人进行交流。
 
记者:您通过何种方式来考核学生?
 
Murphy:写论文和作报告两方面。比如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查资料,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比较,最终提出一个解决方法,即进行上述思维方式的过程。也会以作报告的方式让他们将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我的渔业管理课没有考试,但会以上述两种方式来作为考核学生的具体标准,来综合评定他们的最终成绩。我希望我的学生在做演讲作报告的时候,不要简单的陈述既有的知识,要有自己的理解,要学会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学会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要始终保持开阔眼界
 
记者:您是怎样帮助研究生选择课题的?
 
Murphy:我们没有政府提供的资金,所以需要向其他机构或者非政府组织申请支助,在招收学生之前,我会写好某个领域的研究申请,覆盖面尽可能广一些,学生们可以在这个领域选题,自己设计实施方案。
 
记者:您的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要多少年?有发表文章的要求吗?
 
Murphy:硕士以后平均再用3到4年时间。我的博士毕业没有文章要求,对于硕士和博士论文,我要求他们写成文献的格式,硕士论文可能分成两到三个部分各写一篇文章,博士要多一些,都准备好投稿,论文则是把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加上总的介绍和结论。另外我们不会写太长的内容。
 
记者:您对刚刚开始研究工作的新人有什么建议?
 
Murphy:有句哲理,要始终保持开阔眼界,不要局限在一个地方。尽可能广泛的接触各种事物,学会思考和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后记: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Murphy教授活跃的思维,以及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他不但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关心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优秀教师,更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长辈。
 
 
 
 

【新闻网讯 记者何海勇】在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南边有这样一颗正在铸造的明珠,一颗承载着科苑师生共同梦想的明珠,一颗即将熠熠生辉的明珠,它就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在新建的雁栖湖校区。

    10月31日上午,在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贾宝余老师的带领下,研究生记者团及学生会新闻中心的部分同学前往研究生院雁栖湖园区,了解校区的建设情况。

    研究生院基建处处长孙建立代表新校区项目建设团队对同学们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新校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情况,并带领同学们在安全施工地带参观建设工地。整个新校区占地面积为1075亩,分东西两大园区,基本建设总投资约18亿元。孙处长介绍说,这是国家一项重大建设项目,也是中科院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至今新校区开工建设已经整整一周年。

    总体设计讲求经济适用

    为了满足更多的学子能进入中科院学习深造、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实现科技强国的理想,从国家到北京市政府对新园区的建设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秉承科学院的创新精神,履行节约,不管是在建筑形式,还是在园区布局上都力求经济适用。

    整个校区依山傍水,依地势高低合理布局建筑群,从而降低土方量。在建造时充分考虑各建筑的功能用途,设计了各种配套设施。各功能区通过有机结合,方便快捷,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同时对建筑的通风采光也有要求,让自然、建筑、人三者和谐相融。

    学习生活舒适方便 

    总建设工程分两期完成,建成后可容纳约10000名研究生、2000名教职工一起学习、工作和生活。整个园区分为五大功能区:核心区、教学区、生活区、文化娱乐区及集中绿化区。各区分布合理,紧密相连。

    学院楼、教学楼为同学们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学习场所,计算中心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还有四馆合一的图书馆,功能齐全,设计也具特色,是同学们徜徉知识海洋的好地方。学生公寓建筑设计雅观、宽敞。风车拼接组合成的小单元,再加上中央大厅,符合人性化的居住要求,也有效的催进了相互交流。园区还建有体育馆、各种球类运动场、400米的环形跑道,是同学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人文环境底蕴深厚

    新校区在建设过程中很注重生态系统的规划,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景观,形成一个山、水、园为一体的总体效果。

    依山傍水的校园,利用中国传统的轴线结构,将东西园区紧密相连。各建筑设计风格优雅、朴素,呈现嵌入式结构,注重线条的沿伸与空间的流动,实现理想与浪漫的结合。依山而卧,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层次感。人文气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融,体现了山水园林式的校区风格。
    
    舒适方便的学习生活环境值得大家去向往,但这并不是一个梦而是现实。等到2012年秋季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融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体育馆、礼堂、学生宿舍、体育场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式校区。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10月31日结束。在展出期间,如何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低碳理念开始被更多人熟知。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去年于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减排40%-50%。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迅速进入我们的视野,节能减排成为当务之急。
 
校园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有用人才的摇篮。我国在校学生人数庞大,社会影响力强。同学们应该成为推行低碳学习、传播低碳理念的重要力量,构建并推行低碳校园已刻不容缓。践行低碳生活、改善校园环境,是我们每位同学的责任。然而部分同学对低碳理念理解不深。推行低碳学习、低碳生活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同学在短时间不使用电脑时不会启动电脑“休眠”模式,在不使用某些程序时,也不会主动关闭相关的设备和接口,而这些不当的使用方法大大增加了耗能;科苑的教学楼配有空调和电教设备,这些高耗能设施不能做到及时关闭;有一些同学在采光良好的情况下仍然使用日光灯等等。这些“小事”往往只需举手之劳,但能做到并形成习惯却很不容易,除了增强相关意识外,还可能需要强化管理制度。
 
低碳生活,就是降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而节能是最大的减碳。生活在校园里,如果每位同学都养成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就是很好地低碳生活,还将为母校节省开支。笔者有幸于10月31日参观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所建的火箭发射实验基地遗址,深切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高贵品质。作为中科院的研究生,我们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培养爱国情操,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就要从身边点滴事情做起,节能减排,努力践行低碳生活。

【新闻网讯 记者井艳丽】10月30日,研究生记者团和学生会新闻中心的同学参观了建设中的雁栖湖校园。 

    与玉泉路园区的建筑相比,雁栖湖园区校园建筑的通风、采光效果更加合理。同时在部分建筑中加入绿色廊道,提升了环境质量。新园区分为东西两个校区,两校区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规模相当, 但又有两区各具特色的建筑。东校区有礼堂,规模比玉泉路的更大,可以容纳1600人。同时还有室内体育馆,馆内除了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外,还设有游泳池,满足同学们一年四季都可以游泳的需求。西校区则设有图书馆。图书馆分为不同的区域,区域之间有廊道相连,使之融合为一个统一整体。新园区的校园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教学楼3-4层和学生宿舍为校园最高建筑,但高度不超过20米。

    新园区绿地占有率达40%。在西校区有一块占地3000多亩的绿化地。鉴于绿化地是一级防护林,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的作用,故不会对其进行过多的开发。